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icon
搜索文档
罗博特科:子公司ficonTEC签署946.5万欧元重大合同
新浪财经· 2025-09-03 11:06
合同签署 - 全资子公司ficonTEC Service GmbH与瑞士某头部公司C的子公司签署单笔合同金额946.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867.02万元)[1] - 合同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比例超过7.11%[1] - 合同为全自动硅光子封装整线订单[1] 业务影响 - 合同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 合同顺利履行预计对公司本年度及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1]
A股光刻机股走强,泰和科技、凯美特气涨停
格隆汇APP· 2025-09-03 03:24
板块表现 - A股光刻机板块整体走强,多只成分股出现显著上涨[1] - 泰和科技以19.99%涨幅领涨板块并触及20CM涨停[1][2] - 苏大维格上涨13.43%,凯美特气实现10CM涨停[1][2] - 晶瑞电材上涨9%,国风新材上涨8.82%[1][2] - 宝丽迪上涨7.9%,江化微上涨7.61%,新莱应材上涨6.62%[1][2] 个股表现 - 泰和科技总市值65.94亿元,年初至今涨幅达91.48%[2] - 凯美特气总市值122亿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5.32%[2] - 晶瑞电材总市值140亿元,年初至今涨幅40.39%[2] - 新莱应材总市值178亿元,年初至今涨幅61.36%[2] - 容大感光总市值145亿元,年初至今涨幅5.24%[2] - 国风新材总市值65.23亿元,年初至今涨幅43.87%[2] 技术指标 - 板块内多只个股出现MACD金叉技术信号[2]
三张图了解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选股宝· 2025-09-03 02:59
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与国产化率 - 2024年全球晶圆制造设备市场规模达600亿美元 其中薄膜沉积设备256.3亿美元 刻蚀设备180.9亿美元 光刻设备258.4亿美元[2][4] - 热处理设备国产化率从2021年11%提升至2024年23% 市场规模31.5亿美元[2] - 薄膜沉积设备国产化率从2021年5%提升至2024年19% 国内主要厂商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2] - 刻蚀设备国产化率从2021年11%跃升至2023年28%并维持至2024年 市场规模180.9亿美元[2] 细分领域国产化进展 - CMP设备国产化率从2021年18%大幅提升至2023年43% 2024年回落至40% 市场规模29.8亿美元 华海清科和晶亦精微为主要厂商[2] - 清洗设备国产化率从2021年26%增长至2023年34% 2024年小幅回落至32% 市场规模65.7亿美元 盛美上海、北方华创等企业参与[2] - 涂胶显影设备国产化率2024年为10% 较2023年13%有所下降 芯源微为主要厂商[2] - 检测/量测设备国产化率最低 2024年仅5% 较2021年3%提升有限 精测电子、中科飞测等企业布局[2] 产业链企业布局 - 北方华创覆盖热处理、薄膜沉积、刻蚀、清洗、PVD设备等多个环节[2][4] - 中微公司专注刻蚀和薄膜沉积领域 中科飞测布局检测设备[2][4] - 盛美半导体在清洗设备领域具有优势 华海清科主导CMP设备国产化[2][4] - 上海微电子涉足光刻设备 芯源微聚焦涂胶显影设备[2][4]
华海清科 - 晶圆减薄、划片、抛光设备订单稳健且产品扩张;2025 年符合预期;中性
2025-09-03 01:22
公司及行业 * 华海清科 (688120.SS) 一家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专注于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 并正将产品线扩展至离子注入、减薄、切割、抛光及清洗设备[1] * 半导体行业 受益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半导体资本支出 以及对AI芯片需求增长所驱动的先进封装和芯片堆叠技术需求[1]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Q25营收达10.3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环比增长14% 符合预期[4][10] * 2Q25毛利率为45.8% 环比下降 略低于预期的46.7%[4][10] * 2Q25营业费用率持平于17.9% 营业利润为2.9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6% 环比增长11%[4] * 2Q25净利润为2.7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环比增长17% 符合预期[4][10] * 合同负债增至18亿元人民币 显示订单趋势稳固[1][2] 产品扩张与业务进展 * 产品多元化扩展至减薄、切割、抛光、离子注入和清洗设备[11] * 12英寸晶圆减薄设备Versatile–GP300获得订单快速增长[11] * 减薄/贴膜一体机已于1H25开始向客户发货[11] * 切割和抛光设备已交付给多个客户进行验证[11] * 12英寸低温离子注入设备iPUMA-LT已发货给中国逻辑客户[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基于2Q25业绩 将2025E-27E净利润预测上调0%、1%、2% 主要因预期产品组合改善带动毛利率提升[12][13] * 但由于总股本增加 2025E-27E每股收益(EPS)预测下调-2%、-1%、0%[12][13] * 基于32倍2026E市盈率 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10%至148.0元人民币[15] * 当前股价对应2026E市盈率为28倍 目标市盈率32倍介于公司历史平均市盈率36倍与减一倍标准差25倍之间[1][15] * 维持中性(Neutral)评级 因上行空间小于其他覆盖的半导体公司[1][15] 其他重要内容 * 关键风险包括半导体资本支出扩张强于或弱于预期 从半导体客户获得订单的速度快于或慢于预期 以及新产品扩张速度快于或慢于预期[22] * 公司的并购评级(M&A Rank)为3 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24][30]
华峰测控-封测(OSAT)资本开支周期复苏及产品迁移推动未来增长;目标价上调至 245 元人民币;买入
2025-09-02 14:2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 专注于外包半导体封装和测试(OSAT)资本支出周期复苏以及产品向高端测试设备迁移 [1] * 公司AccoTest(688200 SS) 中国本土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导者 提供从模拟/混合信号测试仪到高端数字/SoC测试仪的全面产品组合 并扩展至自研ASIC测试系统 [1]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对2025年下半年订单和收入增长势头持乐观态度 驱动因素包括OSAT产能扩张(受益于中国半导体资本支出扩张及向本土OSAT供应商转移趋势)、海外市场增长(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区业务加速 并在马来西亚建立设施支持本地交付)以及产品线扩展(STS8300混合信号测试仪、STS8600数字测试仪、升级版STS8200 AXE-Plus用于SiC/GaN模块测试)以应对数据中心/汽车市场需求 [2] *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 净利润134百万人民币 较Goldman Sachs估计和Bloomberg共识分别高出29%和20% 收入337百万人民币 较Goldman Sachs估计和Bloomberg共识分别高出19%和13% 毛利率提升至72.5%(第一季度为71.3%) 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和效率改善 [3] * 盈利预测上调 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6%/9%/9% 因收入增长(测试仪出货量增加)、毛利率提升(2025-2027年分别上调0.8/0.9/0.9个百分点至74.2%/73.4%/73.0% 因高利润率测试仪占比提高)及运营费用率下降(2026/2027年分别下调1.3/1.5个百分点 因收入规模扩大和制造效率改善) [7] * 目标价上调至245人民币(原为189人民币)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市盈率从38倍上调至45倍(基于同行2026年市盈率与2026-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关系) 因2026-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预期更高(34% vs 原32%)及中国半导体资本支出上升带来的市场重新评级 45倍目标市盈率与公司历史平均市盈率48倍一致 [13] **其他重要内容** * Goldman Sachs净利润预测显著高于Bloomberg共识 2025/2026年分别高出9%/22% 主因收入预测更高(对OSAT资本支出周期和产品扩展的乐观看法)及2026年运营费用率更低(制造效率改善 同时维持高研发投入) [11] * 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调整 STS8300(PMIC/SoC测试仪)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4%/8%/8% 配件业务毛利率2025-2027年上调3.3/4.0/4.0个百分点 [9][10] * 下行风险包括SoC测试设备进展慢于预期、SiC测试仪及STS8300向本土客户扩展弱于预期、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流失或利润率承压 [20] * 公司市值257亿人民币 当前股价189.99人民币 目标价隐含29%上行空间 [21]
PVA TePla (TPE) 2025 Capital Markets Day Transcript
2025-09-02 09:02
公司概况 * PVA TePla是一家为半导体、能源和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计量(Metrology)和材料解决方案(Materials Solutions)设备的科技公司[6][9][10] * 公司正在进行转型 将产品组合精简为两大业务线:材料解决方案和计量[8] * 半导体市场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场 占其业务活动的60%至70%[10][11] 核心战略与财务目标 * 公司制定了2028年战略(Strategy 2028) 核心目标包括实现5亿欧元销售额 并提升盈利能力[17][67][121] * 战略四大基石:细分市场增长(赢得市场份额 平衡收入流 改善长期利润率)、区域聚焦(针对不同区域制定清晰策略)、战略投资(改善组织 进行并购和技术合作)以及创新(通过研发实现可持续增长)[17][18][19]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32.6%提升至38%-43% EBITDA利润率目标为20%-25%[132] * 预计到2028年员工人数将从约900人增加至至少1400人[35] 计量业务(Metrology) * 计量业务是短期和中期的核心增长驱动力 目标是将销售额从9800万欧元增至2.35亿欧元[66][129] * 声学显微镜(Acoustic Microscopy)是有机增长的主要来源 目标将其市场份额从22%提升至40% 主要驱动力是半导体后端先进封装(如HBM、3D NAND、异构集成)对无损三维检测的需求增长[20][66][82] * 光学计量(Optical Metrology)通过内部研发(如提高吞吐量、支持碳化硅等新材料)和外部合作/收购(如与Centech合作引入椭圆偏振技术ellipsometry 收购Stive Imaging Systems获得高光谱视觉检测hyperspectral vision技术)来扩展产品组合和市场份额[21][24][25][84][86] * 化学计量(Chemical Metrology)专注于前端解决方案 并通过提高吞吐量寻求增长[22] * 正在研发X射线计量技术 目标在2-3年内推出产品 作为声学显微镜的补充解决方案[26][88] * 计量业务整体毛利率目标为50%-55%[130] 材料解决方案业务(Materials Solutions) * 目标是通过进军新市场、扩大区域布局和扩大售后业务来平衡收入流并减少对单一市场周期(如硅市场)的依赖[27][28][158] * 合成技术(Synthesis):包括晶体生长(硅、碳化硅)和粉末合成 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进展迅速(6英寸工艺已于2025年夏季商业化 8英寸晶体生长比计划提前一年)[15][51][131] * 连接技术(Joining):包括扩散焊接(Diffusion Bonding)和真空钎焊(Vacuum Brazing) 应用于能源市场(如氢电解槽热交换器、电网真空灭弧室)[15][94][98][99] * 扩散焊接市场份额目前为5% 目标提升至15% 真空钎焊在真空灭弧室应用领域市场领先 市场份额目标从7%提升至8%[96][101][103] * 精炼技术(Refining):涉及高纯度石墨纯化 也与电池阳极材料潜在应用相关[15][106][109] * 表面处理(Surface Treatment):应用于半导体后端封装[16][30] * 材料解决方案业务整体毛利率目标为28%-33%[131] 研发与创新 * 成立了技术中心(Technology Hub) 进行跨技术线的长期(3-5年)研发 并与外部研究机构合作(如柏林莱布尼茨研究所研究氮化铝、IMEC合作开发生物医学应用)[9][40][43][44] * 碳化硅(SiC)是研发重点 公司开发了从粉末合成、晶体生长到晶锭检测(利用声学显微镜进行体缺陷检测)的完整价值链解决方案[52][53][54][62] * 探索新材料如氮化铝(AlN) 其特性优于碳化硅 但商业化尚需时间 潜在应用包括功率器件和紫外LED[44][45] * 研发方向从设备提供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帮助客户缩短上市时间并降低投资风险[39][41] 区域市场策略 * 北美:目前贡献13%的收入 增长潜力巨大(材料解决方案用于航空航天和能源市场 计量用于半导体市场) 计划通过增加本地销售、服务人员、设立展示厅和潜在本地组装来加强布局[29][31][136][147] * 欧洲:创新中心 专注于研发 各市场发展均衡[33] * 亚洲:最强区域 材料解决方案聚焦能源领域 计量聚焦半导体行业 已通过247支持服务增强在台湾和韩国的能力 并在日本新设办公室 关注印度潜力[34][35] 财务与运营 * 资本支出(CapEx):目前正处于投资周期(建设新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等) 预计2026年后将回落到维持水平(约等于折旧摊销额) 业务模式资本密集度低 易于扩展[134][135][155] * 现金流:材料解决方案项目周期长(12-18个月) 采用预付款模式(30-60-10) 现金流看似波动但内部可预测 计量业务周转快(4-6个月) 毛利率高 两者结合未来现金流将更稳定[137][138][140][142] * 融资:增长所需营运资金主要依靠经营性现金流和客户预付款 现有信贷额度充足 无外部融资需求[142][188] * 2025年指引:确认销售额在2.6亿至2.8亿欧元区间低端 EBITDA在3400万至3900万欧元之间[123] 潜在风险与挑战 * 地缘政治与关税:美国关税政策是潜在风险 但当前合同通常将关税风险转移给客户 且半导体设备(DME)可能豁免关税 为应对风险 公司考虑在北美进行本地采购和组装[143][146][147] * 市场周期性:材料解决方案业务比计量业务更具周期性 公司正通过拓展新市场(能源、航空航天)和应用来减少对传统硅市场的依赖[129][158][180] * 执行与竞争:实现市场份额目标(如声学显微镜至40%)和技术商业化(如X射线、新光学技术)需要成功执行 面临现有竞争对手的挑战[82][88][192] 其他重要信息 * 客户支持:正在全球(北美和亚洲)为半导体客户建立247支持服务级别[9][21] * 并购(M&A)策略:重点关注技术契合度、支持区域发展以及规模扩张潜力 而非单纯收购收入 案例包括收购Descompro Engineering(支持声学产能扩张)、Stive Imaging Systems(光学技术)[23][25][37] * 电池市场机会:关注电池阳极材料从石墨向硅基化合物和纳米材料的趋势 并利用公司在高纯度石墨处理方面的经验 已建立电池专业团队并与相关技术领导者建立合作[105][106][110] * 航空航天市场:专注于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生产设备(CVD/CVI技术) 目前市场份额20% 目标提升至30% 北美是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市场[112][114][115]
北方华创(002371):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产品平台化进程顺利
新浪财经· 2025-09-02 08: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42亿元 同比增长29.51% [1][2] - 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 同比增长14.97% 扣非归母净利润31.81亿元 同比增长20.17% [1][2] - 毛利率42.17% 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9.36亿元 同比增长21.84% 环比下降3.30% [1] - 电子工艺装备业务收入152.58亿元 同比增长33.89% 毛利率41.70% [2] - 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8.68亿元 同比下降17.47% 毛利率50.43% [2] 产品结构 - 半导体刻蚀设备收入超50亿元 薄膜沉积设备收入超65亿元 [2] - 热处理设备收入超10亿元 湿法设备收入超5亿元 [2] - 产品线覆盖刻蚀 薄膜沉积 热处理 清洗 涂胶显影 离子注入等核心工艺环节 [4] 研发与并购 - 上半年研发投入29.15亿元 同比增长30.01% [3] - 2025年3月发布多款12英寸离子注入设备 [3] - 立式炉和PVD设备均实现第1000台交付里程碑 [3] - 完成收购芯源微17.87%股权并取得控制权 [3] - 芯源微作为涂胶显影设备龙头 与现有产品线形成互补协同 [3] 行业前景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需求迫切 下游晶圆厂积极配合设备验证导入 [4] - 国内晶圆厂产能持续扩张 为设备厂商提供广阔成长空间 [4] - 平台化布局深化及客户需求释放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2][4] 业绩预测 - 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至395.09亿元 2026年501.46亿元 2027年602.21亿元 [4]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73.49亿元 2026年96.13亿元 2027年121.08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18元 13.32元 16.78元 [4]
超4000万!8月多所高校集中招标刻蚀机,国产设备获力挺
仪器信息网· 2025-09-02 03:58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加速 - 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8月密集招标刻蚀设备 采购总预算超过4000万元 [2][3] - 招标设备类型多样 包括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系统、反应离子束刻蚀机、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系统等 满足不同材料和工艺需求 [3] 国产设备采购政策倾向 - 多项招标明确要求"不允许进口" 包括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的四个项目 [3] -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采购特别标注"国产"要求 [3] -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南京大学项目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 体现对国内中小型设备企业的支持 [3] 重点采购单位分析 -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需求最集中 8月20-21日连续发布三批刻蚀设备采购计划 总预算达1254万元 [4] - 采购设备用于氧化硅、钯酸锂和硅通孔等不同材料的刻蚀工艺 [4]
天津金海通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完成非交易过户的公告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进展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实际参与认购人数为165人,首次受让份额调整为6,616.91531万份(对应A股普通股164.887万股),预留份额调整为1,949.9167万份(对应A股普通股48.59万股)[1]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的164.887万股股票已于2025年8月29日以40.13元/股价格非交易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占公司总股本的2.7481%[2] - 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60个月,首次受让股票分两期解锁,满12个月解锁60%、满24个月解锁40%[2] 股东减持计划执行结果 - 持股5%以上股东旭诺投资原持有公司股份536.97万股(占总股本8.9495%),减持计划时间届满后未实施减持[7][9] - 股东上海金浦原持有公司股份395.85万股(占总股本6.5975%),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58.52万股(占总股本0.9753%),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5.9956%[7][9] - 上海金浦在2025年7月18日至8月20日期间减持36.11万股(占总股本0.6018%),触及权益变动1%刻度[9]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员工持股计划调整系因38名人员放弃认购344.7167万份份额(对应8.59万股),转为预留份额[1] - 减持计划符合此前披露内容,未设置最低减持比例,且未提前终止[12]
天津金海通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1 21:13
股东减持计划实施结果 - 旭诺投资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期间未实施减持 持股保持5,369,685股(占总股本8.9495%) [2][4][7] - 上海金浦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585,200股(占总股本0.9753%) 持股比例由6.5975%降至5.9956% [2][4][7] - 减持计划未设置最低减持数量且未提前终止 实际减持情况与披露计划一致 [7][8][9]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进展 - 非交易过户164.887万股(占总股本2.7481%)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 过户价格40.13元/股 [10][11][12] - 实际参与员工165人 因38人放弃认购调整预留份额至48.59万股 [10] - 存续期60个月 分两期解锁(12个月解锁60% 24个月解锁4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