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

搜索文档
从 “活下来” 到 “火起来” “京味文化” 新表达全球正当 “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3:55
从 "活下来" 到 "火起来" "京味文化" 新表达全球正当 "潮"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杨双月)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近年来在"京味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广中持 续发力,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创意转化、跨界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正成 为"京味文化"走向全国、对话世界的重要名片。 曹氏风筝。杨双月 摄 竹篾劈削间翻飞成型,画笔勾描中流转生韵,一只北京沙燕风筝的轮廓在指尖逐渐清晰。这是记者在位 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的曹氏风筝工坊内看到的情景。 曹氏风筝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其制作讲究"扎、糊、绘、放"四艺,拟人化的"扎燕"系列最具代表 性,如肥燕喻男、瘦燕喻女,造型神形兼备,色彩绚丽饱满。2006年,曹氏风筝入选北京市首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2011年升格为国家级非遗。第三代传承人马年礁表示:"我们不仅延续曹雪芹'以艺自养'的 公益理念,招收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传习技艺,还积极推动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国际舞台。" 在创新方面,曹氏风筝开发出书签、冰箱贴、丝巾、魔方等文创产品,将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 合,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资源库,开展线上直播与文化体验,实现"非遗+数字"双向赋能。近年 ...
琼剧《黄道婆》沪浙巡演收官
海南日报· 2025-09-20 01:46
作为一门扎根海南的地方剧种,即便全程用海南方言演绎,琼剧不仅不会让观众感到理解隔阂,反 而因这份浓郁的地域特色更添独特韵味。 "一开始听海南方言确实需要适应几分钟,但很快就被紧凑的剧情、婉转的音乐勾住了注意力。况 且现场有字幕辅助,理解起来一点不费劲。" 浙江观众肖雯雯分享观剧感受,说这场演出彻底为她打开 了"戏曲新世界",期待有更多琼剧走出海南,让更多人看到这门艺术的精彩。 琼剧《黄道婆》沪浙巡演收官 首次参评白玉兰奖、亮相中国戏剧节,搭建长三角与海南自贸港文化交流桥梁 海南日报上海9月19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9 月19日21时许,在上海市艺海剧院,一首松江童谣旋律渐歇,琼剧《黄道婆》落下帷幕。为期近两周的 琼剧《黄道婆》赴沪浙演出交流活动正式画上了句号。 9月7日至19日,13天,上海、浙江两地,170多位演职人员,4场演出,4场交流活动,站上白玉兰 奖、中国戏剧节两个重量级舞台。用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的话说,这是该院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 模、长时间、意义深远的演出交流活动。 琼剧《黄道婆》是省琼剧院"三年磨一戏""十改剧本"的精良之作,编剧、导演、演 ...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赴湖南安化等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交流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14:33
新会陈皮行业协 会赴湖南安化等 地开展非遗保护 工作交流_南方 +_南方plus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内容。 近日,为提高非 遗保护传承水 平、加强新会陈 皮与安化黑茶产 业协同创新发 展,江门市新会 区新会陈皮行业 协会组织新会陈 皮炮制技艺、新 会柑茶制作技艺 等非遗传承人赴 湖南安化、长沙 等地调研学习。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一行与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胜夫合影。 新会陈皮炮制技 艺,是广东省江 门市新会区民间 世代传承数百年 的传统药材炮制 技艺,将当地特 产新会柑经开 皮、晒制、陈化 等程序,精心制 成新会陈皮。新 会陈皮药食同 源,入方和百 药、入膳调百 味、入茶增百 香。2021年,新 会陈皮炮制技艺 入选传统医药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录,江门市新 会区新会陈皮行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一行走进安化白沙溪茶厂调研。 新会陈皮行业协 会负责人关炳 华、党支部书记 潘华金,新会陈 皮炮制技艺市级 非遗传承人何根 旺、区级非遗传 承人梁健华,新 会柑茶制作技艺 区级非遗传承人 周咏莲、谭锦 尧、陈健荣以及 新会陈皮企业、 南方农村报社等 组成调研团,先 后赴安化黑茶博 物馆、安化县黑 ...
【咸阳】举办非遗剪纸创作大赛
陕西日报· 2025-08-20 00:25
非遗保护与传承 - 咸阳市"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剪纸创作大赛决赛在旬邑县落幕 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产生200多幅优秀作品 包括旬邑彩贴剪纸和单色剪纸 [1] - 20多名来自7个县(市、区)的选手参与决赛 作品紧扣主题展现咸阳乡村美景和群众幸福生活 [1] - 咸阳市以特色项目和创新传承为路径 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旬邑彩贴剪纸因参与人数多、作品多样、群众热爱度高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大赛是咸阳非遗保护成果的缩影 通过搭建展示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挖掘传统技艺和推动创新发展 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 [1] - 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 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赋能作用 助力书写"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生动篇章 [1]
黎族船型屋营造文旅新空间
海南日报· 2025-07-21 02:42
船型屋保护与修缮 - 白查村共有87间船型屋 构成海南规模最大的黎族传统聚落[2] - 修缮工程涉及63间船型屋 使用当地茅草和藤条作为材料 预计下月完工[2] - 建筑采用"三柱六椽"结构 无需钉铆 依靠白藤捆扎 材料全部取自雨林[2] - 茅草屋顶需每4年更换一次 无人居住会加速破损[3] 文旅开发模式 - 白查驿站建筑面积1776平方米 包含民宿客房 黎族餐厅和手工艺展销馆[3] - 采用"屋外开发 屋内研学"模式 既保护老屋原貌又活化非遗手艺[3] - 海南黎苗家文旅集团负责驿站运营[3] - 计划活态复原生活场景 让村民回老屋酿酒织锦 提供沉浸式黎族文化体验[4] 技艺传承与发展 - 2009年村民迁出后船型屋加速衰败 2012年仅剩4位营造技艺传承人[3] - 东方市连续5年举办传承人培训班 传承人数量从4人增至23人[3] - 年轻学员需进山选材 学习编织3平方米草片 屋顶铺设需180多片草按S形交叠[3] - 已建立研学基地 由传承人担任导游 结合竹竿舞等文化展示活动[3] 旅游吸引力 - 作为东方市知名景点 吸引大量游客了解黎族居住方式与文化元素[3] - 船型屋群与雨林景观相映生辉 形成独特文化旅游资源[4] - 藤编 黎陶等非遗手艺通过文旅开发获得活化传承[3]
邮储银行辽宁省分行:以金融“切磋”千年玉 用服务“琢磨”非遗新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0:29
岫岩玉雕产业现状 - 岫岩玉位列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素有"古玉之光 万年瑰宝"美誉 [1] - 岫岩玉雕技艺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 20世纪末行业低谷期从业者不足百人 部分技艺濒临失传 [2] 金融支持措施 - 邮储银行创新推出玉石产业贷款 解决原料采购占款高 创作周期长导致的现金流压力 [2] - 向非遗传承人马丽凤发放300万元贷款用于筹建艺术馆和采购优质玉石原料 [2] - 启动"千亿送贷"行动 走访800余家玉雕企业商户 累计投放贷款5000万元 [3] - 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快贷快用 对龙头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抵押"组合贷款 对园区商户给予利率优惠 [3] - 推出"玉文化赋能计划" 协助企业参展提升设计能力 推进"金融+文旅"模式 [4] 产业发展成效 - 单件玉雕作品最高售价达数百万元 河磨玉 岫岩花玉等特色品种价值持续攀升 [4] - 建立中国玉雕大师创意产业园 形成老匠人带新徒弟的传承机制 [4] - 玉雕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 盛轩崇雅等企业通过108万元信贷资金提升展品质量并入驻博物馆展位 [4]
创新金融“活水”滴灌非遗匠心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09:28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官方赞助,主题为"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1] - 非遗节全面展现中国和国际社会履约实践和成果,彰显"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理念和文化多样性 [1] - 非遗节是非遗领域重点品牌性节庆活动之一,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 [3] 非遗节亮点 - 本届非遗节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全国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 [3] - 着重突出科技赋能,推出30余项体验装置,通过游戏、VR数字展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创新成果 [3] - 联动促进非遗消费,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推介和交易,深化非遗与知名品牌合作 [3] - 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参与 [6] 兴业银行参与情况 -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在"非遗焕新彩 IP创未来"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活动上创新发布个人经营贷(非遗传承人专属)产品 [5] - 该产品特别面向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区县官方认定的非遗传承人或主办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支持 [5] - 成都分行与8家非遗技艺认定企业达成首批意向性合作协议 [5][6] - 打造产品绿色审批通道,客户经理全程上门服务,仅需3个工作日便可实现贷款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办理 [6]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活动在百色开幕
广西日报· 2025-06-15 01:43
活动概况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城市活动在百色右江河畔举办,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通过五大板块集中展示广西非遗创造性转化成果,吸引数千市民及游客参与 [1] - 开幕式包含非遗主题表演如歌舞《欢乐壮乡》、马骨胡演奏《百色来了红七军》,并发布"记得住乡愁"文化外宣视频,美籍华人靳羽西出镜联结海内外侨胞 [1] - 同步启动线上购物节,20位达人通过直播推介非遗手工、美食及文创产品,推动"桂品出圈" [1] 非遗创新与商业化 - 主会场"活态传承市集"中,00后传承人陆伟展示壮族"报添丁"药囊并现场调配,玉林漆器传承人梁军的"三非遗转运珠"融合景泰蓝、沉香与漆艺,创新设计斩获超十万订单 [1] - 非遗节庆与美食展区呈现壮族霜降节、五色糯米饭等特色文化,体现非遗与生活的深度交融 [1] - 活动通过图文视频展示广西非遗保护成果,包括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及数字化保护 [1] 广西非遗保护体系 - 自2003年起广西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自治区级投入累计超1亿元,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区)级四级保护体系 [2] - 现有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115个(全国前列),其中国家级项目70个,自治区级传承人936名(国家级66名) [2] - 广西推行"月月有节庆、处处有惊喜"模式,每年推出12大非遗主题节庆串联文旅资源,推动非遗现代化 [2]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由自治区文旅厅与百色市政府联合主办,持续至6月15日,旨在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为"广西旅游年"注入文化动能 [2]
用视频讲好非遗故事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在婺源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5-26 04:28
活动概况 -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于5月24日在江西婺源婺女洲度假区开幕 主题为"视界非遗创见未来——打造非遗传播新生态" [1] - 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上饶市政府及抖音 快手 小红书 B站 微博 红果六大新媒体平台共同主办 [1] - 开幕式汇聚200余位非遗传承人和98位青年创作人 通过非遗展演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1][2] 合作机制 - 大会启动"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 首批入选214位非遗传承人和98位青年创作人 [2] - 哺育行动提供培养计划 政策支持及导师聘任机制 搭建青年创作者成长通道 [2] - 六大平台(抖音 快手 小红书 B站 微博 红果)联合参与行动 构建非遗传播新生态 [2] 内容创新 - 徐峥和李子柒获聘"非遗推广大使"及"哺育行动总顾问" 强化名人效应 [3] - 推出"非遗打卡路线"覆盖六大活态展演区 包括社火广场 傩舞广场等 融合传统表演与互动体验 [3] - 开设非遗大集 集中展示传统美食 音乐 戏剧 工艺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 [3] 行业影响 - 活动首创"非遗传承人+多平台创作人"合作模式 推动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融合 [1][3] - 通过大师课 现场创作等活动 促进非遗内容在短视频平台的创新传播 [3] - 上饶市政府强调活动旨在实现"传统与现代对话" 为非遗注入数字化活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