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麻辣烫
icon
搜索文档
没有张亮的麻辣烫,还对味儿吗?
36氪· 2025-09-23 12:20
公司股权变动 - 创始人张亮退出直接股东行列 但仍在间接控股 [1] - 此举旨在优化股权结构 并为进入资本市场铺路 [1] - 四年前已开始去个人化进程 弱化品牌与创始人绑定风险 [1] 行业发展历程 - 2008年前以川味为主 受众有限 张亮改良为骨汤加麻酱的东北风味 [2] - 2011年开放加盟 首年签约50家门店 [2] - 2015年成为首个千店品牌 门店超1000家 [2] - 2016-2019年市场规模达千亿 年复合增长率超10% [2] - 2017年门店超3000家 2019年营收超50亿 [2] - 目前全国门店超6000家 二三线城市占比50% [2] 核心竞争力 - 口味改良:骨汤底加麻酱更符合全国消费者偏好 [4] - 食材管控:提供新鲜干净食材 曾推出高端食材直营店 [4] - 供应链体系:建立从采购到配送的全链路标准化系统 [4] - 加盟体系:单店投入约18万元 加盟门店存活率超90% [5] 市场挑战 - 客单价持续上涨:从15元升至40元 被消费者称为"麻辣烫刺客" [6] - 线上食材单价达菜市场10倍 如50克小白菜售3-4元 [6] - 直营店占比低于2% 高度依赖加盟模式 [6] - 2021-2024年新增门店数分别为1482/1457/769/959家 2025年前8月仅增302家 扩张明显放缓 [8] - 食安问题频发:黑猫投诉近2000条 涉及变质/异物/以次充好 [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麻辣烫市场规模达1488亿 同比增长5.3% 预计2025年达1565亿 [12] - 杨国福为全球最大品牌 门店7000家 年营收超百亿 [12] - 刘文祥麻辣烫/小谷姐姐门店超1000家 觅姐等数百家 [12] 出海战略 - 国际中餐市场规模从2020年2275.48亿增至2024年3593.85亿 预计2030年达5776.82亿 [13] - 2016年进入日本 2019年开放海外加盟 [16] - 已在美/新等20多国开设超100家门店 巴黎店毗邻老佛爷百货 [16] - 美国300平门店年流水超2500万元 [16] - 策略包括产品本土化/顶级供应链合作/标准化运营 [16] - 杨国福等竞争对手也在积极推进出海 [16]
千亿麻辣烫江湖,面临成长的烦恼
36氪· 2025-09-11 00:33
行业概况 - 麻辣烫市场规模达1488亿元 同比增长5.3% 预计2024年突破1500亿元[3][23] - 全国麻辣烫相关企业17.66万家 东北三省占比27% 黑龙江省2.17万家[14] - 行业存在品牌小、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资本市场持谨慎态度[3] 头部品牌发展历程 - 杨国福2003年转型麻辣烫 首创称重自选模式 张亮2008年创立品牌并推出一人一锅制[10] - 两大品牌2007-2008年启动加盟模式 杨国福2010-2015年门店从1000家增至3500家以上[11] - 杨国福2018年投产5亿元黑灯工厂实现供应链自给 张亮2021-2022年累计开店近3000家[11][21] 企业经营模式 - 杨国福加盟店占比超99% 供应链收入占营收90%以上 加盟费收入占比仅3-5%[16][17][18] - 杨国福2019-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1-12亿元 净利润1.7-2.0亿元 客单价从34.3元降至29.3元[19] - 张亮麻辣烫年收入约6000万元 主要来自加盟费 一线城市加盟费1.98万元/年[21] 市场格局 - 杨国福6900家门店 张亮6400家门店 刘文祥1600家 小谷姐姐1000家[14] - 全国麻辣烫门店15万家 品牌门店10家以下占比7.7% 500家以上仅0.7%[23] - 华东地区门店占比28% 东北18.1% 华中13.3%[23] 国际化与资本化 - 杨国福2017年进入加拿大 海外门店超百家 张亮早一年登陆日本市场[12][14] - 杨国福2022年递交港股招股书未获新进展 张亮近期股权变更被解读为上市铺垫[15][21] 产品与竞争 - 东北改良版成为主流 用骨汤替代红汤 降低辣度并加入芝麻酱[7][10] - 分化出冲泡、自煮、干拌等新流派 天水麻辣烫成新晋顶流但未形成强势品牌[23] - 面临火锅、串串等近亲品类挤压 人均消费从20元涨至40元[4][25][27] 供应链建设 - 杨国福建立10个常温食材基地、23个冻品物流基地覆盖全国网络[11] - 2016年在成都建设标准化底料工厂 2018年实现供应链完全自给[11]
张亮退出,价格没退,麻辣烫“刺客”越卖越贵?
虎嗅· 2025-09-05 11:20
公司股权结构变更 - 创始人张亮退出张亮麻辣烫关联公司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股东行列 不再直接持有股份[1][4] -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新控股股东 持有100%股权 认缴出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4] - 张亮通过复杂股权穿透关系仍控制整个集团 其担任上海毅言久鼎法定代表人及最终受益人[1][6][7] 公司经营规模与加盟模式 - 全球连锁门店超6000家 拥有30家分公司 覆盖国内33个省市自治区303个城市[8] - 绝大部分为加盟店 深入渗透至县镇市场[8] - 省会城市及一线城市加盟费19800元/年 二三线城市10000元/年 40平方米创业店启动资金7万~9万元 80平方米标准店需12万~15万元[9] 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近千条 多数涉及不同地区加盟店卫生问题[2][10] - 消费者投诉内容包括吃到头发 竹签屑 昆虫 蜈蚣和蟑螂等异物[2][10] - 去年4月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因后厨环境不卫生对门店进行处罚[11] - 公司回应称所有食材由总部提供 加盟店只能向总部采购 价格等于或低于市场价[12] 产品定价与消费者反馈 - 人均消费从过去20元涨至40元 分量较少引发消费者"太贵"吐槽[1][14] - 外卖蔬菜价格显著高于零售价 小白菜约3.58元/50g(零售价4元/500g) 鸡心5.58元/50g(零售价6元/1000g) 方便面4元/50g(零售价9元/600g)[1] - 消费者转向选择成分更健康品牌如小谷姐姐 拌将等[15] 行业竞争格局 - 与杨国福麻辣烫为最早进入领域的两大品牌 杨国福门店近7000家 形成近千家门店差距[15] - 双方品牌口碑均因卫生和价格问题持续下降[15] - 连锁品牌存在末端管控难题 但食品安全舆情可能直接导致品牌倾覆[15][16]
张亮退出张亮麻辣烫直接股东,一年卖出超2亿碗,门店增速大幅放缓
搜狐财经· 2025-09-05 10:32
公司股权结构变更 - 创始人张亮退出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股东行列 不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4] - 股权变更后 张亮通过其全资持有的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控制整个集团[2][4] -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由张亮全资持有 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为张亮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4][5] 股权变更战略考量 - 股权架构调整可能为扩大麻辣烫之外更多业务方向做准备[3] - 间接持股实现风险隔离 降低个人直接承担公司经营波动风险[6] - 通过全资子公司控制可提升决策效率与灵活性 利于集团长远资本布局和后续融资并购[6] 公司业务规模与市场表现 - 张亮麻辣烫一年卖出超2亿碗 人均消费金额26.42元[7] - 全球连锁门店6000+家 覆盖国内33个省市自治区303个城市 拥有30家分公司[8] - 海外在20个国家近60座国际都市建立100余家门店[9] 门店分布特征 - 二线城市门店占比23.3% 三线城市占比25.77% 合计占比49.07%[8] - 一线城市门店占比7.56% 新一线城市17.67% 四线城市15.6% 五线城市9.15%[9] 门店扩张趋势 - 2021年新开门店1482家 2022年1457家 2023年769家 2024年959家 整体呈下降趋势[9] - 截至2025年8月15日 年内新增门店仅302家[9]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麻辣烫(含冒菜)品类市场规模达1565亿元 同比增长5.3%[9] - 预计2025年麻辣烫(含冒菜)品类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65亿元[9]
张亮退出张亮麻辣烫直接股东 通过香港公司实现间接控制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7:35
公司股权结构变更 - 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1] - 原股东张亮(持股10%)和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完全退出股权[2] -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取得100%股权 其由香港注册的盛世千秋有限公司全资持有[1][3] 实际控制权安排 - 张亮虽不再直接持有股份 但仍通过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对集团实现间接控制[3] - 张亮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职务[1] 战略动机分析 - 股权架构调整可能为海外业务扩张、融资或境外上市计划铺路[3] - 公司旗下张亮麻辣烫品牌海外门店已接近150家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市场[3] 品牌业务概况 - 张亮麻辣烫创立于2008年 通过改良川味麻辣烫(红油汤底改为骨汤并加入麻酱)成为行业头部品牌[3] - 国内门店数量超过6000家 覆盖33个省级行政区的300多个城市[3]
“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07:06
股权结构变更 - 张亮麻辣烫关联公司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生控股股东变更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新控股股东并持有100%股权 认缴出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1] - 原股东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及创始人张亮(持股10%)完全退出股东行列[2] - 新控股股东上海毅言久鼎由注册于中国香港的盛世千秋有限公司100%控股 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3] 实际控制权状况 - 创始人张亮虽不再直接持有股份 但通过上海毅言久鼎及盛世千秋有限公司的股权穿透仍间接控制整个集团[4] - 上海毅言久鼎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张亮 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3] - 盛世千秋有限公司共投资9家企业 其中对张亮集团和上海毅言久鼎的投资比例均为100%[4] 公司基本概况 - 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及最终受益人为张亮[4]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咨询 供应链服务 信息咨询服务及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4] - 截至2024年 企业员工人数为38人[4] 品牌发展历程 - 张亮麻辣烫品牌创立于2008年 创始人通过对川味麻辣烫的改良 将红油汤底替换为骨汤并加入麻酱元素[4] - 截至2023年 全球连锁门店突破6000家 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城市 主要采用加盟模式[4] - 品牌曾因内蒙古加盟店侵犯明星张亮肖像权被判赔偿180万元人民币[4] 战略动向分析 - 股权结构调整可能为拓展麻辣烫之外的新业务方向做准备[5]
张亮麻辣烫没有张亮?创始人张亮退出直接持股行列
搜狐财经· 2025-09-05 07:05
股权结构变更 - 张亮麻辣烫关联公司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原股东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及创始人张亮(持股10%)完全退出股东行列 [1][2] -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新控股股东 持有公司100%股权 [1][3] -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由注册于中国香港的盛世千秋有限公司100%控股 后者成立于2024年 [6] 实际控制权安排 - 张亮虽不再直接持有股份 但通过股权穿透结构仍间接控制整个集团 其担任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最终受益人 [6][7] 公司业务背景 - 张亮麻辣烫创立于2008年 创始人张亮通过改良川味麻辣烫(红油汤底改为骨汤 加入麻酱)发展成为国内麻辣烫头部品牌 [7] - 截至2023年 全球连锁门店突破6000家 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城市 深度渗透县镇市场 绝大部分为加盟模式 [7] 战略动向推测 - 股权结构调整可能为拓展麻辣烫之外的新业务方向做准备 [7]
张亮退出张亮麻辣烫直接股东,背后战略调整意图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9-04 11:39
股东结构变更 - 张亮企业管理集团发生股东变更 创始人张亮退出直接持股 新增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实现100%全资持股[1][3] - 变更前股权结构为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 张亮个人直接持股10%[1][3] - 变更后张亮通过全资控股的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控制集团 实现从直接持股到间接控制的转变[1][3] 公司基本情况 - 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成立于2021年11月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张亮[2]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咨询 供应链服务 信息咨询服务及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2] - 截至2023年员工参保人数31人 拥有1084条商标信息 1项专利和7项著作权[2] 新控股主体信息 -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注册资本100万元 登记状态为存续[3] - 该公司由盛世千秋有限公司100%控股 认缴出资额100万元 出资日期为2030年2月28日[3] - 公司类型为港澳台法人独资 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3] 历史调整与战略动向 - 2021年6月黑龙江省张亮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状态变更为注销 启用新名称黑龙江盛世千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4] - 2024年1月公司与安井食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供应链布局[4] - 公司经营范围已扩展至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 云计算技术服务等多元业务方向[4] 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 - 公司通过加盟模式运营数千家门店 2023年集团直接雇员仅31人[5] - 架构调整表明公司可能为未来资本运作或战略转型做准备[4][5] - 从麻辣烫主业向多元化业务模式发展 可能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4]
海底捞同店同款麻辣烫,美团便宜售罄,闪购价高可买?官方暂无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8-16 09:14
消费者投诉事件 - 陕西西安消费者投诉当地海底捞门店存在价格差异问题,同一款麻辣烫在美团用券显示售罄,而在闪购平台价格稍贵却能正常购买 [1] - 消费者购买的美团神抢手券价格为22元,而闪购平台同款麻辣烫价格为30元左右,两者价差约36% [1] - 消费者指出同一家海底捞门店(益田店)在不同平台存在产品供应差异,质疑公司操作手法 [1] - 截至报道时,公司官方尚未对此次投诉事件作出回应 [1]
59.9元/位,麻辣烫巨头布局小火锅赛道
36氪· 2025-08-05 01:51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在青岛市北区开设首家自助旋转小火锅门店 采用黄色门头设计并标注"YANGGUOFU 楊國福自助小火锅 HOT POT"品牌标识 [1] - 新门店采用环形传送带布局 提供一人一锅用餐模式 工作人员定时补充菜品至传送带 [3] - 锅底提供7款经典口味包括招牌麻辣锅和酸果番茄锅 食材涵盖肉类/素菜/海鲜等上百种品类 并根据季节上线时令水果蔬菜 [4] - 开业期间推出限时优惠活动:7月19-21日价格29.9元 7月22-28日价格34.9元 活动结束后恢复59.9元原价 美团APP显示人均价格33元 [7] - 此次布局为子品牌拓展策略的延续 2022年推出泰式麻辣烫品牌"吗啦吗啦" 2023年推出冷锅串串品牌"十二嘎" [8] 战略动机分析 - 拓展自助旋转小火锅业务旨在扩宽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 重点吸引偏好一人食的年轻消费者并延长晚间经营时段 [7] - 利用麻辣烫与小火锅供应链的高度协同性 复用现有蔬菜/肉类/豆制品/调味料等产能和物流体系 降低试错成本 [7] - 通过供应链工业化能力的场景迁移 实现数字化系统的复用 寻求新业务增长点 [7] 海外市场发展 - 欧洲市场扩张显著:2023年12月欧洲5国10城同步开店 2024年7月在美国/德国/法国5城新增门店 [10] - 伦敦旗舰店创销售纪录:单日营业额突破12万元人民币 单日售卖碗数近700碗 成为欧洲中餐单店开业首日销售冠军 [10] - 日本市场直营门店达19家 覆盖东京/大阪/京都/福冈等城市 2024年因电视节目播出实现人气暴涨 [10] - 创新海外运营模式:2023年6月在新加坡开设首家联营店 融合类直营管理和全托管服务 为当地第8家门店 [11] - 全球门店规模近7000家 覆盖20多个国家 其中海外门店近200家 2017年启动出海战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