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

搜索文档
向“新”而行 动能澎湃(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7-17 00:12
中国经济2025年上半年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3%,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1] - 新动能成长壮大成为重要亮点,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 - "三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8%左右 [1] - 1至5月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 [1] 科技创新发展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跃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 [1] - 研发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2] - 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2] 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2] - 1至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2] - 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 [2]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3] - 2014年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 [3] - 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上半年出口增长61.5% [3] - 跨国公司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如施耐德电气、西门子医疗、空客等 [3]
张维琪:中拉绿色发展成全球南方合作范例
环球网· 2025-07-15 22:53
中拉绿色能源合作背景 - 中拉合作以共同身份、传承、权利和目标为基础构建命运共同体,绿色能源成为新时代合作亮点 [1] - 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具有创新优势,涉及能源转型和低碳技术产业,与拉美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2] - 拉美区域面积20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亿,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国锂矿储量居世界前列,与中国形成优势互补 [3] 中国对拉美绿色转型贡献 - 绿色能源合作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变化目标紧密关联,联合国5届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在拉美举办 [2]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能源成为南南合作重要方向 [3] - 中国在电动汽车、光伏板和锂电池"新三样"产品上具有高性价比优势,为全球提供经济型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3] 巴西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2024年巴西吸引能源转型投资371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七,能源转型指数65.7居世界第12位 [4] - 巴西总装机容量216.093吉瓦,水电占比50.16%,风能和太阳能分别占13.19%和5.19% [5] - 2024年巴西电动汽车销量17.74万辆,同比增长88.83%,2025年底将有12个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投入运营 [6] 阿根廷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阿根廷能源转型指数52.6居世界第82位,将锂和氢作为主要原料,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为补充 [6] - 推行可再生能源供电计划和生物质能源项目,探索氢能应用,尝试推广电动公交车 [7] - 推出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是较早征收碳税的拉美国家 [6][7] 中拉合作机制化进展 - 中巴关系提升为"中巴命运共同体",签署可持续发展投资合作备忘录,成立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 [8] - 中阿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签署锂矿投资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备忘录 [8] - 通过中拉论坛多边机制和双边合作机制推动绿色发展,建立"政府-企业-科研"协同合作模式 [9]
10万吨/年生物航煤项目,签约
中国化工报· 2025-07-10 15:14
项目合作与落地 - 岚泽能源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10万吨/年生物质制绿色航油工业示范项目正式落地合江 [1] - 项目采用岚泽能源自主开发的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技术,该技术已通过千吨级中试装置72小时现场考核 [1] - 合江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港口岸线资源和生物质资源(酒糟、竹屑等),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是四川省第二批合规化工园区之一 [1]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岚泽能源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四川天华化工集团筹建天然气及生物质绿色高值化利用工程研发中心 [2] - 与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联合打造中试研发基地,重点开发费托合成路线制能源化学品技术 [2] - 构建"关键性技术研发—中试工程化验证—产业化示范推广"创新生态 [2] 公司背景与战略 - 岚泽能源由中国科学院孙予罕教授团队、上海联和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潞安化工集团等共同成立 [2] - 公司致力于可持续绿色燃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推广 [2]
马来西亚智库专家翁忠义:外部冲击下,RCEP展现强大制度韧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2:30
东盟外长会议与区域合作 - 第5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主题为"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涵盖24场部长级会议,涉及中国、美国、日本等对话伙伴 [1] - 会议重点讨论应对美国关税挑战,特朗普政府将对日本、韩国等国家征收不同税率关税,东盟多国被列入征税名单 [1] - RCEP通过降低区域内关税、协调原产地规则、促进跨境供应链,构建应对机制缓冲外部冲击 [1][6] RCEP机制与区域经济整合 - RCEP涵盖15个经济体,经济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特点是灵活性高、强调企业驱动与包容性 [6] - RCEP实现中日韩在统一贸易框架下协同,统一关税结构并允许成员国增值部分计入区域原产地含量 [7] - RCEP要求一般货物48小时内放行,易腐品6小时通关,显著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7] - RCEP中小企业占比超90%,需建设数字平台、设立支持基金以释放发展潜力 [7] 东盟产业链升级路径 - 东盟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马来西亚在半导体封测、中端制造领域具备产能优势,但缺乏先进制程能力 [4] - 提升价值链需三方面举措: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创新生态建设、打造技术与人力资本联动机制 [5] - 中国2024年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东盟可与中国合作先进技术研发,如派学生赴华学习AI与数字化技术 [5] 中马合作领域与项目 -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预计2027年投运,将平衡东西海岸经济发展,带动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形成 [10][11] - 中马关丹产业园区促进东海岸投资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10] - 华为在马来西亚通过"未来种子"计划培养145名学生,与45所大学合作建立ICT学院 [12] - 马来西亚与中国可合作绿色能源技术本地化、绿色金融协调、智能电网开发等 [14] 数字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 马来西亚承接中国科技企业出海,中马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方面协同增强 [12] - 粤港澳大湾区为马来西亚企业提供食品饮料、旅游服务市场,每日10班直航广州 [15] - 大湾区高校与人才政策吸引马来西亚留学生,中马可深化中小企业落户、高校合作等 [16]
全球规模最大氢氨项目投产,中国绿氨成本优势撬动全球市场
势银能链· 2025-07-09 04:02
绿氨产业发展 - 远景科技集团全球首个百万吨级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建成投产 该项目采用"绿电-绿氢-绿氨"全链条零碳工艺 自建风光储一体化电站驱动电解水制氢设备[2] - 全球绿氨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日韩计划将绿氨作为船运燃料和发电燃料 日本目标2030年实现燃煤掺烧20%氨 韩国计划2024年后推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商用化[3] - 中国绿氨生产成本较全球平均水平低44%-50% 约673-748美元/吨(4886-5692元/吨) 主要得益于风光资源优势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迭代[6] 绿氨技术优势 - 绿氨制备成本中85-90%为用氢成本 制氢成本中70-85%为用电成本 电价优势显著降低绿氨生产成本[4] - 合成氨工艺优化和氨储运技术日渐成熟 推动绿氨产业从示范向规模化商用阶段跨越[6] 中国绿氨产业布局 - 内蒙古 宁夏 新疆等地已发布绿氨产业支持政策 重点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示范项目[3] - 内蒙古自治区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先发地区 计划将绿氨掺烧项目纳入"十五五"规划重大示范工程[3]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14日-15日在宁夏银川举办[1]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1]
绿色能源、新材料企业加速落户,解码北京房山引聚高精尖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7-07 11:26
房山区产业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持 - 房山区围绕"绿色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智慧医工"两大特色产业,依托良乡大学城研发优势和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生产优势,形成"前研后产"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1] - "前店后厂"模式被写入《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企业可拎包入住前沿技术研究院研发办公,在配套标准化厂房生产,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效率 [3][4] - 房山区发布《房山区四大产业集群示范应用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三年内打造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建立区域企业生态 [3] 企业案例与产业集聚 - 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通过政府对接,将石墨烯智慧供暖系统应用于灾后应急建筑(节能率提升20%以上),并与中车集团合作在北京地铁15号线植入智能加热座椅(累计服务超20万人次) [2] - 卫蓝新能源作为固态锂离子电池企业,获得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多样化测试场景(如储能示范项目),加速产品技术迭代和商业化 [2][3] - 新源清材科技利用房山园提供的6300平米研发空间和2400平米中试空间,打造超分子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及科技示范线 [4] - 新源智储的研发办公楼与生产基地仅相距300米,研发人员步行10分钟可达车间,缩短技术落地周期 [4] 政策支持体系 - 《房山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扶持措施(试行)》提出七条支持措施,覆盖企业从科技成果转化到智能化升级的全周期 [6] - "聚源计划"为人才提供资金奖励、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11类服务措施 [6] - 房山区通过优化政务服务、落地企业服务等举措强化营商环境,提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 [6]
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在前海揭牌启用 打通技术创新落地“最后一公里”
深圳商报· 2025-07-06 16:53
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成立 - 深圳市政务服务和管理数据局与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前海),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揭牌启用 [1] - 中心定位为全要素、综合型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特色布局、多元参与"原则运作 [1] - 中心旨在破解技术创新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广和迭代 [1] - 中心将打造"湾区协同—全国辐射—全球链接"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 首批应用场景与合作成果 - 会议发布深圳市应用场景创新工作"能力清单""需求清单"和首批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1] - 首批应用场景供需双方代表现场签约,达成7项合作意向 [1] - 首批应用场景聚焦公共服务、城市安全、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 [1] 企业参与与行业反响 -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积极参与,对前海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工作表示支持和认可 [2] - 深圳商汤表示将发挥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智能算力、算法模型、数据应用)的专业优势,在大湾区打造更多AI终端应用示范 [2] - 阿里云深圳公司计划通过先实验后实战,推动"场景创意"向"落地应用"的全链条价值转化 [2] - 蒙泰空链科技期待通过中心平台链接有技术需求或合作意向的企业,推动深度合作 [2] 前海合作区的战略定位与规划 - 前海合作区依托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融合、金融赋能等优势,率先建设应用场景创新中心 [3] - 中心将强化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汇"双向总部基地、深圳·前海e站通等平台载体联动 [3] - 探索"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广"模式,助力大湾区建设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3] - 首批应用场景围绕产业、民生、政务三大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绿色能源、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型消费、家政养老、城市治理、政务服务八大领域 [3] 未来计划与目标 - 中心计划每年挖掘应用场景不少于100项,征集技术产品不少于100项 [3] - 将逐步建立完善全流程、全链条的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体系 [3] - 探索"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精准匹配—要素支撑—生态协同"的应用场景创新路径 [3] - 目标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探索"前海方案" [3]
从“未来翼谷”到“光能矩阵”,成都产业园区三大项目同步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7-06 11:45
低空经济发展 - 成都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交流服务中心正式投运 面积约1000平方米 集招商引资 交流洽谈 信息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 并设有企业服务驿站提供工商财税 法律金融等代办服务 [4][6] - 该中心作为"产销研学"运营服务综合体 将提升低空经济领域资源集聚和要素配置效率 打造全生命周期公共平台 [4] - 成都未来科技城已落地沃飞长空总部基地 凌空天行全国总部等龙头项目 并建成59万平方米的"未来翼谷"专业化科技园区 聚焦eVTOL和无人机科技创新 [6]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 2035年增至3.5万亿元 [4] 生物医药产业突破 - 普瑞顺祥医疗设备生产基地签约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重点推进高端微创手术器械国产化 项目整合研发创新与精密制造全链条能力 [9][11] - 项目聚焦泌尿外科高值耗材 能量外科等领域 依托四川大学及华西医院资源 突破进口垄断 核心技术包括±2微米模具精度和电子硬镜成像技术 [9] - 通过创伤外科 能量外科等五大平台技术融合 构建专利转化 产品注册 精密制造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其三位一体工艺可解决医用导管壁厚均匀性难题 [11] 绿色能源转型 - 成都未来科技城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由科技城集团下属能源公司投资建设 系实践"双碳"战略的关键落地场景 [14] - 国际科教园光储充示范项目一期采用屋顶光伏矩阵 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力直接接入园区电网 [14]
弘元绿能: 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4 16:22
现金管理概况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为2,100万元,投资于华夏银行包头分行结构性存款[1][2] - 现金管理资金来源为2020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5,453.54万元[3] - 现金管理方式为购买保本浮动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00%至2.10%之间[3][4] 审议程序 - 公司于2025年5月20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使用不超过3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1][4] - 现金管理额度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投资产品期限不超过12个月[1][4] 前次现金管理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3日购买的结构性存款已到期,收回本金2,100万元,获得理财收益114,953.41元[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520,559.44万元,本次现金管理金额占最近一期期末货币资金的0.40%[5] - 公司最近12个月内单日最高投入金额为13,700万元,占最近一年净资产的1.15%[8] 现金管理额度使用情况 - 最近12个月内实际投入金额为23,100万元,尚未收回本金13,700万元[8] - 目前已使用的理财额度为13,700万元,尚未使用的理财额度为24,300万元,总理财额度为38,000万元[8]
杭州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 交出“亮眼答卷”
杭州日报· 2025-07-03 03:00
标准制度型开放阶段性成果 - 杭州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取得显著进展 重点聚焦智能网联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1] - 全市5641个企业产品参与"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 参与数量居全国186个试点城市首位 [1] - 主导或参与1928项国家标准 其中超半数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 国际标准话语权突破 - 重点布局集成电路 机器人 数字安防 网络通信四大领域产业链标准体系 [2] - 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49项 主导国家标准1185项 行业标准2552项 [2] - 主导的3项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国际系列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被18个国家等同采用 [2] - 承担7个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2] 标准化人才建设 - 首创"企业标准化总师"制度 拥有国际标准注册专家317名 [2] - 5人次获国际电工委员会最高荣誉"IEC1906奖" 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2] 高新区(滨江)创新实践 - 出台《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上线"滨江标准集成服务平台" [3]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65项 国家标准465项 行业标准401项 [3] - 10余个省级以上标准技术委员会 工作组落户该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