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渔业
icon
搜索文档
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丨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郭达: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的共同大市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07:28
9月8日~12日,以"创新、绿色、智能,中国—东盟蓝色新未来"为主题的面向东盟蓝 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自然资源 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 东盟国家的海洋管理部门500多人次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注重创新驱动,培育蓝色发 展新动能;注重产业更新,探索蓝色发展新路径;注重人海和谐,打造蓝色发展新格 局,展开深入研讨。本版编发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2025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出"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成为中国与东 盟国家打造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 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的关键词 0 1 经济增长、经贸合作、产业转型,是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的关键词。 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经济增长的大市场。服务于保持未来5~10年5%左右经济增长的共同目标, 中国与东盟需要进一步挖掘蓝色经济发展潜力。 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大市场,也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最大潜力所在。初步估算, 中国与东盟海产品贸易额平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释放近100亿美元的新增市场。 蓝色经济是中国 ...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布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02:20
政策与资金支持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优化资金投向和使用质效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 [1] - 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渔业领域完工率近100% 2024及2025年中央农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执行率居全国前列 [1] - 2025年以来争取中央财政渔业发展资金同比增幅6% 带动海洋渔业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 [3] 政策创新与实施 - 围绕产业强基 科技赋能 民生提质三大方向 利用两重两新政策实施存量政策评估和增量政策创设 [2] - 在全国率先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海洋领域三新应用推广等七个专项行动计划 [2] - 出台福建省推动渔业现代化补助资金实施方案和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三新应用推广行动计划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2] 金融与资本对接 - 创新举办36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对接活动 促成303项总投资超560亿元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3] - 集中发布516项海洋科技成果和134项关键技术需求 与18家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3] - 开展涉海上市后备企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推动优质涉海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3] 金融服务创新 - 在全国首创政策金融双向赋能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 优化财政资金+金融服务模式 [3] - 生成落地渔业船舶 水产品仓单等多形式抵押质押信贷产品超50个 [3] - 推动48家金融机构共同实施海洋金融+投资赋能工程 [3]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全国首倡建设一体化大融合海上福建总平台 创新搭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强企惠渔资金项目申报平台 [4] - 平台细化18个支持方向和45个具体项目类别 建立政策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4] - 实施项目申报库 储备库 优选库三库联动机制 实现资金项目发布一次性公开和申报一次性直达 [4]
“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撑强国建设丨科技谱写向海图强新乐章
科技日报· 2025-09-17 02:07
在新一代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船上,短短10分钟,20万尾鱼苗就能进入养殖舱;在海南琼东南盆 地,"深海一号"一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碧海无垠,"蓝色经济"不断汇聚澎湃动能。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8月23日,在蓝色的晨曦中,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经过8个小时 作业,成功完成首次深海试验,从4140米深海凯旋。这是我国深海研究领域的又一个"科考利器",奏响 了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生动旋律。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 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指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 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5年来,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下,海洋强国建设在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 "蓝色经济"动能澎湃 ——持续打造"蓝色粮仓"。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 ...
《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大连!
经济日报· 2025-09-16 01:25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大连市被国务院批复为"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7] - 2024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点[11] - 提出"六个建设"目标任务,聚焦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协同发展[7][48] 海洋产业基础与优势 - 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32处,数量和规模居全国首位,海水养殖产量全国第一[12] - 海参年产量8.2万吨(占全国28%)、虾夷扇贝16.8万吨(占全国90%)、裙带菜17.8万吨(占全国70%)[13] - 船舶制造业诞生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超大型油船、航母等90多个"第一"[1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重组整合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与瓦轴集团,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27%,2024年上半年营收118.7亿元(同比增长11.1%)[15] - 恒力重工收购STX资产,150天完成产业园改造,"海洋工厂"2023年运营,造船订单排至2029年[40] - 曲轴公司研制全球首支24000TEU甲醇双燃料船用曲轴,2025年产能跃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三[16] 科技创新与突破 - 遨海科技研发VDES系统打破国外垄断,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1][23] - 大连中车柴油机研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获中国船级社认证[18] - 科迈尔实现ICCP+CPMS系统国产化替代,应用水深从100米拓展至300米[24][25] 海洋科技产业生态 - 大连拥有高校30余所、科研院所14家,科技创新平台612家(含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27] - 技术合同成交额600.3亿元(增长18.7%),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43%[27] - 英歌石科学城开城运营,设立金石湾实验室、凌水湾实验室聚焦海洋生物医药[47] 港口与开放布局 - 大连港开通"大连—南美"等4条新航线,填补东北与南美、南亚直航空白[44] - 辽港集团整合后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创5年新高[45] - 航线覆盖全球160个国家、300余个港口,外贸航线通达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44] 文旅与生态协同 - 2024年旅游总收入1765.3亿元(同比增长18.2%),接待游客1.73亿人次(同比增长27.2%)[36] - 拆除非法养殖网箱3000余组,修复海域生态,建设泊石湾生态公园[31][33] - 推动旅拍产业升级,整合婚纱摄影、酒店、景区资源提升旅游吸引力[37]
海岛中心推动面向太平洋岛国合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5 08:11
代表团访问行程 -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率团于8月24日至31日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代表团成员包括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1] - 在巴新访问米尔恩湾省并拜会渔业和海洋资源部部长杰塔·王 在所罗门群岛访问环境气候变化灾害管理和气象部及气象局 并实地考察当地海洋观测站和国立大学 [1] 海洋领域合作内容 - 代表团介绍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防灾减灾合作分中心公共产品及合作计划 巴新期待中方在海洋灾害预警报和卫星遥感应用方面提供支持 [1] - 所罗门群岛同意提升合作层级并推动签署部级谅解备忘录 与国立大学探讨海洋渔业调查 环境监测和红树林保护等议题 [1] 实地考察与后续计划 - 代表团实地踏勘巴新及所罗门群岛多处海岸带 [2] - 下一步将推进定制化海洋灾害预警 卫星遥感产品研制 海岸带治理和人员培训等务实项目 拓展与岛国自然资源领域全方位合作 [2]
蹲点调查|海上山东
搜狐财经· 2025-09-15 02:53
■编者按: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精准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需要深入一线的 真调研;切实转变记者作风文风,更需要沉到现场的实功夫。大众新闻·大众日报依托"众观智库"平台,着眼国情看省情,立足省情看国情,沉到 一线、解剖麻雀,切实提升深度报道内容质量和专业水准,以"有用信息"促"有效传播",用扎实的调研察实情、出实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 支撑。站在刘公岛,海风习习,历史的烟云与时代的浪潮在此交汇。 1895年2月,刘公岛东部海域。北洋水师的桅杆在硝烟里折断,定远舰沉入这片山东人世代凝望的深蓝。 那一刻,中国的近代海洋梦被炮火击碎,又在血与盐中埋下向海图强的种子。 百余年来,这枚种子被潮水反复冲刷,在岁月中蓄力苏醒。 今天,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港口群跻身"世界第一梯队","耕海1号""国信1号"等海上大国重器从山东交付。 当年被炮火撕开的海面上,正升起无人观测浮标、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还是这片海,正变成海洋经济的起跑线。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向海图强不仅关乎山东,更关乎全局 海洋经济离我们并不远,餐桌上的海鲜可能来自深远海养殖工船,家 ...
大连逐浪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52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 - 大连市被国务院批复为"现代海洋城市" 明确陆海统筹发展目标 [1] - 2024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战略成效显著 [2] - 制定《大连市科技兴海行动方案》等政策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17] 海洋渔业与资源禀赋 - 拥有3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 数量和规模居全国首位 [3] - 海水养殖产量全国第一 其中海参年产量8.2万吨占全国28% 虾夷扇贝16.8万吨占全国90% 裙带菜17.8万吨占全国70% [4] - 鑫玉龙海洋牧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 构建6万亩分层养殖区并引入智能监管平台 [11][4] 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产业升级 - 重工装备集团通过两轮重组整合金重公司和大橡塑公司 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27% [6] - 2024年上半年重工装备集团实现营收118.7亿元 同比增长11.1% 利润增长17.2% [6] - 成功研制全球首支24000TEU甲醇双燃料船用曲轴 实现国产化突破 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超6亿元 [7] 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突破 - 遨海科技研发VDES系统打破国外垄断 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2] - 中车柴油机公司研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 获中国船级社认证 [9] - 科迈尔公司实现ICCP+CPMS系统国产化替代 水深应用从100米拓展至300米 [15] 港口建设与航运网络 - 大连港拥有100余条集装箱航线 覆盖全球160个国家300余个港口 [33] - 2024年新开通4条外贸航线 填补东北地区与南美、南亚直航服务空白 [33] - 辽港集团整合后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 创近5年新高 [34] 海洋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 - 开展非法养殖网箱清理专项行动 恢复海域生态功能 [19] - 2024年旅游总收入1765.3亿元同比增长18.2% 接待游客1.73亿人次增长27.2% [24] - 发展旅拍产业新增长点 推动观光游向度假体验游转型 [25]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英歌石科学城正式运营 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 [36] - 全市拥有612家科技创新平台 1743家雏鹰企业和277家瞪羚企业 [17] - 技术合同成交额600.3亿元 增长18.7% 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3% [17] 企业跨界发展与产业转型 - 恒力集团跨界进军船舶制造 2023年运营海洋工厂 造船订单排至2029年 [28] - 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船、液化气运输船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 [28] - 推动船舶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29]
周末利好!福建,重磅部署!
证券时报· 2025-09-14 14:07
总体目标 - 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普遍推行 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1] - 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 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1] 产业发展 -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 围绕光电信息 集成电路 新能源等优势领域培育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建好厦门生物医药港等专业化园区 [3] - 创新发展未来产业 力争在数据智能 氢能 前沿新材料 健康与新医药等领域率先突破 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3] - 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武夷山 鼓浪屿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 [3] 新能源发展 -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推动陆上风电升级改造 加快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稳妥推进闽南海上风电基地开发 [3] -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稳妥推进漳州核电 宁德核电项目建设 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3] - 探索海洋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 [3]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完善省内"四纵三横 沿海双廊"主干电网 推进闽赣联网工程建设 强化跨省跨区电网互联 [3] - 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 推进云霄 仙游木兰等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建设 有序建设新型储能设施 [3] - 推进微电网 虚拟电厂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探索开展绿电进园区试点 [3] 交通绿色转型 - 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 深化"电动福建"建设 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 [4] - 巩固新能源汽车 电动船舶等全产业链优势 加强船用混合动力 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等低碳清洁能源装备研发 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 [4] - 支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 发展零排放货运 [4] - 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两岸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通道及网络建设 [4] - 推进G228滨海风景道绿色智慧化及交旅融合工程建设 打造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 机场 码头 公路服务区 [4] - 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推动岸电设施改造升级 到2030年实现靠港船舶常态化使用岸电 [4] 产业基础与优势 - 福建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领头羊" 2024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1191.65亿元 占同期全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27.4% [5] - 自2023年以来福建省锂电池出口连续两年破千亿元 连续18个月居全国首位 [5] 海洋经济 - 2024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 同比增长6.1% 水产品总产量924.7万吨 同比增长3.9% 均居全国第三位 [7] - 福建人均水产品占有量 水产品出口额 海水养殖产量 深远海养殖规模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7] -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加快建设福州 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7]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亿元 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比"十三五"末增长34%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 [8] 市场化机制 - 深化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建设 推进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8] - 深化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支持福州加快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探索建立海洋资源交易平台 [8] - 探索推进用水权交易 支持龙岩推进水票改革 深化林业碳汇交易试点 创新海洋碳汇发展机制 [8] 产业挑战与建议 - 海洋产业存在明显优势与短板 优势在于海洋资源丰富 部分领域如海洋渔业已有规模和技术积累 [9] - 短板在于产业整体结构有待优化 高端产业占比较低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产业存在无序发展现象 [9] - 应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推动海洋经济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9]
周末利好,福建重磅部署
证券时报· 2025-09-14 07:53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1]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1][3] - 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1][4] 新能源产业规划 - 推动陆上风电升级改造并加快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3] -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推进漳州核电和宁德核电项目[3] - 探索海洋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3][7] - 福建省锂电池出口占全国27.4% 2024年达1191.65亿元[5] 电力系统建设 - 完善"四纵三横、沿海双廊"主干电网[3] - 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设施建设[3] - 开展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等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3] 绿色交通部署 - 深化"电动福建"建设 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4] - 发展电动船舶和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4] - 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4] - 2024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同比增长6.1%[7] 海洋经济发展 - 打造福州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7] - 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探索建立海洋交易平台[8]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占GDP7.8%[8] 科技创新方向 - 培育光电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集群[3] - 突破数据智能氢能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3] - 加强海洋科技投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9]
周末利好!福建,重磅部署!
证券时报· 2025-09-14 07:48
在电力系统层面,《方案》还提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省内"四纵三横、沿海双廊"主干电网,推 进闽赣联网工程建设,强化跨省跨区电网互联。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推进云霄、仙游木兰 等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建设,有序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推进微电 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探索开展绿电进园区试点。 在交通方面,《方案》表示,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深化"电动福建"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全产业链优势,加强船用混合动力、液 化天然气(LNG)动力等低碳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支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 更新,发展零排放货运。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风电、核电、光伏、海洋经济、装配式建筑等一系列产业,将在福建加速发展!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方案》(以 下简称《方案》),绘就了福建全面绿色转型的"路线图"。从总体目标来看,《方案》提出,到2030年, 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深入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