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

搜索文档
著名演员朱媛媛去世
券商中国· 2025-05-21 04:04
朱媛媛生平与艺术成就 - 朱媛媛同志生于1974年3月 江苏无锡人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将全部热忱奉献给舞台和影视艺术事业 从业二十八载 [5] -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期间 参演《思凡》《四世同堂》等经典话剧 塑造多个灵魂角色 同时通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海洋天堂》等影视作品刻画动人形象 [5] - 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 上海影评人奖等国家级荣誉 以卓越表演艺术成就诠释德艺双馨内涵 [5] 艺术贡献与行业影响 - 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杰出代表 秉持"戏比天大"信念 在话剧《狂飙》中展现表演艺术者的纯粹担当 在《理查三世》中体现中国演员国际视野 [5] - 通过《红尘》演绎女性坚韧 在《大宅门》中一人分饰三角 展现卓越演技与艺术多样性 [5] - 艺术足迹丈量中国戏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探索之路 生命光芒辉映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征程 [5] 行业反响与纪念 - 中国国家话剧院认定其病逝使中国戏剧界 影视界痛失栋梁 观众失去挚友 [6] - 其艺术精神如"戏骨丹心"将被剧院全体同事传承 激励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前行 [6] - 中国国家话剧院呼吁以艺术之名纪念这位用生命点亮舞台的表演艺术家 愿其艺术生命在观众记忆中永续 [6]
发放七轮消费券,上海静安文旅消费季即将启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07:13
文旅消费季活动概况 - 上海静安文旅消费季将于5月19日启动 通过支付宝平台发放文旅消费券 涵盖住宿 展览 演出 影视 出版 文创衍生等重点文旅商户 [1] - 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 2025年聚焦大平台 大IP 潮品牌三大特点 推动文旅企业营收增速 实现文旅商体展破圈联动 [1] - 消费券发放共七轮 联合支付宝自有媒体平台"沪小游"和"蓝花火"宣传静安特色文旅资源 [1] 消费券发放细节 - 2025年消费券分为"住宿券"和"文创券"两类 总计发放超万张 [2] - 参与酒店将叠加预订优惠 并向预订用户推送演出展览优惠 实现交叉引流 [1] 重点参与商户 - 酒店行业:阿丽拉上海为首家城市度假型阿丽拉酒店 延安饭店为上海60年代六大饭店之一 曾获评"上海十大经典建筑" [2] - 影院行业:佰映三克映画为上海首家餐饮影院 百美汇影城为香港百老汇院线高端品牌 吸引南京西路商圈白领 [2] - 演艺行业:英国原版音乐剧《SIX》首次登陆中国 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 [2]
引导粉丝经济理性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5-15 22:09
演唱会经济数据表现 - 呼和浩特知名歌手演唱会3天吸引国内游客143.09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0.73亿元[1] - 2022年至今呼和浩特举办超10场演唱会 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超60亿元[1] 粉丝经济模式发展现状 - 多地通过音乐节、演唱会吸引游客刺激消费 形成明星效应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1] - 行业存在带动效应不足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粉丝低龄化等问题[1] 城市文旅发展策略 - 需结合粉丝经济与文旅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打造文旅消费热点[2] - 应关注粉丝个性化需求 提供高质量主题活动 建立情感链接提升消费体验[2] - 通过提升参与感与归属感 实现从明星粉丝到城市粉丝的转化 增强城市长期吸引力[2] 行业规范与监管要求 - 需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全过程监管 打击假宣传和假流量等不良行为[2] - 平台应加强粉丝社群管理 规范言论行为 避免盲目追星和过度消费[2] - 企业需创新产品类型 提高服务质量 艺人应传递健康价值观[2] 粉丝群体教育引导 - 需警惕低龄化带来的盲目崇拜 学业和身心健康问题[3] - 家庭学校社会应引导正确偶像观 纠正不良追星倾向[3] - 平台应支持优质内容传播 加强理性追星宣传 营造健康社会氛围[3]
郑乃馨、李凯馨接连言论“翻车”,对“双面人”外籍艺人就应零容忍
36氪· 2025-05-15 00:18
外籍艺人言论风波 - 新加坡籍华裔女星李凯馨因录音事件被曝光贬损中国观众言论,包括"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来中国只为捞金"等,引发百家媒体集体发声谴责[7] - 泰国华裔女星郑乃馨因直播吐槽中国厕所脏及与辱华男友官宣恋情,被指"双面人",已基本中止中国演艺事业[6][8] - 韩国艺人张娜拉曾因"没钱就去中国"言论退出中国市场,成为早期外籍艺人言论翻车典型案例[8] 影视项目受牵连 - 李凯馨主演剧集《赴山海》已删除其相关物料并除名,面临无限期延播或重拍/AI换脸,成本损失巨大[1] - 媒体批评《赴山海》剧组仅删除物料未表明立场,属于消极应对舆论[3] - 行业需加强选角背景调查,避免因艺人立场问题导致项目风险[1][17] 外籍艺人在华发展现状 - 近年通过《创造营》《这!就是街舞》等综艺吸引外籍选手留华发展,如赞多、利路修等[11] - 影视剧如《唐探1900》需上万人次外籍演员,推动外国人来华逐梦演艺圈[13] - 资深外籍艺人如矢野浩二、史蒂文·韦德斯等已在华站稳脚跟[13] 行业监管与文化共融 - 公众对外籍艺人要求提高,强烈抵制"双面人"行为,坚持"国家面前无偶像"原则[16] - 文娱行业需完善外籍艺人选用机制,加强背景调查与立场管理[17] - 外籍艺人需在尊重文化底线基础上实现共融,否则将面临市场淘汰[10][16]
“中国旅游日”北京推出“乐游北京”惠民礼包
新京报· 2025-05-13 07:01
中国旅游日活动安排 - 2025年5月19日为第15个中国旅游日 北京会场采用"1+16"主分场联动模式 主会场设在丰台区世界花卉大观园 活动时间为10时至15时 16区分场活动将在5月期间分期举办 [1] - 主场活动将发布"乐游北京"惠民礼包 包括"北京礼物"一季度榜单产品 100项首发文旅新品 涵盖首店 新政策 新线路 新产品 新活动 新剧目 新文创 新场景八个类别 [1] - 百家重点文旅企业将在现场打折销售热门爆款产品 北京京剧院 北方昆曲剧院 北京交响乐团等知名院团将到场演出 [1] 文旅优惠措施 - 全市将推出500余项文旅优惠 门头沟区推出春季文旅促消费活动 游客持京西月季洲消费凭证可领取五大景区门票半价优惠联票 入住80家"门头沟小院"可享7至8折优惠 [2] - 平谷区发放惠民券 持券市民可在指定景区享受门票折扣或消费满减优惠 北京野生动物园推出春季优惠套票 石景山游乐园推出摩天轮+飞越世界组合优惠套票 [2] - 房山区文旅协会发放2000张餐饮 住宿 非遗体验基地代金券 [2] 线下活动设置 - 线下文旅市集设置新品首发 悠游度假 科技体验 美食尝鲜 臻选文创 精品演艺 咨询服务七个片区 [1] - 100多家农文旅商重点企业将在现场展销 并提供多项优惠 [1]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全面开花:从人潮涌动看消费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5-13 00:50
交通出行 - 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高速公路峰值流量达6200万辆,是平日的2.1倍 [2] -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车站机场客流量爆表,铁路和民航系统承受巨大压力 [2] 文旅消费趋势 - 跨市旅游订单占比高达90%,长线游需求旺盛 [4] - 贵州荔波、辽宁本溪等小众目的地订单同比增长50%以上 [4] - 县域旅游订单增长近20%,乡村游增长超40% [13] - 高端民宿和度假套餐预订量翻倍 [10] 演艺经济 - 五一期间共举办63场演唱会及音乐节 [8] - 王力宏、张杰等明星演唱会带动杭州、郑州等二线城市酒店房价上涨200% [8] - 美团"演唱会+旅游"套餐热销 [8] - 宝鸡、滁州等三四线城市因举办音乐节而爆红 [8] 住宿行业 - 成都春熙路、重庆解放碑等核心地段酒店价格翻倍且一房难求 [9] - 青城山高端民宿单价达3000多元且天天满房 [9] - 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偏远但品质好的度假酒店 [10] 跨境旅游 - 入境游同比增长141%,上海、广州等城市外国游客明显增多 [11] - 日本、泰国等传统出境游目的地依然受欢迎 [11] 电影市场 - 五一档期国产片《水饺皇后》首日票房达5000万元 [12] - 国产片占据票房前五中的四席 [12] 新兴消费模式 - Z世代愿意为兴趣买单,如专程飞往银川参加音乐节 [16] - 社交平台带动"美食朝圣"现象,年轻人跟随抖音推荐打卡小众餐馆 [15] - 文旅产品需考虑年轻人的拍照需求和社交属性 [16] 文化IP开发 - 博物馆和古迹夜游项目受欢迎,如西安大唐不夜城实景演出、洛阳应天门光影秀 [17] - 文创产品如泰山石刻拓片受到游客青睐 [17] 消费行为变化 - 游客更倾向于"理性出游",5月2日、3日机票价格比首日便宜30-40% [7] - 消费模式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如"看演唱会+品美食+住特色民宿" [13]
制造业大市冲击“演艺经济高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5-11 23:11
音乐节经济规模效应 - 2025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及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合计吸引20万观众 撬动文旅消费超10亿元 [2] - 音乐节门票乘数效应显著 1元门票带动7元消费 禅城银河左岸音乐节3天拉动周边消费3.5亿元 华晨宇演唱会3天带动6.8亿元 [3] - 佛山音乐节票房全国第5 跨城观演占比82.9%-89.2% 85.3%跨城观众消费超500元/人 [4] 文旅消费结构升级 - 音乐节突破"门票经济"模式 构建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消费引力场 周边酒店价格峰值达平日3倍(维也纳酒店案例:585元vs189元) [3] - 南海区A级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73.37% 星级饭店收入增长28.55% 禅城过夜游客增长14.92% 住宿业入住人次增30% [4] - 社交平台话题阅读量达6亿次 重塑城市标签为"音乐潮流""硬核浪漫" [7] 产业协同与城市转型 - 禅城区2024年新增40家规上文体娱乐企业 营收增速40.8% 南海区规划50场万人级演出 顺德区年演出250场 [8] - 制造业赋能演艺经济 本土企业提供"火星环"舞台/音响/灯光设备 推动设备供应商向场景服务商转型 [9] - 政府-企业-市民协同机制:文旅部门统筹公共服务 商业机构组建演艺经济联盟 居民共享民宿/餐饮红利 [9] 战略布局与长期价值 - 禅城"Show Plus计划"建设万人级场馆 南海千灯湖打造16万㎡CBD演艺空间 2025年规划超百万㎡演艺场地 [6] - 形成创作孵化/演艺经纪/设备制造/版权交易全产业链 禅南顺三区竞合发展 [8] - 城市人才吸引力跃居广东第三 从"制造之都"向"湾区文化磁场"进化 [7] 模式创新启示 - 突破传统文旅时空限制 通过情感联结创造流动消费场景 [5] - 工业基因与文化符号创造性转化 产业优势转为文化竞争力 [6] - 流量沉淀为文化生产力 形成演艺装备业新增长极 [9]
“五一”假期陕西西咸新区文旅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20
文旅消费增长 - 西咸新区"五一"假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85 69万人次 同比增长5 02% [1] - 游客花费达7 81亿元 同比增长7 87% [1] - 乐华恒业欢乐世界接待游客量及经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7 3%和19 7% [2] 文旅业态创新 - 丝路欢乐世界举办第二届丝路文化艺术节 融合欧洲五国艺术团表演与非遗民乐 [2] - 茯茶镇景区通过"非遗文化+沉浸体验"开展80多场演出活动 累计接待游客29 48万人次 [2] - 诗经里景区每日举办50场非遗民俗与民乐演出 融合周朝雅乐与街头艺术 [2] 精品演艺表现 - 《赳赳大秦》五天演出12场 场次从每天两场增至三场仍爆满 [3] - 《丝路之声》单日演出增至四场 网络话题阅读量突破8000万 [3] -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接待人次同比增长20 9% [3] 配套消费提升 - 诗经里小镇精品民宿平均入住率达90% 同比增长10 22% [6] - 沣河金湾公园等城市绿道吸引超12万人次游客 [3] - 西安际华冰雪中心举办滑雪赛事带动客流 [3] 景区竞争力 - 乐华恒业欢乐世界新增11台游乐设备 登上全国主题公园游乐榜第八 [2] - 昆明池景区开展140余场特色活动 累计接待游客27 84万人次 [2] -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延长开放时间应对客流 [3]
数据出炉,这些地方最会花钱!一文透视全国“消费力地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2:25
五一假期消费表现 - 全国"五一"假期出游人次达3 14亿,带动多省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广东旅游收入295亿元(同比+20 3%)、四川235 01亿元(+11 13%)、江苏162 72亿元(+14 79%)[1] 一季度消费总量排名 - 江苏、广东、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江苏12406 10亿元、广东11841 25亿元、山东10172 80亿元,领跑全国[7] - 浙江以9293亿元位列第四,河南7400 54亿元排名第五[3][5] 消费结构特征 - 新能源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成为关键拉动力:江苏限上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29 2%,拉动零售额增长2 1个百分点;广东家电/家具/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29 1%/42 2%/17 7%[8] - 线上消费贡献显著:江苏网上零售额3192 5亿元(占社零21 4%),拉动增长2 0个百分点;浙江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6 7%,贡献率达114 9%[10] 人均消费力排名 - 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人均消费支出超万元:上海14047元、北京13332元、浙江12559元、江苏10825元[12] - 天津、广东、福建紧随其后:天津9740元、广东9732元、福建9053元[12] - 消费力与收入正相关:上海/北京/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766元/23606元/22477元[15] 服务消费新趋势 - 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高于商品零售增速0 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3 4%[17] - 北京服务性消费额增长4 7%,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2 0个百分点[13] - 演唱会经济爆发:一季度全国演出票房23 36亿元(+17%),广东/上海/浙江举办大型演唱会67/38/32场[14] 地方促消费政策 - 山东计划全年举办文旅活动1000场,支持金融机构减免文旅支付优惠5000万元以上[18] - 浙江提出2025年举办大型演出150场以上,对引进演唱会的机构给予奖励[18] - 广东推动适老化改造,建设长者饭堂和适老体验中心;山东计划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万张、社区养老机构200家[20] 政策成效显现 - 浙江"五一"假期旅游收入395 4亿元(+17%),人均花费1270元(+2 9%),王力宏演唱会带动消费1 8亿元[19]
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启动 融合拓展消费边界 “票”成为消费优惠通行证
解放日报· 2025-05-07 01:42
活动启动与核心策略 - 第四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暨2025黄浦文旅促消费活动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启动 核心策略包括以优质供给激发消费活力 以场景创新提升消费体验 以跨界融合拓展消费边界 以环境营造增强消费获得感 [1] - 活动通过"票"作为消费优惠通行证 实现文旅消费有形有效可感可及可统计 形成文影商旅展联动促消费格局 [1][2] 演出内容与时间安排 - 5月16日北京演艺集团舞剧《主角》登陆大上海剧场为戏剧节开幕 5月至7月汇聚《主角》《长安的荔枝》《北上》《血色双城记》《马叙伦》《红楼梦》等优秀剧目 [1] - 活动包含展演和升级演艺管理高级研修班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1] 品牌建设与行业合作 - 黄浦文旅集团积极融入演艺大世界品牌建设 打造升级版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和国际戏剧邀请展 并承接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演出季 [1] - 集团三大子公司平台大光明 大世界 大上海携手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 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 联动南京路 淮海路 豫园三大商圈百家商户 [2] 创新举措与内容拓展 - 首次在长三角城市戏剧节设立以艺术性和市场性为标准的奖项 话剧《孟小冬》及音乐剧《夜半歌声》《时光代理人》有望在演艺大世界驻演 [1] - 升级大世界基尼斯年度戏剧榜单评选和发布 提高行业影响力 聚焦"剧 节 赛 奖"提供多元文旅消费供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