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新药

搜索文档
中金、红杉一起投了家AI玩具公司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9-01 08:08
核心观点 - 硬科技赛道中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融资活跃 若愚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7] 梅卡曼德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7][17] - 大健康赛道AI创新药成为投资风口 信华生物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系列融资[7][26] 多家医药企业获得亿元级融资[27][30][33] - 互联网赛道AI+持续火热 零眸智能完成数千万Pre-B轮融资[7][39] 橙果视界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7][40] - 新消费领域AI玩具企业跃然创新完成2亿元A轮系列融资[9] 新消费领域投融资 - AI玩具企业跃然创新(Haivivi)完成2亿元A轮系列融资 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红杉中国、华山资本、愉悦资本领投[9] - AI硬件企业奇点灵智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星连资本领投[10] - 无感化面部理容品牌GREENLAB绿所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合享创投投资[12] - 江苏双博士分子科技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 由德明利技术联合创始人魏宏章领投[11] 硬科技领域投融资 - 灵巧手研发企业源升智能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由千乘资本领投[14] - 三一氢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由启明创投领投[15] - 具身智能企业若愚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由东方精工集团领投[7][16] - 机器人基础设施企业梅卡曼德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由雄安基金等多家机构投资[7][17] - 奥维领芯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创东方领投[18] - 微见智能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前海金控等机构[19] - 至纯精密气体完成数亿元首轮战略融资 由金桥资本旗下基金领投[20] - Physical AI公司极佳视界完成Pre-A&Pre-A+连续两轮数亿元融资[21] - 城市服务机器人提供商库萨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金沙江创投等投资[22][23] 大健康领域投融资 - 汉通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顺澄资本独家投资[25] - 信华生物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系列融资 A+轮由杏泽资本领投 A轮由三一创新投资领投[7][26] - 迈诺威医药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由IDG资本独家领投[27] - 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级A+轮战略融资 由九安医疗投资[28] - 禧多国际医疗完成2500万元A轮融资 由深圳市冠峰永越投资[29] - 施贝康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由诚达药业独家战略投资[30] - 巴特弗莱完成A轮融资 由华熙生物CVC基金皓沣资本投资[31] - 科默医药完成数千万元B1轮融资 由连云港市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32] - 普思影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由常春藤资本等联合投资[33][34] - 予路乾行获得苏州天使母基金战略投资[7][35] 互联网/企业服务领域投融资 - 3D大模型公司影眸科技完成数千万美金融资 由蓝驰创投领投[37] - 微创软件完成近亿元融资 由百联挚高资本独家投资[38] - AI企业零眸智能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B轮融资 由狮城资本领投[7][39] - AI营销公司橙果视界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 由云天使基金领投[7][40]
“创新药”概念引发股价波动,药企密集回应
广州日报· 2025-06-12 05:44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出台 明确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利好创新药提速发展 [1] - 业界认为文件明确创新药的商保支持将列入目录 更好满足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 [1] - 国元证券指出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 研发进展催化较多 有望持续作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 [2] 公司公告与研发进展 - 众生药业股票连续两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 属于异常波动 RAY1225注射液治疗超重/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获伦理批件 [1] - 常山药业股票连续两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30% 5月6日至6月9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147.69% 艾本那肽注射液尚未上市销售 获批时间及市场竞争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2] - 万邦德回应投资者提问称目前不存在应披未披事项 提示二级市场炒作风险 [2] 市场表现与投资观点 - 创新药板块持续走强 伴随概念火爆及股价异动 多家上市药企发布公告回应 [1][2] - 国元证券坚定看好创新药领域投资机会 重点关注创新药、出海及集采出清板块 认为医药市场集中度提升加速期 并购重组有望加速 [2]
IPO周报 | 沪上阿姨、博雷顿登陆港交所;绿茶餐厅上市在即
IPO早知道· 2025-05-11 12:45
沪上阿姨 - 公司于2025年5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89",发行2,411,340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获3616.8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57倍认购,引入盈峰集团和华宝股份作为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21.55万美元,发行价每股113.12港元,募集资金总额2.73亿港元[3] - 旗下拥有「沪上阿姨」、「沪咖」、「轻享版」三大品牌,2024年3月推出"茶瀑布"产品线,截至2024年12月31日门店数量达9,176家,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截至2025年4月18日门店增至9,367家,茶瀑布门店达395家[3][4] - 2024年门店分布中一线城市占比7.5%,新一线20.7%,二线21.4%,三线及以下50.4%,在中国北方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排名第一,全国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排名第三[4] - 2022-2024年GMV分别为60.68亿元、97.32亿元、107.36亿元,营收分别为21.99亿元、33.48亿元、32.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4.16亿元、4.18亿元[5] 博雷顿 - 公司于2025年5月7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1333",发行1300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获198.72倍认购,引入欣旺达和长风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6350万港元[7][8] - 作为电动工程机械提供商,产品包括3-7吨电动装载机和90-135吨电动宽体自卸车,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市场份额18.3%(排名第三),新能源装载机市场份额3.8%(排名第七)[8] - 2022-2024年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从59台增至307台(CAGR 128.1%),电动装载机出货量从326台增至450台(CAGR 17.5%),连续三年在电池容量超650kWh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排名第一[9] 绿茶集团 - 公司计划2025年5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31",发行168,364,000股股份,发行价每股7.19港元,预计市值48.42亿港元,募集规模超12亿港元,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8733万美元[11][12] - 截至2024年4月28日拥有493家餐厅,覆盖中国21个省份,2024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餐厅数量排名第三,按收入排名第四,2022-2024年餐厅数量从276家增至465家(CAGR 29.8%)[12] - 2024年新开120家餐厅,计划2025-2027年分别新开150家、200家、213家餐厅,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3.50亿元[13] 英矽智能 - 公司于2025年5月8日更新港交所招股书,拥有全球领先的生成式AI驱动药物发现平台Pharma.AI,包含Biology42、Chemistry42、Medicine42和Science42四大模块,截至2025年5月6日已产生超20项临床或IND申报阶段资产,三项资产授权国际制药公司合约总价值超20亿美元[16][1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15万美元、5118万美元、8583万美元,毛利率分别为63.4%、75.4%、90.4%[18] 铜师傅 - 公司于2025年5月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作为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品牌,2024年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份额35%(排名第一),线上市场份额44.1%,2022-2024年天猫和京东铜质文创产品类别排名第一[20] - 2022-2024年SKU分别为2137款、2296款、2485款,线上客单价超750元,线上直销收入占比70.6%、69.9%、70.5%,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1575项艺术著作权和285项外观设计专利[20][2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5.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44亿元、0.79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1.3%、8.7%、13.8%[22] 泽景 - 公司于2025年5月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作为智能座舱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在中国HUD解决方案市场份额16.2%(排名第二),W-HUD和高性能AR-HUD解决方案销量均排名前三[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22个汽车主机厂客户,累计定点超90款车型,出货量超150万套,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14亿元、5.49亿元、5.78亿元(CAGR 64.3%),毛利率分别为22.6%、25.6%、27.3%[25][26] 恒瑞医药 - 公司于2025年5月5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拥有110多款商业化药物(含19款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和90多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2024年收入280亿元(2014年起CAGR 14%),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22年38.1%提升至2024年46.3%[28][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临床团队覆盖约5000名研究者,开展约400项临床试验,销售团队约9000人,覆盖中国22000家医院和200000家药店,2022-2024年净利润率分别为17.9%、18.7%、22.6%[29][30] - 2025年Q1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20.14%),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36.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