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南京第八次牵手深圳文博会——
南京日报· 2025-05-28 03:05
数字文化产业展示 - 南京展区以"数字金陵"为主题,携近30家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亮相深圳文博会,展示AI交互、全息显示、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 [1] - "金陵风华数字矩阵"通过全息炫屏动态呈现夫子庙、大报恩寺等南京地标,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光影交融 [2] - "曹先生"AI智能对话系统基于《红楼梦》专项数据库,结构化处理22张数据表、293幅清代画作及8个版本剧本,实现文学经典的智能解析 [3] - 全球首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南京小咖实现90秒/杯的制啡效率,集成自助点单、激光打标等全自动化流程 [3] 非遗技艺创新应用 - 南京云锦博物馆推出手机包、香囊等文创产品,对传统"妆花"工艺解构重组,并开发可手机交互的典藏卡使文物"悬浮"展示 [4][5] - 云锦画作《九华擎霄》采用金线真丝织造,融合宋代《爱莲说》文本暗纹,单件作品装裱耗时超200小时 [5] - 金箔锻制技艺开发团扇、冰箱贴等衍生品,现场观众可参与贴金互动,产品厚度达0.12微米 [6] - "陀飞轮都城文化系列"腕表以微雕工艺刻画明城墙等元素,结合青年艺术家设计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5]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南京炫佳网络科技KinoxAI平台吸引45家企业洽谈,达成3项初步合作意向 [7] - 云锦博物馆数字典藏盲盒互动卡直播观看量达38万人次,线下获30家机构合作邀约 [7] - 德朗克电子科技与广东豪悦签约景区IP数字化项目,聚焦文旅产业转型 [7] - 南京2024年数字文化产业营收超1600亿元,其中数字内容生产等三大优势产业贡献75%增加值 [8] 产业融合成果 - 南京文化新业态对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达75%,形成互联网文化服务、数字内容生产、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8] - 270个文化产业项目在"2025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中寻求合作,覆盖数字内容、文化装备等领域 [7] - 全息技术、VR应用与非遗传译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文旅消费从"流量"向"留量"转化 [6][9]
【新华财经研报】文化产业增长强劲 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新华财经· 2025-05-28 02:4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3.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24年全年增长0.2% [2] - 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近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3.5% [2]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艺术业、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出版、互联网广告服务等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6.8%、24.2%、23.1%、19.8%和16.4% [2] 政策支持与引导 -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强调"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纳入深化改革部署 [4] -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旅游30条"促进文旅融合 [5]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鼓励银行加大支持并推动文化企业直接融资 [5] 技术创新与业态融合 - 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创新,拓宽文化产业边界 [2][3] - 智慧旅游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如张家界元宇宙馆、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等将"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 [7]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推动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和消费形态变革,提升创作效率并带来沉浸式体验 [8] 消费升级与市场潜力 - 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精神文化需求增长,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数字化、个性化、科技感要求提升 [7] - 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通过数字文化装备、元宇宙场景应用等技术赋能,推动数字内容生产效率提升和体验升级 [7]
深圳文博会刚落幕,千万级合作大幕又拉开
新华日报· 2025-05-27 23:44
展会成果 - 江苏展区在5月22日至26日接待观众超15000人次,企业现场交易额超230万元,意向交易额约7800万元 [1] - 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短短几天销售近200万元,并与广东省文交所等单位签约共建"版权要素交易服务平台" [1] - 东海水晶展台收获几十万元现场交易额,并收到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机构的合作邀约 [2] - 高淳陶瓷展台吸引多家企业洽谈陶瓷酒瓶、摆件及联名款合作 [3] 企业合作与创新 - 江苏卓易文化计划以版权要素交易服务平台为链接,构建大湾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共创生态,结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1] - 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南京睿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探讨合作,可能拓展产品线,结合数据采集与场景内容 [2] - 江苏华艺集团的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产品吸引贵州、中国非遗馆等机构合作意向,多地企业提出代理需求 [2] -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夏文旅集团等洽谈采购需求,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深圳来画"合作VR项目 [3] - 江苏博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中国旅游集团等设备采购需求,扬州绒花传承人刘梅与多家企业洽谈合作意向 [3] 市场方向与趋势 - 东海水晶展台发现私人定制、高端定制为展会最大收获,多家私域客户预约进一步洽谈 [2] - 高淳陶瓷展台品牌宣传效果显著,企业提出非遗产品联名款意向,如铜器与陶瓷结合 [3]
“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写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22:18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本届文博会重点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以人工智能重塑展会,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1] - 甘肃展区运用VR、裸眼3D、4K数字交互等技术展示敦煌文化,河南展区融合非遗与创意设计,黑龙江展区呈现沉浸式冰雪奇观与活态非遗技艺 [1] -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裸眼3D、VR大空间、AI三维重建等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 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 - 深圳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仿生人形机器人,搭载自研云脑操作系统,具备视听和触觉感知能力,计划通过文博会拓展市场 [2] - 腾讯展区展示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的数字工具(如元宝、ima、混元生图),应用于甲骨文研究和敦煌莫高窟数字复现 [3] - 生成式人工智能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3] 文化科技产品创新 - 深圳中电恒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首发国内首款智动屏,由AI大模型智能分析视频并生成屏幕运动形态,适用于多类展示场景 [3] - 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绿马"等毛绒产品,持续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广东省发布87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覆盖影视、游戏电竞等6领域,旨在激活市场潜力与投资热力 [4] - 广州市黄埔区强化游戏产业布局,计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和版权创新示范区 [4] 交易与合作成果 - 文博会促成41个现场签约项目,35个政府及企业推介项目,宝安区分会场意向成交订单305个,总额近25亿元 [5] - 展会推动文化和市场深度融合,24家政府组团与企业参与招商签约 [5]
文博会期间宝安人气爆棚成交火爆 28万人打卡 25亿元落袋
深圳商报· 2025-05-27 20:06
展会成果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累计吸引28万人次打卡,主分会场签约及意向成交订单达305个,总金额近25亿元,创历届参展新高[1][3] - 宝安展馆以"冰雪+科技+文化"为核心,分四大区域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展出151件涵盖电竞、裸眼3D、数字创意等领域的展品[1] - 主会场采用冰纹亚克力打造"冰雪世界"视觉体验,并微缩前海冰雪世界场景[1] 招商与合作 - 阅文集团与湾区书城签约落地阅文书园项目,元隆雅图打造TEAM CHINA特许零售旗舰店[2] - 推动奥地利斯诺奇国际滑雪学院与前海冰雪世界合作,促成中国与沙特、西班牙合拍影视项目《S.A.I.F》《跑酷人生》[2] - 快手珠宝产业带深圳直播电商基地等项目落地宝安[2]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主会场展出文化产品12万多件,展示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3] - 全市设立52个分会场,开展近400项展示交易活动,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较上届大幅增长[3] - 宝安分会场以"文化+科技"为主线,展示冰雪文旅、电竞产业、非遗等多元产业[1]
产学研大咖齐聚 热议科技文化融合“最后一公里”
深圳商报· 2025-05-27 17:04
AI赋能与文化科技融合 - 大模型训练依赖互联网开放资源,但高质量专业资源分散于传统机构,需加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打造集约型数字基础设施 [2] - 反向赋能AI理念提出,需通过调整流程、组织架构和业态打造更强大的垂直领域AI应用,而非单纯消耗AI能力 [2] - 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全链条,如文物数字化、沉浸式体验、AI创意辅助等场景普及 [3] 复合型人才培养 - 当前文化人才缺乏科技素养,科技人才欠缺文化认知,需培养"懂文化、通科技、精商业、明社会"的跨界全才 [2] - 突破学科壁垒需建立多学科协同机制,突破校园壁垒需推动高校与科技企业、文化机构合作 [3] - 文化与科技融合进入实践爆发期,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3]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 - 利亚德打造"AI+显示+文旅"产业生态闭环,推动文化产业实现产值增长、税收提升与就业扩容 [4] - 喜马拉雅通过全景声技术创新服务近1亿活跃车主,全景声内容超3300小时,巩固车载音频市场领导地位 [4] - 中文音频平台持续用科技赋能文化,为用户提供极致内容消费体验 [4]
香港公布30项措施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珠海“养殖航母”正式下水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4:51
香港银发经济措施 -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30项措施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涵盖促进银色消费、发展银色产业、推广银色品质保证、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以及释放银色生产动力五大范畴 [1] - 该政策既回应人口老龄化趋势 也挖掘银发市场潜力 有望推动经济多元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广东文化企业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 [3] - 3家企业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产业投资等领域表现突出 体现广东文化产业雄厚实力和良好发展态势 [4] 珠海养殖工船 - "湾区伶仃"号养殖工船正式下水 总投资2.6亿元 是世界首例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 [5] - 该船总长155.8米 最大养殖吃水20米 拥有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 年产能3000~5000吨 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产量 [5] - 具备垂钓、研学旅游等配套功能 可联动海岛旅游打造"渔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5] 深圳交通建设 - 深圳春风隧道主线通车 以15.8米直径刷新华南地区单洞双层盾构隧道纪录 [6] - 独创"春风高架+春风隧道"立体交通走廊 将缩短深圳东部地区与罗湖、福田、南山等区域的联通效率 [7] 深交所行情 - 5月27日深证成指收报10029.11点 下跌0.61% [8] - 领涨个股:中旗股份涨20.07%至7.12元 格力博涨20.02%至24.88元 哈情東運涨20.01%至39.59元 [9] - 领跌个股:滨海能源跌10.03%至13.64元 江苏雷利跌7.75%至52.52元 富煌钢构跌7.27%至7.40元 [9]
文博会最“甜”带货:“南财精选”喊你在最佳赏味期吃广东荔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09:53
文化带货新模式 - 直播活动以"粤韵百千万·特色优品"为主题,采用四幕剧叙事框架(茶叙开篇—烟火正味—养生之道—风物终章),融合非遗技艺、地域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 [1] - 区别于传统叫卖式直播,采用"知识型带货"模式,突出非遗工艺科学化解读、垂直赛道精准爆破和农文旅融合潜力 [1] - 直播间避开"321上链接"式营销,注重文化价值传递和消费场景构建 [1] 农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乐昌文旅以四季风物为线索(春赏花、夏摘果、秋观景、冬赏雪),结合特色美食(香芋扣肉、北乡马蹄),打造县域经济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 [2] - 通过微短剧《黄金萘李西游记》吸引年轻受众,推出亲子家庭、银发族和大学生研学等差异化体验路线 [2] - 全年举办主题节庆活动(3月花海节、7月黄金萘李节、10月葡萄酒节、12月相遇马蹄节),紧扣农产品推广 [2] 陈皮茶国际化战略 - 陈皮茶产品(陈皮白茶、陈皮红茶等)以39.9元定价在国内市场无价格优势,但在美国以5美元定位成为"奢侈品",针对性研发符合国际需求的产品 [3] - 产品承载500年"茶药同源"智慧,被十五运选为官方用茶,计划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3] - 清代林则徐曾盛赞陈皮"橘红一片,胜似良药十剂",凸显其传统药用价值 [3] 广东特色产品矩阵 - 老树白糖罂荔枝通过冷链技术还原"日啖三百颗"诗意,主打五月下旬至六月初最佳赏味期,定位为"东方爱情果" [4] - 潮汕美食包括:官塘兄弟牛肉丸(肉含量超90%、3286次捶打)、狮头鹅卤味(26年老卤、180天散养)、亚贵红潮汕猪肚(黑猪食材配白胡椒) [5] - "一链多品"组合将潮汕非遗工艺转化为家庭便捷选择,如牛肉丸冷链次日达保障口感 [5] 化橘红产业价值挖掘 - 化州橘红因富含礞石矿物,柚皮苷含量超外地3倍,24代传承"九蒸九晒"工艺,36小时荔枝柴火慢焙锁住20倍黄酮活性 [6] - 暨南大学研究显示其独特香豆素可抑制呼吸道病毒复制,1小时稀释黏痰、3日缓解干咳,被纳入《美国药典》和中东王室称为"中华咳宝" [6] - 2024年作为广东唯一地标产品亮相国际大会,直播间推广胎片、胎皮等形态适配都市养生场景 [6]
文博会落幕,广东展团吸引近2000名境内专业采购商洽谈
搜狐财经· 2025-05-27 04:5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广东展团整合115家影视制作、数字创意、先进制造等文化行业商协会资源,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圈,覆盖文化创新全产业链[4] - 粤港澳三地联动吸引近2000名境内专业采购商,27个行业商协会代表团参与洽谈,实现从内容创作到IP运营的全链条协同[4] IP创新与消费市场驱动 - 猪猪侠IP矩阵推出三大科技产品(AI毛绒、奇智播播机、Aitokii机器人),预计年度衍生消费规模达5亿元[5] - 奥飞娱乐推出奥迪双钻超可动人偶系列,《熊出没》IP新品跨界布局潮玩与生活消费领域[6] - 《甪端》IP融合故宫文物与科技教育,推出全球巡演、品牌联名等四大合作模式[6] - 原仓文化发布"原创IP合伙人计划",与国际IP胡桃夹子启动全球联名,吸引30余家品牌竞标授权[6] Z世代消费潜力释放 - 《咖宝车神》《兜兜和毛毛》"偷闲星球"三大IP预计年内拉动衍生消费超10亿元,覆盖3-35岁全域消费群体[7] - 《兜兜和毛毛》以年轻态内容获视频平台3亿流量,开发潮服/盲盒等Z世代消费品[7] - "偷闲星球"专注东方潮趣设计,瞄准年轻人美好生活消费需求[7] 专题洽谈与重大项目签约 - 举办4场专题洽谈会(演艺+、文化+、AIGC赋能、IP协同),广州光盒动力与200多批次潜在合作伙伴对接短剧出海项目[8][9] - 三项文化新消费领域重大项目签约(京东贸易×咏声动漫、名创优品×咏声动漫、跨次元游戏生态),预估合作金额超5亿元[9]
打开“万花筒”竞逐“新赛道”
海南日报· 2025-05-27 02:17
海南文化产业参展成果 - 海南馆以"文化赋能自贸港"为主题 29家文化企业组团参展 展示黎陶 椰雕 贝雕 沉香 花梨等数百种特色文化产品 [3] - 海南红泥陶瓷因独特金属矿物质纹路获得外省企业合作意向 同行交流需求旺盛 [3] - 海南骏誉黄花梨艺术馆观察到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兴趣显著提升 参展效果超预期 计划开发年轻化产品线 [4] 行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红色娘子军文创收到多地红色文化场馆及企业合作邀约 计划拓展全国红色文创市场 [5] - 琴韵幽兰品牌通过黎锦时装设计获得高关注度 验证民族元素与国际时尚融合的市场潜力 [5] - 广州投资者主动咨询海南文化企业落户政策 显示自贸港文化产业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 [6] 行业趋势观察 - 文博会成为文化产业风向标 跨地域交流催生创新机会 如陶瓷工艺改良与黎锦时装设计 [3][5] - 年轻消费群体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接受度提升 推动黄花梨 沉香等传统品类产品年轻化转型 [4] - 自贸港政策优势叠加文化成果展示 形成文化产业投资磁吸效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