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

搜索文档
两大巨头宣布,全固态电池产线建成
DT新材料· 2025-09-16 16:04
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进展 - 韩国SK On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正式启用 占地面积4628平方米 将重点开发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和固态锂金属电池[3] - 中创新航完成能量密度430Wh/kg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 并规划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的推进路线 配套产线将于今年投入运营[7] 技术开发与性能目标 - SK On计划2029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 较原目标提前一年 现阶段开发能量密度800Wh/L电池 未来目标提升至1000Wh/L[3] - 中创新航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 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 耐温200℃ 支持10C以上持续放电 计划2026年应用于eVTOL飞行器[7] - 中创新航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单体容量50Ah 低压运行低于1MPa 采用电导率超过10mS/cm的高导锂固态电解质 计划2027年装车应用[7] 核心技术突破 - SK On应用自主研发温等静压技术 在25-100℃环境对电极施加均匀压力 提高电极密度与电池性能[3] - SK On通过优化活性物质与导电剂配比降低电极内阻 改善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结合状态 降低界面电阻 提升充放电稳定性与循环寿命[4] - 中创新航采用独创"顶流"极耳结构将阻抗降低50% 有效控制高功率放电时的温升[7] 合作与研发进展 - SK On与Solid Power持续深化全固态电池联合研发 去年与汉阳大学合作开发锂金属负极保护膜技术 将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寿命提升3倍[3][4] - 中创新航强调是国内最早推出400Wh/kg级别混合固液电池技术的企业 即将成为全球首批实现该级别电池量产的企业之一[8]
尚太科技:9月1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3:36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以现场方式召开第二届第二十二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暨对外投资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结构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占比91.57% [1] - 碳素制品收入占比4.81%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62%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市值达179亿元 [1] - 收盘价为68.62元 [1]
当升科技:公司实现固态电解质吨级稳定制备并获得下游多家重点客户的认证及导入
新浪财经· 2025-09-16 12:17
固态锂电材料布局 - 公司在固态锂电材料方面布局较早且全面 系统布局氧化物 硫化物 卤化物等固态电池材料体系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固态锂电材料持续放量 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率先实现吨级出货 [1] - 双相复合正极材料荣获中关村论坛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推介 [1] 客户合作与应用领域 - 相关产品已导入清陶 卫蓝 辉能 赣锋锂电 中汽新能等多家固态电池客户 [1] - 产品成功应用在无人机 eVTOL等低空飞行器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1] - 全固态电池专用钴酸锂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成功卡位比亚迪 一汽 中科固能等国内顶级车企和电池客户 [1] 固态电解质产能建设 - 公司已完成氧化物电解质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 [1] - 完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小试线建设 [1] - 实现固态电解质吨级稳定制备并获得下游多家重点客户的认证及导入 [1]
沧州明珠: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12:1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 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 3C类锂离子电池 电动两轮车锂电池 储能及家用电器等领域 [1] 市场需求与影响 - 隔膜产品在新能源汽车 3C产品 电动两轮车 储能及家用电器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增长均对产品带来积极影响 [1]
小鹏P7新电池技术发布
环球网· 2025-09-16 11:03
全新小鹏P7发布与市场表现 - 全新小鹏P7正式发布并启动交付 上市首周销量表现良好 [1] - 702长续航Ultra版本订单比例达50% 成为较受欢迎配置 [1] 电池技术升级与性能 - 超薄磷酸铁锂5C电池由亿纬锂能与小鹏汽车联合研发 [1] - 电池包为行业较薄型号之一 有助于增加乘舱空间 [3] - 采用矮包叠片工艺 使得后排腿部空间有所增加 [3] - 具备较高能量密度 支持长续航能力 [3] - 支持800V+5C超快充技术 10分钟可补充525km续航 [3] - 从10%充电至80%需11分钟 [3] - 智能升压技术可适配多种公共充电桩 在180kW国网桩上10%-80%补能需22.5分钟 [3] 电池安全与耐久性 - 采用高于副车架设计和热成型钢底护板 [5] - 能有效应对托底、泡水、柱碰等工况 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 [5] - 经过1000次满充满放循环后电池健康度保持在90%左右 其中约2/3为5C超充 1/3为快充 [5] 企业合作与供应链关系 - 小鹏汽车与亿纬锂能合作自2020年开始 至今已超过五年 [7] - 亿纬锂能为小鹏G3、P5、P7、G9、X9等车型提供电池 [7] - 截至2024年双方合作装配车辆累计超过15万台 [7] - 亿纬锂能曾获得小鹏汽车"优秀供应商奖"等评价 [7] - 亿纬锂能产品出口至包括宝马在内的部分欧洲车企 [3]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 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7] - 主要业务包括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7] - 客户涵盖部分国内及海外车企 [7] 行业发展趋势 - 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正在不断深化 [8] - 相关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预计将对用户体验和行业发展带来影响 [8]
从20家企业看固态电池“量产”最新进展
高工锂电· 2025-09-16 10:55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国内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 能量密度达3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700Wh/L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装备领域[1][4] - 国轩高科"金石电池"中试量产 良品率90% 能量密度350Wh/kg 单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 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1][7] -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产线11月量产 能量密度270Wh/kg 建成2.3GWh产线 已获eVTOL半固态电池定点项目[3][8] 国际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QuantumScape固态电池实现实车演示 能量密度844Wh/L 10%-80%快充需12分钟 生产速度提升25倍[1][11] - Rimac固态电池包100kWh容量 10%-80%补能仅6.5分钟 -20°C低温保持95%电量 比液态电池轻90公斤[12] - 奔驰固态电池EQS测试车续航1205公里 剩余137公里 电池组重量体积与锂离子电池相当[13][14] 设备工艺创新与量产推进 - 先导智能交付干法混料涂布设备 机械速度100m/min 单线产能5-8GWh 降低35%生产能耗和15%综合成本[16] - 海目星获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 打通锂金属固态电池全线工艺 覆盖双技术路线布局[15][22] - 赢合科技固态湿法涂布设备交付 干法设备提升极片制造效率30% 物料残留率低于0.5%[23] 材料体系与制造技术突破 - 曼恩斯特湿法电解质薄涂系统实现1-15μm干膜厚度控制 涂布速度60m/min 采用干法成膜+湿法涂覆复合工艺[17][18] - 道氏技术开发液相法金属锂负极制备 推进液态锂涂布机量产设备创新[19][20] - 宏工科技干法电极物料排料率达99.5% 开发废弃极片脱粉回收系统 降低回收成本[24] 产线建设与产能规划 - 亿纬锂能成都基地年产能50万颗电芯 一期2025年12月建成 二期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5][6] - 利元亨交付首条硫化物固态电池整线项目 覆盖前中后段设备 预计Q3完成交付[21] - 先惠技术交付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 预计2025年底实现工业化量产设备交付[28] 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 中创新航全固态硅基电池能量密度430Wh/kg 配套产线已建成 实现eVTOL产品规模交付[9][10] -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供应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 上汽MG4已开启半固态电池上车[3][8] - 行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中创新航与头部企业合作固态电池项目取得进展[10]
韩国第二条全固态电池产线落地,等静压工艺进入规模化应用
高工锂电· 2025-09-16 10:55
SK On全固态电池产线进展 - 韩国第三大电池制造商SK On位于大田的全固态电池产线正式竣工 标志着公司从实验室研发阶段迈入客户验证阶段 [3][4] - 公司将原定2030年的商业化目标提前至2029年 提出初期能量密度达到800Wh/L 远期冲击1000Wh/L的性能指标 [4] - 研发聚焦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 采用温等静压工艺提升能量密度和电池寿命 并通过独特电芯设计解决生产效率问题 [5] 技术路线与合作伙伴 - 大田产线以美国Solid Power科罗拉多工厂为蓝本 由Solid Power负责设计和安装 [5] - 双方合作始于2021年 2024年深化至电芯设计授权、制造工艺授权、产线安装及电解质供应 [5] - 产线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 规模小于三星SDI 2022年建设的6500平方米试生产线 [6] 三星SDI技术进展 - 三星SDI在2022年建设韩国首条全固态电池试生产线"S-Line" 并提出2027年量产目标 [6][7] - 自2023年起向宝马等整车厂商交付B样品 进入量产前最终验证阶段 [8] - 采用硫化物体系与"无负极"设计 目标能量密度900Wh/L 研发重点转向辊压工艺以提升可扩展性 [9][10] LG新能源技术策略 - LG新能源计划2025年建设试生产线 2030年实现商业化 采取稳健策略 [11] - 研发模式强调开放式创新 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开发"微硅负极"技术解决快充与寿命难题 [11] - 以硫化物体系为主 同时保持高分子和氧化物体系研发 同步推进无负极路线 [12] 韩国政府产业支持 - 韩国政府计划到2028年投入1824亿韩元 支持硫化物、高分子和氧化物三条全固态技术路线 [13] - 政策意图明确要求保持在全球下一代电池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无论哪条技术路径率先突破 [14]
金杨股份:2025年上半年电池精密结构件中,储能产品收入占比15%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0:30
储能业务收入占比 - 2025年上半年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中储能产品收入占比约为15% [2] - 方形壳体和盖板收入快速增长推动储能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 储能领域发展计划 - 公司明确表示储能产品收入占比将不断提高 [2] - 方形壳体和盖板业务成为储能领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
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量产
巨潮资讯· 2025-09-16 09:49
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第三代半固态电池采用正负极引入固态电解质及原位固态化技术 电解液含量进一步减少 计划2026年量产 [2] - 软包电芯能量密度已达400Wh/kg 固态电解质兼容高能量密度材料 目标实现500Wh/kg以上高安全全固态电池 [2]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 已于今年量产 获美国头部eVTOL客户及小鹏汇天、吉利沃飞、零重力等主流客户认可 [2] eVTOL电池业务优势 - eVTOL领域电池需满足更高能量密度、放电倍率及安全性要求 技术壁垒高且附加值显著 [2] - eVTOL电池占整机价值量较高 具备更高盈利空间 为公司增长注入新动能 [2] 全固态电池技术布局 - 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完成送样 第二代技术开发采用富锂锰基/高镍三元正极与锂金属负极 [2] - 第二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技术路线明确指向高能量密度解决方案 [2]
孚能科技(688567.SH):第三代半固态电池在正负极引入固态电解质
格隆汇· 2025-09-16 08:37
技术进展 - 公司第三代半固态电池在正负极引入固态电解质并采用原位固态化技术 计划于2026年量产[1] - 软包电芯能量密度目前已达到400Wh/kg 目标实现500Wh/kg以上能量密度[1] - 电解液含量进一步减少 固态氧化物电解质提升对高能量密度活性材料的兼容性[1] 产品性能 - 固态电解质技术有助于提高电芯安全性[1] - 结合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实现能量密度突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