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谱写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新篇章
经济日报· 2025-07-03 22:05
中部地区经济地位与战略定位 - 中部六省以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1/4人口并创造1/5经济总量 [1] - 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巩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 - 2021年政策提出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全国约2.5%水平 [4] 经济发展核心数据 - 2015-2024年GDP从不足15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 [6] - 2024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经济总量均突破5万亿元 [6] - 2024年中部粮食产量20431.8万吨占全国28.92% [10] - 2024年山西原煤产量12.69亿吨占全国26.7% [10] 产业结构特征 - 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河南/湖南/湖北超8%) [6] - 安徽/江西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全国 [6] - 形成株洲轨道交通/长沙工程机械/武汉光电子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8]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从2013年20.7%提升至2023年42.9% [15] 科技创新布局 - 中部地区拥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30% [4] - 合肥/武汉布局量子计算/激光/可控核聚变等新兴产业 [9] - 安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服务全球100多国家地区 [16] 重点产业发展 - 安徽2024年汽车产量357万辆(全国第2),新能源汽车168.4万辆 [15] - 全球10%笔记本电脑/20%液晶显示屏/50%光伏玻璃在皖生产 [15] - 武汉光电子信息/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形成竞争力 [8] 区域协同与开放 - 郑州机场2024年全货运航线57条,综保区进出口全国前列 [9] - 鄂州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5 [9]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促进区域联通 [16] 安徽转型实践 -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中西部首位) [13] - 打造"基金丛林"计划投入超2000亿元 [15] - 制造业投资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5]
苏州抓住暑假黄金期开展职业培训 力争覆盖12万人次
新华日报· 2025-06-29 23:29
谷歌品牌出海训练营 - 谷歌品牌出海训练营在阳澄数谷开营 课程共6期 覆盖企业出海全链路 讲师来自谷歌大中华区新客户业务部 [1] - 苏州姚绣文化有限公司品牌部部长吴瑞博参与学习 认为训练营有助于了解海外市场 [1]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 -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推进会召开 培训将持续至9月 目标覆盖12万人次 导向为"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1] - 培训背景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和人社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通知》 [1] - 培训采取"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校企贯通 多方参与"模式 注重资源整合与协同 [2] 培训专项与补贴政策 - 推出十大专项培训 包括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乡村实用技能等 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 [2] - 先进制造业技能培训专项发布537个补贴性培训工种 其中130个为紧缺工种 紧缺工种补贴标准上浮30% [2] 新领域技能评价标准 - 苏州开发的5个行业评价标准通过江苏省终审 占全省63% 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师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新领域职业 [3] 企业参与培训 - 新授牌8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其中6家由企业建设 累计建成市级基地102家 含国家级4家 [3] - 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白班理论教学+夜班产线实操"模式 将员工排障率提升至90% [3] 院校资源整合 - 莱克电气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提升技师理论能力 实现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4] - 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微课程" 引入人工智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 [4] 产教融合实践 - 苏州汇川技术与苏州市职业大学 吴中经开区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 完成4项人才标准制定 实现8门课程学分互认 [5] 多元化培训形式 - 成立3家乡村培训中心 包括相城区北太湖培训基地等 提供就近技能培训 [5] - 8名技能大师 技能冠军走进培训一线 传授实践经验与工匠精神 [5] - 成立行业协会培训大联盟 整合人力资源 跨境电商等协会资源 常态化发布培训清单 [5]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25-06-28 21:56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 东部地区以不足10%的国土面积承载超全国40%的人口,贡献超50%的国内生产总值及约80%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2] - 2024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达702356亿元,同比增长5.0%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62.2%,营收占比达73.0% [3]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 全国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东部占60个,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东部占35个 [7] -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突破超薄芯片加工用临时键合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7] -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集群通过共享设计工具缩短研发周期,浙江枫桥杭派服饰产业园构建垂直供应链快反基地 [8] -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华为、中兴占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份额30% [9] 对外开放与外贸表现 - 2024年东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4.95万亿元,占全国79.7%,进口全国85%原油和消费品,出口80%以上劳动密集型产品 [12] - 东部地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1759家,占全国87.6%,实际使用外资7079亿元,占全国85.7% [13] - 全国9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位于东部,占总数172个的55.2% [12]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 2023年R&D经费投入超千亿元的12个省份中7个位于东部 [3] - 上海2024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 [3] - 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覆盖核心零部件至场景应用,突破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8][9]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战略引擎承担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使命 [4] - 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现车载操作系统规模化应用 [7] - 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城际铁路公交化、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等公共服务共建 [4]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解读“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 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新标杆
四川日报· 2025-06-28 03:44
功能定位 - 成都定位为"三中心一基地",包括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1] - 省委省政府出台15条针对性措施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旨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1] 西部经济中心建设 - 重点围绕扩大内需、提升高端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动能 [1] - 目标是提升区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1] 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聚焦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 - 着力提升新质资源集聚转化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技术应用功能 [2] -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四川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 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 围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强高能级开放平台和稳外贸稳外资 [2] - 提升服务国家外交和带动西部对外开放能力,强化门户枢纽功能 [2] - 目标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2]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 重点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建设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3] - 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 [3] 美丽宜居幸福城市建设 - 包括保障改善民生、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3] - 目标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
打通创新链产业链
经济日报· 2025-06-26 22:40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有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创新链承载基础研究突破与核心技术攻关的使命,企业需将其作为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 [1] - 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落地需跨越"科研—技术—市场"的"死亡之谷",创新链与产业链需同频共振 [1] 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机制 - 推动双链无缝对接需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链条转化机制 [2] - 企业需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推进补链、强链、稳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 - 江苏实践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通过科创平台建设和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打通产学研堵点 [2]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先进制造业是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的策源地,需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 - 需加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研发力度,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硬支撑 [2] - 传统制造业需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盘 [2] 企业角色与协同创新 - 企业作为双链对接核心主体,需发挥领军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的优势,带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2] -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生态格局 [2]
广东科技上市军团领跑全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07:41
广东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 截至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万亿元 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万亿元 [1] - 科技保险保额1.43万亿元 同比增长63.9% [1] - 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408家 首发募集资金累计3312亿元 居全国第一 [1] 金融支持政策与体系 - 实施金融"三大工程"(固本强基 科技金融矩阵 生态常青)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1] - 出台《科金15条》和《若干措施》28条 构建适配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2070亿元 同比增长24.4% [2] - 专利商标质押金额3453.97亿元 同比增长49.74% [2] 科技企业融资与上市表现 - A股上市公司879家 新三板838家 其中战略新兴企业326家 高新技术企业179家 专精特新304家 [2]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A股公司40家 占全国总数19.8% 排名第一 [2] - 2024至一季度直接融资779.09亿元 科创板创业板首发募资占比73.05% [2] 创投基金生态建设 - 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认缴规模4913亿元 规模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3] - 形成天使基金 产业引导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等全链条投资体系 [3]
湖北大力度开展精准招商,到2027年每年引进千个10亿元以上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01:42
招商引资目标 - 到2027年湖北省每年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000个以上 [1] - 招商引资亿元以上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年均增长8%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过50% [1] -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保持中部第一 [1] 产业链招商策略 - 依托"链主"企业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并建立配套企业名录库 [1] - 支持龙头企业举办供应商峰会等活动推动企业嵌入产业链 [1] - 推进"一企带一链 一链成一片"集群式招商实现差异化发展 [1] 产业生态招商机制 - 实行政府"链长"、龙头企业"链主"、高校科研机构"链创"的"三链"工作机制 [2] - 聚焦重点产业"卡脖子"难题开展关键企业招商和核心技术攻关 [2] - 招引创业孵化 中试验证 金融投资等服务机构完善人才引进和科研补助保障 [2] 应用场景招商 - 聚焦大健康 新文旅 泛娱乐 智能化等领域谋划示范性场景项目 [2] - 建立场景清单项目库并发布场景创新案例 [2] 要素储备招商 - 高效利用存量厂房和土地资源科学规划招商目标 [3] - 打造"高新产业主导 产学研协同 无极化配套 复合模式运营"的孵化园区 [3] - 采取先租后让 租让结合 弹性年限等多元化用地供应方式 [3] 科技产业招商 - 探索"科技+产业+平台"招商模式加大专业化科技园区建设 [3] - 依托国家实验室 高校院所等平台招引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3] - 加速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孵化链条 [3]
省领导参加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有关活动
大众日报· 2025-06-20 01:03
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 - 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巨大市场潜力[1] - 山东已形成基础设施好、产业门类全、创新能力强、应用场景广、市场潜力大的发展态势[1] - 山东正加快构建服务保障新体系、激活创新驱动新引擎、拓展低空应用新场景、培育低空产业新业态[1] - 政府鼓励企业、专家学者深化与山东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产业项目落地和高端人才引进[1] 人力资源与制造业发展 - 山东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制造业强省建设取得进展,呈现体系实力强、市场主体好、链群生态优的态势[2] - 山东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2] - 政府呼吁各界为山东引才荐才、创新创业,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山东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链条[3] - 政府愿与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合作攻克关键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共建产业生态[3] - 山东期待更多创新项目和成果在本地实施转化,将技术、人才、资本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3] 中德国际合作 - 山东积极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4] - 德国是山东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合作成果丰硕[4] - 政府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德国等国际投资者[4]
威海|威海加速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大众日报· 2025-06-20 00:59
工业稳增长 - 威海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营业收入利润率6.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 [2] - 工业领域百亿企业6家,省级以上优质企业857家(包括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等) [2] - 目标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7.5%,推动龙头企业梯次冲击200亿元、100亿元目标,服务48个预计新增产值过亿元项目 [2] - 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00个以上 [2] 优势产业打造 - 优化10条优势产业链机制,举办30场以上融链固链活动 [3] - 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等企业100家 [3] - 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深海空天新赛道 [3] 产业创新推进 - 聚焦碳纤维等新材料前沿技术,提升中试平台能力 [3] - 建设4个培育类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如海洋预制菜) [3] - 指导建设省级/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实施180项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3] 数实融合深化 - 推进算力项目(如中科融合),打造细分行业工业大模型 [4] - 龙头企业开展"链式"转型,建设"产业大脑"和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 [4] - 专精特新企业推进系统化集成改造,打造晨星工厂、智能工厂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目标占GDP比重稳定在5.5%,实施集成电路"强芯"等数字产业化"九大工程" [4] 转型优势强化 - 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4] - 八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去年平稳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 [5] - 培育10个省级"雁阵形"集群,壮大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性能复合材料、海上风电高端装备) [5] - 布局核、风、光、储新能源板块,推动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乳山半岛南海上风电等项目 [5]
第9届南博会“投资云南”系列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0余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0:53
活动概况 - 第9届南博会"投资云南"系列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投资促进局承办 [1] - 活动邀请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及知名机构高层出席,参会企业包括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独角兽等优强企业及投资机构,超500人参会 [1] - 此次活动成为历届南博会以来规模最大的招商活动 [1] 签约成果 - 活动组织现场签约项目30余个,签约协议总投资额约13625亿元 [1][2] - 今年以来云南产业招商取得丰硕成果,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标志性项目陆续签约、落地,协议总投资额约19195亿元 [2] 活动形式 - 采用"1+3+X"形式开展:"1"指举办一场高规格"招商大会",全面宣介云南发展机遇与投资环境 [1] - "3"指举办三场产业专题投资对接洽谈会,围绕"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推介与精准对接 [1] - "X"指组织各州(市)与参会嘉宾开展对接洽谈 [1] 产业聚焦 - 招商大会聚焦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等符合主题的项目 [2] - 签约项目涵盖新材料、先进制造、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等领域 [2] 招商推介 - 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德宏州就重点产业及沿边产业园作招商推介 [2] - 云南省人民政府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四川省川商总会等4家机构及9位个人颁发云南省全球招商顾问聘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