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宝医数智”大模型平台亮相全国首届医学人工智能大会
南方都市报· 2025-09-30 03:03
9月27日,首届医学人工智能大会(MAIC2025)在山东济南开幕。本次大会上,由深圳市宝安区卫生 健康局主导建设的"宝医数智"大模型平台首次登台亮相,吸引了全国医疗同行的广泛关注。 全市唯一:数据驱动决策实践获肯定 在人工智能引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引领下,再加上"宝医数智"大模型平台的加持,宝安区 公立医院和社康机构全力竞速AI+医疗赛道,医疗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深圳市唯一区级、入选全国百强的"大模型驱动下的数据治理体系构建与智慧驾驶舱应用实践"案例,系 统展示了如何通过大模型技术对海量、多源的医疗数据进行高效治理与深度价值挖掘,并实现对区域医 值得关注的是,由宝安区卫生健康局选送、宝安区人民医院牵头实施的 "大模型驱动下的数据治理体系 构建与智慧驾驶舱应用实践" 案例,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征集的726项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医 学人工智能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全国百强,也是深圳市唯一区级入选案例,成为区域医疗智能化建设 的标杆典范。 平台首秀:打造区域医疗智能中枢 宝安区委、区政府将医疗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在今年年初启动全国首个区域医疗人工智能 中枢——"宝医数智"大模型平台项目,开 ...
北京率先打造医疗领域中试基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生病
北京商报· 2025-09-14 12:24
文章核心观点 - 医疗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在2025年服贸会正式启动并成为焦点 该基地作为首批获批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旨在通过打造共性能力平台加速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规模化 标准化和体系化发展 覆盖精准诊疗和生物医药制造两大方向 提供全流程服务 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深度融合 最终实现"让数据多跑腿 群众少生病"的目标 [1][4][5][6][9] 中试基地建设与定位 - 中试基地是首批获批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由北京市发改委主管 北京市卫健委主责 中国联通专门成立的北京医疗健康大模型有限公司全面承接建设和运营 [1][5] - 基地定位为大型"孵化工厂" 为医院 企业等相关主体提供全流程服务 覆盖诊疗 药物研发等环节 [1] - 基地旨在打造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 标准化 体系化发展的共性能力平台 汇聚行业资源和产业能力 推广应用成果 孵化创新主体 打造开放生态 [4] 服贸会展出成果 - 中试基地在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中央位置首次全面展出31项医疗AI互动产品 [1] - "眼底疾病与重大慢病预警系统"前排起长队 该设备具备自动对焦 自动拍摄与AI智能识别功能 3分钟内实现从图像采集到分析报告生成的全流程 可快速识别30余种眼病和10余项全身风险 累计服务人次超过400万 [2] - 展区还设有ePascal80东风系列超声设备 AI肝胆超级医生"融融" AI牙医 北京市预约挂号平台等15个实用产品 以及智能病理辅助诊断平台 儿童头颈手术机器人 心血管超声智能体等16个面向专业人士的专业产品 [3] 服务方向与体系 - 基地聚焦精准诊疗和生物医药制造两大方向 [6] - 精准诊疗方面打造"需求验证—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三大阶段15个环节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加速人工智能成果孵化 [6] - 生物医药制造方面构筑"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上市审批"四大阶段15个环节的全流程研发体系 助力药物研发智能化转型 [6] - 通过联合在京三甲医院和头部科技公司推进服务 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和创新中心 推动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 [5] 数据挑战与解决方案 - 基地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据问题 包括权属模糊 交易机制不成熟 安全合规要求高等 [7] - 正在打造医疗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 在北京市卫健委指导下对接北京区域三医(医疗 医保 医药)数据 包括门诊挂号 住院诊疗 CT影像 检查检验 医保支付等资源 [7] - 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依托基地技术及生态 打造覆盖多中心 多专科 多场景的医疗大模型与应用评测体系 提供公正 权威 科学的评测标准 [8] 未来发展规划 - 需要实现行业内企业 医院等机构之间的高效联动 推动创新要素聚集 解决产业核心问题 [9] - 在数据高效流通利用基础上 借鉴中医"上医治未病"理念 通过日常健康数据监测或眼底照片等 AI提前识别风险并干预 实现疾病预防 [9] - 最终目标是贯通医疗机构与企业 深入运用人工智能 让每个人切身体会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健康价值 [9]
2025服贸会|人工智能重构医疗健康全链条
北京商报· 2025-09-12 10:28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中试基地建设。中试基地聚焦精准诊疗 和生物医药制造等领域"人工智能+"共性问题,构建行业共创平台,沉淀"算—数—模—用"共性支撑能力,培育产业共赢生态,争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 健康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生态集群。 面向精准诊疗,中试基地将服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行业主体,打造"需求验证—产品研发—应用推广"全流程服务体系,加速医疗人工智能成 果孵化,让医疗健康服务更加安全、高效、公平、可及。面向生物医药制造,中试基地将服务医药企业、科研机构,构建"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 验—上市审批"全流程服务体系,助力药物研发智能化转型,实现全流程提速增效,释放生物医药制造创新潜能。 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严进表示,"在全球人工智能科技竞争中,我们可以在高价值场景、高质量数据、高水平组织方面发挥优势"。高价值场 景方面,增加有效供给,优先解决死亡率、疾病负担排名靠前的疾病,以及资源短缺学科;促进公平可及,将专家智慧凝结为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优质医疗 资源向基层下沉;确保质量安全,提升诊 ...
一中院“创新工作室”助45家困境企业重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0 22:45
公司发展 - 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注于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研发的中小微企业 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和临床治疗辅助决策等领域[3] - 公司因融资对赌失败导致资金链危机 账户被查封 创始人房产被拍卖且股权遭冻结 于2023年7月提出破产重整申请[3] - 通过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快速重整程序 公司在3个多月内获得1.5亿元投资 实现破茧重生[1][4] - 公司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质 并持有众多专利技术[4] 行业司法支持 -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 两年内挽救了45家中小企业 涵盖高新技术企业和特大型国有企业[1][2][6] - 法院创新使用出资人权益保留规则 允许创始人通过承诺继续服务3年作为对价间接保留部分股权[4] - 针对上市公司文投控股 法院采用资产剥离和协调审理模式 帮助企业化解逾31亿元负债并引入超10亿元投资[4][5] - 工作室编写30万字《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电子版获3万余人次下载 全面覆盖企业从创立到终止的法律风险[7] 技术创新 - 北京天坛医院与安德医智联合研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人工智能大模型"天枢"正式发布 为神经疾病专科医生提供深度智能辅助[1]
A轮融资10亿后,「联影智能」发力多模态医疗智能体|项目报道
36氪· 2025-08-12 02:51
公司战略与融资进展 - 联影智能计划考虑独立上市[1] - 公司完成10亿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易方达、上国投资管、上海联和等[1] - 融资将用于多模态技术拓展及大模型智能体、医院数智化业务系统研发升级[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推出12个产品平台、超100款AI应用 取得13张三类医疗器械证[1] - 15款AI应用通过美国FDA认证 31款获CE认证[1] - 产品覆盖全国4000余家医疗机构 涉及院级管理、影像诊断、手术治疗、病历书写等场景[1] - 自研"元智"医疗大模型 融合文本、影像、视觉、语音等多模态能力[2] - 开发放射智能体 可单次CT扫描自动识别73种胸部异常[2] - 采用Transformer加CNN模型突破单病种限制 实现疾病关联分析[2] - 其他智能体产品包括外科手术、介入医生、电子病历、客服及质控管理等[2] 商业化应用案例 - 武汉三甲医院引入AI后 DR全脊柱扫描检查量达5000余次(2024年2-12月)[3] - 浙江二甲乡镇医院引入冠脉AI后 血管类检查量破千例[4][5] - 科研平台收入主要来自腰部以上医院 临床产品覆盖三甲至县级医院[5] 行业发展趋势 - 各级医疗机构将"AI入院"纳入工作重点[1] - 医疗垂域大模型更适合处理院内复杂需求[1] - AI助力三甲医院开展特色检查项目(如脊柱侧弯筛查、心脏CMR)实现差异化竞争[3] - 基层医疗机构通过AI弥补软实力不足 在不新增设备情况下开展新检查项目[4][5] - 公司与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合作开展脑科学AI研究项目[5]
产研医等业内人士共话医疗AI普惠路径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6:45
医疗AI技术发展 - 联影智能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开发脑转移瘤和骨转移瘤AI应用,已在全国400余家医院落地[1][2] - 脑转移瘤AI应用可智能检出病灶并自动生成影像报告,解决医生排查上百张磁共振图像的工作难题[1] - 骨转移瘤AI应用作为脑转移瘤AI的延伸产品,同样实现全国范围临床应用[2] 人机协同诊疗效果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测显示,AI辅助组医生诊断效率提升25%,8分钟完成影像诊断和报告撰写[2] - 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可一键检出肺结节、冠脉钙化等异常,医生仅需核实诊断即可生成报告[2] - 联影智能计划与多家医院合作研发腹部、脑部等全身多部位一扫多查智能体[3] 基层医疗AI应用 - 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与联影智能联合研发肺结核AI,实现快速检出疑似病例[3] - AI技术帮助基层医院解决肺结核筛查不及时问题,使患者就近享受优质筛查服务[3] - 在国家政策和援疆项目支持下,莎车县已构建包含高端设备、信息化和AI的系统性医疗能力[3]
聚焦医学创新与AI应用,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将于9月在首钢园举办
北京商报· 2025-06-08 08:05
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 - 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14日在首钢园举行 设置"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和"全民健康服务矩阵"两大展示体验区域 [1] - 同期举办"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全球健康北京论坛""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等多场高级别专业会议活动 [1] - 专题以"全球服务 共享健康"为永久主题 聚焦"创新 智能 发展 惠民" 目标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产业双向赋能 [4] 服贸会年度主题与方向 - 2025年服贸会年度主题为"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 结合服务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 [3] - 继续设置9个专题 重点展示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 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3] 医疗健康专题特色内容 - 专题着眼北京市医疗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产业赋能及医疗行业便民服务三大方向 [4] - 现场开设"服贸健康大讲堂" 策划"中医药24节气养生打卡"活动 围绕体重管理 心理健康等开展科普讲座 [4] - 打造集文化体验 健康消费 科普传播于一体的健康服务消费新场景 [4] 首都国际医学大会 - 大会以"开放 合作 共建 共享"为主题 设主论坛及六场平行分论坛 [5] - 涵盖医学创新 全民健康覆盖 临床研究 医防融合等议题 推动"政策-技术-服务"全链条对话 [5] - 促进中外卫生健康交流合作 推动医学科技创新 支持创新成果应用 [5] 企业参与情况 - 礼来中国 GE医疗 图湃医疗 中科尚易等企业代表肯定服贸会专业化 市场化 国际化运营能力 [5] - 企业介绍了本年度医学创新发展重点内容 拟发布签约的重点项目 [5] - 多家企业将在服贸会上首发首展新产品 新技术和新服务 [5]
第二届医疗大模型专题研讨会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5-28 02:58
医疗大模型专题研讨会概况 - 第二届医疗大模型(LaMMs)专题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办 聚焦AI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 300余名医疗管理者 临床专家 AI专家及产业代表参会 [1] - 会议形式包括主题演讲 圆桌讨论 医疗大模型精调与智能体构建工作坊 智慧医院建设观摩交流等 [1] - 常州市全诊大模型医疗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在大会上揭牌 由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常州大学 全诊医学联合共建 [1][2] 医疗大模型技术应用 - 会议首日重点探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包括技术底层原理和应用场景落地 [1] - 公立医院管理者分享AI+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案例 涵盖医学教育创新 医疗服务优化 医疗效率提升 患者健康管理 临床科研等议题 [1] - 大模型技术赋能医疗全流程 在导诊 预问诊 门诊 住院 手术等核心场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智能服务 [1]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成果 - 新成立的常州市全诊大模型医疗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将整合产学研资源 推动诊疗效率提升和医疗资源优化 目标建设为国内医疗AI技术重要研发基地 [2] - 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全诊医学联合发布《内科学》"AI助学"工具 将医学书籍转化为智能知识库 提供24小时在线医学导师服务 [2] - 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健康国际研究院与全诊医学合作 利用大模型技术开发AI虚拟患者 基于疑难罕见病历史病例数据进行医学教育创新 [2] 实践培训与场景落地 - 《医疗大模型精调与智能体构建》工作坊为医院信息中心工程师 临床科研专家及医疗AI从业者提供实战培训 全诊医学提供技术支持和算力资源 [2] - 80余位参会嘉宾实地考察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体验AI病历生成平台 智慧医技 智慧病房 智慧健康管理等诊疗全流程AI应用 [3] 会议组织方 - 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医学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指导 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 医师报社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全诊医学联合承办 [3]
AI医生离我们还有多远?专家:AI“持证行医”仍需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1:41
医疗AI技术应用现状 - AI数字人可实现24小时导诊 精准匹配挂号科室 解决患者"不知挂哪科"难题 [1] - 智能麦克风将医患对话实时转化为结构化电子病历 后台大模型自动生成规范病历草稿 节省医生50%文书时间 [1] - 无人机通过5G-A低空医疗航线运输检验样本 仅需7分钟 效率较传统运输提升3倍 [2] - AI大模型可自动生成手术记录 避免医生因多台手术连轴转而遗漏关键信息 [2] - 智能床垫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异常时立即报警 护士通过智能手表接收呼叫并远程沟通 [2] 医疗AI发展挑战 - AI目前只能辅助诊断 医生需学会精调大模型 结合临床经验优化算法 [2] - 医疗数据具有隐私性和复杂性 如何合规使用仍是瓶颈 [2] - 模型与临床需求脱节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需根据需求"量体裁衣"选择合适模型 [2] 医疗AI未来规划 - 常州一院计划三年内将AI覆盖全院80%诊疗流程 [3] - 专家认为AI不会淘汰医生 但会用AI的医生可能淘汰不会用的医生 [3] - 医疗AI需攻克技术 伦理 法律三重关卡才能实现"持证行医" [3] - 常州一院与常州大学 全诊医学共建"医疗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 聚焦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 [3]
讯飞医疗科技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人工智能行业 - **公司**:讯飞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回顾 - **收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7.34亿,同比增长32%;毛利4.04亿,同比增长28%,毛利小幅下降主要因B端业务快速增长[3] - **收入结构优化**:G端收入增长10%,B端收入增长103%,C端收入增长57%,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4] - **利润扭亏**:在持续高研发投入基础上,2024年净利润同比扭亏11%[4] - **现金流改善**:2024年销售回款同比增长33%,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扭回57%;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约9.3亿,政府国企、医院客户占比76%,信用良好的地方民营企业占比24%,足额计提坏账准备,报告期内未发生坏账损失[5] 核心技术进展 - **大模型升级**:今年3月,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X1在集团深度推理大模型X1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在医疗应用场景下全面超越GPT - 4O和DeepSake R1;在心内科疾病诊断上,达到超主治医生、接近副主任医师平均水平[6] - **性能提升**:X1升级后,复杂场景下内涵滞空提升9个百分点;专科辅助诊断领域,诊断准确性从76%提升到90%[7] - **解决应用难题**:通过权威医学知识训练解决通用大模型幻觉多问题;融合语音图像等多模态信息,用完整患者数据服务;建立全国产算力的模型训练和推理,形成商业化闭环路径[7][8] 业务规划与市场策略 - **G端业务**:AI城市健康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00多个区县,累计提供超9.1亿人次辅助诊断技术;AI城市数据平台目标是解决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已在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形成标杆示范[9][10] - **B端业务**:从智能随访尖刀产品切入,通过大模型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优势,开拓区域龙头医院;在医院落地智慧患者服务和医疗质量提升产品,推动诊后运营模式[12][13] - **C端业务**:人工智能诊后患者管理在华西医院累计服务120万人次,随访覆盖率达100%;讯飞小一上线后为居民提供1.2亿人次人工智能咨询;承建安徽省影像云,接入1970多家公立医院影像设备,汇聚1.1亿人次影像数据[14][15][16] 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领先**:持续推动医疗大模型认知能力进步,通过技术和医学知识库构建保持领先,使医疗大模型认知能力达专家平均水平[17] - **产品落地**:用大模型赋能医疗健康,丰富应用场景,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17] 竞争优势与格局 - **技术优势**:是主流大模型中唯一全国产专利训练、全民可下载的深度推理模型;在深度推理、语义理解、知识问答等方面表现出色,可做深度医疗优化;构建了重要的数据飞轮机制,与头部医院合作多[19][20][21] - **竞争格局**:未来医疗大模型行业会头部集中,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深耕医疗行业且形成数据飞轮的企业将胜出;讯飞医疗有自主可控底座模型、深度推理优势和数据飞轮,对保持领先地位充满信心[34][35] 商业化趋势 - **场景结合**:未来商业化要与场景结合,讯飞医疗可自主可控地完成核心数据标注清洗和模型构建,通过算法领先和场景落地实现商业化[38] - **基层与等级医院优势**:在基层医疗机构有几乎空盘级优势;在等级医院,现有技术水平好、模型尺寸小、部署成本低,且有针对头部医院的深度合作机制[39][40] 合作与机遇 - **与华为合作**:与华为合作深,联合发布一体机;华为提供算力和数据中心,与讯飞医疗天然互补;更多厂商卖华为一体机有利于讯飞医疗模型推广[43][44] - **行业机遇**:国家政策支持大模型应用,地方债专项债部分用于民生事业,为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奠定基础[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诊后管理**:定价参照医疗规定和满足患者价值,通过大模型分析患者数据建立个性化管理路径;国家推动延续性医疗服务带来机遇,挑战在于部分区域政策突破;技术提升患者问答精准性,降低患者重新入院比例;可通过做好诊后随访、开诊后处方等拓展商业模式[52][53][54] - **影像云**:在安徽省从零建设影像云,提供数字、远程和智慧影像服务并收取服务费;已为安徽医保节约约20亿/年,减少患者重复检查;机器质检水平超安徽部分影像科医生,影像二次分享率达40%多;国家医保局政策推动下,影像云发展机会好[58][59][6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