服务业

搜索文档
伯克希尔Q2净利润暴跌59%,现金储备接近历史高位,警告关税将打击业绩 | 财报见闻
搜狐财经· 2025-08-02 23:32
财务表现 - Q2营业利润111.6亿美元同比下降3.8% [1][2] - Q2净利润123.7亿美元同比暴跌59% [1][2] - 上半年净利润170亿美元同比下降60.6% [2] - Q2营收925.15亿美元略低于上年同期936.53亿美元 [2][3] - Q2每股收益8601美元远低于上年同期21122美元 [2][3] 现金与投资 - 现金储备3441亿美元为三年来首次下降 [1][2][10] - Q2投资净收益49.7亿美元同比下滑73.5% [2] - 连续第11个季度净卖出股票 Q2抛售约30亿美元 [10] - 对卡夫亨氏投资确认38亿美元减值损失 [6][9] - 前五大持仓为美国运通 苹果 美国银行 可口可乐 雪佛龙 [7] 业务板块表现 - BNSF铁路业务税后净利润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5% [5][6][11] - 保险承保业务收入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2% [5][6] - 伯克希尔能源营业利润7.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 [6] - 制造业 服务业及零售业务营业利润36亿美元同比增长6.5% [6] - 保险投资业务收入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6][7] 贸易政策影响 - 服装品牌Fruit of the Loom收入下滑11.7% Garan下降10.1% [13] - 玩具品牌Jazwares收入暴跌38.5% [13] - 公司警告关税政策对几乎所有业务构成威胁 [1] 管理层变动 - 巴菲特宣布将于2025年底卸任CEO Greg Abel接任 [1]
伯克希尔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9%!巴菲特连续11季度净卖股票
搜狐财经· 2025-08-02 15:3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925.15亿美元,略超市场预期的919.63亿美元,但同比下降1.2% [1] - 净利润123.7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59%,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107.03亿美元 [1] - 运营利润111.6亿美元,同比下降3.8% [3] - BNSF铁路运输业务经营收入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 [3] - 能源业务运营利润7.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 [3] - 制造业、服务业及零售业务营利润36亿美元,同比增长6.5% [3] - 保险承保业务利润25亿美元,受12亿美元野火损失影响 [3] - 保险承保业务收入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2% [3] - 保险投资业务收入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3] - 保险浮存金规模维持在1740亿美元 [3] 投资策略 - 第二季度净卖出30亿美元股票,连续第11个季度净卖出 [4] - 未进行股票回购操作 [4] - 前五大重仓股为美国运通、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和雪佛龙,占投资组合67% [4] - 现金储备3441亿美元,较一季度末的3470亿美元小幅下降 [4] - 对卡夫亨氏投资确认38亿美元减值损失 [4] - 卡夫亨氏持股账面价值降至84亿美元,持股比例27.4% [4] - 卡夫亨氏考虑拆分杂货业务为独立上市实体 [4]
深夜!伯克希尔,重大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8-02 14:03
伯克希尔最新财报核心数据 - 第二季度营收925.1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919.63亿美元,但低于上年同期的936.53亿美元 [2][4] - 净利润123.7亿美元,同比暴跌59%,但高于市场预期的107.03亿美元 [2][4] - 投资净收益49.7亿美元,同比暴跌73% [2][4] - 每股收益8601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7443美元,但远低于上年同期的21122美元 [4] - 现金储备3441亿美元,较一季度末的3470亿美元小幅下降,为三年来首次减少 [2][4] 业务板块表现 - BNSF铁路运输业务经营收入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反映美国商品运输需求复苏和定价优势 [4] - 能源业务运营利润7.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 [4] - 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务营业利润36亿美元,同比增长6.5% [4] - 保险承保业务利润25亿美元,但受南加州野火损失12亿美元拖累;承保收入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2% [5] - 保险投资业务收入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保险浮存金规模维持1740亿美元 [5] 卡夫亨氏投资减值 - 确认38亿美元减值损失(约274亿元人民币),因公允价值持续下跌及经济不确定性 [2][7] - 卡夫亨氏股价自2015年合并以来累计暴跌62%,同期标普500上涨超200% [7] - 伯克希尔仍持有27.4%股份,账面价值降至84亿美元 [8] - 卡夫亨氏考虑拆分估值200亿美元的杂货业务部门,最快2025年三季度末完成 [8] 股票投资与市场策略 - 连续第11个季度净卖出股票,二季度抛售约30亿美元股票且未进行回购 [2][11] - 前五大重仓股为美国运通、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和雪佛龙,占投资组合67% [11] - 警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可能对运营业务和股权投资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2] 管理层变动与市场反应 - 为巴菲特宣布2025年底卸任CEO后的首份财报,格雷格·阿贝尔将接任 [11] - 自5月3日宣布卸任以来,伯克希尔A类股累计下跌超12%,跑输标普500指数 [12] - 分析师指出股价疲软反映"巴菲特溢价"消退、财产意外险周期见顶及投资活动稀少 [13][14]
格林大华期货中国宏观经济7月报:观察变化、相机决策-20250802
格林期货· 2025-08-02 08: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符合市场预期 6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及预期 出口和工业增加值超预期 近期房地产销量和价格下行 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挑战需扩内需发力 反内卷政策效果或偏中长期 政策可能相机决策新政策或在三季末或四季初推出 [8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GDP相关 -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与市场预期持平 一季度同比增长5.4% 二季度环比增长1.1% 一季度环比增长1.2% 上半年同比增长5.3% [4] - 二季度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8% 第二产业同比增长4.8% 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7% 第一、二、三产业GDP当季同比贡献率分别为4.6%、34.2%、61.2% 建筑业总产值二季度同比下降0.6%拉低二季度第二产业增速 [6] - 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占52.3%、24.7%、23.0% [9] - 二季度GDP平减指数当季同比-1.20% 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连续九个季度负增长 [12] 固定资产投资相关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 低于市场预期的3.7% 1 - 5月为3.7% 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9% 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6%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 [15] 房地产相关 - 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 销售额同比下降5.5% [18] - 6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 二、三线城市环比均下降0.6% 7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下滑速度加快 [21][23] 社会消费品零售相关 -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 低于市场预期的5.6% 5月同比增长6.4% 上半年同比增长5.0% [26] - 6月限额以上单位多数品类增速较5月下降 汽车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28] 服务业相关 - 6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 上半年同比增长5.9% [30] 进出口相关 - 6月以美元计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8% 进口同比增长1.1% 贸易顺差1147.7亿美元 上半年出口累计同比增长5.9% 进口累计同比下降3.9% [33] - 6月出口东盟增长16.82% 出口欧盟增长7.59% 出口美国下降16.13% [36] - 7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小幅回落 美西航线回落更快 [38] 工业相关 -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超市场预期的5.5% 上半年同比增长6.4% [41] - 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3% 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上半年为95.2% [43] - 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0% 比上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45] 就业相关 - 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与上月和上年同期持平 [47] 物价相关 - 6月CPI同比上涨0.1% 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0.1%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3%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7% [49] - 6月CPI环比下降0.1% 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 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 [52] - 7月农产品批发价格在低位徘徊 7月国内汽油平均价格高于6月对CPI有环比向上拉动作用 [57] - 6月PPI同比下降3.6% 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2.8% 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4% [60] - 6月PPI环比下降0.4% 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0.4% 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6% [62] - 7月南华工业品指数上涨 部分行业“反内卷”政策推动以内需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65] PMI相关 - 7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3% 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之下 大型企业PMI为50.3% 中型企业为49.5% 小型企业46.4%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6% [68] - 7月制造业生产延续扩张 需求重回收缩区间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产需活跃 化学原料等行业供需偏弱 [71] - 7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1% 进口指数为47.8% 新出口订单指数较6月小幅回落 [74] - 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 部分行业景气度高 房地产等行业景气度偏弱 [76] - 7月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6% 新订单指数为42.7% 从业人员指数为40.9% 施工有所放缓 [79] - 7月服务业活动预期指数小幅上行 新订单指数小幅下行 [81]
7月PMI:反内卷的“悖论”?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01 16:03
核心观点 - 7月制造业PMI为49.3%,较前月下降0.4个百分点,降幅超过2017年以来平均水平(-0.1pct)[2][3] - "反内卷"政策加码推动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3.1个百分点至51.5%,出厂价格指数上升2.1个百分点至48.3%,前者为3月以来首次突破临界点[3][8] - 生产指数表现优于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5%(仍处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至49.4%(进入收缩区间)[14] 行业表现 - 高耗能行业PMI上升0.2个百分点至48%,其中钢铁行业PMI大幅回升4.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下降态势[21] - 装备制造业PMI下降1.1个百分点至50.3%,消费品行业PMI下降0.9个百分点至49.5%[21] - 建筑业PMI回落2.2个百分点至50.6%,新订单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至42.7%,但投入品价格指数上升6.2个百分点至54.5%[24][25][61] 供需分析 - 钢铁行业增产与建筑业PMI回落形成背离,显示高耗能行业生产强于需求[24] - 内需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至49.7%,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至47.1%[14]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6%,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25] 服务业表现 - 服务业PMI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新订单指数为46.3%[45]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45] - 全国迁徙指数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至16.1%,国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至2.2%[49] 政策展望 - 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反内卷",后续重点关注中下游行业反内卷进度及内需边际变化[30] - 高耗能行业已集中大规模改造,政策焦点或转向中下游企业无序竞争和产能治理问题[30]
“国补”“省补”齐发力,广东贷款贴息政策重磅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8-01 15:42
国家层面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聚焦个人消费及服务业经营主体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 [2] - 发挥杠杆效应引导低成本金融资源流向消费领域 同步激活消费需求端和服务业供给端 [2] - 具体细则将尽快出台 旨在提振消费并激活市场活力 [2] 广东省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 - 针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覆盖建设厂房 购买设备 技术改造 科技研发等用途的新增贷款 [3] - 贴息比例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35% 不含借新还旧和购买土地用途 [3] - 年度贴息贷款总规模上限2000亿元 单笔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3] - 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上限2000万元 [3] 政策协同效应 - 国家与省级政策形成互补 分别覆盖消费领域和实体经济 [1] - 通过"国补+省补"双轨模式 精准支持消费市场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3]
高瑞东: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精准发力,服务消费迎政策“及时雨”
搜狐财经· 2025-08-01 13:20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提振消费 [1] - 中办、国办3月份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2] 政策影响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有助于减轻居民信贷成本,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能够激发服务业主体扩大生产经营的动力,为提供高质量的消费服务创造条件 [1] - 针对性支持举措有助于推动优化和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更好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2] 消费市场现状 -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累计增长5.1%,高于去年全年的3.2% [1] - 服务零售额累计增长5.3%,低于去年全年的6.2%,服务消费增长略显疲态 [1] 服务消费重要性 - 服务消费具有本地化、即时性、消费频次高的特征,能够弥补商品消费持续补贴后带来的透支效应,对冲外需回落的潜在压力 [2] - 我国消费结构正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加速转变,服务消费发展空间较大,将成为未来扩内需的重要抓手 [2] - 服务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扩大服务消费对于稳就业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能够畅通"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 [2]
重磅利好!个人消费贷款纳入贴息范围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11:27
政策导向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1][2] - 政策聚焦个人消费(如购车、家电焕新、文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如餐饮、家政、托育),通过贴息减轻居民支出压力并支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3][4] - 政策方向与下半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一致,强调扩大商品消费(以旧换新)、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家政、文旅等)、在民生改善中扩大消费需求[4] 消费市场现状与潜力 - 截至2024年底全国个人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1万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余额25.4%,消费贷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新增信贷超2000亿元[5] - 当前个人一般消费贷额度为20万—100万元,还款周期通常1—3年,政策可能通过拉长期限、降低利率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5] - 服务消费支出比例持续提升,未来政策将围绕家政、养老、文旅等民生领域优化供给和消费环境[4] 金融机构应对策略 - 银行业需精准对接需求:针对个人消费端设计贴息产品(明确利率、额度、期限),简化线上申请流程;针对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定向提供贷款支持并明确贴息细则[6] - 交通银行等机构计划切入文旅、体育等新兴服务消费场景,通过主题营销和便捷融资产品提升消费意愿,重点挖掘年轻客群及新市民需求[6] - 银行需加强贷后跟踪和资金用途审核,配合财政部门建立全流程台账以确保贴息资金透明高效使用[6] 政策预期与行业影响 - 下半年促消费政策或加码,包括上调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额度、全国发放消费券、扩大服务消费财政贴息范围等[4] - 政策将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升级和服务能力提升,助力经济结构长期转型,同时对冲外需波动[2]
7月中国PMI数据点评:从基本面看空债市者,可以稍息
华安证券· 2025-08-01 11:24
制造业PMI数据 - 7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49.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的49.6%[2] - 新订单指数降至49.4%,新出口订单继续下探0.6个百分点至47.1%,内需外需双走弱[3]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3.1个百分点至51.5%,出厂价格仅上升2.1个百分点至48.3%,价差创年内新高[3][7] 行业分化 - 装备制造业PMI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50.3%,高技术制造业降至50.6%[4] - 消费品行业PMI从50.4%降至49.5%,结束连续上升趋势[4] - 大型企业PMI回落0.9个百分点至50.3%,小型企业连续两月累计下跌2.9个百分点至46.4%[4] 库存与采购 -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7.4%,原材料库存下降0.3个百分点至47.7%,显示主动去库特征[3][8] - 采购量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9.5%,跌破荣枯线[3][7]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PMI降至50.1%,建筑业PMI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至50.6%[2][9] - 服务业PMI降至50%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继续下探至46.3%[9] 债券市场影响 - 7月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受过度乐观预期驱动,PMI数据发布后回归基本面反映的弱现实[12] - 库存周期退回主动去库初期,企业利润受上下游挤压,债市看空操作需谨慎[12]
雅安市统计局召开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试点调查培训会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56
为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统计业务培训会精神,扎实推进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全面试点工作。近日,雅安市统计局组织召开全市规模以上 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试点调查培训会,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晓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县(区)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共20余人参加会议。 高度重视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试点工作是服务业统计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县(区)要站在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 重大意义、目标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02 加强培训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服务业统计业务培训会议精神,对规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试点调查、规模以上服务业、规模以下服务业、平台经济等业务进行了专 题培训,并就如何推进试点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议要求 01 及时总结 对试点期间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收集汇总上报,为明年正式铺开奠定坚实基础。 各县(区)分管领导和专业人员要迅速消化培训内容,特别是新指标的填报范围、取数口径等要熟练掌握。同时,要在开网前组织辖区所有规上服务业企 业开展业务培训,确保报表单位能报数、会报数、报准数。 03 聚焦质量 全面试点期间,各地要从严抓实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