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s

搜索文档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4:38
ETF市场规模突破 - 全市场ETF规模于8月25日达到5.07万亿元 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1] - 较2024年末增加1.34万亿元 增幅达35.9% [3] - 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4个月 刷新万亿级增长纪录 [1][6] 产品结构分析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 占比68.25% [3] - 宽基ETF规模达24442.57亿元 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5] - 跨境ETF规模7537.23亿元 债券型ETF5559.03亿元 商品型ETF1532.57亿元 货币型ETF1424.70亿元 [6] 头部产品表现 - 7只千亿级ETF均为宽基产品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28.8亿元居首 [5] - 行业ETF中国泰证券ETF规模445.57亿元 主题ETF中嘉实科创芯片ETF规模351.03亿元 [5] - 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613.2亿元 商品ETF中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 [6] 增长驱动因素 - 4月18日至8月25日期间股票型ETF规模增长5122.9亿元 [8] - 债券ETF规模增长3167亿元 平均单只增长81亿元 [9] - 跨境ETF规模增长2559.7亿元 贡献超25%的增量 [9] 机构竞争格局 - 55家公募ETF发行人中14家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12] - 前15家公募ETF管理规模合计4.1万亿元 占比85.42% [12] - 华夏基金以8591.3亿元管理规模居首 易方达基金7964.5亿元紧随其后 [13] 创新发展趋势 - 年内新发ETF219只 总数达1273只 [3] - 科创债ETF迅速崛起成为千亿级赛道 [9]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多家公司上报科创债ETF及人工智能ETF [16] 全球市场地位 - 中国ETF市场规模于今年7月超越日本 跃居亚洲首位 [18] - 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市场开放有望推动跨境ETF规模显著增长 [18] - 产品创新空间广阔 包括风格因子ETF、商品ETF及主动管理型ETF等 [17]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增量从何而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3:33
市场总体规模 - 全市场ETF规模达到5.0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34万亿元,增幅35.9% [2] - 总份额达28011亿份,较去年末增长1484亿份 [2] - 2025年新发ETF 219只,总数达1273只 [2] - 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4个月,刷新增长纪录 [1][5] 规模增长历史 - 2020年10月突破1万亿元用时16年,2023年8月突破2万亿元用时3年 [5] - 2024年9月突破3万亿元用时约1年,2025年4月突破4万亿元用时7个月 [5] 产品类型结构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占比68.25% [3] - 宽基ETF规模24442.57亿元,占市场近半 [3] - 主题型、行业型、策略型、风格型ETF规模分别为6217亿元、2568亿元、1295亿元、95亿元 [3] - 跨境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货币型ETF规模分别为7537.23亿元、5559.03亿元、1532.57亿元、1424.70亿元 [4] 重点产品表现 - 7只千亿级ETF均为宽基产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128.8亿元居首 [3] - 行业ETF中国泰证券ETF规模445.57亿元领先 [3] - 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613.2亿元独占600亿以上梯队 [4] - 商品ETF中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居首 [4] - 跨境ETF中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753.55亿元领先 [4] 增长驱动因素 - 4月18日至8月25日股票型ETF规模增长5122.9亿元 [6] - 同期债券ETF规模增长3167亿元,39只产品平均单只增长81亿元 [7][8] - 跨境ETF份额增长近1000亿份,规模增长2559.7亿元,贡献超25%增量 [9] - 商品ETF规模增长66亿元,货币ETF减少313.7亿元 [10] - 期间资金净流入约2000亿元,8000亿元增量来自净值上涨 [10] 机构竞争格局 - 全市场55家ETF发行人,14家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12] - 前15家管理人规模合计4.1万亿元,占比85.42% [12] - 华夏基金以8591.3亿元管理规模居首,易方达基金7964.5亿元次之 [12] - 华泰柏瑞基金规模5641亿元,单只ETF平均规模最大 [12] - 富国基金净申购增量704.6亿元居首,主力产品港股通互联网ETF增长393.7亿元 [13] 创新发展趋势 - 科创债ETF迅速形成千亿规模赛道 [8] - 8月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10家上报人工智能ETF [14]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发展路径 [14] - 未来产品创新将聚焦风格因子ETF、商品ETF及主动管理型ETF [15] 全球市场地位 - 2025年7月中国ETF市场规模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亚洲首位 [16] - 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开放将推动跨境ETF规模显著增长 [16]
21特写|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增量从何而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3:24
市场总体规模 - 全市场ETF规模于8月25日达到5.0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34万亿元,增幅35.9% [2] - 总份额达28011亿份,较去年末增加1484亿份 [2] - 2025年新发ETF产品219只,市场总数增至1273只 [2] - 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4个月,突破速度持续加快(3万亿到4万亿用时7个月,2万亿到3万亿用时约1年)[1][4][5] 产品结构分析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占比68.25%,其中宽基ETF规模24442.57亿元占主导地位 [3] - 行业主题类ETF中,行业型规模2568亿元(最大为国泰证券ETF445.57亿元),主题型规模6217亿元(最大为嘉实科创芯片ETF351.03亿元)[3] - 跨境ETF规模7537.23亿元,债券型ETF规模5559.03亿元,商品型ETF规模1532.57亿元,货币型ETF规模1424.7亿元 [4] - 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613.2亿元领先,商品ETF中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居首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4月18日至8月25日期间,股票型ETF规模增长5122.9亿元,金融ETF和机器人ETF成为份额增长最多的行业与主题产品 [5] - 债券ETF规模增长3167亿元(39只产品平均单只增长81亿元),科创债ETF成为新千亿级赛道 [6] - 跨境ETF份额增长近1000亿份,规模增长2559.7亿元,贡献超25%的市场增量 [7] - 美股纳指ETF规模增长190亿元,黄金ETF为首的商品ETF增长66亿元,货币ETF规模减少313.7亿元 [8] - 期间资金净流入约2000亿元,其余8000亿元增量来自基金净值上涨 [8] 行业竞争格局 - 全市场55家ETF发行人中,14家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10] - 前15家公募ETF管理规模合计4.1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85.42% [10] - 华夏基金以8591.3亿元管理规模(112只产品)居首,易方达基金7964.5亿元(100只产品)位列第二 [10] - 华泰柏瑞基金规模5641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最大;南方基金3477亿元,嘉实基金3208亿元分列第四、五位 [10] - 富国基金年内净申购规模增量704.6亿元居首,主力产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增长393.7亿元 [11] - 长城基金于6月5日发行首只ETF产品,为近三年来首家新入局基金公司 [11] 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 - 政策层面推出《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股票ETF与债券ETF发展 [12] - 8月内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10家上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12] - 未来产品创新方向包括风格因子ETF、商品ETF、主动管理型ETF及特定策略型ETF [13] - 2025年7月中国ETF市场规模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亚洲第一 [14] - 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开放有望推动跨境ETF规模及海外资金投资显著增长 [14]
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资产净值35.08万亿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6 12:59
行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募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35.08万亿元[1] - 行业共有164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包括149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 基金类别规模明细(2025年7月31日) - 封闭式基金数量1333只份额34099.11亿份净值37434.01亿元[2] - 开放式基金总数11681只份额276017.58亿份净值313321.86亿元[2] - 股票基金数量3074只份额34375.11亿份净值49225.56亿元[2] - 混合基金数量5203只份额30001.29亿份净值38274.99亿元[2] - 债券基金数量2714只份额59508.30亿份净值72394.83亿元[2] - 货币基金数量369只份额146173.60亿份净值146126.05亿元[2] - QDII基金数量321只份额5959.27亿份净值7300.44亿元[2] 月度环比变化(2025年7月 vs 2025年6月) - 公募基金总净值从343925.94亿元增长至350755.87亿元增加6829.93亿元[2] - 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7106.12亿元(306215.74亿元→313321.86亿元)[2] - 股票基金净值增长1925.94亿元(47299.62亿元→49225.56亿元)[2] - 混合基金净值增长1385.56亿元(36889.43亿元→38274.99亿元)[2] - 货币基金净值增长3813.84亿元(142312.21亿元→146126.05亿元)[2] - QDII基金净值增长462.71亿元(6837.73亿元→7300.44亿元)[2] - 债券基金净值减少481.92亿元(72876.75亿元→72394.83亿元)[2] - 封闭式基金净值减少276.19亿元(37710.20亿元→37434.01亿元)[2]
股票ETF市场扩容背后:新品抢滩科技主题,资金博弈暗流涌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2:17
ETF市场资金流向分化 - 8月股票型ETF整体净流出207亿元 但科技主题ETF密集发行 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 [1][3] - 资金从宽基ETF流向行业主题ETF 沪深300ETF净流出37.5亿元 双创ETF净流出120.5亿元 上证50ETF净流入25亿元 [11] - 增量资金主要流向非银金融 资源 通信 AI 医疗器械等行业主题ETF [13] 科技主题ETF发行热潮 - 8月18日-22日新成立26只指数基金 募集规模167.53亿元 占新成立公募基金总规模71.8% [4] - 新成立股票ETF主要跟踪创业板综指 科创综指 中证机器人 港股通创新药等科技相关指数 [5] - 8月1日-27日上市20只股票型ETF中超过七成与科技赛道相关 包括创业板50ETF 科创人工智能ETF 机器人ETF等 [7] 创业板综合指数表现突出 - 创业板综合指数8月1日-25日上涨15.4% 在38个沪深核心指数中涨幅排名第10 [8] - 该指数高科技行业占比达80% 聚焦电力设备 电子 医药生物 计算机等行业 [7] -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创业板综ETF 本周将发行2只相关ETF产品 [9] 跨境ETF布局偏好科技 - 8月1日-25日上市10只跨境ETF均投向港股 涵盖恒生科技 港股通互联网 港股通创新药等指数 [10] - 港股通创新药 港股通医疗等科技医疗主题成为跨境ETF重点布局方向 [10] 净流入前十ETF产品明细 - 国泰证券ETF净流入68.64亿元 华夏上证50ETF净流入53.39亿元 鹏华化工ETF净流入47.57亿元 [13] - 南方中证500ETF净流入34.66亿元 华宝券商ETF净流入32.60亿元 国泰煤炭ETF净流入30.00亿元 [13] - 净流入前15名ETF还包括通信ETF(23.07亿元) 机器人ETF易方达(21.87亿元) 金融科技ETF(20.40亿元) [13][14] 科创板ETF遭遇净流出 - 易方达科创板50ETF净流出超50亿元 华夏科创50ETF净流出超200亿元 [15] - 部分科技ETF虽份额减少但规模增长 易方达科创板50ETF净值上涨22.95% 规模增加88.84亿元 [16] - 股票型ETF整体规模较7月底增加3504.63亿元 达到3.46万亿元 [17] ETF市场发展趋势 - 投资者逐渐重视ETF在分散风险 降低投资成本方面的优势 [18] - 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机构资金持续通过ETF进行资产配置 [18] - ETF产品创新加快 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配置需求 [18]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交投活跃震荡上涨,近6日“吸金”26.50亿元,债市有望回归自身的定价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8-26 06:03
市场表现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最新价报108.77元,单日上涨0.10%,近1周累计上涨0.40% [3] - 该ETF近1年净值上涨6.73%,在指数债券型基金中排名12/422,位居前2.84% [5] - 历史最高单月回报达5.35%,最长连涨4个月累计涨幅10.58%,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2.09% [5] 流动性状况 - 日内换手率达13.66%,成交金额25.05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3] - 近1周日均成交53.30亿元,显示持续高流动性 [3] - 近6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26.50亿元,单日最高净流入15.04亿元,日均净流入4.42亿元 [4] 规模与份额 - 最新规模达183.33亿元,创近1年新高 [4] - 最新份额达1.68亿份,同步创近1年新高 [4] - 融资余额1.89亿元,本月融资净买额571.37万元,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4] 货币政策环境 - 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为连续第6个月加量续作,本月净投放3000亿元 [3] - 5月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0000亿元后,中期流动性持续处于净投放状态,8月净投放规模显著扩大 [3] - 监管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3] 债市定价逻辑 - 债市收益率大幅上行导致资本利得亏损,传统投资逻辑失效 [4] - 当前债市定价三要素(资金面、基本面、政策面)均支持利率下行,但市场由风险偏好单变量决断 [4] - 机构认为债市最悲观阶段或已过去,交易型与配置型机会显现 [4] 产品特性 - 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运营成本较低 [5] - 近3月跟踪误差0.053%,跟踪精度较高 [5] - 紧密跟踪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样本选自沪市符合国债期货交割条件的债券 [5] 风险收益特征 - 近半年最大回撤4.93%,相对基准回撤0.53%,回撤后修复天数20天 [5] - 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达100%,月盈利概率65.05% [5] - 涨跌月数比10/6,月盈利百分比62.50% [5]
机构择券思路多,平安公司债ETF(511030)助力投资者穿越牛熊
搜狐财经· 2025-08-26 02:38
机构债券配置策略 - 国债建议关注8-9年期品种 基于曲线静态及持有性价比分析 [1] - 国开债需规避6-9年期期限 因持有性价比相对不足 [1] - 农发债可关注7年期位置 口行债需规避6年期 [1] - 二级资本债建议关注6-7年期品种 在10年期内选择 [1] 国开债主力券切换动态 - 10年期国开债250210-250215利差当前处于0BP水平 近期出现回升态势 [1] - 250215存量规模达3670亿元 成交量持续抬升并接近250210水平 [1] - 250215预计短期内切换为主力券 持有赔率较好值得重点关注 [1] 30年期国债投资机会 - 新发25T6债券参考25T5发行 隐含票息税率高达6.97% 定价偏高具备性价比 [1] - 25T6预计总存续规模超3000亿元 历史上属于存量规模较大的30年期国债个券 [1] - 当前2500005-2500002利差维持在5BP左右 主力券利率偏低提升非主力券性价比 [1] 中短端利率债选择 - 3-5年利率债品种中 建议关注240208和250203 [1] - 浮息债品种重点推荐25农发清发09和25国开科创01 [1] 公司债ETF表现对比 - 平安公司债ETF(511030)在本轮债市调整中回撤控制排名第一 近一周场内成交贴水率仅-0.06% [2] - 该ETF规模达223.53亿元 近一周跌幅-0.119% 今年以来FID为0.84 质押率63% [2] - 近一年最大回撤-0.1925 Calmar比率3.6503 显著优于同类产品 [2] 债市调整期ETF表现 - 本轮债市调整自2025年8月8日起算 多数公司债ETF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2] - 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511220)规模245.11亿元 近一周贴水率-0.19% 跌幅-0.407% [2] - 科创债ETF整体表现较弱 如华夏中证AAA科创债ETF(251550)近一周跌幅-0.285% 今年以来FID为-0.34 [2]
机构认为债市企稳条件逐渐显现,平安公司债ETF净值稳定贴士少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57
债市企稳特征分析 - 30年与10年期国债利差从2024年高位收窄 30年国债利率单日下降4bp 高于10年期国债2.15bp 显示超长端抛压释放且配置价值显现 [1] - 保险机构对地方债买入力量增加 显示债券资产吸引力提升 边际回流助力债市企稳 [1] - 债市利率在1.80%下方出现回暖迹象 市场预期回调上限位于1.80%-1.85%区间 [1] 公司债ETF表现对比 - 平安公司债ETF(511030)规模达223.53亿元 本轮调整最大回撤仅-0.1925% 为同类最低 [1] - 该ETF近一周场内贴水率-0.06% 近一周跌幅-0.119% 年内涨幅0.84% 质押率63% [1] - 同类产品中海富通城投债ETF(511220)规模245.11亿元 但回撤达-0.2907% 贴水率-0.19% [1] - 科创债ETF整体表现较弱 如招商科创债ETF(251900)年内跌幅-0.38% 回撤-0.4285% [1] 产品规模与风险指标 - 全市场公司债ETF规模分化 最大为海富通城投债ETF245.11亿元 最小为景顺长城科创债ETF31.67亿元 [1] - 非科创类公司债ETF质押率普遍达59%-63% 科创债ETF质押率均为0% [1] - 深市信用债ETF(如159396)规模114.69亿元 回撤-0.3381% 表现优于部分沪市产品 [1]
华商基金:“非法集资”套路深 “完整骗局”大起底
新浪基金· 2025-08-25 23:27
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 非法集资人通常会编织高大上的项目作为幌子 例如新技术 新革命 新政策 区块链 虚拟货币等 并描绘预期报酬丰厚的蓝图以吸引参与者 [3] - 非法集资人会利用各种造势活动来扩大声势 例如举办新闻发布会 产品推介会 现场观摩会 体验日活动 知识讲座 组织集体旅游 考察 赠送小礼品 并展示各种技术认证 获奖证书 政府批文等 [5] - 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 分红给予参与者初期甜头 使其相信资金投入不仅安全且有可观收入 从而吸引更多资金甚至动员亲友加入 [7] 非法集资的后果 - 非法集资人在吸金一段时间后往往跑路 或因庞氏骗局 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 致使参与者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8]
GUG: This Looks More Like A Bond Fund Than A Multi-Asset Fund
Seeking Alpha· 2025-08-25 21:10
基金产品 - 古根海姆积极配置基金为封闭式基金 为有收入需求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方案[1] - 基金投资组合同时包含股票和债券[1] 服务内容 - Energy Profits in Dividends服务旨在通过投资能源股票组合实现7%以上的收益回报[1] - 订阅者可优先获取未向公众发布的投资建议和更深入的研究报告[1] - 所有订阅者无需Seeking Alpha高级会员即可阅读全部研究成果[1] - 目前提供两周免费试用服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