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咖啡

搜索文档
营收吊打星巴克!瑞幸翻身了
格隆汇APP· 2025-08-03 09:06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达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创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 [3] - 营业利润同比暴涨61.8%至17亿元 [3] - 股价从2020年最低点算起已暴涨30倍 [4] - 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其中自营门店收入91.4亿元(占比74%),联营门店收入28.7亿元(占比23%) [10][11]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4% [13] 门店扩张情况 - 单季度净增2109家门店,上半年新开近4000家门店 [13] - 截至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6206家 [15] - 对比2023年底的16248家门店,一年半内增长近万家 [13][15] - 2018年底仅2000家门店,2019年底达4507家 [20] 行业对比分析 - 同期星巴克中国区净收入7.9亿美元(约56.8亿元),不足瑞幸一半 [16]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平均店单价下降4% [17] - 2023年瑞幸全年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29] - 2023年全国超4万家咖啡门店关闭,连锁化率从12%提升至28% [29]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通过9.9元咖啡策略培育市场,低价与扩张为核心关键词 [36][37] - 依赖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维持低价策略 [38] - 强调核心优势为成本控制能力 [39] - 2024年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同比大涨65%至85.41亿元 [41] - 已开始转向"不打价格战"策略 [42] 行业发展趋势 - 咖啡与茶饮边界模糊化,瑞幸推出果咖、茶咖等产品 [31]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品牌建设成为重点 [49] - 头部品牌频繁更新品牌Logo以重塑形象 [47] - 外卖大战带来订单激增但配送成本上升问题凸显 [56] - 未来需平衡规模与效能,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 [50]
吃到外卖商战红利,瑞幸干出了两个“星巴克”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3:12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达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单季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创历史新高[1] - 净利润为12.51亿元,同比增长43.6%,净利润率达10.1%[1] - 同期星巴克中国营收7.19亿美元(约56.8亿元),公司营收规模为其两倍有余[1] - 单季度GMV达141.79亿元,超过沪上阿姨去年全年GMV 107.36亿元[1] 门店扩张 - 截至第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62万家,其中65%为直营店(16,968家),35%为加盟店(9,238家)[3][5] - 上半年净增门店数量超3800家,扩张速度快于年初规划[3] - 自营店同店销售额增长13.4%,较上季度8.1%显著提升[5] 用户增长 - 月均交易客户数创新高达9170万,同比增长31.6%[5][6] - 第二季度平均每月交易客户数达91,697千,较第一季度74,272千大幅增长[5] 市场竞争环境 - 外卖平台(京东、淘宝、美团)第二季度推出"百亿补贴"活动,咖啡茶饮成为重点补贴品类[6] - 公司成为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首批销量破亿品牌,与库迪、蜜雪冰城共同获得平台流量红利[5][6] - 自营门店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21.5%降至21%,主要受平台补贴分摊影响[6][7] 产品研发 - 公司往年成功打造生椰拿铁、酱香拿铁等爆品,但上半年未出现具有竞争力的新品[12] - 今年推出的轻轻茉莉轻乳茶、羽衣轻体果蔬茶等新品话题度较高但产品力不足[12] 海外拓展 - 海外门店总数达89家,第二季度新增24家创单季最高纪录[10] - 新增门店包括新加坡6家、马来西亚16家及美国纽约2家[10] - 海外业务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公司采取稳步拓展策略[11][12]
吃到外卖商战红利,瑞幸干出了两个"星巴克"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3:0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单季营收首次突破百亿 [1] - 净利润12.51亿元 同比增长43.6% 净利润率10.1% [1] - 同期星巴克中国营收7.19亿美元(约56.8亿元) 瑞幸营收规模为其两倍有余 [1] - 季度GMV达141.79亿元 高于沪上阿姨去年全年GMV 107.36亿元 [1] 运营数据 - 截至第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62万家 其中65%为直营店(1.70万家) 35%为加盟店(9,238家) [3] - 上半年净增门店超3800家 扩张速度超出年初规划 [3] - 月均交易客户数创新高达9170万 同比增长31.6% [5] - 自营店同店销售额增长13.4% 较上季度8.1%显著提升 [4] 门店经营效率 - 自营门店营业利润率为21% 较去年同期21.5%略有下滑 [5] - 平均每月交易客户数从第一季度7427万增长至第二季度9169.7万 [4] 市场环境与竞争 - 外卖平台(京东/淘宝/美团)第二季度推出"百亿补贴"活动 咖啡茶饮成为重点补贴品类 [6] - 瑞幸与库迪、蜜雪冰城成为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首批销量破亿品牌 [6] - 公司受益于平台补贴活动 获得流量红利 [4] - 行业担忧长期补贴可能压缩商家利润空间并降低消费者价格预期 [8] 产品研发与竞争力 - 公司每年研发超100款新品 但2025年上半年未出现现象级爆品 [12] - 近期新品包括轻轻茉莉轻乳茶、羽衣轻体果蔬茶及多邻国联名绿沙沙拿铁 虽具话题性但产品竞争力不足 [12] - 产品力被视为公司逆势翻盘的核心竞争力 [12] 海外扩张 - 第二季度新增24家海外门店 创单季最快扩张纪录 总门店达89家 [9] - 新增门店分布于新加坡(6家)、马来西亚(16家)及美国纽约(2家) [9] - 海外业务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复制国内盈利模式 [9] - 公司对全球化战略保持谨慎 采取因地制宜的稳步拓展策略 [9] 资本市场反应 - 财报披露当日股价高开低走 收盘报38.26美元 下跌0.88% [1]
从抽象婚礼到品牌星辰:茶咖联名怎么玩出长期力?
36氪· 2025-07-29 09:40
行业联名营销趋势 - 茶饮咖啡行业联名活动数量激增 2024年初至2025年初27个品牌进行超270次IP联名 较前一年33个品牌的250次进一步增长 [2] - 联名效果显著下滑 消费者出现审美疲劳 普遍反映联名缺乏新意且周边质量一般 导致活动雷声大雨点小 [2] - 头部品牌如喜茶采取0联名策略转向聚焦长期产品 而中腰部品牌仍依赖高频联名引流 行业整体联名热度衰退 [3] 创新联名案例深度分析 - 瑞幸与多邻国联名通过沉浸式剧情设计实现现象级传播 以拟人化IP角色演绎"世纪婚礼"故事 用户以宾客身份参与互动 [5][8] - 联名新品绿沙沙拿铁首周销量达900万杯 社交平台话题曝光数千万次 限量周边如猫头鹰造型屁屁杯上线即售罄 [5][6] - 成功核心要素包括强社交传播性、用户参与感及文化共鸣 多邻国IP本土化改编契合Z世代幽默偏好 [8] 精品联名策略与品牌价值 - 喜茶采用少而精联名路线 与草间弥生合作推出波点艺术系列 联名饮品杯及周边引发抢购 社交媒体话题多次登热搜 [10] - 联名FENDI提升品牌调性至潮流生活方式象征 与《光与夜之恋》联动首日送出138万张喜证 多案例显示声量销量双丰收 [12] - 高质量联名带来长期品牌价值提升 用户因文化认同产生购买欲望 周边质感强化品牌好感度 [13] 自有IP的长期运营模式 - 蜜雪冰城通过雪王IP构建品牌符号 动画剧集《雪王驾到》上线半月播放量破千万 抖音话题达1.1亿次播放 [15] - 茉莉奶白系统化运营茉莉IP 以东方少女形象承载美学叙事 通过季节限定周边和城市定制款强化用户情感联结 [15][17] - 自有IP降低外部联名依赖 香薰蜡烛、冰箱贴盲盒等实用周边形成二次传播 最终成为品牌文化锚点 [26] 行业战略转型方向 - 联名营销从流量密码沦为常规操作 品牌需警惕边际效应递减 需通过创意共情突破同质化 [28] -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自有IP的文化价值沉淀 短期联名需与品牌调性高度契合 否则难以留存用户心智 [28] - 行业进入品牌文化竞争阶段 自有IP可构建情感护城河 其收益远超多次平庸联名的总和 [26][28]
蜜雪冰城重新调整第二曲线,幸运咖进攻一线城市
晚点LatePost· 2025-07-24 14:20
品牌扩张战略 - 幸运咖宣布年底突破1万家门店目标,重点进军一二线市场[2] - 2023-2024年上半年经历收缩期,门店总数长期维持在2000多家,新增少闭店多[2] - 扩张策略为集中资源先发展透单省份(如山东带动江苏安徽),重点区域免首年加盟费/管理费[3] - 2024年加速扩张,门店数突破7000家,7月日均营业额达5700元[3] 团队与运营调整 - 新任CEO潘国飞来自蜜雪冰城华南大区,观察到高线城市咖啡消费高频特性[4] - 重建400人市场管理团队+100人培训团队,按片区划分(每150家为小组)指导加盟商运营[4] - 使用半自动咖啡机降低成本但操作复杂,市场经理需每日三次调整设备参数[5] - 培训体系覆盖新老加盟商,需通过焦作商学院考试才能开店[6] 产品与供应链 - 产品研发由市场部主导,2023年实现14天内完成模仿研发,现与蜜雪共用研发团队[6] - 定位高质平价:美式售价5.9元(古茗9.9元/瑞幸14元),常温奶替代低温奶控制成本[6][7] - 依托蜜雪供应链:咖啡豆采购价≤70元/公斤,5.9元美式留50%毛利给加盟商[8] - 海南工厂投产新增2万吨烘焙产能(原焦作工厂8000吨),90%县级区域12小时到货[9][11] 市场竞争与定位 - 参考韩国5100万人口/10万家咖啡店,认为中国市场容量未探底[14] - 外卖大战后加盟咨询量环比增300%,消费者接受平价高频咖啡[14] - 一二线以20-30平米快取店为主,单品提价1元对冲成本[14] - 与蜜雪主品牌"雪王咖啡"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同一门店品类内耗[13] 历史挑战与机遇 - 2019年被蜜雪全资收购前门店仅个位数,2023年面临瑞幸/库迪年增1.5万家的竞争压力[11] - 供应链依托蜜雪4.6万家门店规模效应,抗原料波动(柠檬价涨6倍未涨价)[9][12] - 行业机遇:消费者将咖啡视为高频刚需饮品,价格敏感度提升[14]
当一座县城有了“胖东来”
虎嗅APP· 2025-07-21 11:03
消费趋势 - 消费升级呈现"自下而上"特征 本土品牌如蜜雪冰城 胖东来等从低线城市向全国扩张 取代国际大牌下沉策略 [3] - 县城高端水果价格被胖东来调改超市拉低 山竹9 9元/斤 榴莲20多元/斤 打破本地连锁水果店车厘子70-80元/斤的垄断 [9] - 县城女装市场出现两极分化 部分店铺将普通裙子标价4位数 同时出现69-99元低价店铺 [9] 零售业态 - 胖东来调改超市在县城呈现本土化变异 商品陈列与SKU高度复制但服务风格保留湖南特色 如取消试吃区域 [4][6][7] - 即时零售在县城渗透率低 居民更倾向线下购物 5分钟生活圈内有3家24小时便利店 外卖平台仅作为补充 [28][29][31] - 烘焙行业出现消费平权现象 县城网红面包店定价与北京同款产品仅差0 8元 但拒绝雇佣排队营造虚假繁荣 [32][34][36] 内容产业 - 短视频成为县城主流娱乐方式 覆盖教培机构 餐饮店等场景 中老年妇女通过短剧填补闲暇时间 [10][11][13] - 本地三农类短视频账号崛起 如"湘妹心宝"模仿李子柒 "梅山大集"专注农产品直播带货 但行业呈现一九分化 [16][17] 教育市场 - 县城教培机构教学质量超越一线城市 用北京1/3价格提供更严格培训 学生每周课程达十几节 [18][19] - 省重点中学与新建私立学校吸引乡镇家庭迁入县城 形成教育移民潮 带动房地产需求 [21] 区域经济 - 县城土地财政模式面临转型 体制内待遇缩水 部分单位月薪不足3000元 房企停发福利 [39] - 消费分层明显 高端会所与贫困农户并存 豪车车主与无业人员共处160万人口的小型社会 [38]
茶咖日报|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主席:美国加征关税“害人害己”
观察者网· 2025-07-21 09:55
巴西咖啡产业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将于8月1日起对所有巴西进口商品征收50%关税 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主席称该政策对美消费者和巴西安卓生产者均不利 [1] - 巴西是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 拥有30多万咖啡种植户 其中75%为小农户 关税政策将损害数万家庭生计 [1] - 巴西与美国贸易关系超100年 协会主席认为加税是政治秀 最终需通过对话解决 政策若持续将导致巴西面临困难局面 [1] 甜啦啦全球扩张加速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签约门店1135家 全球累计签约门店突破8000家 海外门店达200家 [2] - 6月在印度尼西亚实现十店同开 该国累计签约门店数达137家 [2] 库迪咖啡供应链建设升级 - 全球供应链基地超级工厂在安徽开工 占地385亩 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 年产能40亿杯现制饮品 [3] - 工厂集运营、研发、生产、仓储物流于一体 为全球咖啡行业单体产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工厂 [3] 埃塞俄比亚咖啡出口策略调整 - 为应对美国10%咖啡关税冲击 计划拓展至20个出口市场 重点加强与中国、日本、德国等现有贸易关系 [4] - 2024-2025财年咖啡出口46.8万吨(同比增17万吨) 出口额26.5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美国关税预计影响出口额35% [4] 茶百道供应链能力突出 - 供应链覆盖全国31个省区 配套25个仓储中心和300+三温配送车 通过三方冷链实现"当日达"服务 [6] - 92%门店支持下单次日达 95%门店每周获两次以上配送 在北上蓉等地开通41条夜间配送路线提升效率 [6]
当一座县城有了“胖东来”
虎嗅· 2025-07-21 02:52
消费趋势 - 国际一线品牌在县城的渗透力减弱 本土品牌如胖东来、蜜雪冰城等自下而上崛起 [4][5][7] - 县城高端水果价格被胖东来调改超市拉低 山竹9 9元/斤 榴莲20多元/斤 打破绿叶水果店车厘子70-80元/斤的垄断 [20] - 低价女装店涌现 和润家超市出口出现69-99元价格带店铺 与县城消费水平匹配 [22] 零售业态 - 胖东来调改超市在县城出现商品陈列与SKU高度复制 但服务风格本土化 例如取消试吃并采用直白告示牌 [9][12][15] - 即时零售在县城渗透有限 居民更倾向线下购物 5分钟生活圈内有3家24小时便利店 [56][58][60] - 网红面包店进驻县城 价格与一线城市持平甚至更高 例如同款泡芙比北京贵0 8元 但无排队现象 [62][65][69] 教培与短视频 - 县城教培机构课程单价为北京1/3 但家长报课数量多 外甥女月支出达数千元 远超当地3000元平均工资 [39][42][43] - 短视频成县城主流娱乐方式 渗透教培机构、餐饮场景 催生三农类网红如"湘妹心宝" 但变现仅头部1-2成账号成功 [33][34][35] - 教育投入模式从"长沙陪读"转向本地化 省重点中学与新建私立学校吸引乡镇家庭迁入县城 [45][46][47] 区域经济特征 - 县城消费分层显著 豪车用户与借钱交学费家庭共存 高端会所与低收入农户比邻而居 [72] - 土地财政萎缩影响体制内收入 某单位连续3个月未发福利 月薪不足3000元 [74][75] - 缺乏支柱产业导致就业机会少 体制内仍为首选 网红经济成年轻人创业方向但成功率低 [36][35]
瑞幸多邻国赢麻了,但“联名”这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36氪· 2025-07-10 10:04
瑞幸与多邻国联名案例 - 瑞幸与多邻国的联名通过悬念营销、IP杯套和周边"屁屁杯"等设计成功引爆市场热度,最终产品售罄印证了品牌调性契合与用户重叠的成功内核 [1] - 该合作从预热到落地采用多阶段互动策略,包括社交平台悬念发布、定制短剧等,形成持续传播效应 [1] - 联名效果显著的关键在于双方精准捕捉年轻用户兴趣点,多邻国的魔性IP形象与瑞幸的年轻化营销形成互补 [1] 联名营销行业现状 - 2023年上半年仅新茶饮行业就发生72起联名事件,显示品牌仍将联名视为快速获取流量的重要手段 [1] - 但多数联名仅停留在表面元素拼贴,缺乏创意融合,导致市场反响平淡,成功破圈案例稀缺 [2] - 对比2022年"联一次火一次"的盛况,2023年头部品牌如喜茶联名频次降至0,其他品牌联名效果明显下滑 [4] 消费者新鲜感衰退原因 - 联名泛滥导致审美疲劳,茶饮咖啡品牌如瑞幸、库迪等单月联名IP超10个,从惊喜变为常态 [5] - 联名形式高度同质化,80%案例采用杯套、贴纸等雷同周边,消费者可提前预测产品设计 [8] - 品牌战略缺失导致跟风联名,60%以上未考虑品牌调性匹配,仅追逐热门IP流量 [8][10] 成功联名的核心要素 - 喜茶与草间弥生合作通过艺术展和波点设计包材,将商业合作升华为文化现象,强化品牌高端调性 [11] - 亨氏番茄酱与黄天鹅鸡蛋基于"番茄炒蛋"饮食文化切入,实现产品场景化渗透 [13] - 瑞幸与原神、古茗与盗墓笔记通过主题快闪店打造沉浸式体验,延伸消费场景边界 [16] 行业破局方向 - 需从流量收割转向价值构建,联名应服务于品牌长期资产积累而非短期曝光 [17] - 产品创新是关键,如华莱士与悲伤蛙联名水枪、霸王茶姬梵高联名冰箱贴等差异化设计获得高讨论度 [14] - 需建立"品牌屋"系统,确保联名符合品牌叙事集合,避免盲目跟风 [8][13]
外卖大战喂饱了谁?
吴晓波频道· 2025-07-07 15:09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美团和淘宝闪购在7月5日发起"周末战役",美团日订单突破1.2亿单,淘宝闪购日订单超8000万单 [1] - 京东在补贴大战中显得被动,被描述为"在风中凌乱" [3] - 补贴大战导致奶茶咖啡订单占比显著提升:京东平台奶茶咖啡订单占比超过50%,饿了么茶饮订单占比增加到25% [4] - 美团CEO王兴表示补贴有效刺激了弹性消费需求,特别是奶茶咖啡类饮料 [5] 国内咖啡茶饮市场竞争格局 - 瑞幸一季度末中国市场门店总数达24032家(自营15541家,联营8491家) [7] - 库迪6月底门店数超15000家(含3000家待开业),年初曾提出年底5万家的目标 [7] - 瑞幸定位偏向95/90后,采用植物奶基底兑咖啡;库迪定位偏向05后,采用冷冻果酱兑咖啡 [20] - 行业呈现"百家争鸣"态势,区域品牌众多,市场竞争充分 [7] - 购物中心租金下降30%但客流量同步下降30%,华东地区B级购物中心50平米店铺月租金约1.1万元 [22] 品牌出海动态 - 4月:柠季与茉莉奶白在洛杉矶开设北美首店 [9] - 5月:霸王茶姬在美开业首家门店,沪上阿姨在纽约开设北美首店 [10][11] - 6月:瑞幸在纽约开设首批2家门店,定价低至1.99美元(约14.3元) [12] - 7月:乐乐茶纽约首店正式营业 [12] - 出海品牌需注意:避免依赖折扣策略(如1.99美元定价),重视本地化团队建设,不能简单复制国内暴力增长模式 [28][29][30][31] 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 国内市场竞争已进入"价格内战+品牌泡沫"阶段,类似2015年O2O大战 [32][33] - 瑞幸通过数字化降本和爆品策略维持优势,库迪依靠资本扩张但盈利模型未跑通,中小品牌寻求差异化生存 [34] - 行业建议:聚焦产品而非增长神话;精简SKU专注爆款策略;追求可持续盈利而非规模扩张 [36] - 中国茶饮品牌全球发展机会大,具备创新、系统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可借鉴SHEIN、Temu的成功经验 [38] - 低价咖啡市场(10元以下)仍有广阔空间,行业格局尚未定型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