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外诊断
icon
搜索文档
透景生命:拟收购武汉康录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约72.86%的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3:12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体外诊断行业 占比100% [1] 股权收购计划 - 公司拟先行收购武汉康录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2.86%股份 完成后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3] - 2026年及2027年若满足协议条件 将向陈刚和谢俊收购所持康录生物9.14%股份 [3] - 三步收购全部完成后 公司将合计持有康录生物82%股份 [3]
透景生命:8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3:11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8月1日召开第四届第十一次董事会临时会议 审议《关于收购武汉康录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议案》[1] - 会议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汇庆路412号公司会议室举行[1] 财务与经营 - 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00%来源于体外诊断行业[1] - 公司当前市值为29亿元[1]
东方生物:累计回购约23.46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1:00
公司股份回购 - 截至2025年7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约23.46万股 [2] - 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约2.02亿股的比例为0.1164% [2] - 回购成交价格区间为28.3元/股至29.52元/股 [2] - 支付总金额约681.23万元人民币 [2]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度体外诊断行业收入占比97.99% [2]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2.01% [2]
东方生物:“炎症标志物检测试剂盒”等产品取得注册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1:00
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体外诊断行业收入占比97.99%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2.01% [1] 产品注册进展 - 公司及子公司取得炎症标志物检测试剂盒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3] - 公司与客户合作取得呼吸道三联检境外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3] - 涉及主体包括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万子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ccuBio Limited 杭州莱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热景生物:股东周锌减持公司股份约180万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9:38
股东减持 - 股东周锌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约180万股 [2]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9383% [2] - 本次减持计划于2025年8月4日实施完毕 [2] 业务构成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中体外诊断产品占比98.85% [2]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15% [2]
上证科创板医疗指数报807.7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奕瑞科技等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15
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医疗指数报807.76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8.56% 近三个月上涨13.65% 年初至今上涨11.39% [2] - 基日为2022年12月30日 基点1000点 [2] 指数构成 - 选取不超过30家科创板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十大权重股包括惠泰医疗(9.47%) 联影医疗(9.08%) 热景生物(8.33%) 爱博医疗(6.07%) 奕瑞科技(6.05%) 南微医学(5.62%) 心脉医疗(4.81%) 圣湘生物(4.6%) 海尔生物(3.76%) 天智航(3.29%) [2] - 全部样本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3] 行业分布 - 医疗耗材占比42.88% [3] - 医疗设备占比28.80% [3] - 体外诊断占比28.32% [3]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3]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3]
透景生命:累计回购0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9:07
公司动态 - 透景生命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回购股份0股 占总股本0% 支付总金额0元人民币 [2]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全部来自体外诊断行业 占比100% [2] 行业信息 - 透景生命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行业 无其他收入来源 [2]
华检医疗盘中最高价触及5.5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04 08:50
股价表现 - 截至8月4日收盘价5.480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0.7% [1] - 盘中最高触及5.500港元 创近一年新高纪录 [1] - 当日资金净流入805.45万港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2016年1月15日根据开曼群岛法注册成立 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 [1] - 在中国香港设有三家子公司:威士达医疗有限公司、中华检验国际有限公司及艾维德(中国)有限公司 [1] - 子公司在中国大陆设有分支机构 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 [1] - 员工总数超过700名 业务覆盖中国及中国香港地区 [1] 主营业务 - 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医疗仪器及耗材 [1] - 自1993年创立威士达医疗以来 专注体外诊断业务超20年 [1] - 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体外诊断专业公司 [1]
迈克生物(300463) - 300463迈克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3
2025-08-03 06:24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下降15.94% [2]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83.12% [2] - 扣非后净利润0.63亿元,同比下降68.24% [2] - 代理产品销售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42.16% [2] - 自主产品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下降6.49% [2] - 综合毛利率约57%,与上年同期持平 [4] - 补交2021-2023年税款及滞纳金0.35亿元,减少净利润0.2亿元 [4] 业务表现 - 自主仪器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44.48% [6] - 自主试剂销售收入7.65亿元,同比下降10.86% [6] - 免疫试剂销售收入4.52亿元,同比下降6.18% [6] - 生化试剂销售收入1.95亿元,同比下降25.24% [6] - 临检试剂销售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6.18% [6] - 生化测试量同比下降2%,免疫测试量同比增长9% [6] - 传染病项目测试量同比下降4% [6] 仪器与流水线进展 - 生免流水线出库151条,累计安装499条 [9] - 血球血凝流水线出库107条,累计安装596条 [9] - 智慧化实验室累计签约16家,交付7家 [9] - 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出库2409台(条) [7] - 免疫平台仪器出库846台(国内377台,海外469台) [7] 行业与政策影响 - 行业竞争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竞争加剧 [5] - 套餐拆解政策影响显著,尚无全国统一指导文件 [10] - 甲功和肿标占免疫平台收入约30%,影响有限 [10] - 甲功销售收入下降4%,肿标销售收入增长20% [15] - 生化集采政策影响已较深,未来两年或趋稳 [13] 未来战略 - 重点布局智慧化实验室,聚焦系统解决方案 [9][13] - 通过产品优势、成本控制和海外布局提升竞争力 [15] - 预计2025年代理产品销售收入4-5亿元,未来降至3亿元左右 [13]
迈克生物2025年中报:营收与利润双降,应收账款高企,需关注现金流与资本支出
证券之星· 2025-08-01 22:11
经营概况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为10.75亿元,同比下降15.94% [1] - 归母净利润为3404.25万元,同比下降83.12% [1] - 扣非净利润为6305.62万元,同比下降68.24%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65亿元,同比下降14.76%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06.29万元,同比下降87.62% [1]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为2323.08万元,同比下降71.26% [1] 主要财务指标 - 毛利率为56.96%,同比减少0.07% [8] - 净利率为3.4%,同比减少78.53% [8] - 三费占营收比为34.78%,同比增加19.53% [8] - 每股净资产为10.32元,同比减少2.29% [8]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26元,同比减少23.93% [8] - 每股收益为0.06元,同比减少83.25% [8]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为13.2亿元,同比下降19.79% [3]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1041.25% [3] - 货币资金为6.6亿元,同比下降30.76% [3] - 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为92.95% [3] 资本结构与负债 - 有息负债为9.54亿元,同比增加18.54% [4] - 长期借款大幅增加169.81%,主要用于天府国际生物城IVD产业园项目 [4] - 短期借款增加30.04% [4] 主营业务分析 - 自主产品收入为8.72亿元,占总收入的81.11%,毛利率为71.24% [5] - 代理产品收入为1.93亿元,占总收入的17.96%,毛利率为-7.89% [5] - 代理产品收入同比下降42.16% [5] 发展前景与挑战 - 自主试剂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3.79% [6] - 自主产品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市场端出库达成2,409台(条) [6] - 公司需应对营收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特别是代理业务剥离后的转型 [6] 总结 - 公司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状况值得关注 [7] - 公司需在资本支出和现金流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7] - 公司应继续推进自主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