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道氏技术:公司单壁碳纳米管的产能扩建正有序推进,有信心在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50吨/年产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3:58
战略调整与业务聚焦 - 公司决定暂缓相关项目以释放资金和精力 进一步聚焦固态电池材料与AI算力两大核心战略业务[1] - 战略调整旨在顺应新能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并把握行业发展机遇[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正全力推进单壁碳纳米管 硅碳负极 固态电解质 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1] - 研发工作融合原子级计算技术成果以赋能材料创新 依托实体产业多年经验[1] 产能建设规划 - 单壁碳纳米管产能扩建有序推进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50吨/年产能[1] - 计划在接下来一年内完成120吨/年产能建设以满足下游高端领域对国产单壁碳纳米管的需求[1] 成本与竞争力影响 - 随着产能释放 公司单壁碳纳米管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1] - 成本下降将提高利润空间与市场竞争力[1]
融捷股份:广州融捷电源正极材料项目正处于装修施工阶段,目前尚未投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2:02
项目进展状态 - 广州融捷电源正极材料项目当前处于装修施工阶段 [2] - 项目目前尚未正式投产 [2]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承诺依据相关规定及时披露项目后续进展 [2]
星源材质:公司及子公司的实际担保余额为63.76亿元 不存在违规担保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24
公司融资与担保 - 全资子公司英诺威新材料科技(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申请银行贷款 [1] - 公司提供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1] - 公司与银行签订《保证合同》 [1] 担保状况 - 公司及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为637,572.36万元 [1] - 担保余额占公司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的65.06% [1] - 所有担保均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且无违规情况 [1] 担保风险控制 - 公司不存在逾期担保情况 [1] - 公司未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1]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钠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建设项目及未来趋势分析:硬碳占据绝对主流,“万吨级”项目接连落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3 01:13
内容概要:负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接收并储存钠离子的重任从而影响电池的储 能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等。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碳基材料、合金材料和非 金属元素。其中,碳基材料因其来源广泛、钠储存能力强,已成为钠离子电池的最佳负极材料。随着钠 电成本不断下降、技术逐步成熟、产业链配套逐步搭建,近年来钠电已在储能、两轮车、启动电源、工 程机械、特种电源等领域完成商业化验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出货量为3.6 GWh,2025年钠电池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2025年上半年全球钠电池出货量达到3.7GWh,同 比增长259%。受益于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负极材料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钠电池 负极材料出货量达4800吨,同比增长194%。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为5087吨,已超2024年全年,同 比增长276%。其中硬碳负极材料出货量4797吨,占比94.3%;软碳占比5.7%,较2024年全年提升了3.2 个百分点。随着钠电热度继续攀升,钠电池负极材料万吨线陆续投产,产能爬坡带动负极材料规模化效 应显现,产品价格下降明显,钠电池负极材料 ...
天奈科技,10万吨碳纳米管正极材料项目
DT新材料· 2025-09-22 16:05
天奈科技碳纳米管正极材料项目 - 公司正在实施年产10万吨碳纳米管正极材料项目 首期2万吨产能建设中[2] - 项目结合碳纳米管制备技术与正极材料复合工艺 计划分阶段实现产能布局[2] - 产能规划显示公司有意在产业化初期建立体量优势 首期2万吨产能可在两到三年内达到主流动力电池供应链门槛[3] 碳纳米管技术应用演进 - 碳纳米管在负极应用已成熟 特别在硅碳负极体系中解决体积膨胀与界面不稳定问题[2] - 正极应用长期受限于复合均匀性 成本与规模化因素 现因高倍率快充需求成为解决高镍三元与高电压正极瓶颈的潜在路径[2] - 公司从导电剂供应商转型为复合材料体系解决方案供应商 通过"材料+导电"方式切入正极复合[3] 市场驱动因素与技术优势 - 高镍三元体系在高压环境下存在电子传输效率不足和结构稳定性问题[4] - 碳纳米管可构建均匀稳定导电网络 改善界面阻抗与电子迁移效率 支持15分钟充至80%的快充需求[4][5] - 技术同时适用于固态电池 锰基高电压正极等新兴体系[5] 行业竞争格局 - 贝特瑞布局碳基材料涵盖石墨烯 碳纳米管及多孔碳 重点在导电剂和负极复合材料 正拓展至高镍三元适配研究[5] - 杉杉股份与国际碳纳米管供应商合作 已在负极快充性能提升方面实现量产应用 并尝试向更广泛电池材料环节延伸[5] - 日韩企业如LG Chem已布局碳纳米管导电剂量产 指出其可提高电池容量和寿命[6] 产业化挑战 - 成本控制是关键 碳纳米管价格仍高于传统炭黑 石墨等导电剂材料[6] - 工艺适配性问题包括分散性与团聚控制 若不当可能导致浆料均匀性不足影响电池一致性[6] - 市场培育周期长 动力电池客户验证流程通常长达两年以上[6] 碳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拓展 - 锂电负极涉及石墨 硅碳等材料 使用天然石墨 石油焦 针状焦 沥青等原料[12] - 钠电负极使用硬碳/软碳 原料包括石油焦 针状焦 沥青焦 煤炭及生物质碳源[12] - 气体扩散层(碳纸)使用短切碳纤维 导电炭黑 丙烯睛 原丝 树脂等材料[12] - 液流电池使用碳纤维电极碳毡 超级电容器使用生物质碳源制成的电容炭[12] 产业链设备支持 - 碳材料生产设备涵盖粉碎机 混合设备 造粒设备 反应炉 超高温炉 石墨化炉等[13] - 电极制造需砂磨机 湿法造粒机 干燥机 裁切设备等[13] - 高端材料加工涉及三维编织设备 CVD炉 浸渍设备 等静压成型设备等[13]
中伟股份:9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2:00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第二届第三十七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关于调整第二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电池材料占比45.17%、新能源金属占比43.49%、其他业务占比11.34%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407亿元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由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构成 两者合计占比达88.66% [1]
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创单月新高
文华财经· 2025-09-22 08:51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为13534吨,环比增加2616吨,增幅 24.0%;同比增加5604吨,增幅70.7%。其中,锂镍钴锰氧化物(NCM型)出口量13352吨;锂镍钴铝氧 化物(NCA型)出口量183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25年1-8月中国正极材料出口量累计74257吨,同比增幅43.9%。 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进出量5958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25年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进口量为7576吨,环比增加919吨,增幅13.8%;同比增加2175吨,增幅 40.3%。其中,锂镍钴锰氧化物(NCM型)进口量5567吨;锂镍钴铝氧化物(NCA型)进口量2009吨。 2025年1-8月中国正极材料进口量累计44572吨,同比降幅13.8%。 ...
英联股份(002846) - 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3:09
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子公司汕头英联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广东省粤财产业科技基金,获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投资,资金用于易开盖主营业务经营 [2] - 公司未来战略聚焦金属包装制品与复合集流体双主业协同发展 [11] - 2025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不超过15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复合集流体项目(含产能扩充及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其余用于罐头易开盖制造及补流 [4][12] 产能建设与投资规模 - 复合集流体项目总规划投入30.89亿元,建设10条复合铝箔产线(产能1亿㎡)和134条复合铜箔产线(产能5亿㎡) [3] - 当前已建成5条复合铝箔产线和5条复合铜箔产线,后续根据产业化进展分阶段投入 [3] - 罐头易开盖业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7.49%,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9% [7][12] 技术研发与客户合作 - 锂金属负极材料已送样头部汽车及电池公司测试,客户反馈良好 [9][15] - 与下游头部厂商合作模式包括材料销售供应及合作开发项目 [10] - 复合集流体产品可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低空飞行器及机器人等领域 [1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GB38031-2025新国标强化电池安全要求,复合集流体因高安全性优势有望加速应用落地 [8][9]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增长得益于罐头易开盖营收增长29%及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影响 [7] 固态电池业务进展 - 开发应用于固态电池的锂金属负极材料,正与头部客户进行深度送样测试 [15][16] - 复合铝箔/铜箔产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测试持续进行中 [16]
福斯特(603806.SH):自2016年就开始铝塑膜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已经储备干法和热法工艺的产品技术
格隆汇APP· 2025-09-19 08:36
公司技术储备与业务进展 - 公司自2016年开始铝塑膜产业化开发[1] - 已储备干法和热法工艺产品技术[1] - 对核心设备开展相关研究[1] - 在国内铝塑膜产业中具备良好出货和品牌[1] 产品应用与市场机遇 - 铝塑膜的柔性和延展性尤其适用于固态电池封装[1] - 目前已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开发固态电池相关材料[1] - 铝塑膜业务将随国内电池企业推动固态电池量产化迎来全新市场机遇[1]
深圳新星子公司诉讼一审判决,明确债权金额但实现结果存不确定性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16
案件基本情况 - 全资子公司松岩新能源材料(全南)有限公司作为原告起诉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被告 [1] - 涉案金额包括货款本金1210.21万元及逾期付款损失 案件受理和保全费合计10.30万元 [1] 判决结果 - 法院一审确认松岩新能源对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破产债权金额 [1] - 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相关费用由被告负担 [1] 财务影响 - 公司2024年已对该事项计提全额坏账准备 [1] - 本次判决不影响2025年度损益 [1] 后续进展 - 被告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后续债权实现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1] - 截至公告日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其他应披露未披露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