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财经分析】投融资两端发力 共塑高质量发展生态——广东资本市场“9·24”一周年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9 02:5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吕光一) 超250家上市公司披露、完成产业化并购重组超1500亿元;省内各类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融资6343.75亿元; 600余家上市公司实际发放现金分红超3000亿元……这是2024年"9·24"新政落地一周年,广东资本市场交出的答卷。 从凝聚合力,构建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长效机制,到转变监管服务理念,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和投资价值,再到大力推进投顾业态建设,推动证券公 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一年来,广东资本市场以"9·24"一揽子金融政策为指引,从投融资两端发力,形成根基稳、活力足、实力强、结构优的高质量发展 态势,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注入资本动能。 成色"新":资本市场向新求质 TCL科技的百亿并购是广东此轮并购重组热潮的典型代表。过去一年间,TCL科技曾两次斥资超百亿元,分别收购韩国LG Display在华资产,以及深圳华 星半导体21.53%的股权,迅速获取显示领域的最新核心技术,进一步巩固大尺寸面板的绝对话语权。 以产业升级为驱动,以新质生产力为目的,过去一年"并购六条"政策效能在广东资本市场全面释放,形成"科技-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已有超 ...
全省首票此类布控查验网上备案落地
每日商报· 2025-09-24 22:23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聚焦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领域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通信设备等领域 [2] - 公司成为浙江省首家完成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网上备案的企业 [1] 海关政策创新 - 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是海关总署推出的便利措施 为有特殊包装需求的高新技术货物提供安全高效查验方式 [1] - 该模式下进口货物可转属地实施检查 出口货物可采用机检或外形查验等非侵入式方式 避免开拆查验对货物性能品质的影响 [1] - 海关总署新推出"单一窗口"申报备案模式 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核 方便企业足不出户完成备案 [1] 企业具体应用案例 - 公司经常需要空运进口密封胶 货物运输储存需在-20℃环境中进行 新模式下可避免口岸开拆带来的品质受损风险 [2] - 杭州海关向企业推荐该查验模式并提供一站式流程指导 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网上备案 [2] 政策实施成效 - 杭州海关辖区已有48家备案企业 超过14.78亿元高新技术货物享受政策便利 [2] - 海关持续推进该模式以支持浙江高端装备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 [2]
扩投资、强研发、优并购 广东省A股公司多举措积蓄发展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00:44
整体业绩表现 - 广东省883家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5.14万亿元 同比增长6.3% 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21个百分点 [2] - 合计净利润4001.16亿元 同比增长2.63%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制造业表现 - 63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2.94万亿元 同比增长13% [2] - 制造业净利润1721.91亿元 同比增长6.3% 营收与利润增速均大幅高于整体表现 [2]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5家公司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同比增长19.6% 净利润491.76亿元 同比增长15.5% [2] - 印制电路板领域26家公司净利润91.13亿元 同比激增71.9% [2] 消费市场表现 - 家电家居领域52家公司营业收入4990.94亿元 同比增长8% 净利润486.0亿元 同比增长15.2% [3] 资本支出情况 - 上市公司资本性支出合计3163亿元 同比增长2.8% 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 汽车制造业资本性支出826.6亿元 同比增长51.7% [4]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资本性支出694.2亿元 同比增长22.3% [4] 研发投入情况 - 848家公司披露研发费用合计1589亿元 同比增长11.6% 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5]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3.7% 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5] 并购重组活动 - 超250家公司披露或完成产业化并购重组 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 其中超六成属于战略性产业 [6] - 披露或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超30单 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6] - TCL科技实施两起百亿级产业并购 立讯精密以44亿元收购闻泰科技子公司 [6][7] - 瀚蓝环境以111亿港元收购粤丰环保 华润三九以61亿元收购天士力 [7] - *ST松发以80亿元收购恒力重工 格力地产完成60亿元重大资产置换 [7] 股东回报情况 - 广东证监局辖区74家公司开展中期分红 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 合计分红金额160.69亿元 [7]
883家广东省A股公司上半年营收合计突破5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0 20:01
整体业绩表现 - 广东省883家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14万亿元 同比增长6.3% 实现净利润4001.16亿元 同比增长2.63% [1] 制造业表现 - 制造业63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4万亿元 同比增长13% 实现净利润1721.91亿元 同比增长6.3% [2]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225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同比增长19.6% 实现净利润491.76亿元 同比增长15.5% [2] - 印制电路板行业26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91.13亿元 同比增长71.9% [2] - 机械设备行业19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2亿元 同比增长9.6% 实现净利润706.11亿元 同比增长5.6% [2] 服务业与消费领域表现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74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1.25亿元 同比增长14.4% 实现净利润8.95亿元 同比增长160.9% [2] - 文娱租赁和商务服务领域17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3.8亿元 同比下降1.1% 但实现净利润10.29亿元 同比增长63.3% [3] - 家电家居领域52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0.94亿元 同比增长8% 实现净利润486.07亿元 同比增长15.2% [3] 资本支出与研发投入 - 上市公司资本性支出达3163亿元 同比增长2.8%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 [4] - 848家上市公司披露研发费用合计1589亿元 同比增长11.6% 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4个百分点 [4]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7% 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4] - 汽车制造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速达46.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达11.4% [4] 海外市场拓展 - 47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海外收入合计8327.47亿元 同比增长16.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5] - 425家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7661.45亿元 企业数量占比达89.1% 境外收入占比达92% [5] 并购重组活动 - 超250家上市公司披露或完成产业化并购重组 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 其中超六成属于战略性产业 [6] - 披露或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超30单 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6] - TCL科技实施两起百亿级产业并购 立讯精密以44亿元收购闻泰科技子公司 [6] - 瀚蓝环境以111亿港元收购粤丰环保 华润三九以61亿元收购天士力 [6] - *ST松发以80亿元跨行业收购恒力重工 格力地产完成60亿元重大资产置换切入免税消费领域 [7] 分红政策实施 - 广东证监局辖区(不含深圳)已有74家公司开展中期分红 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 [7] - 合计分红金额达160.69亿元 [7]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0 19:17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8日、9月9日、9月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 [2][4] - 自2025年7月11日至2025年9月10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为236.93% [9] - 自2025年7月29日以来公司股票已触发4次异常波动情形并于2025年8月14日触发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9] 估值水平分析 - 2025年9月10日公司股票静态市盈率为295.26远高于同期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最新静态市盈率53.14 [2][10] - 截至2025年9月10日收盘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24.63元/股处于历史高位 [10]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1.86万元经营业绩由盈转亏 [3][11] - 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4.85% [3][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63.96万元 [3][11] 液冷服务器业务说明 - 公司业务不涉及液冷服务器的生产制造仅参与液冷测试平台等测试环节 [3][7] -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未形成收入且半年度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078.65万元 [3][7] - 该业务合作受到客户产品迭代及适配测试等诸多因素影响 [3][7]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董事长何仕达、董事张峻峰、董事付国义、董事王志涛、高管程锐计划于2025年9月19日至12月18日期间合计减持不超过4,173,000股 [2][8] - 减持股份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0530% [2][8] 公司经营状况声明 - 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5] - 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 [5] - 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等事项 [6]
制造业强劲增长成“压舱石” 883家广东省A股公司上半年营收合计突破5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9-10 14:51
整体业绩表现 - 广东省883家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14万亿元,同比增长6.3% [1] - 实现净利润4001.16亿元,同比增长2.63%,多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制造业表现 - 63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 [2] - 实现净利润1721.91亿元,同比增长6.3% [2]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225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 [2] - 实现净利润491.76亿元,同比增长15.5% [2] - 印制电路板行业26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91.13亿元,同比增长71.9% [2] - 机械设备行业19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2亿元,同比增长9.6% [2] - 实现净利润706.11亿元,同比增长5.6% [2] 服务业与消费领域表现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74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25亿元,同比增长14.4% [2] - 实现净利润8.95亿元,同比增长160.9% [2] - 文娱、租赁和商务服务领域17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3.8亿元,同比下降1.1% [3] - 实现净利润10.29亿元,同比增长63.3% [3] - 家电家居领域52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0.94亿元,同比增长8% [3] - 实现净利润486.07亿元,同比增长15.2% [3] 投资与研发投入 - 资本性支出达3163亿元,同比增长2.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 [4] - 848家上市公司披露研发费用合计1589亿元,同比增长11.6% [4]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7%,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4] - 汽车制造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速达46.7% [4]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速达11.4% [4] 海外市场表现 - 47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海外收入合计8327.47亿元,同比增长16.2% [5]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5] - 425家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7661.45亿元,占比达92% [5] 并购重组活动 - 超250家上市公司披露或完成产业化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 [6] - 超六成属于广东省战略性产业 [6] - 披露或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超30单,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6] - TCL科技实施两起百亿级产业并购 [6] - 立讯精密以44亿元收购闻泰科技子公司 [6] - 瀚蓝环境以111亿港元收购粤丰环保 [6] - 华润三九以61亿元收购天士力 [6] - *ST松发以80亿元跨行业收购恒力重工 [7] - 格力地产与免税集团完成60亿元重大资产置换 [7] 分红情况 - 74家公司开展中期分红,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 [7] - 合计分红金额达160.69亿元 [7]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04 18:37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1] -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到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1] 供给侧优化措施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 [2]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和锂电池产业 [2] 需求侧挖掘策略 - 指导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产品发布会行业展会和体验店等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 [2] - 唱响国货潮牌激发消费潜力 [2]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 [3] - 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 [3]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鼓励地方定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 [2] - 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2] - 支持深化供应链金融体系 [2] - 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常态化和长效化沟通机制 [2] 产业融合与升级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3] -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3] - 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与重大项目建设 [3] - 坚持国货国用政策 [3] 金融与资本支持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3] - 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纽带作用 [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3] -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3]
淳中科技: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13:14
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1日至8月18日累计涨幅达242.50% [1] - 2025年8月18日以涨停价收盘 收盘价为126.69元/股处于历史高位 [1][2] - 自7月31日起已触发3次异常波动 8月14日触发严重异常波动 [1] 估值水平 - 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远高于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45.88的TTM市盈率 [2] - 股价剔除大盘和板块因素后实际波动幅度较大 存在市场情绪过热和非理性炒作 [1] 经营业绩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00万元到-3840万元 经营业绩由盈转亏 [2] - 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5% 传统视听业务项目落地不及预期且新签订单同比下滑 [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96.42万元 由正转负 [2] 业务进展 - 公司业务不涉及液冷服务器生产制造 仅参与液冷测试平台等测试环节 [2] -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未形成收入 且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078.65万元 [2] - 液冷服务器业务合作受客户产品迭代及适配测试等因素影响 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
洁美科技控股子公司收购实控人关联股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8 13:13
收购交易概述 - 洁美科技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拟收购江西鸿美100%股权 其中72%来自浙江元龙 28%来自安吉鸿美 交易对价为2628 24万元人民币 与评估账面价值相同 [1] - 浙江元龙和安吉鸿美均为洁美科技实控人方隽云控制的企业 本次交易属于关联并购 [1] 标的公司业务 - 江西鸿美属电子设备制造行业 主营新型膜材料及电子专用材料生产销售 产品包括镀锡铜箔 PI镀铜锡 PET镀铜 PET镀钛及铝镀铜等 应用于光伏 新能源 6G电子信息领域 [1] - 柔震科技专注聚合物基金属复合膜材料研发 该产品可替代传统金属箔作为锂电池集流体 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 [1] 战略协同与产能布局 - 收购旨在整合资源加速柔震科技产能扩张 重点覆盖复合铝箔 复合铜箔 高端超薄铜箔 PCB载体铜箔等领域 [2] - 江西鸿美现有生产线经改造后可快速投产 实现复合集流体业务的全链条协同 优化生产基地布局并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2] - 洁美科技上半年已完成对柔震科技的收购整合 按6亿元估值增资3000万元 持股比例从58 4333%提升至60 4127% [2] 交易意义 - 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关联资产 可避免未来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问题 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 [3] - 交易价格与账面价值一致 体现实控人对上市公司发展的支持诚意 [2]
淳中科技: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16:35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于2025年8月13日至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触发异常波动情形[1][3] - 自2025年7月11日至8月15日股价累计涨幅达211.35%,期间触发3次异常波动和1次严重异常波动[2][5] - 股价剔除大盘和板块因素后实际波动幅度较大,存在市场情绪过热和非理性炒作现象[2][5] 估值水平 - 2025年8月15日公司股票市盈率(TTM)达358.54,远高于同行业44.92的平均水平[2][6] - 同日市净率为16.94,显著高于同行业4.06的平均值[2][6] - 收盘价115.17元/股处于历史高位,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2][6]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生产经营正常,无重大事项披露[3][4] - 液冷服务器业务仅参与测试环节,2025年上半年未形成收入,计提减值准备1078.65万元[1][5] - 该业务市场空间有限,受客户产品迭代等因素影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5] 财务状况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亏损4100万至3840万元,业绩由盈转亏[3][6]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45%,传统视听业务项目落地不及预期[3][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696.42万元,由正转负[6] 市场传闻澄清 - 公司不涉及液冷服务器生产制造,仅参与测试环节[1][5]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确认无应披露未披露信息[1][4] - 董事及高管在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