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s

搜索文档
ETF午评:电池ETF嘉实领涨6.98%
南方都市报· 2025-09-05 04:30
ETF市场表现 - 电池ETF板块表现强劲 嘉实电池ETF领涨6.98% 电池ETF(561910)涨6.97% 电池50ETF涨6.56% [2] - 银行ETF板块普遍下跌 银行ETF(159887)领跌1.25% 银行ETF南方跌1.06% 银行ETF龙头跌1.02% [2] - 全市场ETF成交额达2169.41亿元 股票型ETF成交1099.98亿元占比最高 债券型ETF成交568.06亿元 货币型ETF成交184.13亿元 [2] 细分ETF成交情况 - 商品型ETF成交33.33亿元 QDII型ETF成交283.90亿元 [2] - 非货币型ETF成交额前三分别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QDII)ETF成交73.52亿元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成交64.87亿元 易方达创业板ETF成交48.10亿元 [2]
绩优基金“二次首发” 意味着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04 23:41
行业营销模式转变 - 公募基金行业从重首发轻持营转向重持营轻首发的营销思路转变 [1] - 二次首发模式基于业绩观察后选取绩优产品进行重点持续营销 [1] - 该模式反映市场环境、渠道策略与投资者行为的多重变化 [1] 传统新发基金模式缺陷 - 新基金首发为销售渠道带来更丰厚销售服务费收入形成利益捆绑 [1][2] - 投资者存在净值恐高症偏好净值1元新基金回避高净值老基金 [1] - 新发基金缺乏历史业绩参考使投资者无法评估风险与基金经理能力 [2] - 新基金设有募集期和封闭期导致流动性受限资金锁定风险较大 [2] - 新基金为迎合短期热点设计但市场风格切换导致策略失效困境 [2] 二次首发模式优势 - 具有可追溯历史业绩使投资者能评估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和能力边界 [3] - 营销优先级更高基于真实业绩表现使渠道合作基础更良好 [3] - 老基金无需建仓期资金可立即参与市场避免机会成本 [4] - 已积累客户基础和口碑使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操作风格更透明 [4] - 市场化筛选机制促进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新发模式资源消耗 [4] 行业发展趋势 - 二次首发起兴标志行业营销理念重要转变 [4] - 有望从营销创新转变为行业常态推动基金公司转向业绩导向 [4] - 推动从短期营销转向长期陪伴改善投资者体验 [4]
10家企业贡献超60%净利 7家公司陷亏损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23:07
行业整体表现 - 公募基金行业2025年上半年整体呈现分化态势 前十家公司净利润合计占比近七成[2] - 行业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公司增至5家 前十名合计贡献行业超60%净利润[4] - 营业收入前十家公司合计达320.48亿元 同比增长13.67%[4] 头部公司净利润表现 - 易方达基金净利润18.77亿元居首 同比增长23.84%[1][4] - 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17.45亿元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29.64%[1][4] - 南方基金净利润11.94亿元排名第三 同比增长15.24%[1][4] - 广发基金净利润11.80亿元跃居第四 同比大幅增长43.54%[1][4] - 华夏基金净利润11.23亿元排名第五 同比增长5.74%[1][4] 营业收入领先企业 - 易方达基金营业收入58.96亿元位居第一 同比增长9.71%[2][5] - 华夏基金营业收入42.58亿元排名第二 同比增长16.05%[2][5] - 广发基金营业收入38.98亿元位列第三 同比增长22.17%[2][5] - 永赢基金营业收入增速达42.16%表现亮眼 排名从第28位跃升至第19位[5]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环境改善、产品创新深化及运营效率提升等多重因素共振推动业绩走强[5] - 基金公司持续强化投资者回报 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推动浮动费率、科创主题等产品创新[5] - 构建AI技术重塑业务的赋能模式 完善全流程服务体系 提升跨周期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5] 亏损公司情况 - 7家基金公司出现亏损 包括江信基金、浙商基金、华西基金、红塔红土基金、苏新基金、南华基金与瑞达基金[6] - 江信基金亏损1364.61万元最为严重 浙商基金由盈转亏从盈利23.57万元转为亏损1050.83万元[6] - 南华基金亏损617.92万元 同比增幅-1928.71% 亏损幅度较2024年同期扩大[6] - 苏新基金、红塔红土基金等亏损幅度较2024年有所收窄[6] 行业格局变化 - 汇添富基金跌出净利润前十 净利润4.80亿元同比下降30.43%[1][4] - 兴证全球基金新进入净利润前十 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17.91%[1][4] - 天弘基金净利润9.17亿元同比下降2.00% 招商基金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6.83%[1] - 富国基金净利润6.39亿元同比下降17.39%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4.80亿元同比下降30.43%[1]
ASA: Gold Miners Are Just Getting Warmed Up
Seeking Alpha· 2025-09-04 20:37
公司概况 - ASA Gold and Precious Metals Limited是一家专注于投资黄金及其他贵金属矿商的百慕大封闭式基金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 投资策略 - 基金专门投资于黄金及其他贵金属矿商类股票[1] 订阅服务内容 - 提供超过7%收益率的能源股投资组合策略 通过订阅可优先获取未公开的研究观点[1] - 订阅者可获得比公开发布内容更深入的研究报告[1] - 目前提供为期两周的免费试用服务[1]
CHI: Premium Moderates For This Convertible Fund
Seeking Alpha· 2025-09-04 17:18
服务内容 - 提供封闭式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投资组合管理服务 目标年化收益率8%以上 [1][2] - 服务内容包括可操作的收益和套利策略建议 以及针对封闭式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深度分析 [2] - 拥有超过1000名会员的交流社区 为主动型和被动型投资者提供服务 [2] - 大部分持仓为按月支付型基金 有利于加速复利增长和稳定收益流 [2] 团队背景 - 分析师团队包括Stanford Chemist、Juan de la Hoz和Dividend Seeker等专业人士 [2] - 团队成员Nick Ackerman曾担任财务顾问 持有Series 7和Series 66执照 拥有超过14年个人投资经验 [3]
浙商基金十五载:亏损再现,破局待解
北京商报· 2025-09-04 14: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050.83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而2024年同期净利润为23.57万元 [1][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07.52万元 同比下滑28.5% 2024年同期为9656.64万元 [3] - 公司净利润曾在2018-2020年期间连续亏损 半年度亏损额在931.85万元至2134.75万元之间 [3] - 2021-2022年净利润快速拉升 2022年末达到峰值4535.41万元 [4]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0.69亿元 较2023年同期的1.54亿元下滑55.2% [7] 管理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整体管理规模379.84亿元 同比减少27.24% [6] - 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273.17亿元 同比减少22.01% [6] - 权益类基金规模52.78亿元 较2023年二季度末的107.7亿元缩水51% [6] - 债券基金规模220.14亿元 较2023年二季度末的309.91亿元下降29% [6] - 公司规模在2010年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排名末位 同期东证资管管理规模1798.43亿元 [8] 产品业绩 - 2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62.5%产品近三年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 [7] - 1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成立至今收益率为负 主要成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 [7] - 浙商智选先锋一年持有期A/C份额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分别亏损35.69%和36.73% [7] - 28只债券基金中64.3%产品近三年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 [7] - 年内2只基金因规模不足清盘 另有2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 [6] 公司治理 - 公司成立以来经历5任总经理 2017年后更换3任总经理 [4][5] - 现任总经理刘岩于2024年11月就任 [5] - 股东结构为民生人寿保险持股50% 浙商证券和养生堂各持股25% [8] 发展挑战 - 公司面临规模与渠道不及头部机构的问题 [5] - 获客成本与成本管控能力影响发展前景 [5] - 投研能力与品牌影响力存在不足 [5] - 频繁高管变动导致战略缺乏连续性 [5] - 需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和投研能力建设实现突围 [9][10]
上半年新设母基金下降,中小GP忙“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2:25
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包括460家母基金总管理规模达3484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3.7% [1] - 政府引导基金338家总管理规模29973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4.0% [1] - 市场化母基金112家总管理规模4829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2.4% [1] - S基金10家总管理规模43亿元 [1] 规模下降原因 - 规模下降主因包括部分机构取消母基金业务转向直接投资、退出或清算母基金以及退回出资的母基金被减计 [2] - 政府引导基金转向直投业务不再出资子基金导致母基金数量减少 [2] 新设母基金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起母基金33支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1支市场化母基金2支 [3] - 新设母基金总规模1970.17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798.04亿元市场化母基金80亿元 [3] - 新设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同比2024年下降66%市场化母基金规模同比下降50% [3] - 新设母基金地域集中在11个省级行政区江苏、湖北、福建新设数量均在3支以上浙江多支落地 [3] - 新设母基金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省级与地市级联动形成基金群体系化布局 [3] 行业发展趋势 - 母基金设立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注重功能定位、统筹资源和科学考核 [4] - 新设母基金更注重长期导向和资金效率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运作规范 [4] - 2025年未出现新设千亿规模母基金转向多支规模适中定位分明的基金群模式 [4] - 基金群模式优势包括灵活性可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规模与投向分工明确形成投资链条风险分散提升资金安全性 [5] 管理费机制影响 - 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费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部分地区标准不超过实际投资金额的2% [6] - 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或利息支付原则上不允许本金列支未产生收益时可本金预支后补回 [6] - 管理费趋严推动中小GP采取轻量化运营策略精简架构压缩成本非核心职能外包 [6] - 中小GP放缓投资节奏集中管理存量项目延长资金使用周期 [6] - 机构通过远程尽调替代现场调研抱团共享项目来源与团队分摊尽调和管理成本 [7]
基准国债ETF(511100)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23.27亿元,最新规模达57.4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4 02:23
价格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4日9:56 基准国债ETF上涨0.17% 最新价报108.69元 [1] - 截至2025年9月3日 近1年累计上涨4% [1] 流动性及资金流向 - 近1周日均成交额达48.24亿元 [1] - 近5个交易日有4日实现资金净流入 合计净流入23.27亿元 日均净流入4.65亿元 [1] 规模数据 - 最新规模达57.41亿元 [1] 收益特征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67% [3] - 最长连涨月数达9个月 期间累计涨幅6.94% [3] - 历史涨跌月数比为14:6 [3] - 年盈利概率为100% 月盈利概率为73.68% 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100% [3]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48% [3] 产品结构 - 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国债指数 [3] - 成分券覆盖1年 2年 3年 5年 10年 20年 30年 50年等关键久期国债 [3] - 当前成分券数量为25只 每月定期调整一次 [3] - 属于综合性中期国债指数产品 [3]
产品定位短融ETF+,债市进攻时公司债ETF(511030)能获取更高超额收益
搜狐财经· 2025-09-04 01:44
债市观点与展望 - 机构认为债市应乘胜追击 倘若没有股市暴涨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该已经达到1.60% 看多逻辑已无需多言[1] - 央行与财政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 重启国债买入或不远[1] - 展望下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为1.6%-1.8% 月内10年期国债剑指1.65% 30年国债及5年期大行二级债收益率走向1.9%[1] 投资策略建议 - 近期路演反复建议业绩落后的抓住调整之良机大幅加久期实现翻身 业绩领先的随时把握右侧做多机会[1] - 当前全面看多债市 在债市收益率高位明确看多 在收益率低位提示风险[1] 平安公司债ETF表现分析 - 平安公司债ETF(511030)久期短(2年) 静态收益高(1.91%) 产品定位短融ETF+ 债市进攻时能获取比短融ETF更高的超额收益[1] - 在债市调整且信用债ETF普遍贴水10-20bp的背景下 该ETF近一周场内成交贴水最少(2bp)[1] - 近五个工作日净申购流入3.65亿 而同期做市基准和科创债ETF出现大额净赎回[1] - 本轮债市调整以来(自2025年8月8日起算)回撤控制排名第一 最大回撤仅-0.1925% Calmar比率为3.9284[2] - 规模达224.05亿 近一周成交量123.66亿 换手率58.65% 质押率63%[2] 同类ETF比较 - 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511220)规模245.22亿 贴水率-0.12% 最大回撤-0.2907%[2] - 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511070)贴水率-0.25% 最大回撤达-0.4617%[2] - 科创债ETF普遍出现0.14%-0.16%的贴水率 且最大回撤在-0.2850%至-0.4324%之间[2]
这家公募基金副总,为何转任高级专员?知情人士:因临近退休
搜狐财经· 2025-09-03 12:28
公司高管变动 - 鑫元基金原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 转任高级专员岗[1][3] - 王辉于2013年加入公司 2016年升任副总经理 任职近10年 具有中国人民银行及证券行业背景[4] - 调整后公司高管团队共6人 其中3人具有南京银行背景[4] 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 - 鑫元基金由南京银行持股80% 南京高科持股20%[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56亿元 同比增长17.47% 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18.99% 两项指标均位列行业前25位[5] - 公司管理公募基金89只 总规模2135.58亿元 全市场排名第36位[5] 产品结构特征 - 货币与债券型基金规模达2084.99亿元 占总规模97% 体现银行系公募风险偏好较低的特征[5] - 权益型产品占比较低 与建信基金(4.3%)、中银基金(3.84%)等银行系公募情况类似[6] - 部分银行系公募如工银瑞信(22.6%)、交银施罗德(19.5%)在权益领域取得较好成绩[6] 权益投资发展进展 - 2025年多只主动权益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 9只基金年初至今回报超20%[7] - 多只产品规模显著增长:鑫元数字经济增长337% 鑫元鑫动力增长70.56% 鑫元鑫享增长60.36%[7] - 公司持续优化投研梯队 开展权益能力提升攻坚项目 强化资产配置能力[6] - 正在布局ETF领域 首只产品已接近落地 指数产品线涵盖宽基、行业、主题等多种类型[7] 战略发展方向 - 遵循"上接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下接客户需求"原则加速延展产品线[6] - 基于投资者真实需求合理布局产品发行节奏[6] - 在保证稳步发展前提下实现权益产品布局是公司重要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