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搜索文档
天马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021.7万元,同比增长7.40%
新浪财经· 2025-08-26 09: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74亿元 同比下降1.18% [1] - 同期净利润6021.7万元 同比增长7.40% [1]
向海追“鲜”!看“海上新湛江”如何打造?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9:37
海洋经济产业规模 - 水产品总产量131.6万吨 渔业总产值294.4亿元 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30年全省第一 [8] - 投产6座现代化深远海养殖平台 深海养殖网箱3400多个 分别占全省38%和54% [9][48][49] - 湛江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75亿吨 展现强劲枢纽能级 [51]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网箱型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成功下水 [33] - "海威2号"养殖平台单个周期可养100-150万斤高端海水鱼 年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 [43][44] - 出台《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3-2035年)》 构建"一核四圈"总体布局 [33][54][55] 文旅融合与消费拉动 - 开渔后渔人海鲜码头人流量显著增加 多地食客专程驱车前往消费 [4][5][6] - 开渔节期间渔家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海鲜市场交易活跃 [21][22] - 民俗表演和祭海仪式吸引游客参与 形成浓郁的海洋文化体验场景 [22][23] 品牌建设与媒体赋能 - 全省首创地市级"媒体+"实施方案 打造"湛品"区域公用品牌 [59][60][82] - 徐闻菠萝通过媒体赋能实现年产值从9.8亿元增长至25亿元 辐射带动近5万农户 [74] - 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品牌创新平台" 整合政府、金融、媒体资源打通全产业链 [63][69][72] 基础设施与空间资源 - 拥有2.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2024公里海岸线 海洋资源禀赋突出 [38] - 依托亿吨级深水良港优势 高标准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 [50][52] - 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策略 构建"海-港-陆"一体化发展格局 [39][55]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建议将优质海产品纳入政府粮食储备计划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9:03
海洋牧场产业属性与定位 - 海洋牧场需坚守大食物观定位 紧扣打造海上牧场和蓝色粮仓方向 以食物供给为主责[6][7] - 需坚守耕海牧渔功能 耕海即加强海洋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 牧渔则大力拓展深远海养殖 防范非渔化倾向[7][8] 海洋牧场产业链构建 - 海洋牧场虽未列入海洋产业目录 但已具主导产业特征 正形成独立产业体系[10] - 建议按照以渔业生产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打造 系统构建种苗繁育-渔业养殖-饲料动保-养殖装备-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交易服务全产业链条[11] 海洋牧场发展痛点 - 前期需综合考量选址 品种 设施布局和种苗保障等关键因素[13] - 中期须系统应对种苗饲料供应 船舶维护 极端天气防范等现实挑战[14] - 后期需有效处理市场价格波动 加工增值 冷链物流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等关键问题[15] 产业发展支持建议 - 财政上借鉴光伏等产业扶持经验 强化补贴支持核心设施 优化税收对海产品销售减税 将优质海产品纳入政府粮食储备并建立收储机制[16][17] - 金融与保险方面健全信贷支持 推出低息贷款等产品 扩大保险覆盖面并优化标准与赔偿方案[18] - 科技上攻关种质等卡脖子技术 加强装备研发应用 建设创新平台[19] - 人才队伍建设上依托高校等定向培养 完善引进与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培训 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20]
渔业板块8月26日涨0.41%,开创国际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5872.64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6 08:30
渔业板块市场表现 - 渔业板块整体上涨0.41%,领涨个股为开创国际(涨幅1.67%)[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大湖股份下跌0.35%,国联水产下跌0.71%[1] - 上证指数下跌0.39%至3868.38点,深证成指上涨0.26%至12473.17点[1] 个股交易数据 - 开创国际收盘价11.60元,成交量6.36万手,成交额7360.25万元[1] - 好当家成交量44.60万手居首,成交额1.10亿元[1] - 国联水产成交额2.54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量60.72万手[1] 资金流向特征 - 主力资金净流出5872.64万元[1] - 游资资金净流入1855.3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4017.34万元[1] - 资金流向呈现主力撤离、游资与散户进场的分化格局[1]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偲:打造“广东海鲜”品牌,刻不容缓!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4:30
核心观点 - 打造广东海鲜区域公用品牌并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升级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1][2][3][9] 广东海洋经济基础 - 广东连续30年海洋GDP全国第一 [5] - 大陆海岸线长度达4114公里 居全国首位 [5] - 在气候 市场和产业基础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19] 产业升级措施 - 实施三倍体牡蛎 金枪鱼 东星斑 金鲳鱼等百亿级产业集群计划 [7] - 建设海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园 [7] - 发展风渔融合和渔旅融合等新业态 [8] - 推动精深加工体系建设 单种优质鱼类市场如大西洋鲑鱼和石斑鱼目前规模20-30万吨 预计可扩展至50万吨 [13][14] - 加强种苗建设 开发深远海主导品种 适养品种 多倍体品种和大洋优质种苗 [14][15] 品牌与市场建设 - 打造广东海鲜区域公用品牌 [9] - 培育覆盖全产业链的链主型企业 [9] - 通过举办水产种业博览会促进技术交流与市场拓展 [10] - 扩展市场是关键 需重视市场建设 [12]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 - 建设创新平台 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15] - 完善标准体系 针对养殖装备设计 制造 安装 检验等环节构建标准化体系 [16] 政策与空间规划 - 推动多规合一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保障海洋牧场建设用海需求 [17]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以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 [18] - 以广州海洋实验室 湛江湾实验室 深圳大鹏湾国家级示范区为样本探索深远海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模式 [20] - 为全国提供广东方案 [21] 战略转型与支撑 - 推动海洋牧场从公益属性向生态经济复合型转型 [22] - 强化人才引育与资本投入 [22] - 助力实现蓝色粮仓战略目标 [23]
“一条鱼”的价值蝶变 江西吉安农业转型金融实践
金融时报· 2025-08-26 02:45
渔业资源禀赋 - 万安县拥有山塘1921座、水库110座、可养殖水面17.8万亩及超2000家渔业养殖户 [1] 政策支持体系 - 建立"1+1+4"工作机制(生态鱼资源库+智慧管理平台+四大要素保障)并制定138项检测体系 [2] - 发布《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及企业标准 构建三维碳排放核算体系 [3] - 制定《吉安市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从16个方面提供政策赋能 [3] 金融创新措施 - 推出"鱼票"制度 票面金额由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租赁收益、生态价值及碳汇增值确定 [4] - 政府建立兜底回购制度 "两山"公司对银行贷款进行风险背书 [5] - 创新"生态增信"评级模型 贷款利率比同类贷款下降30个基点以上 [7] 产业成效数据 - 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2.4亿元(利率1.5%) 带动生态渔业贷款2.6亿元(同比增长24.6%) [6] - 年产生态鱼600万斤 渔业产值三年翻番 品牌价值突破28亿元 [6] - 生态鱼市场价较普通鱼每斤高20元 单户年收入超500万元 [5] 文旅融合拓展 - 举办十余项文旅活动 游客流量近10万人次 带动生态渔业收入5.7亿元 [7] - 布放银联标准收款码2.4万个 发放定制"零钱包"1.1万个 [7]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推出"茶票贷""林票贷""竹票贷"等系列信贷产品 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8]
中国银河证券:宠物食品出口量恢复增长 重点关注猪企产能变化节奏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1:56
生猪养殖行业 - 25年猪价同比或呈下行走势 年内相对平稳运行[1][3] - 8月13日猪价14 25元/kg 较24年年末下跌12% 自繁自养 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分别为33 95元/头 -151 8元/头[3] - 优秀猪企完全成本持续优化带来养殖利润超预期 重点关注成本边际变化显著 资金面良好的优质猪企[3][5] 宠物食品行业 - 7月宠物食品出口额9 31亿元同比-3 08% 出口量3 31万吨同比+11 67% 出口均价28 15元/kg同比-13 21%[4] - 1-7月累计出口额59 30亿元同比-0 16% 出口量20 1万吨同比+6 64% 出口均价29 51元/kg同比-6 38%[4] - 国产龙头企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1][4] 农业整体表现 - 8月初至22日农林牧渔指数+6 02% 表现弱于沪深300的+7 42%[2] - 农产品加工子行业+13 17% 动物保健+8 72% 表现居前 渔业+4 53% 种植业+4 45% 表现靠后[2] 宏观经济数据 - 7月CPI同比+0 0% 食品项同比-1 6% 猪肉同比-9 5%[1] - 7月CPI环比+0 4% 食品项环比-0 2% 猪肉环比+0 9%[1] - 7月农产品进口金额186 78亿美元同比+5 14% 出口金额83 85亿美元同比+1 59% 贸易逆差102 93亿美元同比+8 21%[1] 行业投资标的 - 生猪养殖推荐温氏股份 牧原股份 神农集团 天康生物 关注德康农牧[1][5] - 宠物食品推荐中宠股份 乖宝宠物 佩蒂股份 关注源飞宠物[1][5] - 养殖链后周期推荐海大集团 瑞普生物 科前生物[5] - 黄鸡养殖关注立华股份[5]
果飘香、鱼满仓、特色作物收获忙 绿水青山间奏响“丰收乐章”
央视网· 2025-08-26 01:53
农业产量与技术创新 - 黑龙江依安县鲜食玉米采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实现增产 秸秆转化为青储饲料推动种养循环 [1] - 依安县鲜食玉米亩产达1.5吨 较传统种植效益提升60% 全程机械化实现每亩增收超460元 [3] - 新疆沙湾市加工番茄亩产达9吨 采用订单种植模式实现全流程技术支持 [5] 区域作物收获情况 - 黑龙江依安县2.4万亩鲜食玉米进入收获季 机械收割预计9月中旬完成全部收获 [1] - 湖北孝昌县花生亩产600-700斤 每亩销售收入约2000元 [3][5] - 新疆沙湾市1.83万亩加工番茄进入采收季 机械化完成采摘至装车全流程 [5]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 订单种植采用先签协议后种植方式 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与标准化生产 [7] - 保底价格机制保障农户销售渠道与收益稳定性 有效保护农户利益 [7] - 加工番茄种植实现从育苗到采收的全程企业技术支持 [5] 渔业捕捞产量提升 - 浙江温岭渔船单网捕捞产量稳定在3000斤以上 较去年同期实现显著增长 [13] - 东海伏季休渔期部分解禁后 渔船单日捕捞量达70-100箱 [11] - 温岭水产品批发市场鲳鱼/带鱼/小黄鱼等经济鱼类供应量大幅增加 [13]
海南去年渔业产值近六百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23:39
海洋牧场与生态环境改善 - 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加快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促进海洋生物聚集繁殖生长 [1] - 新耕海方式推动渔民向岸上或深海转移 [1] 渔业产量与经济数据 - 2024年1-7月海南省水产品总产量98.16万吨 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8.68万吨 [1] - 2023年全省渔业产值595亿元 同比增长13.8% [1] 渔村旅游转型发展 - 环岛旅游公路通车带动临高县昌拱村发展 村民转型从事旅游服务 [1] - 渔民开设民宿 经营休闲渔船 提供赶海体验 渔文化讲解及手工艺品销售 [2] - 临高县规划17.36公里渔港联通工程 投资11.2亿元串联7大渔港 串联率达90% [2] 渔业基础设施升级 - 临高县调楼镇水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即将运营 美夏渔港投资3000万元建设海钓基地 [3] - 头咀三级渔港和美夏二级渔港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 [3] 水产养殖技术创新 - 实现红瓜子斑人工驯养 攻克人工繁育难关 建立东星斑/红瓜子斑细胞系 [3] - 建成多种名贵石斑鱼种质资源库 [3] 智能化养殖应用 - 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单人可管理年产200万尾珍珠斑的工厂 [4] - 海垦(三亚湾)深远海养殖项目投放200万尾金鲳鱼苗 采用智能化投喂和病害监测技术 [4] - 金鲳鱼生长周期缩短至6个月 首批成鱼预计2024年11-12月错峰上市 [4] 养殖规模与设施建设 - 海南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体达646万立方米 较十四五初期增长171% 全国排名第三 [5] - 全省拥有重力式养殖网箱超2800个 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5个 [5] - 全省养殖水体总量848万立方米 上升至全国第三位 [5] 现代渔业产业布局 - 推动创建文昌/万宁/东方/昌江4个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 [4] - 文昌和万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4]
首批80万尾鱼苗投产,清远进一步推动禾花鲤鱼产业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2:35
禾花鲤鱼产业发展现状 - 清远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向连南瑶族自治县配送首批3000余斤规格达5厘米的禾花鲤鱼苗 预计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0余亩 直接惠及农户30余户 [2][3][4] - 禾花鲤是清远北部山区特色鱼种 具有生态适配性高和经济附加值大的双重优势 [6] - 自2019年起通过实施禾花鲤繁育与推广项目 系统收集保育当地土著禾花鲤亲鱼2000余尾 建成现代化循环水繁育车间 [7][8] 标准化建设与技术成果 - 2024年7月协同广东省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发布《DB4418/T025—2024禾花鲤》地方标准 实现从种质、形态到养殖的全流程标准化 [10] - 2025年4月组织繁育禾花鱼水花80万尾 经科学培育鱼苗成活率突破95% [11][12] - 连山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农户普及率达80% [15] 产业推广模式与机制 - 鱼苗投放覆盖连南县3个镇5个自然村 优先选择具备种养基础的合作社及脱贫户 [17][18] - 推广"水稻+禾花鲤"生态共作模式 投放密度严格控制在300-400尾/亩 [19] - 建立"保底价+市场价上浮"订单联结机制 有效增强联农带农能力 [20] 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 整合大湾区科研资源构建"苗种—技术—加工—品牌"全链支持体系 [22][23] - 开发鱼干、鱼酱等高附加值加工产品 并纳入"清远好风土"区域公用品牌 [24] - 对接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拓宽市场渠道 [25]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连南示范区2024年实现"百斤鱼、千斤稻、万块钱"成效 亩产值超万元 [14] - 稻渔共作亩均产值提升至传统种植3倍以上达万元级 [27] - 减少农药使用量30% 排泄物替代化肥10% 系统固碳能力较单一种植提升15% [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