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漫
icon
搜索文档
想要接住“哪吒热”的泼天富贵,文科生就业如何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5 04:51
国产动漫行业招聘热 - 《哪吒2》火爆全球带动相关公司招聘需求增长 包括动画剪辑助理 动画场景模型等传统和新兴岗位 [2] - 参与《哪吒2》制作的公司目前推进几十部动画电影 开放动画师 材质师 灯光师 特效师等紧缺岗位 [4] - 行业出现"人工智能艺术家"等新兴岗位 但毕业生技能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 三维模型岗位需企业培训半年以上才能达标 [4] 跨境电商行业就业现状 - 深圳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超10万 90%为30岁以下年轻人 约一半是海归留学生 [6] - 文科生进入跨境电商多从助理岗起步 月薪约5000-6000元 存在低效人工操作现象 [5] - 跨境电商成为文科生新选择 英语等语言专业在切换赛道时显现优势 [5][6] 文科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 2022年中国本科生文科占比49.2% 低于美国57.7% 英国58.5% 日本65.7% 规模非核心问题 [7] - 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对口率仅66%-69% 低于本科生72%平均水平 24%毕业生因技能不达标转行 [7][8] - 课程内容陈旧问题突出 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近半数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实用 [10] 文科教育改革方向 - 北师大2024年推出"社会学+心理学"等3个双学位项目 计划新增"汉语言文学+AI"等4个交叉学科项目 [11] - 外语+法律复合培养模式较成功 但法律英语等专业因资格考试压力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12][13] - 高校需转向能力培养导向 淡化专业对口概念 通过交叉学科提升就业适应性 [13]
多个金庸产品撤回重做,IP难以实现“际代”穿透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18 15:06
金庸IP改编项目现状 - 图森未来耗资打造960平方公里3A项目《金庸群侠传》因团队经验不足、开发进度滞后导致广州分部解散清算,北京上海团队接续开发但市场信心受挫[1] - 2024年多款金庸献礼项目集体失利:6亿元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口碑崩塌、8.7亿元电视剧《金庸武侠世界》30集撤档、10亿元MMO《射雕》因市场表现不佳回炉重制[1] - 开放世界MMO《射雕》采用二次元视觉表现和开放世界设计未能吸引目标用户,反而成为差评核心矛盾[3][4] 年轻受众吸引力问题 - 金庸IP对00后/10后吸引力不足:猫眼数据显示20岁以下用户对《射雕》想看比例仅6.4%,显著低于《熊出没》(18.5%)等竞品[7] - 30岁以上群体仍是金庸IP核心受众:《射雕》在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年龄段想看比例分别达18.8%/16.7%/23.2%[7] - 改编作品年轻化策略失效,启用新生代明星和现代叙事手法未能扭转市场平淡反响[5][6] IP改编策略误区 - 产品团队错误假设年轻用户需求,将"年轻化"简单等同于二次元画风或现代叙事重构,忽视用户对经典还原的偏执需求[11][12][13] - 营销层面存在To B逻辑偏差,用7成阅读率、9成衍生作品吸引力等数据说服合作方,但未解决真实用户痛点[15][16] - 动画改编项目显示创作空间受限,受众对角色形象存在固定模板认知(如令狐冲需接近吕颂贤版),导致改编容错率极低[22][2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1996-2004年武侠热潮期金庸IP商业价值受国际厂商追捧:索尼推出PS平台首款中文游戏《射雕英雄传》、卡普空在《街头霸王OL》引入金庸角色[30][32] - 当前武侠品类整体衰退,高品质游戏已无需依赖经典IP加持,3A作品核心竞争力转向玩法设计与技术突破[34] - 大投入项目如网易《射雕》(10亿元)和图森《金庸群侠传》更多反映管理层个人情怀,而非理性商业决策[37]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平衡原著还原与创新表达:网易《射雕》因过度呈现原著细节导致叙事冗余,腾讯剧集因预设观众熟知原作而令新观众困惑[35] - 行业期待标杆案例出现以证明商业可行性,2028年前或金庸逝世10周年成为关键时间窗口[39][40] - 保守策略显示性价比:已验证的换皮模式仍能盈利,而激进创新项目更易搁浅[36]
全球第七!哪吒背后的广东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1 11:37
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表现 - 截至3月1日累计票房(含预售)超143.2亿元 进入全球票房榜前7 [1] - 超越《蜘蛛侠:英雄无归》票房成绩 位列全球票房榜第7名 [1] - 中国(含港澳台)票房达141.71亿元 海外票房1.52亿元 [2] 广东省票房贡献 - 广东省以15.44亿元票房位居省份排行榜第一 [3] - 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4座GDP万亿城市票房领先 [3] - 广东省票房占比达84.4% 排片占比56.4% [4] 东莞潮玩产业链优势 - 东莞承接大量电影周边订单 全球动漫衍生品1/4产自东莞 [5] - 东莞企业将潮玩产品交付时间从15天缩短至10天 [6] - 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设计-打样-生产-销售"全链条协同 [6] IP经济与广东产业生态 - 广东省潮玩、游戏、卡牌、玩具等产业年总产值超5000亿元 [10] - 《猪猪侠》衍生品年零售市值超50亿元 覆盖十多个行业 [9] - 广东游戏产业营收规模达2604.3亿元 占全国79.94% [12] 广东企业IP运营案例 - 名创优品与迪士尼、漫威IP合作 全球店铺超7000家 [12] - 华强方特《熊出没》IP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KKV品牌将广东制造与IP授权结合 形成新产品形态 [12]
一吒难求!预售排到60天后,广东制造正在“狂揽”全球二次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8 01:54
核心观点 - "哪吒热"展现IP经济强大活力,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超140亿元,衍生品大卖出现"一吒难求"现象 [1][2] - IP经济本质是借助创意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围绕原创内容进行全产业链运营 [1] - 中国IP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人均GDP超1万美元带来的精神消费需求提升,以及Z世代为兴趣买单的消费习惯 [3] - 广东已形成超5000亿元产值的"谷子经济"产业生态,涵盖潮玩、游戏、卡牌、玩具等领域 [6][10] IP经济市场表现 - 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从2017年2212亿元增长至2024年5977亿元,预计2025年达6521亿元,2029年8344亿元 [9] - 2023年中国游戏IP衍生品市场规模40.6亿元,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17% [12] - 2023年中国授权商品和服务零售额137.7亿美元,同比增长9.6%,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 [14] - 全球授权商品和服务零售额达3565亿美元,约75%为实物商品 [14] 广东IP产业发展 - 广东游戏产业2024年营收2604.3亿元,占全国79.94% [12] - 东莞生产中国85%潮玩产品和全球1/4动漫衍生品 [17] - 《猪猪侠》衍生品年零售市值超50亿元,覆盖玩具、食品等十多个行业 [9] - 华强方特"熊出没IP"海外发行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泡泡玛特实现全产业链运营及跨国销售,玩偶在东盟市场受追捧 [12][20] 产业链特点 - 珠三角形成全球玩具生产集群,早期为迪士尼等代工,现探索IP全产业链发展 [5] - 潮玩产业链分工明确:上游IP设计、中游制造(东莞占85%)、下游销售 [12] - 名创优品全球111个国家开设7000多家店铺,从IP合作转向自主开发 [13] - KK集团将广东制造与IP授权结合创新产品形态 [13] 存在问题与潜力 - 部分公司缺乏IP管理商业自觉,衍生品开发滞后于内容爆火 [14] - 中国授权市场渗透率低但潜力巨大,国漫国游快速成长显示文化自信提升 [15] - 日本动漫在中国青年网民中影响力从2014年近六成降至2024年不到一成 [16] - 广东需补足成人动漫短板,强化IP原创深度与全球化运营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