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赋能,中医药产业焕发新生
新浪财经· 2025-08-25 23:14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大力推动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为中医药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智能中医诊疗技术基于智能传感 大数据和知识图谱 实现中医四诊合参和辨证论治 已在临床科研名医传承及大健康领域广泛应用 [1] - AI技术正成为药物研发重要革新力量 推动传统中药迈向数智中药 [2] - 知识图谱加大模型构成双轮驱动的中医药产业数智化转型新范式 [2] - 通过AI技术加速新产品研发和营销 成为中药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驱动力 [2] - 利用数智技术加快中药新药研发 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并明确作用机制和活性成分 [2] 服务模式变革 - AI加智慧诊疗应用完善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从国家向省市县乡村下沉 [4] - 百姓在家门口即可看名医吃放心药 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 [4] - 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智慧服务体系 以数智化手段促进好医加好药加好方子资源下沉 [4] 技术融合方向 - AI加智慧诊疗 AI加数据挖掘 AI加精准大健康成为突破中医药发展瓶颈的关键 [4] - 集成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精准控制高效优化和持续改进 [5] - 互联网物联网5G智能制造技术在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流通溯源配送环节发挥作用 [5]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医药发展呈现种植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溯源闭环化诊疗在线化辩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营销全域化学习终身化的现代趋势 [5] - 中医药将在打造健康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BMJ循证医学》圆桌会召开,顶尖专家共探中西医整合发展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3:15
会议背景与意义 - BMJ集团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扬子江药业于2025年8月22日在北京举办《BMJ 循证医学》圆桌会 聚焦构建传统医学高质量证据框架 创新中西医协同整合机制及中医临床干预策略实践三大主题 旨在推动传统医学循证研究标准化发展并搭建国际交流平台[1] - 活动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医药振兴发展政策 助力中医药文化创新与国际化 为全球医学研究范式革新注入动能[4] 与会专家阵容 - 会议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 包括中国工程院田金洲院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存志教授 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刘建平教授 费宇彤教授等国内权威 以及《BMJ 循证医学》主编Juan Franco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Merlin Wilcox 韩国韩医学研究院Myeong Soo Lee等国际专家[3] 中医药发展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持续为传统医学现代化国际化赋能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推动中医药循证研究 多项政策支持中西医协同诊疗[4] - 中医药传承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4] 传统医学证据框架构建 - 中医需突破证据评估转化瓶颈 解决证据碎片化及方法学适配性不足问题 构建高质量证据框架并加强全球协作[7] - 唐金陵教授强调传统医学临床研究需借鉴循证医学方法 同时考虑中医诊断和中药联合运用的复杂性 加强全球合作加速证据积累 临床评估应关注目标对象 机理研究及文化推动力量[7] - 费宇彤教授指出中药临床试验面临复方成分复杂 适应证命名混杂 安慰剂开发难等问题 提出三维方案(明确目的适配设计 兼顾临床与方法学参数 注重参数协调)并借助精准工具把控研究[9] - 专家一致认为需突破重经验轻证据局限 整合证据与专家经验 实现临床治疗标准化 运用创新评价方法提升证据可信度[10] 中西医协同机制创新 - 当前中西医协同存在表面化融合痛点 如简单叠加西医诊断与中药辅助 缺乏理论贯通及统一疗效评价标准[11] - 刘建平教授提出从机制层面融合创新 优先对接国家公共卫生重点需求(抗生素耐药 慢性病 术后康复 肿瘤辅助治疗等领域)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评估疗效安全性 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12] - 国际医疗界对传统医学需求从补充替代转向核心协同 关注中药针灸等疗法临床价值 张俊华教授强调以需求为导向 以证据为基础 从顶层设计实现传统医学与西医1+1>2效果[13] 证据临床转化实践 - 需打破证据与实践脱节壁垒 解决药品转化中的政策衔接 企业参与及临床适配问题[14] - 田金洲院士团队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例 遵循OCEFR五步法 收集4391项研究形成27条推荐意见 相关指南已发布 首批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全国推广[15] - 刘清泉教授以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为例 基于千年经验方开展7年研究 纳入1370例患者研发甲流中成药 新冠期间基于异病同治原理证实方药价值[16] - 扬子江药业谷成明博士指出产业是连接科研与临床的关键纽带 支撑临床研究产出证据 辅助临床决策并整合形成指南[18] 未来行动方向 - BMJ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孔雨烟表示会议凝聚中西医协同产学研联动的共识 未来将依托BMJ国际平台汇聚全球智慧 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并加速循证研究成果转化[19]
奇正藏药(002287) - 002287奇正藏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5
2025-08-25 09:12
财务表现与现金流管理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92元,同比增长991.5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993.71%,主要因加快应收票据贴现速度 [2] - 应收账款增长源于销售收入增长及多产品全域营销策略成效 [3] - 员工持股计划每年提取不超过扣非净利润12%作为长期激励基金 [5] 线上渠道与数字化营销 - B2C和O2O渠道实现快速增长,美团外用止痛贴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2][3] - 私域流量运营通过线下动销与沉浸式活动汇聚全渠道用户数据 [3] - 院外销售渠道(B2C/O2O/商销)增速超过院内业务 [3] 研发管线与创新进展 - 研发投入4865万元(同比增长3.31%),费用率5.6% [6] - 一类创新药小儿热立清颗粒获临床批准,进入II期临床 [4][6] - 白脉软膏糖尿病适应症进入III期临床 [6] - 聚焦外用止痛、呼吸、神经及儿科领域管线布局 [3][4][6] - 改良新药围绕已上市产品新增适应症及人群 [3] 产品竞争与市场策略 - 藏药湿敷贴膏具备外用镇痛+透皮抗炎双功效,驱动增速高于行业 [3] - 化学贴膏批文增多源于透皮抗炎需求增长,公司产品具多靶点优势 [4] - 多产品组合覆盖骨骼肌肉、呼吸、心脑血管等藏医特色领域 [5][6] 政策影响与战略规划 - 国家政策支持民族药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及开发利用 [4] - 两个产品直接进入II/III期临床,两个产品通过国谈进入医保 [4] - 募投项目(医药产业基地)已达预定状态,正进行生产许可认证 [4] 品牌与技术优势 - 品牌定位:藏药市场领军品牌+外用止痛领导品牌 [5][6] - 技术平台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6] - 构建"基础理论+现代机理+高等循证"三位一体临床研究体系 [6]
国内首部《医疗机构鲜药管理规范》发布,深圳一医院牵头制定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07:53
行业标准化进程 -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发布国内首个医疗机构鲜药管理团体标准T/GDACM 0159-2025 填补该领域空白 [1] - 标准由深圳市宝安中医院牵头 联合清远市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0余家单位共同制定 [1] - 推动中医药鲜药临床应用与管理进入规范化 标准化新阶段 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 鲜药行业特性 - 鲜药作为中医药传统用药形式 具有药效迅速 活性成分保留完整等独特优势 在临床诊疗中地位不可替代 [1] - 岭南地区"鲜药鲜用"诊疗特色深受医患信赖 但长期存在易腐败 难贮存等行业痛点 [1] - 既往缺乏采收 加工 贮藏及临床应用环节统一标准 严重制约临床推广与疗效发挥 [1] 标准技术规范 - 标准全面融合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 提供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可操作技术指南 [1] - 对鲜药采收加工 贮藏保鲜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等全流程进行系统规范 [1] - 通过科学化 标准化管理解决易腐难存行业难题 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1] 产业发展影响 - 标准实施将促进医疗机构鲜药规范应用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打造多元化诊疗体验 [2] - 为中医药标准化和国际化提供重要依据 带动种植 加工 物流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2] - 成为中医药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强效引擎 推动鲜药形成产业化 规模化发展 [2] 企业战略布局 - 宝安中医院(集团)将深化鲜药临床特色应用 积极探索高质量科研项目 [2] - 致力使传统中医药瑰宝焕发新活力 紧抓标准发布与实施机遇 [2]
2025江苏国际服贸展吉隆坡圆满收官
江南时报· 2025-08-25 07:52
展会概况 - 2025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于8月22日至2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 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 吸引70余家企业及机构参展 [1] - 展会涵盖数字贸易 特色文化 中医药 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领域 期间签约6个重点项目 涉及跨境电商 文化服务 旅游服务 非遗及知识产权等领域 [1] - 展会举办数字贸易对接会 跨境文旅推介交流会 中医药服务贸易对接会 浩鲸云计算 江苏舜禹 常州恐龙园 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企业及机构参与推介 [2] 企业参与及合作 -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数字贸易对接会 与马方伙伴深入对接交流 [2] - 江苏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与数字贸易对接会 推进跨境合作 [2] - 常州恐龙园参与跨境文旅推介交流会 展示文旅服务资源 [2] - 南京中医药大学参与中医药服务贸易对接会 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合作 [2] - 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示宜兴紫砂艺术品及古龙窑柴烧文创产品 重点推广数字版权平台"紫砂·易" 展会期间对接东南亚意向客户 [3] 行业活动及推广 - 展会举办数字动漫展映 非遗展演 江苏服贸咖啡专访等活动 吸引专业客商及当地民众体验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等数字科技及特色IP文化 [3] - 非遗技艺展示包括玉雕 苏绣 江苏特产推广包括香醋 茗茶等 [3] - 马来西亚市场被企业视为东盟文化枢纽和科技投资热土 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及双边合作基础 支持电商 版权 拍卖 交易融合模式探索 [3]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
人民日报· 2025-08-25 00:18
"望闻问切"融合现代医疗技术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 核心阅读 开具检验单、B超或CT检查单……在中医治疗中,医师会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和医学检查手段,是为了更 为细致准确的诊疗,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不能替代中医的整体辨证。在临床中,要 把检查数据作为参考,以患者整体状态为中心,最终还是落到辨证施治上。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中医大夫看诊通常是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有些患者发现,如今到中医院就诊, 医师有时会开具检验单、B超或CT等检查单,融合了现代医疗技术。中医治疗为什么要使用现代技术和 医学检查手段?它们如何与中医传统诊疗方法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医学检查手段是中医"望诊"的延伸 近日,42岁的张女士因反复咳嗽近2个月,伴体重骤减10斤,到重庆市中医院就诊。重庆市中医院副院 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任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初步判断为"阴虚燥咳"。出乎张女士意料的 是,医生并未直接开药,而是建议她进行肺部CT检查。结果发现左上肺有个混合性结节,最终转至胸 外科确诊为早期肺癌,及时手术避免了病情恶化。 中医为何也需要借助CT检查?任毅解释,CT、B超等检查是现 ...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40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中医诊疗中融合现代医疗技术如CT、B超和检验单 以提供更细致准确的诊疗并补充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1][2] -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非西医专属 中医通过将其作为"查诊"纳入五诊体系 推动诊断可视化发展 [2] - 医学检查手段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 从观察表面症状扩展到探查内部器质性病变 提升诊断全面性 [3] 临床应用与疗效提升 - 通过彩超、CTA等检查明确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血管斑块数量、血栓位置和管腔狭窄程度 显著提升疾病判断和预后评估准确性 [3] - 可视化针刀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使针刀治疗精准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 治疗高风险疾病时间缩短至数分钟 [4][5] - 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显示 在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结合中药治疗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体现协同疗效 [3] 技术发展与行业创新 - 智能脉诊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算法将脉象转化为可视化图谱 舌诊系统自动分析舌质颜色和裂纹特征 提升诊断客观性 [6] - 5G网络支持中医互联网医院实现四诊信息远程采集 现代生物学和信息科学助力深入研究中医理论体系 [6] - 政策文件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强调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推动现代化工程部署 [7]
第六届“药博会”聚焦传承创新和开放共享
新华网· 2025-08-24 12:12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及中医药资源大省 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50万亩 拥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 其中全国363个重点品种中甘肃占276种 [1] - 中医药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企业海外注册中药产品超1500个 中药材远销15个国家和地区 [1] - 在12个国家建立16个岐黄中医中心或岐黄中医学院 去年泰国揭牌"敦煌医学"学科 [1] 行业交流与国际化推进 - 第六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聚焦传承创新和开放共享 吸引国内专家、企业代表及韩国泰国等国家外宾共计1000余人参与 [1] - 泰国公共卫生部采取制定安全法规与医疗标准、开设中医课程、在公立私立医院设立中医诊室等举措推动中医药发展 [1] - 博览会由中药协会、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等联合主办 包含专题论坛、展览展销、投资考察及大健康体验等活动 [2]
“家门口”看上好中医——“十四五”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再优化
新华社· 2025-08-23 02:56
行业规模与需求 - 2024年全国中医类总诊疗人次数达到16.6亿次 [1] - 中医药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并融合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功能 [1] 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 全国约4.2万个中医馆覆盖超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2] - 超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提供中医药服务 [2] - 943个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2] - 约96%的县设有县办中医医疗机构 [2] - 约91%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 [2] 优质医疗资源布局 - 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中西部等地区累计建设重点专科240多个 [4] - 引入医疗新技术1200余项 [4] - 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并通过专科联盟、技术下沉等方式推动资源下沉 [4] 服务能力提升举措 - 遴选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提升诊疗能力 [5] - 138家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 [5] - 1493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 [5] -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中药饮片使用率达76.29% [6] - 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88.33% [6] - 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达96.00% [6] 特色专科与人群服务 - 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康复科建设 [6] - 推动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 [6] - 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 [6]
片仔癀:收入利润短期承压,多措并举注入长期发展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1: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3.79亿元 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 [1] - 医药行业面临医保政策调整与消费市场收缩双重挑战 经营环境复杂严峻 [1] 市场拓展策略 - 战略性增加销售费用投入 强化精准市场投入与终端渠道拓展 [1] - 北京北方总部进入初期运营 提升北方市场品牌辐射能力与营销效率 [2] - 通过北方总部引进高端研发及营销人才 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2] - 实现北方区域优势资源对接协同 为产业走出去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成本控制优势 - 天然牛黄价格从165万元/公斤降至150万元/公斤 核心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望释放 [2] - 建立原材料价格监测预警机制 优化战略储备体系 [4] 研发创新进展 - 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推进2个新药立项及18个在研项目 [3] - 中药1.1类PZH1219获临床许可 PZH1215完成Ⅱa期受试者出组 [3] - 化药1类PZH2111片完成I期受试者入组 [3] - 院士专家工作站获省级认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 [3] - 协同创新平台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3] 产业投资布局 - 参与漳州市政府"圆山计划"产业基金投资 [3] - 通过药品 医疗器械 合成生物等方向投资加强产业链协同 [3] - 深度参与政府产业基金有助于获得政策支持与资源优势 [3] 经营管理措施 - 持续跟踪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 [4] - 全面推进精益管理 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