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场执法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环保监管 泰安高新区通过用电监控实现企业产污治污在线“盯防”
齐鲁晚报网· 2025-09-25 06:59
下一步,泰安高新区将持续推进辖区企业用电监控工作,不断深化科技手段实现"非现场执法"在日常执 法检查中的运用实践,将"非现场执法"模式作为取证手段的重要一环,真正提升环保执法效能,推进生 态环境执法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此次非现场检查,工作人员首先了解到辖区企业用电监控运行概况,研判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 行;同时,通过省、市环保用电监控系统,实时采集企业生产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电流、电压、功率等 关键电力参数。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和治污过程的在线监控,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近日,泰安市生态环境开发区分局对企业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开展非现场检查,发挥生态环境用电监 管工作效能,实现对工业企业产污和治污设施的全过程远程监控。 ...
绿水青山间写就精彩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9-20 01:29
在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开展 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一批突出生态环 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原标题:绿水青山间写就精彩答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党中央 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标志性战役取得新成效 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以更高标准打好几场标志性战役,取 得新成效。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 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攻坚行动,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 区、汾渭平原PM_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 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 ...
绿水青山间写就精彩答卷 2024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经济日报· 2025-09-19 22:16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淘汰 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攻坚行动,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 原PM_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 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 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90%。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 源,累计完成10余万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 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党中央作出 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标志性战役取得新成效 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坚持方向不变、力度 ...
生态环境部:非现场执法已从“理念探索”真正走向“实践应用”
央视网· 2025-09-19 04:48
于会文介绍,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经过精准探索实践,形成了污染物浓度高值区、重点源排放异常等 7大类场景48种问题的应用模型。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十四五"期间推动整改各类环境问题26万余个, 其中偷排漏排、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6.6万个,线索的准确率从最初的40%提高到目前的85% 以上。通过大数据、大模型开展穿透式执法,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以机动车排放检 验领域为例,通过接入检验过程实时数据,运用大模型智能化研判,有效发现数据逻辑不符等弄虚作假 问题,推动全国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问题率从去年的53%降到目前的6.9%。把7.2万家固定污染源重点 排污单位,12.5万个水、大气主要排放口都纳入自动监控,实时管住了65%以上的污染物排放。同时, 利用移动实时监测车、水质微站等手段,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实施"入园不入企"的实时非接触式执 法,有效实现了执法检查不入企、少入企,执法监管不越位、不缺位。今年1—8月,全国现场执法检查 次数下降了30%,但各地问题的发现率却提高了10—25个百分点;处罚案件数量下降了31%,但重点案 件处罚比例提高了3.3个百分点,特别是对超标排放、不正常运行污染 ...
江苏南通 做好涉企检查“加减法”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59
行政审批效率提升 - 南通市海门区交通运输局将大件运输许可审批时间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 通过"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新模式实现[1] - 构建"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政商关系 通过精准施策和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1] 企业服务与产能扩张 - 安费诺公司2023年投产后销售额爆发式增长 2年内应税销售实现14倍增长 亩均税收超千万元[2] - 地方纪委推动跨部门联动机制 4个月完成从方案设计到竣工交付的全流程服务[2] - 通过资产数据库精准匹配闲置物业 联动六部门"一站式"服务专班解决验收问题[3] 监管模式创新 - 开展合并联合式检查与分级分类监管 压减涉企检查频次[4] - 崇川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商务局 文旅局 应急管理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联合检查[4] - 创新采用4K高清无人机开展非现场执法 实现"空中扫描预警 街面快速响应"治理模式[5][6] 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 - 综合集成监管平台归集265项监管事项 648项执法清单及38万家经营主体信息[7][8] - 通过"并事项 减频次 联合查 分类管"四项举措统筹35个执法部门检查事项[8] - 平台上线后建立79个联合监管场景 "企晓法"智能管家提供430余次咨询服务[9] - 实现"扫码入企 事前预约 信息共享 联合执法"闭环机制[8]
既要力度,又要温度,以更规范方式保持执法严的主基调
中国环境报· 2025-08-07 23:19
生态环境执法政策导向 - 全面总结规范涉企生态环境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及推进非现场执法的进展成效 [1] - 系统分析当前生态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强调全面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要求 坚决杜绝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乱问责 [1]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1] 执法规范化要求 - 要求检查主体在合规合法基础上公开行政检查事项并确定合理检查方式 遏制乱检查随意检查运动式检查任性检查等问题 [2] - 执法检查过程中需坚决落实"五个严禁""八个不得" 并对检查方案制定/通知书出具/执法证件出示/笔录制作/结果告知等要求逐项落实 [2] - 规范执法检查需科学压减涉企检查频次 落实"综合查一次"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杜绝师出无名确保执法检查以法定依据为前提 [3] 执法效能提升措施 - 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治理效能 通过权益保障机制使执法行为兼具力度和温度 [1] - 采用大数据融合比对/卫星遥感技术/AI模型计算等信息化手段 结合无人机/走航车/红外热成像仪等现代化设备捕捉问题线索 [3] - 利用非现场监管措施提高违法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3] 企业监管关系定位 - 企业应正确认识规范执法检查工作 减少干扰不等于放松监管 若放松内部环境管理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将面临严厉处罚 [1] - 规范涉企执法与严格履行职责是现代化治理的一体两面 前者要求监管有方 后者强调监管有效 [1] - 对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行为零容忍 保持严的主基调 对恶意偷排超排及污染后果严重的违法行为严查快处 [2]
无事不打扰 监管更精准——浙江“综合查一次”改革一线见闻(法治头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人民日报· 2025-07-30 23:03
综合查一次改革实施情况 -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 减少多部门重复检查 使经营户能更专注于生意[1] - 全国自3月起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采用联合检查和非现场执法等方式 提升检查精准度并大幅减少不必要检查[1] 检查流程优化 - 杭州萧山区实行"预告式检查" 提前一周短信通知企业检查时间及事项清单 使企业充分准备[2] - 执法过程展示"行政行为码" 企业扫码可查看检查内容及依据 实现透明化执法[2] - 多部门分工协作完成检查 对达标企业仅作细节指导而不处罚 2023年萧山区涉企行政检查总量大幅下降[2][3] 数字化监管手段 - 杭州临平区餐饮区安装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实时显示油烟浓度数据 超标自动预警 实现非现场执法[4][5] - 余杭区仓前街道对569家商铺实行"红黄绿"三级赋码管理 根据风险等级调整检查频次 商户可通过小程序自主上报整改[5] - 浙江全省推行远程监管和智慧监管体系 通过数字化手段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 萧山区明确"非现场执法"适用违法行为清单[5] 执法服务转型 - 杭州拱墅区武林夜市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每周为5家商户提供30分钟政策宣导和合规体检服务[7] - 金华永康市执法部门主动协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使某建设公司成功获得700万元贷款[7] - 执法过程落实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政策 通过发放告知书和提示函引导企业自查自纠[8] 检查规范与目标 - 国务院要求推进精准检查 能合并或联合实施的不得重复检查 能通过智慧监管的不得入企现场检查[10]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使"综合查一次"机制更健全 部门联合检查实施率力争达80%以上 非现场检查占比逐年提高[9]
无事不打扰 监管更精准(法治头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33
今年3月以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各地积极探索联合检查、"综合查一 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执法等创新做法,旨在有效提升检查的精准度,大幅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检 查。 这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成效如何?近日,记者来到浙江,探访"综合查一次"改革的基层实践。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压减重复检查 "按照年初制定的检查计划,咱们今天去赛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行政执法统 一协调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联系市场监管、消防、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准备一起开展检查。 "以前是各敲各的锣,一个月不同单位分别来检查,今年各部门一起检查了一次,我们轻松多了。"7月 24日,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店主王景峰正指挥工人打包玩具发往国外,"让经营户把更多 时间和精力扑在生意上,我们为这样的改革点赞!"王景峰道出了"综合查一次"改革带来的便利。 来到该公司,执法队员出示执法证件,亮出"行政行为码"。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圆圆拿着手机扫了一下二 维码,检查内容、依据、在线评价等一目了然。 杨圆圆说,早在检查前一周,企业就收到了"预告式检查"短信通知,明确告知检查时间、事项和材料清 单,让企业能够充分 ...
无事不扰企 “码”上更便利——广东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开新篇
新华社· 2025-07-30 13:58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司法部自2024年3月部署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 [1] - 专项行动旨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并稳定市场预期 [1] - 广东省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行政执法方式 依托"粤执法"平台推行"亮码入企"改革 [2] 数字化执法实施成效 - "粤执法"平台要求执法人员通过二维码亮明身份和流程 全过程记录执法行为实现可追溯 [2] - 广东省专项行动专班系统梳理政务数据目录 形成行政执法案件数据"一本账" [2] - 已梳理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期间三类案件共117万余宗 发现异常数据12945条 [2] - 广东省计划进一步开发数据汇集分析和排查预警功能 实现行政执法监督常态化 [3] 非现场执法模式推广 - 广东省推行"非现场执法"模式 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精准取证 [4][5] - 国务院2024年12月明确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优先采用智慧监管方式 [5] - 《广东省非现场执法管理办法》2024年5月实施 明确非现场执法的实施条件和程序 [5] - 应用场景涵盖"明厨亮灶"智慧系统 电子治超和施工噪声远程喊停等领域 [5] 柔性执法与企业反馈 - 江门市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免罚机制 避免"以罚代管"体现柔性执法原则 [6] - 鹤山市试行《减少涉企执法检查六项措施》 防止滥用行政裁量权 [6] - 企业反馈检查频次明显减少 政企对接更顺畅 监督渠道更明确 [6] - 规范执法行动使企业能安心谋发展 专心搞经营 [6]
日照:试点先行 科技赋能,创新实施“7+2”非现场执法模式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10:25
科技赋能安全生产执法 - 日照市应急管理局构建"7+2"非现场执法体系,整合七大智慧监管系统与双渠道联动机制,实现执法效能提升与企业经营干扰最小化[1] - 七大系统包括智慧安全、危险化学品数字化管控平台、非煤矿山监测预警系统等,整合企业基础数据与风险台账,实时监测危化企业关键参数,已预警异常数据120余条[1] - 系统覆盖800余路视频监控重大危险源等关键点位,并在线审核危险作业计划,自动比对人员资质,查处违规作业案件3起[1] 机制创新与执法响应 - 打通投诉举报与部门联动双渠道,累计接收举报信息87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2起[2] - 与行政审批、公安等部门数据共享,通过电眼工程等锁定违规生产行为,跨部门联合行动发现并整改重大隐患15项[2] - 莒县4个执法协作区通过集体讨论、数据互通提升执法效率[2] 执法效能与营商环境优化 - 非现场执法模式实现"远程体检+靶向治疗",企业迎检频次从每月2-3次降至系统自动预警,减少干扰[2] - 计划建立安全生产信用评价模型,对守法企业实施"白名单"管理,降低合规企业检查频次[2] - 深化县乡执法协作机制,联合检查破解基层执法难题,为全省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样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