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高效办成一件事!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国际金融报· 2025-08-25 11:35
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实施方案 旨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1] 政务服务改革 - 方案精准施策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将科研创新转化为经济动力 关乎万亿级经济增量[2] - 围绕五大核心支柱构建全新服务体系 通过集成化数字化手段重塑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全链条生态[2] - 推动相关行政事项集成办理 包括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和专项资金申请 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申请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事项[2] - 建立一站式集成办理服务窗口 拓展科技政策人才政策职称评审等事项办理渠道[2] - 将分散于不同部门的行政事项整合至统一数字化入口 解决创新主体多部门奔波困境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3] 审批流程优化 - 建立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适用标准 信用+监管体系 动态抽查与容错机制 建立快速办理通道[4] - 强化跨事项跨部门数据互通 推动数据共享复用[4] - 利用大数据分析主动授予政策红利 信用+监管模式在提升效率与控制风险之间取得平衡[4] - 为高校管理者等决策主体提供制度保障 激励更高效推动成果转化[4] 资源整合与服务 - 汇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核心资源与服务能力 包括功能型平台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基地高质量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展会活动等[4] - 开放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供需对接工具模块 提供科技查新科技成果登记等办理通道[4] - 平台集成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和供需对接实用工具模块 解决科技转化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降低创新者搜寻成本[5] - 构建全面可检索知识库 包含国家及地方关于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税收优惠等关键环节的法律法规政策库[5] - 提供赋权改革合规风险防控技术合同拟定等高频需求的实务操作工具包 降低中小企业和科研人员合规成本[5] 数字化平台建设 - 设立专门咨询与问题解决通道 采用线上一键分发-部门联合响应-问题闭环处置模式[7] - 为个性化复杂化诉求提供兜底机制 确保复杂问题得到跨部门协同处理[7] - 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免申即享 利用智能算法进行供需匹配和政策推送[7] - 连接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参与者 数字化转型是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化的关键赋能手段[7] -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系统性改革 面临跨部门数据整合创新文化培育平台服务质量维系等挑战[7]
广西出台新规助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人民日报· 2025-08-24 23:25
基金设立与规模 -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20亿元母基金(第一期)已于2024年7月15日获批设立 [3] - 基金总规模中不低于60%的资金定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非上市科技企业 [1] - 多级财政共同出资到单支基金的比例最高可达70%以提升社会资本合作意愿 [2] 投资方向与标的 - 重点投向产学研联合、集成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领域科技型企业 [1] - 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 系统汇集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高层次人才项目及科创板企业成果等优质标的 [1] - 基金将重点支持种子期至成长期科技型企业 推动科技成果在广西本地转化产业化 [3] 管理机制创新 - 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 充分尊重科技成果转化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客观规律 [2] - 对符合政策导向且运作良好的投资项目 超额收益最高可按100%让渡以强化正向激励 [2] - 构建覆盖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包括标准化设立流程和动态监控机制 [2] 风险控制与退出机制 - 建立股权转让、股票减持、回购、清算等多元市场退出渠道 [2] - 特别设定7类强制退出情形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可控和及时循环 [2] - 要求托管银行独立于基金主要出资人和管理机构 严格履行资金保管、清算、监督职责 [2]
新华鲜报丨“知产”变资产!这个城市每天冒出4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
新华社· 2025-08-20 06:45
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新成立企业771家 平均每天达4家以上 [1] - 近3年捕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8000余项 推动新成立企业超3000家 其中估值过亿企业超100家 [11] - 推动合肥市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6.0% 增速在全国GDP总量过万亿城市中居于前列 [11] 创新生态支持体系 - 中科大启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3] - 合肥市科技局深入科研院所寻宝挖宝找创业苗子 [3] - 提供种子基金投资 近千平方米办公场所 应用场景对接 产品销路推广等全方位支持 [4] 企业案例发展成果 - 智地感知公司转化开发产品在全国多个省市应用 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00万元 [5] - 合肥零次方机器人公司成立8个月获得3轮风险投资 人员规模从20多人扩展到80多人 [9] - 机器人产品意向订单总额近亿元 预计年底累计交付量达500台 [9] 产业创新融合模式 - 探索大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全链条加速创新落地应用 从创新托举最初一公里到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3] - 打造聚合型智能产业集群 构建耐心资本丛林 实现城市与企业生态共建 [9]
“知产”变资产!这个城市每天冒出4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
新华社· 2025-08-20 05:19
核心观点 - 合肥市通过创新生态建设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2025年上半年新成立企业771家 平均每天达4家以上 实现"知产"变资产 [1][5]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 探索"大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深入科研院所"寻宝""挖宝"找创业苗子 科创团队缺什么就尽力帮他们找什么 [2]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科技部门主动上门对接项目 [2] - 全链条加速创新落地应用 从创新托举"最初一公里"到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2] 政府支持措施 - 种子基金提供启动资金 政府提供近千平方米办公场所 [3] - 科技管理部门帮助联系合肥轨道交通集团、合肥水务集团等企业做"创业伙伴"提供应用场景 [3] - 市政府大厅为企业开首款产品发布会 积极帮助企业参加全国性展会推介产品 [3] 企业成长案例 - 智地感知公司从科研项目转化为企业 产品在全国多个省市实施应用 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00万元 [2][3] - 合肥零次方机器人公司成立不到8个月获得3轮风险投资 人员规模从20多人扩展到80多人 [4] - 零次方机器人产品业内领先 意向订单总额近亿元 预计年底累计交付量达500台 [5] 转化成效数据 - 近3年捕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8000余项 推动新成立企业超3000家 [5] - 其中估值过亿企业超100家 [5] - 推动合肥市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6.0% 增速在全国GDP总量过万亿城市中居前列 [5] 产业生态建设 - 打造"聚合型智能产业"集群 加速构建耐心资本"丛林" [5] - 应用场景涵盖家庭服务、科研教育、文娱展览等多个领域 [5] - 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实现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加速转化 [3][5]
改革架桥梁 共促一体化(有所思)
人民日报· 2025-08-14 21:59
长三角经济表现 - 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 [1] 市场一体化举措 - 三省一市共同制定《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近期重点工作举措(2024—2025年)》,通过统一制度设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 - 在市场监管领域实施统一执法标准、监管队伍和追溯体系,破除地区分割 [2] -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探索"研发在飞地、制造在本地"模式,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2] 基础设施与制度创新 - 沪苏湖高铁、沪宁沿江高铁等"硬联通"项目缩短节点城市通勤时间,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3] - "联动接卸"模式提升安徽物流效率,使其从"腹地"走向"前沿" [3] - 文旅部门签订跨省"客源互送"协议,共建共享惠民政策 [3] - 市场监管部门搭建"信用长三角"平台,实现"一地失信、全域受限" [3] 改革成效 -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形成"制度创新—要素流通—产业升级"正向循环 [3] - 改革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并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探索可行路径 [3]
陕西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陕西日报· 2025-08-07 00:01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布局建设光子、氢能等21个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 产业创新聚集区,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和产业创新聚集区部署"四链"融合项目250个。 与此同时,陕西以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为重点,推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紧盯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陕西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推 进秦创原公司改革重组,整合设立省科技创新母基金100亿元,搭建"一公司一基金"科技金融平台构 架;发布千余项成果和千余个企业融资需求,已为164家"创新积分制"优质企业促成融资5.82亿元。 (记者:张梅) 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导向,引导高校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类研究立项选题机制。 紧盯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移转化问题,陕西推动"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的同时,引导高校完善科技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度链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质量和转化效率。截至目 前,全省10.8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4.2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2597家,670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 以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为载体,着力探索 ...
《南沙方案》第一阶段收官,广州南沙近一年来人口净增11万
第一财经· 2025-08-05 08:23
接下来将以编制实施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南沙湾、庆盛枢纽和南沙枢纽三个先行启动区。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发布三年来,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8月5日,广东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沙方案》第一阶段发展成效。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下同) 三年来,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蓬勃生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 75.9%。 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表示,接下来将以编制实施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南沙湾、庆盛枢纽 和南沙枢纽三个先行启动区。同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着力提升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市场一体化、民生服务一体化水平, 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此外,用好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沟通交流工作机制,推动南沙与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之间互学互鉴、联动发 ...
长沙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长沙晚报· 2025-08-05 01:45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长沙市科技局8月4日发布《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备案管理办法》,本月起实施,旨在构建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聚焦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和"最后一公里"(中试)[1] - 政策核心目标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3] 概念验证中心功能与布局 - 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任务包括科技成果遴选识别、技术可行性评估、商业化价值分析,被定义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1] - 布局围绕长沙优势产业链、重点产业需求及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展开,强调顶层设计[1] 中试平台功能与历史布局 - 中试平台任务涵盖中试项目开发、工艺改进、小批量试生产、产品检测等,服务于"最后一公里"转化[1] - 长沙两年前已首批认定9家中试基地,覆盖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部分填补行业空白[2] 五大支持政策细节 - 运营补贴:每年评价择优给予概念验证中心最高20万元、中试平台最高50万元[3] - 项目补助:对通过验证/熟化并落地转化的成果按规补助[3] - 人才补贴:对首次取得技术经纪高、中级职称者分别补贴1万元/5000元,个人获补比例不低于50%[3] - 场景支持:市科技局在应用场景搭建、科技金融等方面重点扶持[3] - 配套保障:鼓励区县提供环评绿色通道及用地、能源等优先保障[3]
宁夏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 助力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4:13
会上发布了包括公路轻量化智能巡检技术转化应用、高速公路交通智能诊断及应急救援系统、绿色低碳 道路预防养护超薄罩面(1cm免铣刨)成套技术、面向高密度无人机的智能边缘管控技术在内的10项最新 科技成果,并进行了路演推介。 同济大学与宁夏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约,推动同济大 学先进科技成果与宁夏在综合交通、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需求精准对接,助力宁夏 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李立平)7月31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学会、宁夏低空经济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宁夏东 西部科技合作—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交流会"在银川召开。 ...
江苏修订法规促科技成果转化
新华日报· 2025-07-28 21:12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修订 - 修订草案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明确成果完成单位转化自主权,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奖励和报酬不受工资总额、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1] - 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尊重和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推动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 [1] -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承接转化国内外科技成果 [2] - 支持研发机构、高等学校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中小企业使用科技成果,解决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弱和中试缺位问题 [2]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路径 - 明确成果持有者转化方式,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等单位作价投资方式,以及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具体路径 [2] -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 [2] - 支持高等学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支持大学科技园建立转化及产业化平台 [2] - 推动省级以上高新区与高校协同创新,支持开发区、研发机构等投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 [2] 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 - 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应建立有利于促转化的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和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制度 [3] - 规定科技人员离岗、挂职、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3] - 财政、科技等部门建立有利于促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3] -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行审慎包容监管,免除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决策责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