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

搜索文档
中央财经委员会: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快讯· 2025-07-01 07:10
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1]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 [1] - 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1] -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沿海港口整合与规划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 -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财联社· 2025-07-01 07: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2] - 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 [2] - 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 [2]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1]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 [2] - 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3]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3]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3]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3]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 [3]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
快讯· 2025-07-01 07:06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1] 海洋科技与产业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1]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包括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以及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1] -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海湾经济与港口整合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 -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1]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1] - 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并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1] 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 [1]
联合解读海洋经济&深海科技
2025-07-01 0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海洋经济、深海科技、海上风电、海缆、海洋科学观测和资源开发、海底数据中心、深海机械、海洋装备、建筑建材、油气开采、深水油气开采 - **公司**:中天科技、亨通光电、通光光电、微光股份、迪威尔、亚星锚链、威光股份、季博链、中国海防、湘电股份、图南股份、海南华铁、中材科技、时代新材、范亚威图公司、中海万泰、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利伯顿 [1][2][7][10][12][14][17][19][20][21][27][28][2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海洋经济和深海科技投资机会大** - 2025 年是重要投资主题,反映高层战略意图,2024 年海洋经济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比重接近 8%,拉动经济超百十个点 [2] - 政府首次将深海科技列入工作报告,后续政策支持力度将提升,全国将建多个海洋经济示范区 [1][2] - 深海科技行业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9200 亿元以上,2025 - 2030 年年均增长率 11%左右,深水油气、水下无人机和沿海风电推进最快 [2][11] 2. **海上风电前景广阔** - 是 2025 年国家核心战略,中国沿岸线有 6000GW 以上容量潜力,远超目前六七十 GW [1][4] - 向深远海发展带来设备制造、安装维护及配套服务等投资机会,利好通信行业 [1][4] 3. **海上风电推动海缆产业增长** - 深远海风电项目使海底电缆长度和电压等级增加,单价显著提升,1GW 风电项目投资从 15 亿增至 25 亿 [1][5][6] - 2025 年海上风电建设加速抢装,大规模招标频繁,行业公司业绩预计全面向好 [1][6] 4. **海洋科学观测和资源开发影响相关产业** - 增加对高质量海底光电复合缆需求,主要生产商为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 [7] - 中国在全球跨洋通信领域占比仅约 5%,亨通光电表现突出,有很大发展空间 [7] 5. **海底数据中心有良好成长性** - 处于试点阶段,可应对服务器功耗和散热问题,未来可能需大量海底电缆和光缆 [8] 6. **国防海洋监测与保护重要** - 小目标雷达等技术应用有助于监测战略目标和保护国家领土,关注中天科技、通光光电等公司产品,估值低且增长潜力好 [1][9] 7. **深海机械行业投资机会多** - 包括深潜器与机器人、深水油气开发等装备,微光股份、迪威尔、亚星锚链等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 30%,估值低 [2][10] 8. **海洋装备领域发展快** - 技术成型、路径明确,短期内有公开变化,27 年前建军百年目标前有实质性进展,关注基建、材料、水下通信和动力系统方向 [17] 9. **深海科技在建筑建材领域有应用** - 海底数据中心可满足数据出海需求,海南华铁计划建设离岸数据中心,今年算力租赁交付订单 13 亿,传统设备租赁业务 260 亿资产完成上链 [21][23] - 深海风电产业链关注风电叶片和风电涂料领域,中材科技 2025 年和 2026 年业绩预计分别达 16 亿和 20 亿以上 [21] 10. **油气开采领域受益于深海科技发展** - 与政策匹配,解决战略资源安全问题,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 70%,天然气依存度 40%,海上产量增量贡献大,中海油产量增速 6% [22] - 中海油技术突破,深水作业能力达 1500 米水深,95%探矿权在其手中,聚焦中海油系油服标的 [22][24] 11. **深水油气开采产业链情况** - 包括勘探、开发和生产三个环节,周期 3 - 5 年,勘探先受益,其次开发,最后生产 [25] - 资本开支中,勘探占比约 20%,开发占比约 60%,生产占比约 20% [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威光股份在深海科技领域关注深海技术和机器人业务,全年预计收入约 3.5 亿元,市盈率约 20 倍 [12] - 迪威尔 2025 年 1 - 5 月订单同比增速 17.4%,四月份订单金额 1.7 亿元,同比增长 70%,五月份订单金额 1.3 亿元,同比增长 18%,深海断件占整体订单比例超 60% [13] - 季博链公司核心产品是 ROV(遥控潜水器),在国内市场稀缺,是行业领先者 [14] -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写入,地方和中央政策将加码 [15][16] - 钛合金是水下建设重要材料,西部材料和宝钛股份是重要企业 [18] - 水下通信设备核心是声呐系统,中国海防是唯一专注声呐设备制造企业 [19] - 动力系统发展趋势包括全电推进、电力弹射和综合电力系统,湘电股份处于历史底部,图南股份在航发改推进系统有优势 [20] - 范亚威图公司的 TRT 电缆在行业内领先,参与可控核聚变项目 [21] - 中海万泰公司从事钻完井工具装备智能工厂建设,承担国家深水油气装备项目 [27] - 全球美国三大石油服务公司在深水领域技术垄断,中海油服是第四家突破并提升国产化替代率的公司 [28]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能源新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6-30 08:05
技术突破 - 我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单机容量突破20兆瓦 叶轮直径达292米 扫风面积相当于9个标准足球场 [1][3] - 机组搭载低频并网技术 实现电力长距离低损耗输送 解决深远海风电并网技术瓶颈 [3] - 采用主动抗台风设计 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通过1000余个传感器实现数字化运维 极端天气下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3] 发电效能 - 在年平均风速8.5米/秒条件下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 满足9.6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 [3]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 [3] -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轻量化材料创新 度电成本降至历史新低 [5] 工程建设 - 项目选址福建北部海域 离岸距离超35公里 水深达40米 施工环境复杂 [3] - 应用第四代风电安装船"白鹤滩"号 7天内连续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风机吊装纪录 [3] 产业链发展 - 海上风电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 主轴承 叶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 形成覆盖研发 制造 安装 运维的全产业链体系 [5] - 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 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5] 行业趋势 -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全球首位 [5] - 政策推动深远海开发 新增项目需布局离岸30公里或水深30米以上海域 [5] - 漂浮式风电 海上能源岛等前沿概念逐步落地 推动与海洋牧场 绿氢制备等产业融合发展 [5] 全球影响 - 为全球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5] - 中国海上风电从跟跑到领跑 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6]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点评:浙江省深远海项目陆续启动前期工作,六地机制电价新政落地
国信证券· 2025-06-30 06: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上风电深远海加速推进,浙江省13GW项目产品与服务陆续开标;六地发布机制电价新政,明确市场化交易比例较高,蒙东蒙西暂时不安排新增机制电量项目;华电新能IPO募资180亿,投向11.3GW光伏和3.9GW风电;国家规划十五五期间253GW光伏治沙项目;美国储能集成头部企业Powin申请破产保护 [1] - 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禾望电气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上风电 - 浙江深远海发展加速推进,6月27日浙能集团发布浙江A、B、D海上风电场项目勘察测量(初勘)技术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6月13日发布《浙江海风某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中标结果公告》,东方电气、运达股份、电气风电分别中标1/0.5/0.5GW,总容量2GW [2] 光伏 - 5月以来六地分别下发新能源电力机制电价政策,蒙东、蒙西、新疆136号文省级细则正式下发,山东、广东、湖南136号文省级细则征求意见稿下发,蒙东、蒙西暂时新增项目不安排机制电量,入市后短期市场化交易比例大幅上升,收益不确定性明显提升 [3] - 6月27日华电新能发布IPO招股意向书,正式启动发行,申购时间为2025年7月7日,拟募集180亿元,用于建设合计装机规模15.2GW的项目,总投资804亿元,是2025年A股募资额最高的IPO,项目包含8.5GW集中式光伏,3.88GW风电项目,2.8GW分布式光伏 [3] - 今年6月国家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 - 2030)》,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GW,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4] 储能 - 今年6月美国头部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向新泽西州法院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宁德时代、青岛中集、星云科技、拓邦电气在内多家中国企业位列五十大无担保债权人 [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代码|公司简称|市值(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亿元)(2024A)|归母净利润(亿元)(2025E)|归母净利润(亿元)(2026E)|PE(2024A)|PE(2025E)|PE(2026E)|PB|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487.SZ|大金重工|201|4.7|8.6|12.9|42.4x|23.4x|15.6x|2.7| |603606.SH|东方电缆|347|10.1|17.1|22.2|34.4x|20.3x|15.6x|4.8| |603063.SH|禾望电气|154|4.4|5.8|7.0|34.9x|26.5x|22.0x|3.3| [7]
广西防城港锚定特色塑造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6-29 22:06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 2025年一季度防城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2.2%,工业投资增长40.2%,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5% [1] - 防城港市推动"三个突破年"行动,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招大引强突破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和改革攻坚突破年 [1] - 防城港市有色金属产业形成以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3] 传统产业升级 - 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氧化铝大模型预测准确率超过80%,赤泥综合利用率达35%,高于行业20%的平均水平 [2] - 广西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规划生产150万吨高效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及高端镀锌板材,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70亿元 [2] - 广西钢铁集团38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可生产用于海洋工程、风电设备的高端钢材,达产后年新增产值近100亿元 [3] -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保持全球单套铜系统产量最高纪录,五金铜材卫浴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3] 新兴产业培育 - 防城港医药制造产业园南区40%厂房已被7家企业预订,主要生产生物医药、中医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 [5] - 广西赣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仿生制备工艺使多肽产品吸收率提高40% [6] - 广西汇金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0万吨电池用硫酸锰项目投产,一、二期达产后可年消耗硫酸15万吨、蒸汽约75万吨 [7] - 防城港市与广西北投低空经济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打造北部湾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 [7] 新能源与向海经济 -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季度实现上网电量4.7亿千瓦时,AI算法使机器巡检覆盖率100%,高危作业替代率达75%,故障停机损失率降低42% [8] - 防城港市引进明阳智能等企业,加快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8] - 防城港港口2025年一季度货物吞吐量达4793万吨,增长15.3%,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6.8% [8] - 防城区金色海洋智慧海洋牧场第一期将投放400万尾金鲳鱼苗,预计产量175万公斤,产值约6500万元 [9] 基础设施与产业集群 - 防城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其中20万吨级泊位7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 [8] - 企沙中心渔港累计投入超15亿元,建成万吨级远洋码头及20万吨级冷链物流园区 [10] - 防城港市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17个人工智能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实施 [4]
中日产业联姻记:神户氢能港“牵手”阳江风电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8 12:42
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 广东省正打造以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高效光伏、氢能等为重点的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与日本兵库县的氢能港口神户港、加西绿色能源园区等技术形成互补合作 [1] - 广东阳江规划4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与神户港氢能应用技术形成闭环 [1] - 广东省贸促会提出将广东需求与兵库县技术结合,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 [2] 中日大健康产业合作 - 粤港澳大湾区与日本关西地区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展开战略对接,涉及医疗健康、医药器械和康养三大领域 [2][3] - 日本在老龄化医疗、医疗器械研发及康养护理方面经验丰富,而大湾区在AI医疗、远程监护等场景应用具备优势 [5] - 香港交易所18A上市规则为日本创新药企提供融资通道,澳门国际中医药平台成为日本汉方药企进入中国市场的试验田 [3] 产业互补与技术创新 - 日本再生医疗技术与中国市场结合潜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8600万高消费人口为日本医疗器械技术提供广阔市场 [5] - 日本养老机构的认知症照护体系与广东智能护理床研发能力结合,兵库县介护机器人通过深圳算法优化降低成本 [5] - 现场60%的洽谈涉及联合研发或技术授权,突破传统贸易模式,如日本分子诊断设备商与韶关原料药基地共建实验室 [6] 资本与产业链协同 - 超过1400家日本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区域总部,利用"沪港通""深港通"机制投资大湾区生物科技独角兽 [7] - 澳门提出"GROW"协作蓝图,整合大湾区市场规模、澳门营商优势和产业多元机遇吸引日本企业 [7] - 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链与日本"精益制造"基因结合,如阳江风电装备采用日本精密轴承打入欧洲市场 [6] 智能科技与未来合作 - 粤港澳大湾区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国际科技中心,吸引日本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合作 [3] - 日本企业家对深圳、广州等人形机器人技术兴趣浓厚,双方在智能出行领域将深化合作 [7] - 日本自动驾驶技术考察团计划前往广州和深圳,推动智能出行领域合作 [7]
风电安装船被卖!价值6.48亿元租船合同解除
新浪财经· 2025-06-28 10:15
合同终止 - 华电科工与上海博强终止风机安装平台设备租赁合同,原合同及变更协议共执行1个月(2025年5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2][3] - 原合同金额为64800万元(含税),租期由3年变更为6年后合同总额不变,现合同金额变更为0元[2][3] - 上海博强免除公司一个月租金,并在15个工作日内退还已支付的5月份租金900万元[3] 设备情况 - "华电博强中集巨龙01"风机安装平台(即"博强3060"号)已被上海博强出售给丹麦Cadeler公司,将更名为"Wind Keeper"号并于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5] - 该船长133米,型宽53米,最大作业水深70米以上,配备2200吨主起重机和DP2动态定位系统,适合全球海上运维市场[5] 公司影响 - 合同解除不会对公司已承接项目造成影响,也不会对当期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3] - 目前市场上同类型船舶较为充足,可满足公司当前项目需求[3] - 未来公司将根据国内海上风电发展趋势选择更适合深远海施工的优质船机[3]
国内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并网,清洁能源多
搜狐财经· 2025-06-27 09:30
海上风电技术突破 - 国内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清洁能源开发进入新阶段 [1] - 三峡集团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全部采用13兆瓦及以上超大单机容量风机,其中6台16兆瓦机组创国内单机容量与发电效率纪录 [3] - 16兆瓦机组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发,叶片长度123米,扫风面积相当于3.7个标准足球场 [3] 项目经济效益 - 漳浦二期项目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可满足68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6万吨 [3] - 大容量机组应用显著降低用海面积与运维成本,为深远海开发提供技术范本 [3] - 我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降至0.3元/千瓦时以下,较欧洲国家低40% [5]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全球80%风电轴承、85%海缆产能集中于中国,福建已形成涵盖风机制造、叶片研发、海缆生产的完整产业集群 [3] - 关键技术突破依赖稀土永磁材料、碳纤维叶片、智能控制系统等自主技术积累 [3] 区域能源转型 - 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47亿千瓦时,满足200万户家庭用电,年减排400万吨二氧化碳 [5] - 漳浦二期项目推动福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81.8万千瓦,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12年全国第一 [5] 产业融合与全球影响 -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制氢、光伏等业态融合,形成"海上能源岛"新模式 [5] - 全球首个单体超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集群在东海建成,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从"跟跑"迈向"领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