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向促进
新华日报· 2025-06-18 21:09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 旅游从休闲活动转变为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的追求,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双向发展,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增长 [1] - 文旅融合可增强文化传承与保护,提升国民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1] - 行业需采取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创新、融合时代元素、创建新业态等措施提升竞争力 [1] 旅游资源挖掘策略 - 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例如山西省对平遥古城、五台山古建筑群、云冈石窟进行保护修缮,保留明清建筑风格 [2] - 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如云南傣族通过泼水节、孔雀舞、傣锦制作等民俗活动增强游客体验 [2] - 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例如江西井冈山修复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等,保持历史真实性 [3] - 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如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整合北京故宫、天津五大道、河北避暑山庄等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 [3] 文化创新与旅游融合 - 明确文化为旅游经济重要因素,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景区环境,如剪纸形象设计为灯饰 [4] - 利用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宣传传统文化,设计多元旅游专线推广地区文化差异 [4] - 挖掘戏剧、礼仪等无形文化资源,在景区节庆表演提升融合深度 [4] - 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鼓励设计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4] 科技与时代元素融合 - 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文旅产业,如厦门文旅局与开心麻花合作创作沉浸式音乐喜剧融合闽南元素 [5] -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旅游场景,提升游览趣味性与互动性 [5] - 开发智能客服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推荐旅游产品,提高服务效率 [5] - 发展旅游夜经济,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结合历史文化形成品牌效应 [6] 文旅新业态与人才培养 - 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复合型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并搭建交流平台 [7] - 高校构建"文化+旅游+技术"跨学科课程,增设数字文旅开发等前沿课程,推动校企合作实践 [7] - 企业完善内部培训体系,建立导师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活力 [7]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天津中心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17:48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交流研讨会 - 活动由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与渤海银行总行主办,主题为"协同发展·产业焕新——文化创意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专家、企业家参与研讨并启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天津中心" [1] - 研讨会聚焦数字技术推动跨领域融合、津派文化精神内核融入城市品牌建设、"业数共创"赋能文旅项目等议题 [2] - 现场设企业洽谈区,围绕AI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京津冀热点文旅项目展开讨论,并征集对河东区文化产业"十五五"规划建议 [2]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天津中心 - 中心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北京朝阳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及天津市河东区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共建,采用"政府支持、协会主导、政企协作、市场运作"模式 [2] - 规划建设五大平台:文化资源对接转化、科技数字创意创新、文化创投金融服务、津派文化传播推广、数创文化智库指导 [2] - 目标为链接京津冀三地优质资源,打造海河东岸文化产业创新高地,探索协同发展与津派文化传承的创新模式 [2]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产业布局 - 河东区以"一站一带一园多点"空间布局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3] - 未来将以"天津中心"为支点,集聚文创资源并发展新型业态,在京津冀文化协同与津派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3]
持续放大“文体旅+”综合效应
辽宁日报· 2025-06-18 00:57
文体旅融合发展 - 辽宁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持续放大"文体旅+"综合效应 [1] - 沉浸式体验受年轻人青睐,如沉浸式戏剧《老酒馆》计划拓展至白天演出并打造全国加盟品牌 [1] - 差异化产品满足多元需求成为消费升级趋势 [1] 旅游产业创新 - 辽宁康辉旅行社将包租3艘邮轮推动"家门口坐邮轮"常态化,探索"邮轮+滨海度假""邮轮+主题节庆"模式 [2] - 针对银发、亲子群体定制"慢游专列",增设文化体验和康养配套服务 [2] - 辽宁李永波羽毛球训练中心可容纳3000名学员,定位辐射东北亚的高水平运动场地 [2] 企业合作与乡村文旅 - 千山旅游集团与省内旅行社及景区联动,计划推出"游千山+泡温泉"特色线路并引入高科技体验项目 [3] - 绥中县祝家沟村发展赏花游、农家院、土特产销售及水果深加工项目,计划拓展四季文旅体验和民宿业务 [3] 交通与投资布局 - 民航东北管理局优化航线网络,推进沈阳机场二跑道和大连新机场建设,助力"快进慢游"交通体系 [4] - 同程旅行集团签约辽宁市场,设计"赛事+旅游""观演+度假"等融合产品推动流量转化 [4][5] 产业融合趋势 - "百业+文体旅"模式加速发展,形成多产业互促共荣格局 [5]
文旅深度融合启新程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四川日报· 2025-06-17 03:02
文旅产业战略定位 - 四川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1] - 文旅经济成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新亮点 文化产业指标稳居西部第一 文旅专项债发行规模全国第一 [2][3]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5800亿元 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 旅游花费超1.76万亿元 [4] 产业体系构建 - 将文化旅游列入15个重点产业链 出台10个细分领域三年行动方案 [5] - 构建"政府引导 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 需求牵引 企业主体"的产业体系 [5] - 推进文旅与农业 商业 体育 教育 科技等领域跨界融合 [5] 新业态发展 - 打造大峨眉交旅融合示范区 串联3处5A级景区和14处4A级景区 [6] - 低空旅游 沉浸式体验 国潮空间 数字艺术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6] - 建成16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数量全国第一 [7]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 文创年销售破亿元 [10] - 四川省川剧院演出超1000场次 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 剧目曝光量超10亿人次 [11] - 桃坪村建设沉浸式演艺数字剧场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807元提升至6万元 [11] 国际化推广 - 实施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 加快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12] - 第十一届旅博会吸引30个国家地区参与 300家境内外企业参展 [12]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229.3万人次 成都登外国游客搜索热门城市榜首 [13]
以文化创意激活发展新意(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③
人民日报· 2025-06-16 21:54
文博会盛况与交易成果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吸引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示12万余件文化产品 [1] - 展会促成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交易与展示,吸引3.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参与 [1] - 广东展团开幕首日签约18个重点项目,累计成交额超16亿元 [1]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创新 - 良渚文化展区通过3D建模技术动态呈现玉琮王"神徽纹",山东展区"智慧魔镜"结合图像识别与云计算提供养生方案 [2] - 南京展区基于《红楼梦》数据库生成"命运判词",实现古典文学叙事逻辑的算法重构 [2] - 人工智能展区首次设立,汇聚60余家头部企业,包括乐聚机器人演绎咏春拳法、元萝卜机器人展示人机棋艺对决等 [2] 文化产业跨界赋能效应 - 汽车企业将东方美学融入设计,实现低风阻与艺术性统一 [3] -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展区通过VR技术引流线下旅游,新疆展馆用棉花纺品呈现喀什古城文化创意 [3] - 文化附加值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转型和农业品牌化发展,形成"文化赋能—产业升级—反哺创新"循环 [3] 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 通过"一带一路"文化走廊建设推动中华文化出海,加快文化数字化战略构建虚实共生场景 [3] - 文博会定位为中小文化企业孵化器,促进"草根创意"规模化发展 [3] - 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文博会持续为全球文明互鉴提供中国方案 [4]
100亿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合肥首支QFLP基金落户,规模达1亿美元 | 06.09-06.15
搜狐财经· 2025-06-16 07:49
基金设立动态 - 广东省启动100亿智能产业基金,聚焦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领域,首期募资20亿元,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2] - 服贸二期基金启航,规模100亿元,围绕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创新,存续期最长15年,由招商局资本担任管理人 [2] -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重点布局"文化+AI"融合领域 [2] - 陕西省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注册设立,规模4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空间、智能制造 [2] - 四川省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规模50亿元,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卡脖子"领域 [2] 区域基金发展 - 湖北孝感临空型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目标规模50亿元,首期20亿元,重点聚焦无人机制造、航空物流等低空经济核心赛道 [3] - 江西九江成立高质量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出资额30.01亿人民币 [3] - 江苏连云港设立10亿元新材料产业母基金,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重点投向高性能纤维、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 [3] - 湖州吴兴推出5亿元人才科创专项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等领域 [3] - 无为福城股权投资母基金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机构,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3] 产业聚焦基金 - 深圳福田联手荣耀成立AI终端基金,总规模50亿,首期20亿,由深创投作为管理人 [4] - 济南中银产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即将设立,规模10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 [4] - 合肥首支QFLP基金落户,规模达1亿美元,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湖北江城华发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规模10.1亿元,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光通信、激光等泛半导体领域 [6] - 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落地上海,重点投向养老硬科技研发、智慧医疗场景应用等领域 [8] 国际资本动向 - 硅谷风投机构Felicis完成9亿美元第十期基金募资,94%资金聚焦种子至A轮阶段,持续加码早期AI及科技投资 [5] - 高盛资管正在寻求新一期S基金募资,预计总额超过142亿美元 [5] 政策支持 - 厦门市推出新政,设立150亿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包括50亿元产业链创新基金、50亿元科创风投基金和50亿元并购基金 [10] - 福建省印发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要求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 [10] - 天津调整完善海河产业基金管理规定,明确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在津投资总额需累计不低于引导基金出资规模的1.2倍 [11]
中非经贸博览会多维赋能 释放合作共赢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06:43
中非经贸博览会概况 -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主题为"中非共行动 逐梦现代化" [1][4] - 举办30余场经贸活动和6场配套活动 涵盖产业链合作 绿色矿产 基础设施等多元领域 [4] - 14个非洲国家和5个中国省区市举办专场活动 非洲国家专场数量创历届之最 [4] 非洲商品贸易新趋势 - 展会展出千余款非洲商品 除传统农产品外首次设立中非时尚产业馆 [2] - 南非设计师妥拉·辛迪首日售出22件服装 计划在上海开设线下门店拓展中国市场 [2] - 非洲展商从初级产品转向文化认同和附加值领域 包括时尚设计等高价值品类 [2] 重点合作项目进展 - 签约176个项目总金额达1139亿美元 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58% 金额增长106% [7] - 能源领域成果显著 包括赞比亚50MW光伏项目等重大电力合作 [7] - 产工贸一体化项目受关注 如坦桑尼亚农场现代化 马里经济特区建设等 [4] 就业与工业化合作 - 加纳苎麻开发项目预计创造1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4] - 纳米比亚等10国发布200个项目需求 聚焦"就业优先"和民生改善 [7] - 中国通过市场 技术 资金支持非洲落实非盟《2063年议程》工业化目标 [4]
我省全力将文体旅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辽宁日报· 2025-06-16 01:14
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 - 明确2027年文体旅产业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目标 [1] - 通过文化铸魂、体育助力、旅游促进路径实现产业融合 [1] - 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推动供需动态平衡升级 [1] 重点任务框架 - 实施四方面16项重点工程支撑产业发展 [2] - 包括繁荣文化4项工程、做强体育4项工程、深耕旅游4项工程及融合创新4项工程 [2] 文化领域发展举措 -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原创力提升工程 [2] - 推动文化惠民深化与文化产业协同工程 [2] 体育领域发展举措 - 推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培优工程 [2] - 实施冰雪运动提质与体育产业壮大工程 [2] 旅游领域发展举措 - 优化优质产品供给与新型业态发展工程 [2] - 实施旅游服务优化与发展强基工程 [2] 产业融合创新措施 - 通过优质项目引育和消费活力提振工程培育新动能 [2] - 强化金融服务支撑与引客入辽促进工程 [2]
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推介活动在朝阳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6-14 00:13
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推介活动 - 活动于6月13日在朝阳举行 省委书记郝鹏出席 省长王新伟致推介辞 省政协主席周波出席 [1] - 王新伟强调辽宁文化产业有基础 体育有优势 旅游有特色 正在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1] - 辽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文体旅更深层次融合 更高质量发展 使其成为全面振兴的强劲动能 [1] 辽宁文体旅产业优势 - 辽宁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激荡人心的红色文化 催人奋进的工业文化 [2] - 四季旅游资源丰富:春赏花观鸟 夏避暑戏海 秋观枫踏金 冬嬉雪泡泉 [2] - 体育资源突出:群众体育火爆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 冰雪资源丰富 [2] - 民俗文化浓郁 文艺底蕴深厚 物产丰富 优品云集 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2] 辽宁文体旅发展举措 - 全力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 - 扎实做好"文体旅+"和"+文体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2] - 持续完善"吃 住 行 游 购 娱"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真招实策支持文体旅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2] 活动参与情况 - 沈阳 大连 丹东 锦州分别作城市推介 [3] - 来自15个国家的外籍嘉宾出席 [4] - 中央部委领导 媒体领导 企业代表 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参会 [4] - 约1200人观看《向辽而行 一路朝阳》文艺推介展演 [4]
“谷子经济”活跃 带动传统产业“年轻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5:42
谷子经济定义与演变 - "谷子"源自二次元文化,指动漫、游戏等IP衍生的周边产品,包括卡牌、徽章、镭射票、亚克力立牌等,主要消费群体为年轻人 [1] - "谷子"在中国本土化表现为早期卡牌收集(如小浣熊、水浒传卡牌),现已成为"80后""90后"的"独家记忆" [1] - "00后""10后"时代,"谷子"泛化为文化产业周边产品代名词,与"票子经济"(电影票、会员制)共同重塑影视行业发展路径 [1] 谷子经济对印刷包装行业的影响 - 温州龙港市印刷包装企业因"谷子经济"订单激增,加紧生产文创周边产品 [1] - 某企业2024年入驻龙港后交付数万箱卡牌、镭射票等产品,其中国创动漫《全职高手》单个IP周边产品2023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2] - 龙港市印刷包装产业总产值从2019年110亿元增至2024年230亿元,5年实现连续增长 [2] 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机遇 - 龙港印刷企业为满足"吃谷"需求创新印刷技术及工艺流程,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2] - "谷子经济"催生千亿级新赛道,情绪价值、小额消费、社交属性等年轻消费趋势带动传统印刷产业呈现"年轻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