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面板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方A:行业内厂商持续践行“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08:17
行业动态 - 行业内厂商持续践行"按需生产"经营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 [1] - 一季度得益于出口需求高涨和"以旧换新"政策刺激,终端需求整体旺盛,行业内企业普遍保持高稼动率 [1] - 二季度国际贸易环境和政策边际效应变化导致面板采购需求降温,行业内企业快速调整稼动率应对 [1] - 七月份厂商去库存趋势延续,LCD TV部分尺寸价格小幅下降 [1] - 展望八月份,随着旺季面板备货需求逐步恢复,预计行业稼动率有所恢复 [1] 面板价格走势 - 一季度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全面上涨 [1] - 七月份LCD TV部分尺寸价格出现小幅下降 [1] - 预计八月份LCD TV面板价格有望开始企稳 [1]
曼恩斯特:核心产品已应用于锂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金融界· 2025-07-30 00:5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以推动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为目标 [1] - 依托先进的涂层技术工程应用能力 [1] - 构建新能源+泛半导体多头并行的产业布局 [1] 核心产品应用领域 - 产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 [1] - 产品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 [1] - 产品应用于显示面板领域 [1] - 产品应用于储能领域 [1]
京东方A(000725) - 020-2025年7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00:50
分组1:LCD供需及价格趋势 - 行业厂商践行“按需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 [1] - 一季度终端需求旺盛,企业高稼动率,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全面上涨 [1] - 二季度采购需求降温,企业调整稼动率应对变化 [1] - 7月厂商去库存,LCD TV部分尺寸价格小幅下降 [1] - 8月随着旺季备货需求恢复,预计行业稼动率和面板价格有望企稳 [2] 分组2:柔性AMOLED业务 - 公司在柔性AMOLED领域有产能、技术和客户资源优势,覆盖手机Top品牌且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布局车载、IT等应用 [3] - 2024年出货量约1.4亿片,同比增长,受市场竞争和折旧压力影响盈利能力待提升 [3] - 2025年目标出货1.7亿片 [3] 分组3:2024年显示器件业务收入结构 - TV类、IT类、LCD手机及其他类产品和OLED类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26%、34%、13%、27% [4] 分组4:OLED技术在IT领域发展 - 柔性AMOLED在NB、TPC产品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成为高端IT产品重要选择 [5] - 2023年11月宣布投资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2024年3月奠基、9月封顶,预计2026年底量产 [5][6] 分组5: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显示产业进入再平衡,供给端存量时代,需求端库存加速去化,行业格局重塑,追求“高盈利、高技术、高附加值” [7] - LCD是中长期主流,需求结构优化,TV大尺寸化,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产品带来市场生命力 [7] - OLED高端细分市场突破,折叠屏出货量份额提升,IT、车载等中尺寸市场有更多机遇 [7]
董事长专访|京东方陈炎顺:以“屏之物联”拓展产业边界
搜狐财经· 2025-07-30 00:1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屏之物联"战略方案 把握屏无处不在的增长机遇 通过集成更多功能 衍生更多形态 植入更多场景拓宽显示边界[5] - 围绕三大核心竞争力进行拓展 包括半导体显示技术 玻璃基加工能力 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能力[3][5] - 重点布局玻璃基创新业务和钙钛矿光伏器件等新增长曲线 玻璃基封装业务已布局试验线并产出样机 钙钛矿领域建成全行业第一条最大中试线并产出首片2.4×1.2m样品[6] 技术发展路径 - LCD仍是中长期显示行业主流技术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TV大尺寸化趋势显著 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产品保持市场生命力[5] - OLED在高端细分市场持续突破 折叠屏出货占比提升 IT和车载等中尺寸市场机遇渐增[5] - 以Mini/MicroLED为代表的新兴显示技术为行业注入创新活力 成为公司高潜力航道布局[5] - 持续推出创新技术和产品 包括AMQLED量子点发光显示产品提升亮度和色彩表现 同时探索低功耗画质提升技术 3D显示和微显示等新工艺[9] 研发投入与创新 - 每年坚持将营收7%左右投入研发 截至2024年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10万件[9] - 创新覆盖技术 材料 工艺 场景的全链条突破 不仅限于单一产品[9] 资本运作举措 - 通过并购中电熊猫2条产线和投资咸阳彩虹1条产线完善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7] - 推动创新业务独立上市 京东方精电定位车载显示 华灿光电聚焦MLED产业链 能源科技深耕能源物联网[7] - 回购部分产线少数股权提升股东权益 强化对核心资产的掌控力[7] - 推出首个全面涵盖分红回购的股东回报规划 承诺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35% 每年回购资金不低于15亿元 2024年已完成10亿元库存股注销 利润分配金额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35%[9] 全球化布局 - 构建覆盖全球业务网络 拥有美国日本等6个区域营销平台 子公司及服务网络覆盖超20个国家和地区[7] - 推进制造前置 在墨西哥越南设立生产基地 越南智慧终端二期项目于2024年6月实现量产[7] - 为不同市场提供个性化方案 北美市场突破手机平板电脑电竞等领域 欧洲市场整机与数字标牌业务不断取得突破[7] 行业发展趋势 - 显示产业进入再平衡时期 供给端进入存量时代 需求端库存加速去化[4] - 行业格局重塑 从规模和市场份额竞争转向高盈利 高技术 高附加值的竞争[4]
京东方陈炎顺:以“屏之物联”拓展产业边界
上海证券报· 2025-07-29 17:4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屏之物联"战略方案,通过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植入更多场景拓宽显示边界 [1][3] - 公司三大核心竞争力为半导体显示技术、玻璃基加工能力、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能力 [1][3] - 公司围绕三大核心优势布局"第N曲线",重点发展玻璃基创新业务和钙钛矿光伏器件等新增长领域 [4]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每年投入营收7%左右用于研发,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10万件 [7] - 最新研发AMQLED量子点发光显示产品提升显示面板亮度和色彩表现 [7] - 探索低功耗画质提升技术、3D显示、微显示等新材料和制造工艺 [7] - LCD仍是中长期主流技术,OLED在高端细分市场持续突破,Mini/MicroLED为新兴高潜力领域 [3] 业务布局与资本运作 - 通过并购中电熊猫2条产线、投资咸阳彩虹1条产线完善产业布局 [5] - 推动创新业务独立上市,包括京东方精电、华灿光电、能源科技等 [5] - 回购部分产线少数股权提升股东权益 [5] - 海外布局覆盖全球,拥有6个区域营销平台,子公司及服务网络覆盖20+国家和地区 [5][6] 财务与股东回报 - 推出首个全面涵盖分红、回购的股东回报规划 [7] - 承诺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35%,每年回购资金不低于15亿元 [7] - 已完成价值约10亿元库存股注销,2024年度利润分配金额占归母净利润35% [7] 行业趋势 - 显示产业进入再平衡时期,供给端进入存量时代,需求端加速去库存 [2] - 行业竞争从规模份额转向高盈利、高技术、高附加值 [2] - TV大尺寸化趋势显著,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产品需求旺盛 [3] - 折叠屏出货占比提升,IT、车载等中尺寸市场机遇增加 [3]
惠科要收购JDI液晶面板制造设备?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28 05:36
JDI茂原工厂设备出售及战略调整 - JDI将出售茂原工厂设备,部分LCD面板制造设备由中国企业惠科接手,交易价格预计达数十亿日元[1][3] - 茂原工厂原计划2026年3月关停,现可能提前至2025年,该工厂曾负责生产苹果手表面板,出货量占比达60%[1][3] - JDI放弃将设备转移至石川工厂的计划,出售设备包括LCD液晶和OLED面板制造设备,多数出售给中介公司[3] JDI财务状况及业务重组 - 2024财年销售额1880.12亿日元(约92.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4%,净亏损782.20亿日元(约38.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443.13亿日元亏损扩大[4] - 公司实施"BEYOND DISPLAY"增长战略,全面削减显示业务成本,拓展先进半导体封装和传感器业务[4] - 汽车业务将剥离至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AutoTech,石川工厂为其提供代工服务[4] JDI工厂转型计划 - 茂原工厂关停后计划改造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降低固定成本并创造额外收入[4] - 石川工厂转型为多功能'MULTI-FAB',聚焦G4.5显示屏、传感器及先进半导体封装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4] - 公司目标是通过业务重组快速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增长,应对显示行业激烈竞争[4]
Q3’25中国大陆OLED面板产线稼动率或将增至80%,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
CINNO Research· 2025-07-27 14:50
中国大陆OLED面板产线稼动率概况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OLED面板厂平均稼动率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预计第三季度稼动率将增至80% [1] - 报告涵盖第二季度主要面板厂稼动率变化及第三季度预测 [1] 中国大陆OLED面板厂产能与稼动率统计 - 报告包含中国大陆OLED量产线最新产能列表 [2] - 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刚性和柔性OLED面板产线稼动率分别统计 [4] - 各厂商投产面积占比数据在第二季度统计中体现 [4] 主要OLED面板厂商稼动率表现 - 京东方(BOE)第二季度OLED产线稼动率单独统计 [4] - 天马(TM)第二季度OLED产线稼动率数据被记录 [4] - 维信诺(Visionox)第二季度OLED产线运营情况被分析 [4] - 华星光电(CSOT)第二季度OLED产线稼动率纳入统计 [4] - 和辉(EDO)第二季度OLED产线运营数据被收录 [4] 数据获取与扩展信息 - 完整报告需通过会员平台下载或邮件获取 [2] - 更详细数据可订阅《月度OLED面板产线稼动率分析报告》 [3]
京东方A(000725) - 019-2025年7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5 00:40
LCD供需及价格趋势 - 行业厂商践行“按需生产”,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 [1] - 一季度终端需求旺盛,企业高稼动率,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全面上涨 [1] - 二季度采购需求降温,企业调整稼动率应对变化 [1] - 7月LCD TV部分尺寸产品价格小幅下降,LCD IT中MNT、NB面板价格整体稳定 [1][2] LCD行业稼动率情况 - 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开始回升 [3] - 2025年一季度保持高位,二季度随需求回落下调 [3] - 三季度面板厂坚持“按需生产”持续调整 [3] 柔性AMOLED业务进展 - 公司构建产能、技术优势,积累客户资源,覆盖手机主要Top品牌客户 [4] - 积极布局车载、IT等中尺寸创新应用 [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LCD方面,TV类产品延续大尺寸化趋势,IT类需求变化稳健,部分产品高端化 [5] - 柔性AMOLED在智能手机端渗透率持续提升,在中尺寸IT、车载等领域崭露头角 [5] MLED业务进展 - 联合京东方华灿布局MLED全产业链,打造多技术方向产品线 [6][7] - 上半年珠海晶芯COB产线正式量产 [7] - 与上影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升级影城,赋能电影放映和观影体验 [7] - 京东方华灿Micro LED项目实现量产交付 [7] - 未来聚焦Mini/Micro LED技术迭代升级,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7]
天九企服董事长戈峻“民企路在何方”合肥开讲,现场解码破局三箭!
搜狐财经· 2025-07-24 10:39
城市发展模式 - 合肥从"江淮小邑"成长为"全球科创名城",背后是敢闯敢试的魄力与务实高效的作风 [3] - 合肥通过引入京东方布局液晶面板、培育蔚来新能源产业、服务长鑫存储落地等实践,展现了战略眼光和创新逻辑 [3] - 合肥的发展轨迹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存指南",其底层思维是"看未来能创造多少可能" [3] 民营企业破局方向 - 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借鉴合肥"不怕从零开始,就怕不敢开始"的创新逻辑 [3] - 转型方向应"立足根基找切口",如合肥押注京东方紧扣自身资源,钢之杰从钢结构切入光伏 [5] - 出海策略需从"单点出海"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如合肥显示产业链的集群式培育和泡泡玛特的全球化生态布局 [5] - 传承关键在于"长期主义守根本",如合肥培育中科大创新基因、李锦记价值观传承、美的制度护航 [5] 产业逻辑与实践 - 合肥的产业逻辑是集群式培育,如京东方落地后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完整显示产业链 [5] - 中国品牌正从低价走量转向品牌化、产业链协同与深度本地化 [5] - 守住核心优势并通过机制延续生长是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如合肥、李锦记、美的的实践 [5] 企业家精神 - 破局的利刃是创新,拓荒的底气是冒险,贯穿始终的是深度思考与长期定力 [5] - 越是风高浪急,越要扬帆奋进,为民营企业注入强心剂 [5]
广东工行: 投贷联动满足科技企业全周期资金需求
新华财经· 2025-07-24 06:16
科技企业贷款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工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868亿元 比年初增长232亿元 增幅8 8% [1] -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覆盖率与年初相比均实现正增长 [1] 金融支持创新生态链 - 广东金融机构积极配置资源 创新模式 从投资"硬科技" 提升"硬实力"两方面助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1] -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强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金融产品的对位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支持强度 [1]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 计划在广州 东莞 珠海设立7支总规模超120亿元的AIC股权直投基金矩阵 涵盖人工智能 机器人 新能源 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 [1] - 已落地2支合计规模31亿元的基金 2025年6月投资国内头部光掩模企业3 4亿元 [1] 并购服务支持强链补链 - 聚焦优势制造业横向扩张与纵向整合 支持"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2] - 2018年至2025年3月深度参与TCL科技四次重大产业转型及强链补链收购 累计提供超200亿元融资 [2] - 截至6月末制造业并购贷款余额达198亿元 [2] 科技企业人才服务 - 创新"科学家创业e贷" 覆盖引进人才及本地高校 院所的高层次人才 [2] - 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6户 金额约5000万元 其中国家级人才6位 [2] 增量政策响应 - 精准服务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累计公告合作回购增持贷款20笔 金额40亿元 [2] - 2025年落地全国首批 广东区域(不含深圳)首单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