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种植与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曾经“稀罕物”如今成百姓餐桌“日常款” 双节市场特色农产品“量质齐升”
央视网· 2025-09-24 08:18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发展 - 坚果、牛油果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实现量质齐升,从依赖进口的稀罕物转变为市民菜篮子日常款 [1][6] - 云南本土坚果品质新鲜且个大饱满,临沧和普洱的夏威夷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8] - 云南各地州特色美食与时令尖货品类丰富,包括丽江鸡豆粉、西双版纳手指玉米等产品 [3] 湖南大闸蟹产业情况 - 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3.2万亩大闸蟹进入捕捞季,预计总产量突破3500吨,同比增长20% [10][13] - 2025年大闸蟹单只重量普遍达3至4两,个头均匀且体态饱满 [12] - 采用水草加大闸蟹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全年水质动态监测确保天然饵料投喂,使肉质紧实且蟹黄蟹膏饱满 [13]
济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13:57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 济南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提升行动 成立12个重点农产品工作专班加强监管 [1] - 搭建数字监管平台覆盖14个涉农区县 107个街镇监管机构 3226家种植养殖主体和2350家农资经营主体 [1] - 推行电子合格证制度形成37.3万条电子追溯信息 建立双重监测机制完成胶体金速测1.97万批次和市级定量监测4650批次 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1] 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 - 制定发布102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规范 覆盖鲁中肉羊和优质强筋小麦等特色产品 [2] - 绿色有机食品达293个 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个 名特优新产品52个 14个产品入选全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 [2]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 建成32家国家级畜禽养殖示范场和192家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 [2] 农产品品牌体系构建 - 形成"泉水人家"引领的"1+15+N"品牌矩阵 授权企业140家 产品420款 评选30个十佳品牌 [3] - 设立8个产业分会和13个产销联盟 会员单位超1400家 组织660家主体开展44场产销对接活动 [3] - 搭建京东特产馆体系开设12个线上展馆 上线产品681款 通过全国行活动和农交会拓展渠道 [3]
日销20万金鱼变“锦鲤” 江西还有这些“隐藏款”宝藏农产品
央视新闻· 2025-09-22 06:05
农业品牌发展 - 江西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小美特精"区域公用品牌 [1] - "十四五"期间扶持50个"小美特精"农产品品牌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11] 观赏鱼产业 - 鹰潭余江区观赏鱼养殖规模达全国第一 形成"百户养金鱼、千亩扩规模、产值超亿元"产业格局 [1][3] - 单个圆形养殖桶可养20万尾观赏鱼 养殖户年收入超5万元 相当于5亩水塘产值 [3] - 金鱼锦鲤日销售额达20万元 成为销量冠军产品 [3] 太空莲产业 - 抚州广昌成功培育广昌太空莲 经历6次太空诱变良种实验 [5] - 太空莲较普通莲子具有生育期更长 花朵更多 莲蓬更大 结实率更高 蛋白质含量更优等特点 [5] - 广昌成为全国最大太空莲种苗输出基地 [5] 黑芝麻产业 - 共青城环鄱阳湖地区产出全国70%黑芝麻 实现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 [7] - 采用高压静电光电色选等生产工艺 达到国际食品安全认证标准 [7] - 江西黑芝麻于去年首次进入欧美市场 [7] 丝瓜深加工产业 - 抚州东乡将丝瓜开发成4大类300多种产品 包括鞋垫床垫搓澡巾化妆品等 [9] - 获得近80项专利技术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市场 [9] - 丝瓜衍生品年销售额达2亿元 [9] 特色农产品升级 - 赣南脐橙井冈蜜柚泰和乌鸡等传统品牌声名远扬 [1] - 特色农业实现从"小而美""特而精"向"强而优"转型升级 [1] - 多个特色农产品发展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1]
链资源拓市场,驻和平县长塘镇工作队力推农产品直供湾区
南方农村报· 2025-09-22 03:19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举办农产品推介活动 展示腐竹、百香果、猕猴桃、大米等农特产品 [2][3][4][5][6][7] - 活动主题为“聚焦‘百千万工程’ 消费帮扶强村富民” 旨在通过“千镇万品”进湾区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销售转化率 [4][5][42] 产业发展与帮扶措施 - 长塘镇主要发展优质稻、油茶、猕猴桃、百香果、肉鸡养殖等产业 是和平县优质稻主要种植基地 有“和平粮仓”之称 [18][19] - 工作队通过科技赋能、人才培育、品牌打造三大工程提升产业竞争力 例如组织猕猴桃种植、肉牛养殖技术指导并推广新品种 [21][29][30] - 打造和平北部片区农产品展销中心和“强塘电商”平台 开展直播电商培训 培训镇村干部、返乡青年等30余人 [36][37] - 消费帮扶销售额2024年达19.2万元 2025年截至目前达23万元 同比增长19.8% [38][39] 具体产业案例与成果 - 栩轩种养专业合作社面积300多亩 种植黄金百香果、猕猴桃、脐橙 年产值约200万元 [24] - 通过深圳援建和平北部片区农产品集散中心 整合资源优势 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 [31][36][39] - 特色农产品包括丝苗米、猕猴桃、百香果、腐竹、食用菌(如香菇、鹿茸菇、红松茸)等 [41][42][45] 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 - 工作队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 推动全镇防返贫监测对象100%达标退出 [48][49] - 2025年上半年争取16.97万元资金建设美丽圩镇客厅、路灯安装、灌溉水陂等项目 并联系深圳企业捐赠学校体育器材及5000余件新校服 [55][56] 社会治理与乡风文明 - 联合镇妇联举办“助力百千万、巾帼在行动”系列活动 包括乡村清洁和女子篮球赛 改善村容村貌和精神面貌 [66][67][68][69] - 开展6个月“法治同行·德润民心”专项行动后 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5% 信访量下降60% 村民法治知识知晓率提升至90%以上 [76][77][78]
新华视点丨“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特色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9-13 04:05
产业发展模式 - 各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经营 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2] - 江苏泰州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芡实产业 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产业[3] - 新疆玛纳斯县香妃海棠果种植面积达3600亩 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4] 生产规模与产出 - 新疆焉耆县工业辣椒种植面积达14万亩 目前进入集中采收期[5] - 湖北鄂州梁子湖大闸蟹基地每日供应量达1000斤 呈现产销两旺态势[7] - 山西汾西县肉鸡产业带动100余家企业 直接就业1000余人 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增收[8] 产业支持措施 - 2025年金秋消费季活动于9月至11月举办 推出25项电商惠农措施和34项金融助农举措[6] - 通过消费季平台联动电商和金融力量 搭建产销桥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 - 采用原产地溯源助农直播和百县千品丰收集市等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山西汾西县实现智慧养殖 一名饲养员可管理5万只肉鸡的智能化养殖场景[8] - 通过优化种养模式和科技赋能方式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质效[2] - 江苏泰州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生蔬菜产业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百年菜乡”广西贺州力推优质农副产品走进粤港澳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1:36
行业地位与定位 - 贺州素有百年菜乡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的美誉 致力于推动优质农副产品进入粤港澳市场 [1] - 公司每年约70%蔬菜瓜果和60%畜禽产品销往大湾区 成为大湾区重要农产品供应地 [5] - 供港蔬菜质量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与大湾区互认 [5] 产能与基础设施 - 2021年以来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4.53万亩 其中标准化温室蔬菜大棚1.65万亩 [3] - 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01个 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31个 数量均居广西首位 [3] - 畜禽设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 建成广西单体规模最大的陆基圆池设施渔业基地 [3] - 拥有10个内地直通香港出入境双牌冷链货车指标 实现鲜活农产品4小时直达大湾区 [5] 产品与产业链 - 贺州香芋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以上 深加工率达60% 全产业链产值超30亿元 [3] - 制定发布豆杯毛节瓜等大湾区热销蔬菜品种20项团体标准 [5] - 引进深圳京基智农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设施蔬菜贺州香芋生猪等全产业链 [1][3] 物流与销售网络 - 依托桂东国际农批市场和国家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扩大供粤港澳蔬菜直通直销规模 [5] - 双牌车每天可往返粤港澳大湾区 建立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 [5]
观察 | “绿美竹乡”撬动产业“大振兴”的广宁实践
南方农村报· 2025-08-14 07:31
核心观点 - 广宁县以"2+2"农业产业布局(生猪、肉鸽、竹笋、甘薯)为核心 通过全产业链思维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5][6][11][12] 产业发展布局 - 构建"生猪+肉鸽+油茶+特色蔬菜+南药+竹笋+甘薯+茶叶"八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0] - 明确养殖类(生猪、肉鸽)和种植类(竹笋、甘薯)为农业主攻方向 [21][22] - 竹产业与循环经济被列为两大特色产业 拥有108万亩竹林 其中20万亩发展为食用竹笋林 [23][25] - 甘薯种植集中于潭布镇、江屯镇 为粤港澳大湾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地区之一 [30][3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油茶、肉鸽、生猪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74亿元 [47] - 竹笋综合产值2024年达3.5亿元 较2022年增长75% [48] - 甘薯全产业链产值2024年达3.8亿元 较2022年增长52% [49] - 2024年GDP首次突破200亿元 同比增长5.2% 农林牧渔业产值达90.77亿元 [79][80] 具体产业实施 - 生猪产业:2025年上半年出栏22.41万头 获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97万元 引进1330头优质种猪 [43][44][45] - 肉鸽产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洲仔镇示范基地总投资1113.95万元 满棚后可养殖种鸽4.5万羽 年出栏44.16万羽 [38][69][70] - 竹笋产业:建设万亩麻竹笋基地 笋丰公司年加工清水笋片1.5万吨 坑口合作社年加工鲜笋5000吨 [62][92][93] - 甘薯产业:潭布番薯干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3900亩 [31][32][78] 产业链升级 - 创建市级竹笋现代农业产业园 推动初加工提质增效和深加工突破 [91][92] - 广三保畜牧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设5条现代化生产线 单线年产能1.2万头种猪 [97][98][99] - 发展肉鸽预制菜和品牌建设 "广宁肉鸽"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注册5个相关商标 [104][105][108] 联农带农机制 - 采用"国企+党群+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竹笋产业 提供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 [64][65][66] - 肉鸽产业推行"国企+村办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户"模式 带动8个村委会入股400万元 [69][71][72] - 坑口竹笋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次 人均月收入3500元 [94]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2年增长27% [81]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边境村户户连网、村村通路 雪域边城绘就新画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02:34
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 西藏边境地区通过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现村村通路、户户连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1] - 林芝市察隅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2024年产值超过2700万元,受益群众超过2000人[1] - 猕猴桃产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3] 特色产业发展 - 西藏沿边地区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岗巴黑山羊、噶尔蔬菜、亚东鲑鱼等农副产品成为增收致富的"金钥匙"[3] - 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主电网延伸至全部边境乡镇,实现村村通邮和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5] - 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5] 边境地区人口与社会发展 -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从"中国人口最少乡"发展为拥有67户200余人的边境小康示范乡[5] - 玉麦乡住房、医疗设备、学校设施齐全,远程教育发达,5G网络全覆盖[7] - 边境群众生活改善后更愿意留守家园,参与守边护边工作[7] 边境守护力量 - 山南错那市浪坡乡汤乌村护边队从最初两三人的巡边小组发展为82名村民组成的队伍[9][11] - 护边队员每年除大雪封山外每日坚持巡逻,形成固定巡边路线[9] - 边境一线出现父子接力、夫妻搭档、兄妹携手守边的现象[11][13]
科技搭台 直播拓市 湖南凤凰特色农产品“出山进城”
农业技术推广 - 凤凰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荞麦专家开展技术培训 重点讲解苦荞栽培技术要点包括轮作模式(与马铃薯/烤烟/玉米轮作或与猕猴桃/吊瓜套种)和播种规范(深度2-3厘米 春播3月中下旬 秋播8月中下旬)[1] - 采用"课堂+田间地头"模式在新场镇、水打田乡、廖家桥镇等乡镇开展点对点培训 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1][2] - 科技小院技术员在猕猴桃园使用土壤养分速测仪进行果树诊断 农户按标准化规程进行苦荞管护[2] 产品营销创新 - 通过助农直播活动推广特色农产品 在从文广场和新场镇合水村展示苦荞系列产品(苦荞米/苦荞面/苦荞茶)及湘西黄牛肉、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茶等[1] - 创新推出"苦荞美食工坊"体验活动 让游客参与苦荞面点制作和苦荞茶/又见凰茶/雪茶配制 直接培育消费群体[2] - 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印刷宣传资料 在湖南凤凰第二届荞花节、游客服务中心、酒店等场所发放以提升产品知名度[2] 特色产业体系 - 以苦荞、猕猴桃、雪茶、湘西黄牛肉为核心特色农产品 形成种植(苦荞/猕猴桃/雪茶)与养殖(黄牛)相结合的农业产业架构[1][2] - 通过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 电商直播拓展市场渠道 品鉴体验强化消费认知 多元化举措推动农产品"走出大山"[2] - 产业链覆盖种植(苦荞地/猕猴桃园/雪茶基地)、加工(苦荞系列食品/果脯/茶饮)和销售(直播/展销/体验)全环节[1][2]
湖北12万家农民合作社解锁增收密码 财务规范化重塑2600亿资本运行效率
长江商报· 2025-07-28 05:43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品牌化发展 - 湖北省举办"寻荆楚美味品鱼米之香"品牌培育活动,旨在推动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目标是将湖北从"农业产量大省"升级为"农业品牌强省"[1] - 活动由湖北省农民合作社主办,汇聚全省12万家合作社代表、专家及行业人士,强调通过政策、科技、管理、品牌四轮驱动实现目标[1][3] - 合作社作为联农带农核心主体,其产品优质优价直接关系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成效[1] 政策与科技支持 -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解读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政策,建议合作社优先布局知识产权以加速技术转化[2] - 湖北省农科院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健康管理和绿色防控,通过改善微生物群落提升果蔬品质[2] - 武汉轻工大学提出农产品保鲜解决方案,覆盖预冷、分级到冷链物流全链条,降低损耗并提升效益[2] 财务管理规范化 - 湖北省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为2600亿元注册资本提供制度保障[3] - 合作社财务管理专用软件上线,集成账务处理、成员账户管理等功能,提升2600亿资本运行效率[3] - 财务规范化被视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稳定性、成员信任度及长期潜力[3] 现代农业实践案例 - 枣阳市鸣凯农机合作社推行"六统一"模式,采用籽粒直收联合收割机减少3道转运环节,破碎率控制在2%以内[5] - 枣阳市汇海利合作社联合6家成员打造"汉城鲜果"品牌,通过反光膜技术使果实着色均匀度达95%以上[5] - 活动现场展示洪湖大闸蟹、秭归脐橙等210种特色农产品,促成多项采购合作意向[5] 品牌联合战略 -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构建公共品牌平台,整合资源与统一标准,目标将"湖北合作社好食材"打造成金字招牌[6] - 未来计划建立品牌培育长效机制,包括政策宣讲、财务培训、技术咨询及国内外展会参与,拓展多元营销渠道[6] - 强调联合发展模式,通过"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好食材品牌培育活动"提升湖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