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媒体视点 | 高分红折射市场共建共享新生态
证监会发布· 2025-07-10 09:03
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趋势 - 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在岸和离岸上市公司将派发共计3万亿元股息,派息规模达历史新高[1] - 2024年A股平均股利支付率升至37.78%,127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1] - 2024年上市公司合计派现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336家公司提前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同比增加155%[1] 政策驱动与市场生态变革 - 新"国九条"推动资本市场进入"重回报"阶段,建立分红与减持挂钩的约束机制[1] - 对连续3年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实施ST警示,简化中期分红程序推动春节前分红[1] - 2024年1000多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频次创纪录[1] 投资者行为与资金结构变化 - 2024年红利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加一倍多,险资、养老金增配高股息标的趋势显著[2] - 约四成投资者偏好稳定高分红公司,超八成基金经理选股更关注分红因素[2] - 对一年多次分红企业的持仓周期平均高于一年一次分红的公司20天[2] 市场表现与国际资本流动 - 2024年沪深300股息率最高达3.58%,股债利差创近年来新高[3] - 外资通过沪深港通增持高股息标的规模同比翻番[3] - A股上市公司现金储备超18万亿元为持续分红提供基础[3] 行业分化与龙头企业表现 - 各行业龙头企业分红增幅普遍高于行业均值[3] - 33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3] - 市场形成"优质企业—稳定分红—估值提升"的正向循环[3] 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特征 - 分红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印证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4]
资本市场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04:30
民营经济融资支持政策 -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通过股票 债券等方式平等获得直接融资 [1] - 资本市场通过注册制改革 科技创新债券 并购重组 股权激励等机制推动科技 资本 产业良性循环 [1] - 资本市场法制体系完善 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保障各类主体平等融资 [1] 股票市场民营企业表现 - 2022-2025年4月沪深交易所民企上市556家占比80.35% 首发融资6373.51亿元占比63.86% [2] - 同期民企再融资750家次占比71.36% 规模8427.99亿元占比53.45% [2] - 北交所民企融资167家次占比87.89% 规模312.49亿元占比82.32% 新三板民企融资1320家次占比86.10% 规模381.69亿元占比69.41% [2] - 截至2025年4月北交所民企占比86% 新三板挂牌民企占比87.3% [2] 债券市场支持措施 - 2022年7月三部门联合发文提升债券市场服务民企质效 [3] - 2022-2025年3月民企公司债券融资达4210亿元 [3] 并购重组政策突破 - 2024年9月出台"并购六条" 支持民企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提高对重组事项包容度 [3] - 2025年5月修订《重组管理办法》落实"并购六条" [4] - 2022-2025年4月民企并购重组4159家次占比57.74% 交易金额14103.52亿元 [4] 资本市场生态变革 - 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4] -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提升 [4]
华富基金:华富中证A500指数基金开售,拟任基金经理张娅、李孝华
搜狐财经· 2025-07-10 02:06
基金产品信息 - 华富中证A500指数基金于2025年7月9日至2025年9月30日公开发售 为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 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 [1][2] - 基金投资标的为中证A500指数 该指数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样本 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2] - 基金力争将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控制在0.35%以内 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 [2] - 基金年费率为0.5% 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5%的年费率计提 [2][4] 指数表现 - 截至7月8日数据 中证A500指数年内涨幅1.71% [3]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贵州茅台(权重3.83%)、宁德时代(2.99%)、中国平安(2.61%)、招商银行(2.54%)等 覆盖主要消费、金融、电力设备等多个行业 [3] 基金经理信息 - 拟任基金经理为张娅和李孝华 [1][5][6] - 张娅目前在管7只基金 在管总规模超100亿元 李孝华目前在管12只基金 在管总规模超50亿元 [7] - 两人共同管理的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今年以来净值上涨6.96% 小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1][7]
高分红折射市场共建共享新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7-09 21:46
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趋势及影响 分红规模与政策驱动 - 高盛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在岸和离岸上市公司将派发共计3万亿元股息,创历史新高[1] - 2024年新"国九条"政策推动资本市场进入"重回报"阶段,建立分红与减持挂钩机制,对连续3年低分红公司实施ST警示[1] - 2024年A股平均股利支付率升至37.78%,1277家公司支付率超50%,合计派现2.4万亿元创新高[1] - 336家公司已提前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同比增加155%[1] 市场生态与资金结构变化 - 上市公司分红扭转A股"重融资、轻回报"失衡,2024年红利指数基金规模同比翻倍,险资和养老金增配高股息标的[2] - 约40%投资者偏好稳定高分红公司,超80%基金经理选股更关注分红因素[2] - 沪深300股息率最高达3.58%,股债利差创近年新高,2024年外资通过沪深港通增持高股息标的规模同比翻番[2] 企业质量与行业表现 - A股上市公司现金储备超18万亿元,为持续分红提供基础[3] - 行业龙头分红增幅普遍高于均值,33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形成"优质企业—稳定分红—估值提升"正向循环[3] 资本市场发展阶段 - 分红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4]
监管靶向治理违法违规行为 资本市场主体合规意识显著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7-03 16:07
监管成效与市场净化 - 2025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累计针对160家A股上市公司的258起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涉事公司数量同比下降70.26%,违法违规行为下降60.91% [1] - 市场主体合规意识显著提升,市场生态持续净化,监管通过靶向治理重点打击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短线交易、资金占用等行为 [1] -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精准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了市场监督力度,提升规则执行效果,减少违规操作空间,推动市场规范化水平提高 [1] 信息披露违规问题 -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占比达39.15%(101起/258起),稳居违法违规类型首位,违规情形包括定期报告数据失真、延迟披露、重大事项未及时披露及关联交易隐瞒等 [2] - 个别公司存在长期系统性披露违规,如上交所1月27日通报批评某上市公司连续多年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披露义务 [2] - 律师朱奕奕指出信披违规导致投资者评估依据失真,加剧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透明度并扰乱公平秩序 [2] 监管措施与整改问题 - 监管针对"拖延整改"问题采取行动,如上交所2月对2家上市公司采取措施,其中1家经多次督促才披露澄清公告,另1家未完成资金占用整改;4月对某公司公开谴责其未如实披露资金占用情况 [3] - 田利辉建议未来需强化法规建设、利用技术实时监测信披、加强管理层培训以解决信披顽疾 [3] - 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通过完善法规、强化执法及提升透明度应对市场治理复杂性 [3] 监管精准度与打击重点 - 上半年监管措施包括116份监管工作函、21份监管警示、59份通报批评、49份公开谴责及13份公开认定不适合担任董监高的纪律处分 [4] - 13份董监高纪律处分均指向财务报告虚假记载,体现对财务造假"露头就打、打则从严"的零容忍态度 [4] - 证监会强调"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全面惩处造假利益链 [4] 风险防范与市场影响 - 监管部门通过"抓早抓小"防范风险升级,如深交所1月10日针对某公司股东大会程序瑕疵(股东核验不到位、监票流程不规范)及时采取措施 [5] - 律师朱奕奕认为精准监管增加违法成本,维护市场秩序稳定性,提高透明度并增强投资者信心,长远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5][6]
★发挥资本市场关键枢纽作用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证券时报· 2025-07-03 01:56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1][2] - 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 [2] - 进一步发挥北交所改革试验田作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1][2] - 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1][2] 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至18个省份 [1] - 支持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1] - 鼓励社保基金会开展股权基金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1] - 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 [1] 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 - 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 - 扩大再贷款额度规模,优化支持范围和流程机制 [2] - 鼓励银行探索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绩效考核方案 [2] - 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科技发展 [2] 科技保险支持创新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 - 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2] -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试点 [2] - 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2] 财政政策引导支持 - 用好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2] - 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2] - 落实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 [2] 区域与跨境金融创新 - 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开展政策先行先试 [3]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提高股权投资便利性 [3] - 用好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3] - 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3]
★中国资本市场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不可替代投资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7-03 01:56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机遇 - 中国资本市场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资机遇,源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开放活力释放[1] - 一季度中国GDP取得"开门红",展现出完整产业体系、齐备基础设施、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1] - 中国是全球GDP增长主要贡献者,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并重[1] 资本市场改革与生态完善 - 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加强[2] - 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等举措深入推进,市场生态加快完善[2]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形成良性循环[2] 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 - A股上市公司四分之三实现盈利,五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3] -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涌现龙头企业[3] - 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超800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3] 投资者回报与估值水平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分红2.4万亿元、回购股份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3] - 沪深300指数股息率接近3.6%,回报稳定性增强[3] - 沪深300市盈率12.6,明显低于境外市场主要指数,配置价值凸显[3] 资本市场开放与制度设计 - 证监会将加强对外开放顶层制度设计,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容相通[4] - 完善与国际投资者沟通机制,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等安排[5] - 加强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开放协同,加大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供给[5]
证监会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13:22
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核心观点 -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强调其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与当前金融工作重要论述一脉相承 [1] - 要求证监会系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及资本市场的指示,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 [1] - 提出五个"统筹"作为资本市场贯彻落实的具体方向 [1][2] 统筹"两个结合" - 推动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实践,借鉴全球经验但立足国情市情 [1] - 强调资本市场理论、实践、制度创新,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 统筹政治性与专业性 - 坚持党的领导贯穿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过程,突出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2] - 以专业性支撑监管工作,强化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2] 统筹效率与公平 - 优化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机制,促进要素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集聚 [2] - 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 [2] 统筹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 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通过制度优化增强市场活力 [2] - 推进资本市场自主开放,提升A股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2] 统筹发展与安全 - 将市场稳定作为监管首要任务,建立常态化稳市机制 [2] - 重点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2] 参会机构 - 证监会党委委员、纪检监察组、各司局及三大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主要负责人参会 [3]
中国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证监会发布· 2025-07-02 12:18
会议背景与核心精神 - 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1]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17年半的金融工作实践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供理论源头[1] - 会议强调将习近平金融论述与十八大以来重要指示结合,指导新时期金融强国建设[1][2] 资本市场发展路径 - 统筹"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实践,立足国情推进资本市场理论、实践、制度创新[2] - 统筹政治性与专业性:强化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以专业性支撑监管工作,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2] - 统筹效率与公平:优化股债融资和并购重组机制,促进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2] 改革与开放举措 - 统筹对内改革: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通过制度优化增强市场活力[2] - 统筹对外开放:推进资本市场自主开放,提升A股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2] 风险防控机制 - 统筹发展与安全:建立常态化稳市机制,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2] 参会机构 - 证监会系统各机构及三大交易所主要负责人参会[3]
行业ETF风向标丨中证A500指数快速反弹,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563360)规模突破200亿元,跃居同类产品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07:07
A股ETF市场表现 - 境内ETF总规模突破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达15% [1] - 宽基ETF表现突出中证A500指数上周上涨2.43% [1]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563360)上周净流入112.79亿元日均成交额25.5亿元 [1]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领先优势 - 规模突破200亿元以202.56亿元居同类之首份额达198.98亿份 [1] - 年内份额增加26.13亿份份额变动率15.12%显著优于行业 [1] - 管理费率0.15%/年托管费率0.05%/年为市场最低档 [3] 中证A500指数特征 - 覆盖500只各行业市值大流动性好的证券聚焦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新质生产力行业 [4] - 前三大权重股为贵州茅台(3.86%)宁德时代(2.91%)中国平安(2.69%) [5][7] - 股息率分红占比优于中证全指同时成分股净利润增速显著更高 [8] 资金配置背景 - 全球配置型资金对美股持仓达历史高位而中国仍处底部存在中长期回流空间 [2] - 华泰柏瑞ETF管理规模超4900亿元旗下沪深300ETF(510300)规模近3700亿元 [3] 产品机制设计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每季度评估分红联接基金实行月月分红机制 [3] - 指数成分股代表中国经济竞争力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