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并扩大国内需求 [1] - 政策依据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目标是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1] - 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共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 [2] - 贷款合同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且资金已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支持对象为符合规定的营利性经营主体 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可同等享受 [2] 贴息标准与分配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和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3] 经办银行与贷款流程 - 中央财政贴息的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主要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 [4]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发放 [5] - 银行需与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 明确贴息条件与资金用途要求 [5] 审核与监督机制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 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结果 反馈给省级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 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 财政部门保障贴息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银行跟踪贷款使用情况 确保资金合规有效 [8] 贴息资金流程 - 政策到期后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5]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 需向社会公开资金流向情况 [6] 资金使用规范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 投资 理财等套利活动 [9] - 经营主体须确保资金用于合规经营活动 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基础设施 [9] - 严禁虚报 冒领 套取 截留 挤占 挪用贷款和贴息资金 [9] 行业细分领域 - 餐饮住宿领域支持提升服务品质 强化食品安全和特色文化培育 [10] - 健康领域支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产品制造和流通等相关能力 [10] - 养老领域支持照护服务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及相关产品制造等 [11]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支持丰富活动供给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12] - 体育领域支持增加消费场所 举办赛事活动及加强品牌建设 [12]
九部门: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央视新闻·2025-08-12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