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拆A

搜索文档
与妻子离婚后,为体现对女儿的关爱,湖南富豪又给女儿转让7亿多元股份!“父女档” 已坐拥两家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9-17 16:45
公司控制权安排 - 朱兴明2021年9月与女儿朱瀚玥签署《赠与协议》[1][3] - 朱瀚玥承诺将受赠股票及股权的表决权无条件委托给朱兴明行使[1][2] - 协议包含朱兴明直接持有的2060.21万股公司股票及汇川投资21.7%股权[3] 资产赠与执行情况 - 汇川投资21.70%股权已于2022年完成过户登记[3] - 赠与标的为2060.21万股公司股票及汇川投资21.7%股权[3] - 协议履行完毕后表决权安排立即生效[2] 公司资本运作 - 朱兴明父女通过"A拆A"过会新增一家上市公司[4] - 联合动力成为朱家父女名下新增的上市公司[5] - 汇川技术未披露朱瀚玥个人信息[5]
南存辉叫停正泰安能“A拆A”,因业绩增速太快!
第一财经· 2025-09-07 15:06
交易所审核终止情况 - 9月1日至7日沪深北交易所共2家企业终止审核 均为上交所主板申报企业[1] - 终止审核企业包括陕西省水电开发集团和正泰安能数字能源[1] - 保荐机构涉及中信建投 西部证券 国泰海通证券[1] 正泰安能分拆上市终止 - 控股股东正泰电器直接和间接持有64.13%股权 南存辉为实际控制人[2] - 终止原因包括业务发展较好 业绩增速快 需统筹业务发展 考虑市场环境因素[2] - 公司专注于户用光伏业务 稳居行业第一[2] - 累计开发超过160万座户用光伏电站 覆盖29个省区市超1900个区县[2] - 2022-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7.54GW 12.53GW 13.60GW 复合增长率34.30%[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7.04亿元 296.06亿元 318.26亿元[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7.53亿元 26.04亿元 28.61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19亿元[3] - 原计划募集资金60亿元用于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等项目[3] - 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 报告期末分别为76.92% 79.16% 80.25%[3] 陕西水电经营状况 - 主营业务为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4] - 光伏发电营收占比约50% 风力发电占比约30%[4]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3亿元 10.82亿元 10.6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下滑近2%[4]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 2.95亿元 3.7亿元[4] - 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缩水至1.7亿元 同比下滑近40%[4] - 业绩下滑因水力发电来水量下降 光伏和风电电价下降及弃电率上升[4] - 陕投集团直接及间接控制73.71%股份 为实际控制人[4] - 陕西水电为陕投集团下属清洁能源发电业务唯一经营主体[4] 同业竞争情况 - 交易所问询与陕西能源或陕投集团下属企业是否存在同业竞争[6] - 公司称与陕西能源主营业务不同 不构成同业竞争[6] - 陕西能源主营火力发电 煤炭生产和销售[6] - 业务模式与广西北部湾陆海新能源相似 后者已于2024年3月撤单[6] 保荐机构关系 - 陕西水电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和西部证券[4] - 陕投集团同为西部证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4] - 陕西能源2023年4月于深交所上市 保荐机构同为中信建投+西部证券[5]
IPO周报:南存辉叫停正泰安能“A拆A”,因业绩增速太快!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4:05
交易所审核终止情况 - 9月1日至7日沪深北交易所共2家企业终止审核 均为上交所主板申报企业 包括陕西水电和正泰安能 [1] - 两家企业保荐机构分别为中信建投与西部证券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 [1] 正泰安能分拆上市终止 - 控股股东正泰电器直接间接持有64.13%股权 南存辉为实际控制人 [2] - 终止分拆上市原因为业务发展较好 业绩增速快 需统筹业务发展并考虑市场环境因素 [2] - 公司专注户用光伏业务 累计开发超160万座电站 覆盖1900个区县 行业排名第一 [2] - 2022-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达34.3% 各期新增容量保持行业第一 [2] 正泰安能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137.04亿元增长至318.26亿元 净利润从17.53亿元增至28.61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19亿元 延续增长趋势 [3] - 原计划IPO募集资金60亿元 用于电站共建项目 信息化平台及流动资金补充 [3]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 2022-2024年分别为76.92% 79.16%和80.25% 主因业务扩张需大量资金 [3] 陕西水电经营状况 - 主营业务为光伏发电(营收占比50%) 风力发电(30%)及水力发电 [4]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3亿元 10.82亿元和10.6亿元 2024年下滑近2% [4] - 同期净利润从1.97亿元增至3.7亿元 但2024年扣非净利润缩水至1.7亿元 同比下滑40% [4] - 业绩下滑主因水力发电受来水量减少影响 光伏及风电受电价下降和弃电率上升影响 [4] 陕西水电股权结构与同业问题 - 陕投集团直接间接控制73.71%股份 为陕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企业 [4] - 公司为陕投集团旗下唯一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经营主体 [4]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与西部证券中 西部证券同为陕投集团控股企业 [4] - 交易所问询与陕西能源(火力发电为主)是否存在同业竞争 公司回应业务模式不构成竞争 [5][6] - 业务模式与广西北部湾陆海新能源相似 后者已于2024年3月撤单 [6]
正泰电器终止分拆正泰安能主板上市,后者上半年实现净利19.01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9-01 13:31
公司上市计划调整 - 正泰电器撤回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申请 [1] - 撤回决定基于正泰安能业务发展较好、业绩增速快及公司业务发展整体考量 [1] - 撤回上市申请不会对正泰电器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 公司财务表现 - 正泰安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01亿元 [1] - 正泰安能净利润同比增长49.80% [1] - 正泰安能净利润占母公司正泰电器净利润比重达74.4%(母公司同期净利润25.54亿元) [1] 行业监管环境 - 自2023年新"国九条"实施后A拆A分拆上市全面降温 [1] - 截至8月29日年内20家A股公司更新分拆上市进展 其中5家已完成 9家推进中 6家终止 [2] 业务运营情况 - 正泰安能专注于户用光伏领域 累计建成电站超180万座 [1][2] - 公司2023年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 原计划发行不低于2.71亿股 [2] - 原计划募资60亿元 主要用于户用光伏电站合作共建项目 [2] 上市终止背景 - 主动撤回或与净利润规模接近分拆规则上限有关 [1] - 终止分拆是综合判断当前市场环境等因素后的决定 [1]
为何是联合动力?拆解新“国九条”严监管下“A拆A”案例的示范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6-23 15:15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的核心意义 - 汇川技术子公司联合动力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成为新"国九条"后第二例沪深交易所"A拆A"案例 释放从严监管不等于叫停的积极信号 [1] - 该案例体现监管层"优中选优"筛选逻辑 展示资本市场通过高效资源配置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窗口作用 [1] - 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 多位投行人士认为预示着分拆上市监管新常态的形成 [1] 联合动力成功过会的核心优势 业务资质 - 业务独立性突出 作为汇川技术体系内唯一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运营主体 拥有独立完整的车规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与母公司工控业务在技术/工艺/客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 - 技术创新性强 掌握26项产品核心技术和6项平台核心技术 拥有98项发明专利和407项实用新型专利 主导参与2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 [3] - 增长可持续性显著 2022-2024年营收从50.27亿元增至161.78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79.39% 归母净利润从-1.79亿元提升至9.36亿元 [3] 母公司支持 - 汇川技术作为工控行业龙头 2024年实现营收370.41亿元(同比+21.77%) 净利润42.85亿元 提供强大技术品牌和资金支持 [4] - 分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包括母公司三年累计扣非净利不低于6亿元 子公司利润/净资产占比不超过50%/30%等硬性指标 [4] 产业协同 - 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企业 链接上下游产业链 实现IGBT/SiC功率模组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带动汽车产业链整合升级 [5] - 业务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上市后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6] 监管逻辑与市场影响 - 新"国九条"强调强监管与促高质量发展的平衡 联合动力案例体现"突出主业"和"独立性"的铁律要求 [7] - 监管部门在审核中重点关注成长性/新增产能消化/毛利率/关联交易等问题 为后续分拆案例树立标杆 [7]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5.49%股份 核心高管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股 体现绑定人才与激励创新的治理策略 [8]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 - 案例展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高效路径 母公司可更聚焦传统优势主业 子公司获得独立融资平台加速发展 [10] - 联合动力已为40余家整车企业170余个车型提供解决方案 上市后将进一步强化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全球布局 [11] - 案例生动演绎资本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路径 有望提振市场对合规优质"A拆A"案例的信心 [11]
为何是联合动力?拆解新“国九条”严监管下“A拆A”案例的示范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6-23 15:01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案例 - 汇川技术子公司联合动力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成为新"国九条"后第二例"A拆A"案例 [1] - 该案例释放监管"从严但不叫停"信号 体现"优中选优"筛选逻辑 是观察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 [2] 联合动力核心竞争力 - 业务独立性: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唯一运营主体 拥有独立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与母公司业务差异显著 [5] - 技术创新性:掌握26项产品核心技术及6项平台技术 获98项发明专利 主导20+项国家标准制定 [5] - 成长性:2022-2024年营收从50.27亿增至161.78亿 复合增长率79.39% 净利润从-1.79亿提升至9.36亿 [5] 分拆上市的合规性与必要性 - 母公司汇川技术2024年营收370.41亿(+21.77%) 净利润42.85亿 满足分拆上市盈利门槛要求 [6] - 联合动力业务价值未充分体现在母公司市值中 分拆可增强双方主业聚焦度 提升整体估值水平 [6] - 分拆严格遵循子公司利润/净资产占比限制(不超过50%/30%)等监管硬指标 [6]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价值 - 联合动力实现IGBT/SiC模组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带动上游零部件产业整合升级 [7] - 服务40+家整车企业170+个车型 业务发展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高度契合 [15] - 分拆上市有助于通过资本赋能加速技术研发和全球布局 [14] 监管政策导向分析 - 新"国九条"强调打击盲目分拆套利 但合规优质分拆仍受支持 [4][9] - 审核聚焦业务独立性/成长性/关联交易等 联合动力案例树立高标准标杆 [10]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5.49%股份 体现科技创新导向的人才激励设计 [11]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 - 分拆使汇川技术更聚焦工控主业 联合动力获独立融资平台实现估值重估 [14] - 联合动力2024年为母公司贡献166亿营收 占比44.93% 展现强劲增长动能 [14] - 案例示范资本如何通过"发现-催化-赋能"路径支持产业创新 [15]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关联交易增收引关注
第一财经· 2025-06-08 10:11
公司概况 - 联合动力是汇川技术旗下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业务的唯一主体,主要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控、电机、三合一/多合一驱动总成)和电源系统(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1][2] - 公司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并于2025年6月5日更新上会稿,采用"A拆A"方式上市[1] - 汇川技术直接持有公司94.51%股份,为控股股东[3] 关联交易 - 报告期内重大经常性关联销售分别为9.6亿元(占营收19.11%)、19.67亿元(21.01%)和44.49亿元(27.50%),主要交易对方为常州汇想(汇川技术联营企业)和苏州汇川(汇川技术全资子公司)[4] - 2024年对常州汇想销售406.835.59万元(占关联交易91.45%),对苏州汇川销售38.035.67万元(8.55%)[7] - 常州汇想是联合动力与理想汽车合资建立的企业,初始持股51%,后因理想汽车增资扩产需求降至12.66%[5] 客户结构 - 理想汽车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24年销售额占比近35%,合作始于理想One车型[7][8] - 其他主要客户包括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小米汽车和吉利集团,2024年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1.09亿元[11] - 2022-2024年理想汽车交付量从13.32万辆增至50.05万辆,2025年Q1交付9.29万辆(同比增16%)[8] 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电控产品份额10.7%(第三方第一)、电机产品份额10.5%(第三方第一)、驱动总成份额6.3%(第四)、车载充电机份额4.5%(第八)[9] - 行业面临主机厂向上游传导成本压力,公司主要产品10%左右市场份额面临激烈竞争[10] 财务表现 - 理想汽车单车平均净利润从2023Q1的1.78万元降至2025Q1的0.7万元以下,降幅超60%[9] - 2025Q1理想汽车营收259.3亿元(同比增1.1%),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