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唐卡
icon
搜索文档
2025大香格里拉环线·乡城白色灌礼文化周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4:05
活动概览 - 2025大香格里拉环线·乡城白色灌礼文化周于9月20日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开幕 活动以"相约白藏房 魅力香巴拉"为主题 持续至9月21日 [1][3] - 活动包含开幕式及七大特色项目:乡城猫局聘任发布会 田园疯装秀 全民疯玩季 农特产品展 猫在乡城短视频大赛 疯装+白色灌礼民俗体验 魅力香巴拉非遗市集 [3] 区域合作与联盟建设 - 大香格里拉环线旅游联盟达成协议 四川得荣 乡城 稻城县与云南丽江市签署区域合作协议 推动交通互联 景区联动开发 客源共享和文化共护 [3] - 联盟旨在构建大香格里拉旅游发展共同体 提升品牌影响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 - 乡城县位于川滇交界处 属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腹地 拥有全国最大白藏房群 疯装服饰 桑披岭寺等"三绝"资源 [1] - 独特敬猫文化成为文旅亮点 猫被视为吉祥象征 乡城猫局聘任小猫为荣誉文旅局长 并启动短视频大赛 [5] - 疯装服饰融合藏族 汉族 纳西族文化元素 20日晚举办田园疯装秀 本地村民与青海 甘肃 西藏模特共同演绎民族时尚秀 [5] 旅游体验与产品推广 - 推出五条沉浸式体验线路 涵盖山水与人文景观 适应当前旅游旺季需求 [7] - 非遗市集展示唐卡 檀香泥塑 黑陶等技艺 农特产品展推出藏猪 苹果 蓝莓等地方特色农产品 [7]
外国媒体人西藏行:感受真实的高原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3:24
外国媒体人西藏行:感受真实的高原发展 中新社拉萨9月19日电 题:外国媒体人西藏行:感受真实的高原发展 作者 江飞波 谢牧 "大家应该亲自来西藏走一走,因为这种观念上的改变,不是通过我的讲述,而是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发 生的。"9月18日,来自斯里兰卡的自由媒体人达尼杜·维塔纳瓦萨姆在西藏参访时说,此行所见的西藏 发展程度和高原传统建筑等令人印象深刻。 近日,来自斯里兰卡、印度、柬埔寨、韩国、蒙古国等多国媒体人员、公务人员等在西藏自治区林芝、 拉萨两地参访,走进学校、村落了解当地教育与农村发展情况,走访唐卡画院、藏药厂等,并体验传统 藏香制作。 9月18日,多国媒体人员、公务人员还在拉萨八廓街邦达仓古建大院体验了手工藏香制作,阿比谢克·贾 阿向负责人了解了藏香制作工艺、参与藏香制作的农牧民收入等情况,"制香的过程非常有趣,我了解 到藏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繁琐,完全使用天然的原料。真希望能投入更多时间去了 解它。" 柬埔寨公务员事务部东盟资源和国际关系中心成员崇诺菲莱谈及在林芝参访巴宜区中学的印象,"我也 去了老师的办公室,非常现代化,有很多现代化设备用来工作,我认为这里的教育体系非常规范。" 崇诺 ...
“85后”唐卡画师着着:守正创新 让传统技艺之间多一些互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5:40
行业动态 - 唐卡绘画技艺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通过非遗传习所形式进行传承 整合当地30多项非遗项目实现相互协作和共同发展 [1] - 唐卡画师着着教授学生年龄跨度从"00后"到50岁以上 包括美术生和残疾人在内的30多名学员 [1] 产品创新 - 唐卡技法应用于菩提叶绘画 描绘乡城特色白藏房图案 并开发扇面和石绘等文创产品反映当地"敬猫"文化 [1] - 唐卡颜料使用绿松石原石及朱砂、雄黄等矿物原料 通过传统研磨工艺制作 [1] 文化内容 - 唐卡作品包含象征吉祥的图案 反映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实景及节日共庆场面 [1] - 创作内容结合乡城地域文化特征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1]
消费协作 | 长宁区举办“沪果优品·秋日市集”
搜狐财经· 2025-09-11 06:15
活动概况 - 沪果优品·秋日市集于9月4日在上海愚园路1107号创邑SPACE大草坪举办 展示青海果洛州特色产品[1] - 活动由青海省果洛州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联合主办 长宁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协办[3] - 这是果洛州特色产品首次在长宁区集中展销[3] 参展产品 - 展品包括牦牛肉干 牦牛奶酪等高原美食 虫草 贝母等绿色有机认证药材 手工藏毯 传统银饰等非遗手作[5] - 达日县昂钦部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牦牛绒制品与藏茶[7] - 市集汇聚果洛州6个县20余家企业特色产品[7] 市场反响 - 市民反馈牦牛肉干"嚼着特别香 一点都不柴" 对需近一个月制作的唐卡产品表示佩服[5] - 牦牛奶酥受到儿童喜爱 家长认为有助于了解高原食物与文化[5] - 企业期待品牌能被上海市民熟知与认可[7] 战略意义 - 活动是沪果两地深化交流合作的新尝试[7] - 未来计划围绕愚园路艺术街区 上生·新所等特色区域开展更多文化活动[7] - 青海果洛州是上海主要对口支援地区 上海市6个区分别支援果洛州6个县[7]
西藏,西藏!
新华社· 2025-08-20 13:17
地理与自然环境 - 西藏占据中国国土面积约1/8 [3] -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而中国多数地区海拔仅200米左右 [3] - 雅鲁藏布江切割形成世界最深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8] - 青藏高原形成于200万至300万年前的强烈地质隆起 [6] - 区域包含祥格拉冰川 羌塘草原及玛旁雍错湿地等独特生态景观 [5][8][9] 历史文化传承 - 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中原纺织 农业及医疗技术 [10] - 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已矗立1100余年 记载藏汉融合历史 [13] - 布达拉宫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流象征延续千余年 [12][15] - 传统技艺如唐卡绘画 氆氇编织通过现代工作室传承创新 [16] 现代发展成就 - 1951年签订"十七条协议"实现和平解放 奠定民族区域自治基础 [17] -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7][19] - 建成康藏 青藏 新藏 滇藏公路网及青藏铁路"天路"交通体系 [19] - 拉萨贡嘎机场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 [19] - 牧区实现智能手机全覆盖 远程教育普及 网络覆盖广袤地域 [24] 经济与产业创新 - 藏族青年通过直播销售氆氇围巾获得可观订单 [16] - 藏医药结合现代科学向全球推广 [24] - 藏族服饰 藏刀 唐卡通过创新设计焕发新生 [24] - 藏北草原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 发展清洁能源 [21] 社会民生改善 - 援藏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同推进教育 医疗 基础设施建设 [25] - 实现从传统水桶取水到自来水系统 油灯到电灯 土路到柏油路的升级 [25] - 60年间完成从毡房到楼房的居住条件变革 [25] - 北京等省市医疗援藏团队持续支持拉萨人民医院等机构 [25]
青海因地制宜发展非遗特色产业 针线笔触,绘出高原五彩斑斓(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8 23:15
非遗产业发展概况 - 青海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1] - 以唐卡 盘绣 藏毯为代表的非遗产业实现显著经济增长和就业带动 [1][2][3] 热贡艺术(唐卡)产业 - 热贡艺术文化产业收入从2011年2.4亿元增长至2024年10.8亿元 实现跨越式发展 [1] - 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热贡艺术相关企业达5家 产业规模化程度提升 [1] - 当地对唐卡白描 彩绘 矿物质颜料制作等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 通过多种方式记录技艺展示过程 [1] - 唐卡画师在内容和画法上创新 既保留传统手工技艺 又融合时代元素 [1] 土族盘绣产业 - 班彦村盘绣园推出500余种文创产品 年均承接企业订单7.5万件 订单收入达300万元 [2] - 产品远销海外 绣娘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2] - 互助县累计培训绣娘4000余人 在5所学校开设非遗兴趣课堂 [2] - 2022年至2024年累计实现盘绣产值9470万元 年均增速约5% [2] 藏毯产业 - 圣源地毯2024年营业额达1.19亿元 出口额超970万美元 [3] - 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8%以上 [3] - 公司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生成地毯图案 染色车间拥有4万多种色彩的色库系统 [3] - 西宁市湟中区建成藏毯加工点97个 吸纳从业人员6000多名 人均年收入6万元 [3] 产业创新与转型 - 唐卡创作融合时代元素如天津地标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1] - 藏毯产业在保留传统手工编织基础上增加机织地毯 手工枪刺地毯两种制作工艺 [3] - 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藏毯规模化 定制化生产 [3]
针线笔触,绘出高原五彩斑斓(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唐卡产业发展 - 热贡艺术文化产业收入从2011年2.4亿元增长至2024年10.8亿元 [1] - 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热贡艺术相关企业达5家 [1] - 黄南州对唐卡白描、彩绘及矿物质颜料制作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 [1] 盘绣产业规模与培训 - 班彦村盘绣园年均承接企业订单7.5万件 订单收入达300万元 [2] - 盘绣园145名绣娘参与制作 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2] - 互助县累计培训绣娘4000余人 在5所学校开设非遗兴趣课堂 [2] 盘绣产业产值与工坊建设 - 互助县2022-2024年累计实现盘绣产值9470万元 年均增速约5% [2] - 建成阿妈手作、阿姑绣等一批盘绣工坊 [2] - 推出500余种文创产品并远销海外 [2] 藏毯产业技术升级 - 圣源地毯2024年营业额达1.19亿元 出口额超970万美元 [3] - 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8%以上 [3] - 染色车间拥有4万多种色彩的色库系统 支持规模化定制生产 [3] 藏毯产业就业与产能 - 湟中区建成藏毯加工点97个 吸纳从业人员6000多名 [3] - 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6万元 [3] -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地毯图案 保留传统手工编织工艺 [3]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新华社· 2025-08-16 01: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 - 2012年至2024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4.73亿元[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规模 - 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60项[2] - 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2] 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拉萨服饰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5] - 藏族传统泥陶雕塑制作技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14] - 西藏雪巴康雕版印刷制作技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11][21][22] - 西藏传统雕刻修复技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17] - 藏族唐卡(齐吾岗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9] - 藏族唐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 藏香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次仁多吉在拉萨制作藏香[6] - 雪拉藏纸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格桑旦增在制作藏纸[12] - 画师在制作绘制唐卡用的矿物质颜料[15]
富阳携手四川德格县举办交流交融活动
杭州日报· 2025-08-06 02:05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德你同行,富泽同心",聚焦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两地协作共赢 [3] - 活动分为非遗展、农特非遗文创展销会和文化惠民演出三大板块 [3] - 活动时间为8月2日至8月4日,在富阳区举行 [3] 文化演出亮点 - 音乐剧《岭·格萨尔王》由藏族艺术家亚东担任总导演,将120分钟原剧浓缩为60分钟精华版 [3] - 演出聚焦格萨尔诞生、降魔征战、荣登王位三大史诗篇章,采用动态LED巨幕呈现雪山草原场景 [3] - 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带来原创越剧《富春长歌》,讲述《富春山居图》创作故事 [3] - 藏族艺术家亚东、嘉央曲珍等联袂献唱经典藏族歌曲,展示民族艺术 [3] 非遗展示内容 - 德格县展示32万余块藏文典籍刻版,以及十余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 现场展示唐卡、堆绣、雕版印刷等传统工艺,传承人进行制作演示 [4] - "富德同心"书法交流活动中,两地书法家共同创作书法作品 [4] 产业协作成果 - 农特非遗文创展销会展示藏药、高原健康食品、生态肉类菌菇、手工艺制品等特色产品 [4] - 活动探索出"文化互促、产业共兴"的协作新路径 [5] - 活动深化了两地协作内涵,促进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 [5]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手记
央视网· 2025-08-02 14:09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绿意覆盖的转变 [3][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形成水光潋滟、草木葱茏的生态景观,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6][10] - 高原生态修复采用原始方法如人工浇灌,在缺氧陡峭环境下坚持植被种植 [3][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和新生代参与实现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的扎扎服饰结合文成公主传说,成为活态文化传承载体 [11][14] 新能源与现代农业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在运风电场,体现高原绿色能源发展 [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和科技种植推动高原农业升级 [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助力高原畜牧业发展 [21][24] 社区与民生 - 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共居,日常互助体现民族团结 [25][30]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和羊达乡"通嘎E站"提供便民设施与高效政务处理 [2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