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娱乐
icon
搜索文档
逃离新加坡
虎嗅· 2025-05-06 12:00
"我们搬去加州了,以后回来新加坡,就是出差了。"在翡翠山的一家餐厅,阿华对我说。他(化名)是我多年的挚友,在新加坡待了 8 年,有一家属于自 己的科技金融公司,在当地雇佣了多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年流水过百亿。一切顺利,但是他决定离开了。 一、为什么要离开? 新加坡的吸引力是有目共睹的:地理位置优势,精通英文中文的人才储备,法治制度完善,尊重知识产权,政府清廉高效,城市整洁安全,尊重市场经 济,全球发达国家里较低的税收政策。 这一切都吸引着富豪和中产们, 2024 年《私人财富移民报告》显示,净资产超过 100万美元的富翁,移民目的地,前三名分别是阿联酋6700人,美国 3800人,新加坡3500人。 但另一方面,数据显示,离开的人也在增加。新加坡国家人口及人才署(NPTD)2024 年9月24日发布的《2024年人口简报》指出,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逐 步增加,从2022年的18万5800人,2023年的20万5200人,2024年21万5300人。 "在新加坡,本地人边界感很强,大家仅是业务往来,基本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新移民的圈子比较小。但这都不重要,最关键是小孩教育,我们逐渐感 受到,地理导致的狭隘性。" ...
“加分项”没加分如何破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5 21:15
大栅栏老字号文化展陈现状 - 前门大栅栏片区拥有600余年历史 包含113条街巷胡同和30家中华老字号 形成天然活态博物馆[1] - 区域内存在十余个历史文化展厅和老字号博物馆 但存在空间闲置 建而不用 挪作他用等问题[1] - 大观楼影院作为中国电影诞生地 其文化展厅与玉首饰售卖柜台混用 谭鑫培照片被商品简介立牌遮挡[3][9][10] - 东来顺民俗文化庙会商街售卖网红鲜果茶等现代商品 与百年商街定位形成反差[13] - 瑞蚨祥展览空间位于进门区域 但无专职讲解员 多数顾客忽略展陈内容[13] 美育群落发展历程 - 大栅栏地区30家老字号中 十几家拥有展厅或博物馆 代表企业包括全聚德 内联升 六必居等[6] - 全聚德2005年开设400平方米展览馆 2024年升级为1000平方米博物馆 完成备案并对外开放[6][7] - 内联升2008年开设展厅 2023年9月升级为北京福履布鞋文化博物馆[6][7] - 一得阁于2022年开设博物馆 大栅栏美育群落在2023年基本形成现有规模[7][8] 数字化展陈的局限性 - 源升号博物馆采用虚拟"伙计"和数字投影还原清代酿酒场景 但缺少专职讲解员导致参观体验不佳[14][15] - 六必居博物馆提供扫码收听音频和3D影像 但缺乏系统讲解服务 游客难以全面了解内容[16] - 部分老字号文创产品与品牌关联度低 游客仅停留盖章 未深入体验文化内涵[16] 创新互动模式探索 - 内联升博物馆每周举办研学活动 提供手工制鞋体验 并增设轻食和阅读空间[18] - 全聚德博物馆开设直播间 厨师化身主播传播烹饪技巧 并组织"萌宝星厨"进校园活动[19] - 一得阁通过线上社交平台推广主题活动 吸引游客现场体验打墨和购买文创产品[19] - 西城区政策支持老字号创新数字展陈形式 增强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17]
“五一”假期北京市重点监测商企入账53.4亿元
新京报· 2025-05-05 09:38
为期5天的"五一"小长假收官。5月5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假日盘点数据,假日期间,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 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53.4亿元。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3882.6万人次,同比增 长8.3%。 "五一"假期北京市紧抓消费契机,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多维度创新市场供给和服务保障,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 "2025前门国风节"在前门大街百年戏楼天乐园启动。主办方供图 "以旧换新+离境退税",精准释放消费潜力 北京市持续发力"以旧换新+离境退税"政策,精准释放消费潜力。苏宁、国美设立"以旧换新"专柜,京东联合回收 企业提供"线上申报-线下回收-即时补贴"一站式服务,推动绿色消费焕新升级。"五一"假期,绿色焕新补贴叠加企 业折扣让利带动家电商品销售量8.4万台,日均销售量较节前增长40%。 苏宁易购MAX北京首店80余家品牌旗舰入驻,打造"科技+人文"消费场景,假日期间重点监测的苏宁易购销售额 同比增长43.7%。THE BOX"山海经·不舍昼夜"数字艺术首展、中粮·祥云小镇瑞典插画艺术装置中国首展、丽泽天 街Marc O'Polo春日系列首展抢占年轻消费主场。 西单大悦城"宝可梦" ...
远足不如本地游,年轻人“五一”掀起城市微度假
新华网· 2025-05-02 06:46
微度假趋势 - 城市微度假成为"五一"假期关键词 市民选择本地休闲而非长途旅行 典型案例包括滨江市集 城市光影秀 宠物友好咖啡店等体验 [1][3] - 微度假定义为核心城市短期休闲方式 包含骑行 露营 市集等户外活动及音乐会 艺术展等文化体验 强调高性价比与深度体验 [3] - 深圳市民选择本地微度假主因包括丰富文旅活动供给 避开旅游高峰拥挤 追求放松而非奔波 典型行为为自驾就近看海唱歌 [3] 消费行为特征 - 年轻消费者偏好微度假的核心诉求为松弛感与本地探索 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打卡式奔波 居住地优势可实现随心所欲的行程安排 [3] - 上海游戏玩家典型案例显示 线下音乐会 国际花展 咖啡生活节等本地活动吸引消费者 明日方舟线下音乐会预计吸引8万人 本地参与者占比达30% [4] 市场数据表现 - 2024年"五一"期间休闲玩乐订单量同比翻倍增长 消费热度前十城市为上海 成都 重庆 北京 深圳 武汉 长沙 广州 杭州 西安 [3] - 行业专家指出趋势本质是商业体业态创新与年轻消费需求的"双向奔赴" 复合场景打造与新度假定义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3][4] 行业影响 - 微度假现象反映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消费者更重视生活品质与自我感受 该趋势为城市假期文旅消费提供新增长动能 [4]
五一消费热观察②|新鲜感拉满!“五一”期间,成都首展、首秀、首店“扎堆”登场
搜狐财经· 2025-05-01 20:24
首发经济推动成都消费热潮 - "五一"假期成都通过首展、首秀、首店等"首发经济"打造全新消费场景,涵盖美妆服饰、科技生活等多个领域[1] - 京东MALL四川首店以近4万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吸引超20万人次,成为消费新地标[5] - 京东MALL"五一"期间举办多场新品发布会,包括美的全球首款餐边柜冰箱、OPPO Find X8系列等新品[5] - 麓湖CPI二期试运营引入30余家首店及定制化门店,包括SND西南首店、Snow Peak西南旗舰店等[7] 沉浸式体验成为消费新趋势 - 时代精英全球模特大赛西南首秀在中车·源STAGE举办,线上线下吸引超2万人次[7][9] - 中车·源STAGE结合文创市集打造"即秀即购"沉浸式消费场景[9] - 「加菲猫家族・奇幻大冒险-沉浸剧场」全国首展在成都万象城举办,包含XR科技、文创体验与美食创新[11][13] - 迪士尼DIMOO巡梦奇境、卡皮巴拉夏日瓜瓜乐等全国首展活动同期在成都举办[14] 商圈创新业态持续升级 - 此地CyPARK举办成都宠物美食节,联动35家宠物美食品牌和6大宠物社群[15] - 此地CyPARK是成都首个以骑行为主题的新概念商业公园,未来将聚焦宠物、生活方式等主题[15] - 东郊记忆开展"春日放东风"主题活动,设置传统文化工作坊、音乐人展演等多个文化体验单元[16] - 成都太古里、时代百盛购物中心等推出限时主题展、盲盒抽奖等潮购活动[16] 品牌战略布局成都市场 - 京东MALL四川首店负责人表示家电商场销售空前火爆,"五一"首日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5] - 星计划品牌管理公司看中成都年轻消费群体活跃、消费潜力大,计划未来在成都及周边布局5-6家集合店[13] - 中车·源STAGE园区负责人认为成都具备重塑全球时尚版图的潜力[9]
咖啡节来了,国际花展渐入佳境,上海五一假期好逛好玩
第一财经· 2025-05-01 09:21
4月30日,2025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以下简称"咖啡节")在虹口区北外滩正式开幕。本届咖啡节为上 海"五五购物节"标杆活动之一,以"咖香汇客 上海有约"为主题。 咖啡节的开幕,为今年五一长假上海丰富的线下活动拉开序幕,国际花展、赛马、非遗市集等各类活 动,为市民和游客的文旅休闲提供了丰富的选项。 咖啡节为今年五一长假上海丰富的线下活动拉开序幕,国际花展、赛马、非遗市集等各类活动,也为市 民和游客的假日文旅休闲提供了丰富的选项。 报告还提到,一二线城市咖啡消费主力群体是都市奋斗者,其中女性占比67.72%。在女性消费者中, 90后占比39.98%。咖啡日益成为都市女白领的生活刚需。 接近中午,咖啡节主市集已聚集大量人群。本届主市集在北外滩2.3公里水岸、2.4万平方米开放空间 内,打造一座"无界社区"。游客抵达市集,可先在"无界社区居委会"领取主市集地图、集章卡和咖啡消 费抵用券。 主市集分为A~F共6个区域,集结超350个展位、含近百家全球优质咖啡品牌。融合演艺、体育、非遗、 潮流文创、露天电影、特色美食等多元消费场景,市民游客可以体验与咖啡联动的众多消费项目。其中 主市集CDE区域咖啡馆最为密集,也有淘书 ...
诺发集团(01360) - (1) 内部监控检阅之主要发现及结果;及(2) 继续暂停买卖
2025-04-30 12:12
业绩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融资业务无收益,撇销该年度保理等应收款项[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文化及娱乐业务品牌管理及商品贸易收益不重大[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中国文化及娱乐业务品牌管理及商品贸易收益不重大[13][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文化及娱乐业务推广及咨询服务以及融资业务无收益[13] 未来展望 - 预期融资业务在2025年6月30日及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收益,暂无从事计划[5] - 集团预计2025年6月30日及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品牌管理及商品贸易业务无收益[7] - 集团预计2025年6月30日及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品牌管理等业务无收益[13][14] 业务策略 - 集团目前专注销售及分销中国酒类,面向香港企业客户[13][14] - 集团制定销售及分销商品业务收益及收款管理等多项政策程序[8][9][10] - 公司决定不再跟进现金及库务管理和付款批准程序,除非再从事相关业务[13][14] 内部监控 - 公司委聘哲慧企管专才有限公司进行独立内部监控检讨及跟进检讨[4] - 内控顾问认为销售及分销商品等业务相关监控措施已正式设立[8][9][10][15] - 内控顾问确认公司已实施补救措施解决内部监控缺陷[16] 上市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23年10月3日起在联交所暂停买卖,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3][18] - 上市委员会于2025年4月24日决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公司提出复核要求[3] - 联交所为公司制定复牌指引,多次发出额外复牌指引[3]
传媒ETF(159805)涨超1.2%,谷子经济相关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新浪财经· 2025-04-30 02:44
中证传媒指数表现 - 中证传媒指数(399971)强势上涨1 70% [1] - 成分股姚记科技(002605)上涨4 67% 视觉中国(000681)上涨4 55% 中文在线(300364)上涨4 44% [1] - 传媒ETF(159805)上涨1 26% 最新价报1 12元 近2周累计上涨1 09%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1] 谷子经济发展现状 - 谷子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667万家 96 7%为近5年内新成立 [1] - 企业注册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1] 谷子经济行业分析 - 谷子经济为二次元文化IP衍生的周边催生的新经济模式 [2] - 国内泛二次元人群扩大 产业链上下游协进发展 [2] - 后疫情时代悦己消费兴起 融合首发经济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增长空间 [2] - 文具、玩具行业上市企业在IP联名产品方面已有多年布局 [2] - 谷子经济为拥有IP的企业提供新变现模式 具备较好利润空间 [2] 中证传媒指数构成 - 中证传媒指数从营销与广告、文化娱乐、数字媒体等行业选取总市值较大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8 72% 包括分众传媒、岩山科技、光线传媒等 [2]
消费微力量撬动大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5-04-29 01:12
野菜经济兴起 - "打野"(挖野菜)从小众爱好发展为大众休闲方式,年轻人参与度显著提升,如北京90后宝妈计划带孩子体验挖野菜[1] - 挖野菜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达2亿次,形成"野菜社交圈",年轻人通过挖野菜获得治愈感[2] - 挖野菜工具销售火热,部分商家月入10万元,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出挖野菜旅游专线,如成都200多元"治愈之旅"套餐含挖野菜活动[2] 露营经济带动产业链 - 露营形式多样化,出现"营地+研学教育""营地+音乐会"等新业态,吸引更多人参与户外活动[2] - 便携式储能电源需求激增,湖南纽思曼公司研发轻量化高储能移动电源,去年跨境电商海外销售额达2.8亿元[3] - 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1.44万亿元[3] 宠物经济与露营融合 - 带宠物露营成新趋势,年轻人视宠物为家人,推动"它经济"与露营经济融合[6] -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数量达1.2亿只[6] - 企业加速布局人宠共同出行产品,如智能宠物行李箱和宠物友好露营地[6] 国潮文化消费增长 - 国产IP"谷子"(周边商品)交易额反超日本IP,达后者的1.2倍,哪吒IP销量激增2346.2%[7] - 浙江温州水头镇转型宠物用品生产重镇,利用皮革边角料生产狗咬胶,诞生两家上市公司[7] - 山东曹县汉服产业年销售额1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开启全球化进程[8] 新消费推动经济回升 -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消费成为增长主引擎[4] - 年轻人"小需求"催生新业态,如"挖野菜+"旅游、汉服产业等,推动消费市场多元融合[8]
充分挖掘银发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4-28 22:24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作为重要举措 [1] - 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 [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凸显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 银发经济特征与驱动因素 - 银发经济是涵盖老龄经济和备老经济的综合体系,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产业部门,具有广覆盖性 [2] - 行业强调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统一,需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具有强民生性 [2] - 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呈现高成长性和长周期性 [2][3] 市场潜力与需求结构 - 老龄化加速推动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康养、医疗护理、精神文化、养老金融等领域需求激增 [3][4] - 消费升级叠加技术创新(如高端制造、AI、物联网)将催生新产品、新场景,形成供需良性循环 [3] - 劳动年龄人口备老意识增强,推动健康管理、养老金融等需求增长 [3] 重点发展产业方向 - 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上升将带动康养、辅助器具、长期护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业发展 [4] - 老年人闲暇时间增多促进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产业升级 [4] - 养老金融需求增长需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适老化产品,优化服务网络 [4][6] 供给侧制约与突破路径 - 供给滞后表现为老年人专属产品短缺,传统消费饱和而新需求挖掘不足 [5] - 需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补齐专业护理、社区及农村服务短板 [6] - 鼓励技术创新(如智慧养老、养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通过税费减免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7] 需求侧优化措施 - 完善多层次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并建立增长机制 [6] - 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统一,降低服务成本,增强老年人支付能力 [6] - 强化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保留人工服务通道,提升产品适配性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