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开源证券:维持上海新阳“买入”评级,看好公司多材料平台化的长期发展
格隆汇APP· 2025-09-02 09:36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8.97亿元 同比增长35.67% [1] - 归母净利润1.33亿元 同比增长126.31% [1] - 半导体业务营收7.09亿元 同比增长53.12% [1] 业务细分 - 化学品营收6.72亿元 同比增长53.01% [1] - 设备产品营收0.25亿元 同比增长1.92% [1] - 集成电路电镀加工业务首次披露营收0.12亿元 [1] - 电镀液/添加剂市场份额持续扩张且订单增长 [1] 产能扩张 - 计划投资18.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材料项目 [1] - 项目包含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 [1] - 产线优化将增强多品类材料竞争力 [1] 行业前景 - 半导体制造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1] - 上游材料领域业绩持续放量 [1] - 公司多材料平台化发展获得长期看好 [1] 机构观点 - 开源证券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预测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沪硅产业:掺砷产品在太原基地研发生产 已向客户送样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8:13
公司研发进展 - 掺砷产品在太原基地研发生产 [1] - 产品已向客户送样并处于认证阶段 [1] - 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取得进展 [1]
上海合晶跌4.24%,成交额2.45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1.03亿
新浪财经· 2025-09-02 08: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日股价下跌4.24% 成交额2.45亿元 换手率2.89% 总市值163.7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904.19万元 占成交额0.16% 行业排名86/165 [4] - 近5日主力净流出1.03亿元 近10日净流出1.97亿元 筹码分布分散 主力持仓占比5.77% [5] 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要从事半导体硅外延片研发生产销售 核心产品为8吋及以下外延片 用于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产品销售83.17% 受托加工16.83% [7] - 海外营收占比达85.40% 受益人民币贬值效应 [3] 企业资质与荣誉 - 入选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注细分市场且掌握核心技术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5亿元 同比增长15.26% [7] - 归母净利润5971.12万元 同比增长23.86% [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2亿元 [8] 股东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09万户 较上期增长26.43% [7] - 人均流通股16278股 较上期减少20.91% [7]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472.53万股 [8] 技术指标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23.73元 股价运行区间介于压力位28.35元与支撑位18.48元之间 [6] - 近期筹码减仓程度减缓 适合区间波段操作 [6] 行业属性 - 属于电子-半导体-半导体材料行业 [7] - 概念板块涵盖比亚迪概念 专精特新 中盘股 融资融券等 [7]
南大光电股价跌5.01%,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2.32万股浮亏损失77.8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03:58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下跌5.01%至34.91元/股 成交额10.43亿元 换手率4.46% 总市值241.28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先进电子材料生产研发销售 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第三代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激光器制造 [1] - 收入构成:特气产品60.95% 前驱体材料(含MO源)27.80% 其他业务合计11.25%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夏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562590)二季度增持6.3万股 持股达42.32万股 占基金净值4.11% 位列第五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77.87万元 最新规模3.26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华夏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今年以来收益27.75% 近一年收益62.97% 成立以来收益34.35% [2] - 基金经理管理总规模47.41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71.6% 最差回报7.48% [3]
HBM供应链,韩国严重依赖日本
搜狐财经· 2025-09-02 03:46
据闪德资讯获悉,韩国在存储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关键材料方面仍然严重依赖日本。 除非韩国加快本土化进程,否则这种依赖会成为韩国在人工智能和HBM竞赛中的结构性风险。 在SK海力士的HBM价值链中,超精细硅通孔(TSV)堆叠结构,依赖主要由日本企业垄断的关键材料和设备。 HBM堆叠所必需的底部填充材料,几乎完全由日本NAMICS公司供应。 由于替代方案有限,本地化进程缓慢。 此外,SK海力士从信越化学公司采购了大量硅晶圆。 技术壁垒依然很高。尽管韩国拥有LG化学和乐天化学等企业,但它们进军半导体材料领域才刚刚起步。 除韩国外,中国也在努力提高半导体材料和化学品的自给自足能力。 HW正在支持珠海基石化工公司,打造一家能够与信越化学和JSR等全球领先企业竞争的全方位供应商。 设备是另一个严重依赖日本的领域。 用于减薄晶圆的研磨和切割机,主要由日本迪思科公司(DISCO)主导,该公司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韩国本土化也取得了一些进展,Wonik IPS(蚀刻)、PSK(清洗)和Hanmi Semiconductor(键合和检测)等公司,为SK海力士的HBM生产提供关键设 备。 信越化学目前控制着全球半导 ...
中银证券研究部2025年9月金股
中银国际· 2025-09-02 00:50
核心观点 - 市场处于牛市中继阶段 科技核心资产将成为行情主要方向 经济预期修复 资金持续流入及政策红利释放支撑中期慢牛逻辑 短期部分热门板块交易拥挤可能带来技术性调整压力 但三季度起国内基本面修复和9月联储降息有望打开新一轮估值驱动行情空间 [2][3] 8月组合表现 - 8月金股行业组合绝对收益10.67% 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0.33个百分点 工业富联月收益超55% 超额收益达45个百分点以上 [4][5][6] 9月金股组合配置 - 组合涵盖10只个股 包括京沪高铁(交运) 桐昆股份(化工) 雅克科技(化工) 宁德时代(电新) 恒瑞医药(医药) 三友医疗(医药) 北京人力(社服) 菲利华(电子) 兆易创新(电子) 鹏鼎控股(电子) [2][8][9] 交运行业-京沪高铁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27.7亿元 同比增长10.6% 2025年Q1营收102.2亿元 同比增长1.2% 毛利率保持45%以上 高铁客运量占铁路客运量比例超75% 2024年发送旅客超32亿人次 [10][11] - 票价机制优势明显 当前二等座票价较京沪航线经济舱均价低超20% 沿线七省市GDP占全国三成以上支撑出行需求 高铁网络完善催化增量需求 [10][11] 化工行业-桐昆股份 - 2024年前三季度涤纶长丝销售945.87万吨 同比增长29.60% POY/FDY/DTY销量分别增长27.22%/54.39%/13.06% 第三季度POY/FDY/DTY销售均价环比下滑2.66%/2.51%/1.78% [12] - 持有浙石化20%股权 2024年第三季度投资收益1.02亿元 同比下滑75.99% 但产品结构不断丰富 新建α-烯烃中试装置 顺丁稀土橡胶装置等陆续投产 [12][13] 化工行业-雅克科技 - 2024年电子材料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前驱体业务收入19.54亿元 同比增长71.79% 光刻胶业务收入15.35亿元 同比增长17.72% 毛利率22.59% 同比提升3.12个百分点 [14][15] - LNG保温绝热板材业务收入16.35亿元 同比增长89.18% 毛利率31.08% 取得多项新产品GTT认证 产品厚度达380mm [16] 电新行业-宁德时代 - 2024年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 同比增长15.01% 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 同比增长21.79% 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 同比增长18.85% 储能电池系统销量93GWh 同比增长34.32% [17][18] - 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7.9% 连续8年排名第一 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36.5% 连续4年排名第一 目前已具备676GWh产能 在建产能219GWh [18] 医药行业-恒瑞医药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60.66% 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5.76亿元 同比增长24.88% [20][21] - 2025年上半年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 包括注射用瑞卡西单抗 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等 6个新适应症获批 对外授权收获MSD 2亿美元和IDEAYA 7500万美元首付款 [21][22] 医药行业-三友医疗 - 2025年Q1业绩重回正增长 水木天蓬Q1营业收入3,512.02万元 同比增长152.40% 净利润1,701.64万元 同比增长2,864.58% 刀头发货总数量1.19万件 增幅106.75% [24][25] - 国际化布局基本完成 Zeus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获美国FDA认证 2024年底开始在美国销售 法国子公司ImplanetSA一季度营业收入257.8万欧 同比增长15.97% [26] 社服行业-北京人力 - 业务覆盖人事管理 薪酬福利 业务外包 灵活用工四大核心领域 以及人力管理咨询 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 具备跨周期增长能力 灵活用工和业务外包模式展现逆周期特性 [27][28] - 客户资源优质 重点服务华为 阿里等规模企业 数字化与AI应用有望提升招聘效率和人岗匹配度 进一步释放增长空间 [28] 电子行业-菲利华 - 2025H1营收9.08亿元 归母净利润2.22亿元 同比增长29% 毛利率49.2% 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 半导体板块稳步增长 航空航天需求回暖 [29] - 石英电子布产品处于客户端测试阶段 2025H1营收1,312万元 石英纤维CTE值0.54ppm Dk值3.78 有望成为AIPCB核心材料 [30][31] 电子行业-兆易创新 - 2024年收入73.56亿元 同比增长27.69% 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 同比增长584.21% 2025Q1营收19.09亿元 同比增长17.32% [32][33] - 2024年产品出货量43.62亿颗 同比增长39.72% NORFlash出货容量创历史新高 MCU产品在工业 能源 光模块等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33] 电子行业-鹏鼎控股 - 2025H1收入163.75亿元 同比增长24.75% 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 同比增长57.22% Q2毛利率20.28% 同比提升4.80个百分点 [35][36] - 通讯用板业务收入102.68亿元 同比增长17.62% 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用板业务收入51.74亿元 同比增长31.63% 汽车/服务器用板业务收入8.05亿元 同比增长87.42% [36]
恒坤新材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9-01 13:23
公司上市进展 - 科创板IPO申请于8月29日通过上交所审核 [1]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6739.79万股人民币普通股 [4] - 计划募集资金总额10.07亿元 [4] 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2] - 中国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键材料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 [2] - 产品应用于NAND、DRAM存储芯片及90nm以下逻辑芯片制造工艺 [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9亿元、0.97亿元 [3] - 2025年1-9月预计营收4.4-5亿元 同比增长12.48%-27.82% [3] 市场地位与客户 - 客户覆盖多家中国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 [2] - 实现境外同类产品替代 打破12英寸关键材料的国外垄断 [2] 募集资金用途 - 4亿元投入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 [5] - 6.07亿元投入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5] 战略发展目标 - 通过上市加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布局 [6] - 拓展产品线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6] - 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6]
上海合晶(688584.SH):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5971.12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3.86%
新浪财经· 2025-09-01 10:5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6.25亿元 同比增加8277.90万元 涨幅15.26% [1] - 归母净利润5971.12万元 同比增加1150.17万元 涨幅23.86% 同业排名第72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96亿元 同比增加2632.79万元 涨幅15.53% 同业排名第44 [1] - 摊薄每股收益0.09元 同比增加0.01元 涨幅12.50% [4] 盈利能力 - 最新毛利率28.32% 较上季度提升4.79个百分点 [3] - 最新ROE 1.47% 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 [3] 资产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14次 同比增加0.01次 涨幅8.88% [4] - 存货周转率1.45次 同比增加0.29次 涨幅25.16% 同业排名第47 [4] 资本结构 - 最新资产负债率10.18% 同比下降7.69个百分点 同业排名第34 [3]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1.59万户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85.35% [4] - 控股股东SILIC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AYMAN) CORP持股48.03% [4] - 河南京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持股29.86%位列第二 [4]
高盟新材:公司投资参股了多家电子半导体领域企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10:43
公司投资布局 - 公司投资参股多家电子半导体领域优秀企业 包括持有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3.6705%股权和北京鼎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53%股权 [1] 被投企业业务定位 - 北京科华是国内半导体用光刻胶领域的头部企业 [1] - 北京鼎材是OLED发光材料和面板显示光刻胶领域的优秀企业 [1]
天岳先进港股上市9个交易日破发 A股募35.6亿现也破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09:20
股价表现 - 港股收报42.02港元 跌幅4.28% 跌破发行价42.80港元 盘中最低至40.82港元创上市新低 [1] - A股收报63.41元 跌幅1.69%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发行价82.79元/股) [1][3] 港股发行情况 - 2025年8月20日港交所上市 最终发售价42.80港元 所得款项总额2043.5百万港元 净额1938.1百万港元 [1] - 全球发售4774.57万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1671.1万股 国际发售3103.47万股 [1] A股发行情况 - 2022年1月12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82.79元/股 发行数量4297.11万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35.58亿元 净额32.03亿元 较原计划20亿元超额募集12.03亿元 [3] 中介机构 - 港股联席保荐人为中金香港证券、中信证券(香港)、中信里昂证券 共19家机构参与承销 [2] - A股联席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 [3] 资金用途 - A股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 [3] 发行费用 - A股发行费用合计3.54亿元 其中保荐机构获得承销及保荐费用3.19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