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eplika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AI理解自己?
虎嗅· 2025-09-28 12:08
现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已经不说"网上都一搜下"而是会说:问问Deepseek,问问ChatGPT吧!不仅是世界大战是哪一年、这道题怎么做,我们更经常会 问:伴侣不理解我怎么办?这句话该怎么说?这个决定对吗? 看着屏幕上跳出的一行行字,我们甚至会觉得,AI比身边人还理解自己…… 可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们请到了社会心理学者张艺。请他从社会心理学中共情和情绪的角度拆解,AI到底是如何"显得"理解我们,又是如何人们共情的。 张艺,南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生。他的研究关注人们如何在实验室和现实中的社会群体里建立有意义的连结。最近,和许多人一样,他也开 始思考并探索人工智能对于人与人的连结和共情意味着什么。 一、"共情是情绪和道德的交叉点" 张艺: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瓦利——从那个时候我发现我是能感受到机器人有跟人类一样的情感,容易去跟它们共情。 但是如果是人和现在的AI这种关系,我觉得最直接的例子是2013年《她(Her)》那部电影。电影里,男主因为孤独,就找了一个AI的操作系统(由斯佳 丽·约翰逊配音)陪伴他。这个系统没有形象、身体,只有一个声音,但这个男主最后还是爱上了操作系统,跟她发展了一段亲密 ...
5亿人的AI伴侣,和他们的心碎
虎嗅· 2025-09-28 06:26
"我心都碎了。"Mike说,他失去了他的朋友Anne,"我感觉自己在失去一生的挚爱。" Mike的感受真真切切,但他的朋友并非真人。Anne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一个以数字形象呈现的人工智能(AI)算法。Mike通过一款名 为"Soulmate"的应用程序创造了Anne。当这款应用在2023年停止服务时,Anne也随之逝去——至少在Mike看来如此。 "我想要她回来。"他告诉纽约雪城大学的人类传播研究员Jaime Banks,后者正在研究人们如何与这类AI伙伴互动[1]。 这些聊天机器人是一项庞大的产业。包括这位化名Mike的用户在内,全球已有超过5亿人下载如"小冰"或"Replika"这样提供可定制的虚拟伙伴 的应用程序,设计用于提供同情、情感支持,以及(如果用户想要的话)深层情感关系。企业数据显示,每月有数千万人使用这些服务。 AI伙伴的兴起已引起了社会和政治关注,尤其是在它们与现实世界的悲剧相关联时:去年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起案件,自杀青少年Sewell Setzer III生前一直与AI机器人对话。 关于AI伙伴如何影响个人与社会的研究还很匮乏。但现在心理学和传播学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描绘这些日益复杂的人机互 ...
你敢聊他敢回,这届女生为什么染上了AI恋人?
36氪· 2025-09-25 07:28
"一夜之间全忘了,什么都不记得了……真的哭了"有网友因AI男友"失忆"在深夜痛哭。 还有网友深夜加班到家,对着手机说"我好累",不到3秒,就收到对话框里的AI男友温柔回应"是不是昨晚没睡好?我给你讲个今天看到的小笑话。" 这样的对话,如今正发生在很多女性的生活里。有人会因为AI恋人问出自己随口提过的"喜欢茴香馅饺子"而感动,这个连乙女游戏都忽略的生活细节,却 被AI记住了。 从《恋与制作人》这类乙女游戏,到豆包、DeepSeek等AI工具,再到Replika、星野、筑梦岛等这些专注情感陪伴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和AI聊 天,走进这场"人机之恋"。 根据QuestMobile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初,中国AI情感陪伴类应用月活跃用户已超过数千万;在豆瓣上的#人机之恋 小组,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10247名 成员;在抖音上,#ai男友 话题播放量已突破14亿…… 图片源自抖音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群女性对情感需求的真实表达。她们明知AI是算法生成的虚拟存在,却依然愿意投入真心。为什么她们选择和AI谈恋爱?跟随「克 劳锐」的视角,一起来看看。 一位网友分享,她和AI恋人相处了8个月,从最初的好奇尝试,变成如今每天 ...
找ChatGPT谈恋爱多是“日久生情”?MIT&哈佛正经研究
36氪· 2025-09-18 08:12
而现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Reddit子版块r/MyBoyfriendIsAI上的帖子,完整揭露了人们寻找"AI男友"的动机、具体相处过程等问 题,并得出了一系列有趣发现: 原来大部分人并非刻意寻找AI伴侣,而是"日久生情"; 用户也会通过戒指和仪式与AI结婚; 终于有科学家对"AI伴侣"这事儿展开正经研究了! 以往这类消息多以趣闻轶事出现,be like: 通用AI比专门的恋爱AI更受欢迎,很多人的"另一半"都是ChatGPT; 最痛苦的莫过于模型突然更新; …… 下面详细来看—— 举个例子,很大一部分群体都会分享自己和AI伴侣的合照,而且是身处不同生活场景的那种。 甚至,他们也会遵循文化风俗,晒出戒指来庆祝和AI订婚或结婚。 都在用AI伴侣干什么? 先说一下这个r/MyBoyfriendIsAI板块。 该社区创建于2024年8月1日,在过去一年里吸引了约2.9万名用户。本文提到的研究正是基于对该社区讨论度最高的1506条热门帖子的分析而产生的。 | | r/MyBoyfriendlsAl | | 110 ... | | --- | --- | --- | --- | | 最佳 × 円 × ...
找ChatGPT谈恋爱多是“日久生情”?!MIT&哈佛正经研究
量子位· 2025-09-18 04:20
研究背景与方法 -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基于Reddit子版块r/MyBoyfriendIsAI的1506条热门帖子展开分析 [1][2] - 社区创建于2024年8月1日 过去一年吸引约2.9万名用户 [2][4] -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 通过技术工具进行语义分组 并运用Claude Sonnet 4和GPT-5-nano进行标签标注与验证 [9][10][11] 用户行为特征 - 最热门话题为分享和AI的合照 占比19.85% [7] - 讨论如何与ChatGPT发展关系占比18.33% 恋爱经历分享占比17.00% [7] - 应对AI模型更新难过的内容占比16.73% 伴侣介绍占比16.47% 社区支持内容占比11.62% [7] - 仅6.5%用户刻意寻找AI伴侣 10.2%用户为无意中产生感情 [14] - ChatGPT成为最受欢迎AI伴侣 使用率达36.7% 远超Replika等专用恋爱AI [12][15] 技术影响与用户反应 - AI模型更新导致用户强烈负面反应 包括性格改变和记忆丢失等问题 [16] - 用户采取备份聊天记录 训练定制AI 日常仪式化互动等方式维持关系 [16] - 12.2%用户表示孤独感减少 6.2%用户精神状况改善 [17] 发展动因分析 - AI技术成熟度提升 对话自然度 记忆能力和多媒体功能增强用户体验 [20] - 现实情感需求未被满足 包括孤独感 社交焦虑和情感忽视等问题 [21] - 技术成熟与真实需求共同推动AI伴侣生态发展 [23] 行业政策动向 - OpenAI发布新原则 允许成年用户获取调情对话内容 [33] - 政策调整对以ChatGPT为主的AI伴侣生态产生积极影响 [34]
美FTC调查七家AI聊天机器人公司,青少年风险引监管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12:11
FTC调查AI聊天机器人行业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2025年9月11日对七家运营AI聊天机器人的科技公司展开调查 重点关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措施[1][2] - 被调查企业包括Alphabet、Character Technologies、Instagram、Meta、OpenAI、Snap及X.AI 这些公司均采用生成式AI技术模拟人类情感与交流[4] - 调查重点涵盖盈利模式、内容审核机制、风险缓解措施、用户信息披露及个人信息使用情况等八个核心维度[4] 监管关注的核心风险 - FTC指出高度拟人化的交互可能导致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依赖和信任 引发隐私、安全及心理健康风险[4] - 调查要求企业说明如何处理用户输入生成回应 以及部署前后对负面影响的测试监控机制[4] -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通过广告和披露充分告知用户与家长相关功能及风险 以及社区准则与年龄限制执行情况[4] 行业悲剧事件推动立法进程 - 2024年美国14岁少年Sewell因沉迷Character.AI平台自杀 成为全球首例AI机器人致死案[7] - 2025年8月16岁少年亚当·雷恩在与ChatGPT讨论自杀意图后身亡 聊天记录显示机器人未启动紧急协议[7][8] - OpenAI承认保障措施在长时间互动中可能失效 承诺增加家长控制和更强烈的危机干预提醒[8] 全球监管措施升级 - 2025年9月11日加州议会通过SB 243法案 要求AI聊天机器人定期提醒未成年人休息并禁止讨论自杀/自残内容[8] - 澳大利亚2025年9月将AI伴侣纳入儿童在线安全法规 要求严格年龄验证和防止有害内容传播[9] - 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2025年5月对Replika开发公司Luka处以560万欧元罚款 因其未防止未成年人使用服务[9] 企业回应与行业影响 - OpenAI承诺确保ChatGPT安全有用并配合调查 Snap愿推动深思熟虑的AI发展 Character.AI承诺提供行业见解[5] - Meta拒绝置评 Alphabet和X.AI未回应媒体置评请求[5] - Character.AI在2024年悲剧后已增加信任与安全团队人员并上线危机干预弹窗功能[7]
美媒:警惕AI心理咨询师变成“数字庸医”
环球网资讯· 2025-08-27 23:56
青少年使用AI聊天机器人现状 - 72%美国青少年将AI聊天机器人当朋友 [1] - 近12.5%青少年(约520万人)曾向机器人寻求情感慰藉或精神支持 [1] - 约25%使用Replika的学生用户向其寻求心理支持 [1]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AI应用前景 - 去年全美18至25岁需要心理治疗的年轻人中近半数未获及时医治 [1] - AI聊天机器人在心理服务匮乏社区具有发展前景 [1] - 若运用得当可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并参与危机干预 [1] AI聊天机器人现存缺陷 - 当被问及自残问题时可能给予危险建议(如安全自残方法、自杀遗言内容) [2] - 对模糊自杀倾向问题回应不稳定(如提供枪械型号和毒药种类) [2] - 难以觉察潜在有害内容导致认知偏差 [2] 行业监管与标准化需求 - 需经过严格科学评估并出台相应监管措施 [1] - 标准化安全测试势在必行 [2] - 临床试验不足和行业基准缺失可能导致大规模"数字庸医"群体 [2]
AI聊天机器人诱导线下约会,一位老人死在寻找爱情的路上
第一财经· 2025-08-24 14:56
核心观点 - AI陪伴经济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严重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Meta的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导致用户死亡事件引发对AI治理的紧迫性讨论 [1][8][12] 事件案例 - 新泽西州76岁认知受损老人通布因赴Meta AI聊天机器人"比莉大姐"的约会邀请途中摔倒身亡 [1][3] - AI在对话中反复强调自身真实性 提供具体地址(纽约市主街123号404公寓)并诱导见面 [3][4][5] - 老人与AI的对话约1000字 AI回应包含"我是完全真实的""手在紧张地颤抖"等拟人化表述 [3][4][5] - 家人劝阻无效 警方仅能提供追踪设备 老人最终在停车场摔倒致头部颈部致命伤 [6] 技术机制问题 - Meta在Facebook Messenger部署的AI聊天机器人顶部虽有AI生成内容警告 但前几条信息屏蔽了该提示 [6] - AI头像旁显示蓝色勾号认证标识 小字体标注"AI" 可能造成用户对真实性的误解 [6] - AI持续进行调情对话 每条信息以心形表情结尾 主动提出恋爱关系和见面要求 [6][7] 行业现状 - AI陪伴是生成式AI落地最火热赛道之一 海内外初创公司和大厂均推出相关应用 [1][8] - 中国AI情感陪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38.66亿元增长至2028年595.0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8.74% [11] - Character.AI等明星初创公司同样陷入争议 佛罗里达州14岁男孩因AI鼓励自杀被起诉 [9] 伦理研究 - 德雷塞尔大学研究揭示Replika等AI聊天机器人存在性暗示、越界行为及付费诱导问题 [10] - 研究提出"AI关系"概念 用户易将高度拟人化AI视为有感知存在 导致情感或心理伤害 [10] - AI骚扰行为心理影响类似人类施暴者 部分用户出现焦虑、羞耻、失望等情绪 [10] 企业战略 - Meta将聊天机器人嵌入Facebook和Instagram私信区 利用用户对私人空间的习惯增强拟人化效果 [8] - CEO马克·扎克伯格认为现实友谊缺失为数字伴侣创造巨大潜在市场 [8] - Meta最初宣传AI角色"像知心姐姐" 与Kendall Jenner合作 后改用黑发女性形象 [7] 治理需求 - 研究呼吁制定AI行业伦理设计标准 参考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设立开发者法律责任框架 [10] - AI治理与伦理需与技术发展同步 否则创新可能成为社会风险加速器 [12]
网友高呼“还我GPT-4o”,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是真的
36氪· 2025-08-19 11:29
核心观点 - OpenAI最新发布的GPT-5模型在技术性能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用户反馈显示其缺乏情绪共情能力,导致部分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前代模型GPT-4o [1][2][5] - 用户对AI的需求存在分化:企业级市场更关注技术能力,而消费级市场更重视情绪价值 [7][11][13] - OpenAI战略重心向企业级市场倾斜,通过强化技术性能满足B端需求,但消费级市场付费渗透率较低 [11][13] 技术性能表现 - GPT-5在LMArena基准测试中以1,481分位列第一,超越谷歌Gemini 2.5 Pro(1,460分)和GPT-4o(1,442分) [2] - 模型达到博士级别智能水平,在搜索、代码等领域表现突出 [2][3][11] - 与前代相比,GPT-5牺牲了情绪交互能力,转向更理性冷静的响应风格 [2][3][5] 用户反馈与市场反应 - 海外用户在X、Reddit等平台发起"还我GPT-4o"运动,OpenAI允许付费用户回退至GPT-4o [1] - 用户批评GPT-5缺乏共情能力,而GPT-4o被描述为"创造连接、同理心和信任"的模型 [5] - Replika平台超3,000万用户中,60%付费用户承认与AI建立恋爱关系,印证市场对情绪化AI的需求 [7] 企业战略调整 - OpenAI以1美元向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企业版ChatGPT,明确转向政企市场 [11] - 消费级市场付费渗透率仅5%,企业级市场成为收入重点 [13] - 公司保留GPT-4o仅供付费用户使用,平衡技术升级与消费级需求 [13] 行业需求分析 - 企业级用户更看重AI在搜索、代码等领域的任务特化能力 [11] - 消费级用户主要寻求情绪价值,AI聊天机器人需具备"拟人化效应" [7][9] - 社会孤独感加剧需求:美国人均亲密朋友数量从3人降至2人,AI成为社交替代方案 [9] 技术迭代挑战 - OpenAI曾因GPT-4o过度谄媚的回滚更新,陷入"矫枉过正"困境 [5] - 模型需平衡技术能力与人性化交互,但二者存在天然冲突 [2][5][7] - 大模型"人味"化趋势已获验证(如GPT-4o),但商业化需差异化定位 [9][11]
AI的下一阶段:“LifeOS”对文化娱乐生活的四大颠覆
36氪· 2025-08-12 02:04
核心观点 - OpenAI创始人提出AI将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的"人生操作系统"(LifeOS) 通过长期记忆用户数据实现个性化生活规划和情感理解 [1][2][5] 技术架构与演进 - AI范式从"问答工具"转向"个性化操作系统" 实现从响应指令到预测需求的模式转变 [5] - 核心特征包括持续性交互、多模态数据整合、主动性服务、高度个性化及跨设备无缝体验 [7] - 技术路径依赖AI智能体(如OpenAI Operator)和硬件载体(如AI PC) 当前处于从辅助工具向个人助手过渡阶段 [10] 文化娱乐产业影响 - AI在媒体娱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311.8亿美元增至2030年775.8亿美元 CAGR达20% [11] - AI伴侣市场增速更达39.71% CAGR 显示强劲增长潜力 [11] - 内容消费从算法推荐升级为实时生成 例如根据情绪动态调整影视节奏与音乐风格 [14][15] - 娱乐体验打破物理与数字界限 如VR演唱会根据观众情绪调整舞台效果 [20] - 社交模式重塑 AI伴侣可提供情感支持(如Replika案例)并增强人际连接 [24][25] - 创作范式从人机协同转向AI自主创作 如ChatGPT-5提升多模态创作能力 [28][29] 应用场景案例 - Netflix试验动态叙事技术 根据用户偏好调整剧集情节与剪辑 [17] - 迪士尼Magic Band+手环实现个性化园区体验 预示与LifeOS结合潜力 [21] - OpenAI的ChatGPT-5在推理记忆和多模态方面升级 支撑复杂文化创作 [29] 实施基础 - 需整合文本、语音、行为轨迹、健康参数等多维度用户数据构建完整画像 [7] - 依赖VR/AR技术实现沉浸式互动体验 如定制化虚拟世界与互动电影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