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东吴水泥(00695)涨超3% 与嘉逸控股订立买卖协议 拟出售东方诚正稀土100%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1:53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东吴水泥股价上涨3.11%至6.3港元 成交额达1145.35万港元 [1] 资产出售协议 - 公司以1000万港元代价向嘉逸控股出售东方诚正稀土全部已发行股本 [1] - 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1] 业务战略调整 - 公司2023年通过收购进入稀土永磁材料生产销售领域 [1] - 出售集团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税后亏损915万港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2777万港元 [1] - 亏损主因系磁性材料价格下行趋势及生产规模不足 [1] - 出售事项旨在集中资源发展水泥主业 改善现金流与财务灵活性 [1]
如何看待海外债市异动和美国经济“新常态”?
2025-09-15 01:49
行业与公司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全球债市 包括美国 欧洲 日本国债市场[1][2][4] * 美国科技行业 涉及芯片 稀土 军工领域企业如英特尔 美光 MP Materials 洛克希德马丁[8][9] * 欧洲制造业 受再武装计划影响[6] * 日本汽车市场 承诺向美国完全开放[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财政与债市波动 * 多国财政纪律约束遭反对导致政局不稳 推动国债利率上行 法国政府削减赤字提案遭议会反对引发总理下台 英国工党上台后尝试削减福利但因经济下滑被迫恢复 日本反对党掌握立法权后主张财政宽松和降低消费税[1][2] * 欧洲国债供给扩张难以吸引外资 只能靠内部消化 放大利率波动 美欧贸易协定使欧洲处境恶化 政治和军事前景预期下降[4][5] * 日本财政压力增加 签订对美国优惠贸易协定 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 加征关税至15% 美国对投资流向拥有完全决定权 投资收回前两国平分利润 收回后美国分得90%利润[6] 美国经济动能转变 * 美国经济核心动能转为投资驱动 信息技术和软件设备投资对GDP贡献超过消费 二季度GDP同比增速2.1% 环比折年增速3.3%[7] * 美国政府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通过增持民营企业股权和提供补贴主导企业投资 加速制造业回流 涉及芯片 稀土 军工等国家安全及核心科技领域[8][9] * 科技企业投资加速 日本承诺到2029年1月前投资5300亿美元 平均每年超1000亿美元 支撑美国私人部门投资保持强劲[10] 就业与消费市场 * 美国就业数据未显示衰退信号 劳动力市场压力指数显示仅8个州触发萨姆规则 远低于30个州的警戒线[3][7] * 新增非农就业中枢下降 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低于服务业 制造业增加值1%带动0.28%就业增长 服务业增加值1%带动0.57%就业增长[12] * 消费市场面临多重逆风 学生贷款豁免政策失效涉及2700多亿居民债务 还款负担抑制消费[11] 货币政策展望 * 美联储降息预期需合理控制 市场预期年内三次降息 但合理应为两次 11月降息可能落空 通胀粘性不可小视[13] * 缩表政策可能调整 银行准备金规模约2.7万亿 若占GDP比重降到7%以下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 9月底前财政存款抽掉2000亿流动性 加上每月400亿缩表及企业缴税季 准备金或碰到压力位[14][15] * 停止缩表每月带来约400亿流动性增量 配合SOR调降 系统重要银行释放1万亿以上扩表能力[15] 资产走势与汇率 * 看好美股和美元指数走强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同涨 呈现双牛格局 A股与美股也呈现双牛格局[4][17] * 人民币CIPS汇率综合指数维持在96~97位置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升至6.9到7.0区间[17] * 海外债市波动强化美元 美股走势 欧日财政趋宽松但货币政策趋紧 在贸易谈判中牺牲自身利益强化美国例外论[16] 其他重要内容 * 欧洲制造业PMI从3月起反弹 与再武装计划带来的信用扩张和经济提振相关[6] * 日本央行对降息态度边际变化 更加关注实际物价走势而非潜在通胀 CPI持续高于3%可能需要再加息[6] * 美国长端利率震荡受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事件影响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3]
美联储本周会议或降息 机构看好贵金属+稀土估值重塑(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15 00:33
美联储降息预期 - 美联储预计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 为九个月以来首次政策宽松[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大幅降息 并向美联储主席施压要求辞职[1] - 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加大[2] 美国经济数据表现 - 8月CPI数据有所回升但符合预期 通胀仍在可控范围内[1] - 劳动力市场持续降温 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升至26.3万人 创近四年来新高[1] 资产配置影响 - 美元大概率走弱 非美资产受益 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和高收益资产[1] - 全球风险偏好提升 亚洲股市表现强劲[2] - 避险资金配置黄金推动金价上涨[2] 黄金投资机会 -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黄金龙头标的[2] - 黄金产业链港股包括紫金矿业、山东黄金、招金矿业等7家公司[3] 战略金属板块 - 稀土行业呈现全球垄断格局 2025Q3海外补库需求推动价格上涨[2] - 氧化镨钕供应偏紧为稀土价格提供有力支撑[2] -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稀土磁材龙头 华西证券推荐稀土磁材和钨等关键金属[2] 相关港股标的 - 稀土磁材港股:金力永磁[4] - 金属钨港股:佳鑫国际资源[4]
中加经贸拉锯战收场?加拿大松口后,中方精准反制显效
搜狐财经· 2025-09-14 19:12
加拿大对华贸易政策调整 - 加拿大总理卡尼于9月3日表态希望尽快与中国展开高层经贸对话 但此前一年多加拿大通过关税壁垒 军事演习和舆论战加剧两国经贸紧张关系 这一调整被视为严峻现实压力下的退让[1] 美国政策影响与加拿大响应 - 2024年春季美国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积极拉拢盟友构建对华关税同盟 加拿大迅速响应 宣布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 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100%额外税率 并针对电池 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设置审查和新规提高准入门槛[2] - 2025年7月美国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并施压要求其加入美国阵营 加拿大政府迅速让步 但试图在对华议题上找补反而削弱中国对其谈判诚意的信任[9] 农产品贸易反制与影响 - 加拿大近40%油菜籽出口和70%豌豆出口依赖中国市场 2024年夏季加拿大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和钢铁加征重税后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实施进口限制 导致货物滞销[6] - 2025年3月中国宣布对加拿大菜籽油加征100%关税 对海鲜和猪肉加征25%关税 直接导致加拿大农产品买家转向澳大利亚采购豌豆和俄罗斯采购油菜籽[6] 钢铁行业成本压力 - 加拿大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钢铁产品统一加征25%关税 并设置进口量闸门 即当年进口量超上一年总量50%时超出部分面临更高关税 这推高原料价格 削弱加拿大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7] 能源贸易格局变化 - 2025年3月起中国大幅减少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和原油 6月暂停煤炭进口 转而深化与俄罗斯 沙特合作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能源企业绕过联邦政府私下与中国客户签署合作合同[13] 军事与舆论施压 - 2025年4月加拿大参加美菲联合军演 参演兵力达1.6万人 演习区域位于菲律宾吕宋岛附近 同时加拿大情报部门声称中国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干预选举但未提供证据 这些举动将经贸与安全议题捆绑[8] 稀土供应链优势 - 全球稀土氧化物探明储量约4400万吨 中国占比超50% 在重稀土分离与加工环节市场份额高达99% 美国计划对中国稀土加征200%关税但短期内无法绕开中国供应链[10] 国内经济与社会压力 - 加拿大通胀率飙升至7% 房价一年内上涨40% 卡尼政府支持率从50%下滑至43% 民众对生活成本抱怨加剧 阿尔伯塔 魁北克等省份与中国保持接触 不再遵循联邦政府强硬政策[14] 谈判条件与替代选择 - 中国要求加拿大取消不公平关税作为恢复贸易条件 并指出中国拥有广泛替代来源如俄罗斯能源 中东矿产和东南亚农产品 而加拿大市场转身困难[16] - 中国通过精准反制 能源供应替代和稀土产业优势保持主动 加拿大农产品外销受挫 钢铁成本攀升和能源机会错失转化为国内政治压力[19] 政策机制分析 - 加拿大对钢铁关税设置保障措施变体 旨在控制进口量但推高下游制造成本 联邦政府掌握贸易政策但各省在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方面拥有裁量权 导致政策执行错位[18]
A股分析师前瞻:“慢牛”行情或延续,高景气赛道仍是首选
选股宝· 2025-09-14 14:08
核心观点 - 9月A股"慢牛"行情延续 高景气赛道仍是首选[1] - 行业轮动强度处于低位 9月或迎来扩散窗口[1] - 出海逻辑成为本轮行情核心主线 涨幅领先公司多与海外供应链相关[2] - 政策催化预期强烈 四中全会将聚焦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领域[1][2][3] - 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 增量资金蓄势待发[2][3] 市场行情判断 - 9月A股延续"慢牛"行情特征[1] - 行业轮动强度已降至去年4月以来新低[1] - 日均成交额预计回归1.6-1.8万亿元区间[2] - 全年视角下8-9月通常是行业轮动剧烈阶段[1] - 市场短期存在情绪溢价带来的超额换手[2] 投资主线与逻辑 - 出海逻辑表现突出 315个子行业的695家龙头公司中 6月以来涨幅最大的15家公司有12家具备出海属性[2] - 海外AI产业链包括光模块 PCB 服务器 液冷 氮化镓 玻纤等细分领域[2] - 创新药BD和全球定价资源股(稀土 铜)表现强劲[2] - 优势产业出海包括游戏 扫地机器人等领域[2] - 端侧AI代工获得市场关注[2] 重点关注板块 - 高景气赛道:固态电池 储能 创新药 AI应用 人形机器人[2] - 新消费领域:IP经济 口含烟等新兴消费形态[2] - 资源类板块:有色金属 化工 稀土 铜等全球定价品种[1][2][3] - 科技主线:AI算力 半导体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2][3] - 港股市场:互联网板块有望获得"外资+南下"双加持[2] 政策与事件催化 - 10月将召开四中全会 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或有较多政策催化[1][2] - "十五五规划"大概率聚焦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3] - 中美经贸谈判若达成实质性成果 将提振投资者情绪[3] - 国内"金九银十"秋季开工旺季启动 产业链库存处于历史低位[4] - 美联储9月降息已成市场共识 中美谈判进展影响全球风险偏好[2] 资金面与流动性 - 居民端潜在增量资金依旧充沛[2] - 北向资金成交持续处于高位 两融余额再创新高[3] - 资金面四个蓄水池依然蓄势待发[3] - 指数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的正螺旋仍在运转[3] - 科创板等ETF出现阶段性赎回 产业资本高位减持[3] 盈利与基本面 - A股盈利处于筑底阶段 需在结构上精选高景气赛道[1] - 从2025年盈利预期来看 TMT领域亮点较多[1] - 产业链盈利底一旦得到确认 顺周期交易将于4季度前置启动[4] - 通缩倾向出现扭转可能成为吸引海外资金配置的关键因素[3] - 2026年基本面逐渐触底企稳概率较高[3]
近4000吨稀土“绕道”美国,中国揪出两个“帮凶”,反制手段即将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14 10:59
全球稀土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宣布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引发国际市场波动 美国通过泰国 墨西哥等中间商在五个月内购入近4000吨稀土[1] - 2023年底至2024年初美国从泰国 墨西哥进口锑氧化物数量骤增 总量相当于过去三年之和[3] - 部分稀土被伪装成艺术品 铁矿石等商品通关 涉及跨国资本与境内企业相互勾结[3] 美国稀土产业困境 - 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 稀土产业链大量外包 基础提纯技术几近荒废[5] - 美国重建本土稀土产业链面临巨额资金投入和技术难关 短期内无法实现[6] - 通过中间商获取的稀土只能缓解燃眉之急 无法解决产业断粮根本问题[6] 中国稀土监管体系升级 - 中国推出稀土天眼系统 为每克稀土发放电子身份证 实现全流程实时追溯[5] - 采用区块链技术加持 结合多部门联合核查机制 彻底堵死换马甲蒙混过关的路径[5] - 工信部优化出口许可押金制 对出口企业收取高额押金 违规行为直接扣罚[5]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70%的稀土储量加上最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6] - 掌握离子型稀土矿高效提取技术和全流程溯源监管体系等核心技术与管理经验[6] - 在稀土领域形成垄断性优势 开始在国际资源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6]
大盘强势摸高3892点,政策利好频发,不出意外下周有望突破3900点,4000点还远吗?
搜狐财经· 2025-09-13 22:19
市场表现与指数水平 - A股市场周五收盘点位为3892.74点[1] - 沪指全周累计上涨1.52% 科创50指数全周强势上扬5.48%[4] - 技术分析关注3859点关键位置 既是近期震荡区间上沿阻力位 也是长期上升通道支撑线[4]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上周外资涌入A股市场高达55亿美元[1] - 两融余额突破2.15万亿大关 创下历史新高[2] - 外资已连续三周呈现净流入态势 仅9月第一周就扫货55亿美元[6] 美联储政策预期影响 - 摩根士丹利预测美联储今年剩余每次会议都将以0.25%幅度降息[1] - 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往往连续降息 如2019年曾连续三次降息[1] - 美元贬值将驱使全球资本寻找新避风港 A股沪深300指数仅12.8倍市盈率显现估值优势[1] 板块投资机会分析 - 科技 周期和金融三大板块历来是牛市资金追逐焦点[2] - 科技股受益充裕流动性 资金偏爱高增长潜力公司[2] - 周期性行业如铜 稀土在降息周期中往往伴随价格上涨[2] - 金融股尤其是券商随市场活跃度提升 经纪业务将迎来丰厚回报[2] 创新药行业政策利好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3] - 中国创新药产业拥有高素质工程师 研发成本仅为欧美市场1/3[3] - 完整自给自足供应链从原料药到生产线皆可自主可控[3] - 香港股市创新药板块消息公布后应声上涨2.79%[3] 具体板块操作策略 - 科技板块仍将是主线 算力 机器人及创新药领域蕴藏巨大机会[4] - 周期股中稀土和黄金板块值得持续关注 美联储降息消息后黄金价格飙升至3650美元/盎司[4] - 券商板块市净率仅为1.6倍 处于历史低位[4] - 高位科技股可关注5日均线支撑 低位存储 光刻机等细分领域值得重点挖掘[6] - 铜等工业金属适合长期跟踪[6] 市场成交量与目标位 - 实现站稳4000点需要成交量配合 理想状态是连续三天成交额突破3万亿[4] - 当前两市日均成交量约2.5万亿 尚有提升空间[4] - 券商板块一旦指数突破关键阻力 必将迎来爆发[6] 行业合作与资金流入 - 三生制药与辉瑞公司合作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 创造新纪录[3] - 恒瑞医药与美国公司合作获得6500万美元首付款[3] - 历史经验表明制裁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发展催化剂 某龙头企业遭受制裁后股价逆势飙升50%[3]
瑞银会议纪要:中国稀土主导全球供应链格局难以撼动
智通财经· 2025-09-12 14:01
核心观点 - 中国在稀土储量、精炼环节的全球主导地位短期难以撼动 长期来看稀土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 [1][2] 供应端格局 - 中国贡献全球60-70%的稀土矿产量 在精炼分离环节占据全球约90%产能 [3] - 中国精炼分离技术领先海外至少20年 成本仅为海外同行的1/3 [3] - 海外稀土项目面临成本高、规模有限、环保压力大等多重挑战 短期难撼中国地位 [5] 典型海外项目分析 - MP Materials精炼分离成本比中国高至少40% 当前实际规模仅1000吨 远低于1万吨目标 高度依赖政府补贴 专家预测未来5年难实现盈利 [6] - Lynas是海外较具竞争力项目 无需补贴可维持盈利 但仍面临环保合规压力 且重稀土供应仍依赖中国 [7] - 海外项目更多是"战略备份" 在重稀土领域中国的供应主导地位短期内仍将持续 [8] 需求端驱动 - 电动车、风电、机器人成为需求增长"三驾马车" [4] - 每辆电动车牵引电机需消耗3.5公斤钕镨 每台风机需600公斤钕铁硼永磁体 [4] - 专家预测钕镨氧化物到2028年将维持在60万-70万元/吨 重稀土表现更强劲 镝价格约330美元/公斤 铽达1000美元/公斤 [4] 回收产业现状 - 中国占据全球60%的稀土回收量 回收率达90-95% 主要来源包括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电子废弃物 [10] - 到2028年回收稀土有望满足全球约35%的供应需求 [10] - 美国、欧洲因回收技术落后、环保成本高 回收产业进展明显滞后 [10] 替代技术评估 - 替代材料如铁氧体、铝镍钴、氮化物均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 性能、成本均无法与稀土永磁体竞争 [11] - 未来十年内替代技术难以对稀土需求造成实质性冲击 [11]
东吴水泥拟出售东方诚正稀土100%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9-12 13:10
交易概述 - 东吴水泥以1000万港元出售东方诚正稀土全部已发行股本给嘉逸控股 [1] - 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不再为附属公司且财务业绩不再并入集团综合报表 [1] - 目标公司为稀土业务控股主体 主营磁性材料及永磁材料生产销售 [1] 战略动机 - 出售系基于集团长期目标及市场状况的战略调整 旨在聚焦更高潜力业务 [1] - 稀土业务过去两年持续亏损 2023年税后亏损915万港元 2024年扩大至2777万港元 [2] - 亏损主因磁性材料价格下行及生产规模不足 [2] 业务影响 - 通过剥离亏损板块重新定位 集中资源发展水泥核心业务 [2] - 提升现金流流动性及财务灵活性 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本运作 [2] - 集团将探索投资机会并推进国际贸易板块发展 [2]
东吴水泥(00695.HK)拟1000万港元出售东方诚正稀土所有股份
格隆汇· 2025-09-12 12:58
交易概述 - 东吴水泥以1000万港元出售东方诚正稀土有限公司全部股份给买方 交易于2025年9月12日通过买卖协议执行 [1] - 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不再为附属公司 其财务业绩不再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 [1] - 目标公司为香港注册企业 是出售集团的控股公司 包含集团稀土业务板块 [1] 业务背景 - 出售集团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及其他应用产品的生产销售 包括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 [1] - 集团于2023年通过收购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多数股权进军该领域 该公司后续发展为出售集团 [2] 财务表现 - 出售集团过去两年持续亏损 2023年度税后亏损约915万港元 2024年度税后亏损扩大至2777万港元 [2] - 亏损主要由于磁性材料价格下行趋势及生产规模不足 [2] 战略动机 - 出售事项符合集团长期目标及当前市场状况 使集团重新聚焦更高潜力业务 [2] - 通过出售可精简运营 将财务资源集中投入水泥核心业务 改善现金流与财务灵活性 [2] - 集团将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会 推进国际贸易板块发展 同时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