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文化消费

搜索文档
从全国票仓到精品剧目首演地,新型文化消费催熟大湾区文艺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08:59
(原标题:从全国票仓到精品剧目首演地,新型文化消费催熟大湾区文艺市场)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当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黄屹挥动起银色指挥棒,一副生机勃勃的粤港澳大湾区画卷随着 流淌的旋律徐徐展开。 9月16日晚,一场联动大湾区11座城市的文艺盛事在广州大剧院拉开帷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第 五届文化艺术节,从9月16日开启后持续一个月时间,期间预计举办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 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 粤港澳大湾区向来是全国演艺市场的重要"票仓"。仅仅广东就拥有包括1.28 亿常住人口,如此庞大的市 场,推动广东成为演出市场规模、活跃度和竞争力持续领跑全国的重要区域,并且常年吸引大量国内外 艺人前来演出。 事实上,作为"票仓"的广东,今年以来审批的营业性演出已超过40万场,演出总收入突破了63亿元。其 中,销售门票的大型营业性演出达410场,演出收入37亿元,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消 费超过250亿元,演艺经济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尤其是今年5月,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 和旅游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在市场培 ...
团播的风,吹得火还要吹得远(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7 22:16
团播行业定义与特征 - 团播是直播行业的细分种类 指多名主播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 唱歌等才艺表演的直播演艺形式[1] - 本质上是新型文化消费 直播间内观众与主播互动进一步强化[1] - 当前以女团 男团集体演出为主 衍生出国风舞蹈 Hip Hop等多元演出形式[1] 行业制作体系与就业规模 - 制作投入对标电视节目水准 采用与音乐综艺 文艺晚会同水平的制作能力[1] - 形成完整职业分工体系 包括编导 运镜师 灯光师等专业角色[1] - 行业吸纳大量从业者入局[1] 内容创新与品质提升案例 - MCN机构与公会为优质直播提供舞美设计 主播培训 团队建设等支持[2] - 案例"梦华录·踏月"直播间搭建水舞台吸引大量观众 尝试在置景和舞蹈中加入徽州鱼灯增强文化韵味[2] - 该团队计划将剪纸 木偶戏等非遗元素搬上舞台[2] 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 建立阶梯式主播培养格局 通过日常训练结合直播数据分析提升专业技能[2] - 主播"七七"案例显示:专业院校毕业 省级歌舞团经历 央视春晚表演经验者加入行业[2] 专业院团对行业升级的推动 - 陕西省歌舞剧院直播间轮播经典古风武侠歌曲 配合专业舞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2] - 中央歌剧院推出重唱组合 通过专业级演唱展现艺术魅力[2] 平台治理与内容扶持措施 - 抖音升级《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并发布《团播机构管理规范》 治理违规内容打击失范行为[3] - 平台引入专业院团与公会等优质组织 并给予流量扶持[3] - 快手清退1家公会 永久封禁5个主播账号[3] 行业组织引导方向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首次在优质直播间评选中增设"团播"赛道[3] - 为团播行业发展指明方向[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提供兼具娱乐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内容[3] - 平台 公会 主播 行业组织 监管部门需形成合力[3] - 通过引导与规范并举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3]
让团播成为健康可持续发展新业态
搜狐财经· 2025-07-31 23:29
行业发展趋势 - 团播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生产与消费形式,呈现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趋势,已从草创萌芽阶段进入精品规模发展阶段 [1] - 团播通过灯光、舞美、差异化人设、趣味游戏等创新体验吸引年轻人,同时为文化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 [1] - 团播已脱离早期秀场时代的"暧昧经济",演变为新型文化消费,公众与媒体对其认知趋于理性客观 [3] 平台管理规范 - 抖音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并发布《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旨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 - 2025年上半年抖音累计清退54家违规公会,处罚194家存在不良经营行为的公会,持续打击低俗、擦边等不当行为 [3] 就业带动效应 - 团播前台需5-7名主播,幕后需1.5倍人数的中台支持人员,吸引大量专业人士加入并为传统影视工业提供就业软着陆空间 [2] - 2024年抖音平台直接带动就业4921万,间接带动产业链就业1534万,总计突破6455万就业机会 [2] - 主播"七七"从传统歌舞团转型抖音团播后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体现平台对职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2] 商业模式创新 - 团播因受众多元化衍生出更立体的商业模式,平台通过创新互动机制帮助年轻人获得社会认同与经济回报 [2][3] - 直播业态从流量工具向就业载体、发展引擎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包容审慎并重,引导团播业态释放更多正能量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02:23
行业概况 - 团播是多人参与的团体直播形式,已完成从草根阶段到工业化规模作战的转变,灯光舞美堪比小型演唱会[1] - 主播可呈现差异化人设与着装,内容涵盖舞蹈演出、才艺比拼、趣味游戏等,本质是提供情绪价值的新型文化消费[1] - 行业经历3年迭代,目前进入规范发展的2.0时代,平台通过"健康分"制度和签约规范约束行为[2]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文化娱乐需求爆发,演唱会、博物馆等消费热忱推动新业态涌现[3] - 团播符合数字化、融合化、体验式的文化消费趋势,是需求释放背景下的产物[3] - 行业衍生国风舞蹈、hip hop、二次元等专业级演出内容,吸引专业人才加入[5] 产业链价值 - 单场团播需5-7名主播,配套1.5倍人数的幕后团队(运镜师、灯光师、妆造等),创造高度分工的就业岗位[5] - 制作投入对标电视水准,采用大型音综级别设备,如春晚同款灯具、音响等[5] - 案例显示专业院团演员转型主播,运镜师兼职月收入超1万元,为传统影视人才提供软着陆通道[5] 行业治理 - 抖音等平台2024年实施"健康分"制度,将主播行为与公会经营能力绑定以规范管理[2] - 发布《合作签约与履约规范》保障主播权益,行业主动剥离暧昧经济走向规范化[2] - 财富神话多为个案,需避免以偏概全的标签化认知[2] 发展前景 - 新业态需经历野蛮生长到规范的过程,包容审慎态度有助于释放创新潜力[6] - 扩大内需政策下,团播等新业态通过持续修正可促进经济活力与就业[6] - 专业内容升级与人才流入推动行业向工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