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息差收窄

搜索文档
银行净息差降幅究竟如何收窄?
证券时报· 2025-09-20 15:17
从半年报的已知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约为1.33%,同比下降13个基点,虽仍处 下行通道,但降幅较去年同期(19个基点)有所收窄。 如何让息差下行坡度不要那么陡峭,平缓一点、降速慢一点,是各家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一定会被问到的 问题。从全行业经营层面看,银行净息差收窄已是既定的、结构性趋势,主要受政策引导让利实体经济、 经济增速、LPR多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等多重因素作用影响。 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净息差为1.88%,较行业平均水平1.42%领先40多个基点。其副行长、首席财务官 彭家文对该行下半年净息差走势态度乐观,认为较上半年降幅会收窄,而这与该行负债、资产结构有关。 彭家文的理由是:一方面,该行活期存款占比超过50%,意味着可压降空间更小;另一方面,一直对高成 本存款严格控制,因此占比较低,意味着活期存款、高成本存款的可压降空间较小。另外,该行零售业务 占比一直在50%以上,零售业务收益较高,如果需求不足,对贷款收益的影响也更大。 彭家文还进一步表示,从趋势来看,息差虽然承压,但有利趋势同样存在:如经济增长的确定性在增强, 会对信贷需求带来支撑;提振消费措施,对接下来的信用卡消费贷 ...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仍增11.9万亿,定期化趋势未显著缓解
第一财经· 2025-08-31 12:40
存款规模与结构变化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合计187.4万亿元 同比增加13.78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7.46万亿元[4] - 个人存款余额合计112.07万亿元 同比增加11.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2.69万亿元[4] - 工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9.83万亿元 同比增加2.31万亿元 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0.16万亿元 同比增加2.3万亿元[4] - 定期存款占比达59.7% 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提升 10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出现上升[9] 存款成本与定价趋势 - 存款平均成本率1.61% 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34BP[2][12] - 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存款成本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分别为1.23%和1.26%[12] - 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超35BP 最高降幅达42BP[12] - 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 预计2025年国有行/股份行负债成本将下降17BP/16BP[11]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去年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6] - 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6]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 同比增长3.18%[6]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理财代销和基金收入增加推动中收增长[6] 净息差表现与影响因素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 同比下降12BP[2][15] - 国有大行净息差普遍降至1.5%及以下 邮储银行1.7%为最高但同比下降21BP[16]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48BP[17] - 二季度息差降幅趋缓 重定价一次性影响逐步消退[18] 负债端主动管理措施 - 邮储银行发展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 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12] - 邮储银行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创历史新高[12] - 多家银行明确将负债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方向[13]
多只大型银行股8月29日公布中期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8-24 03:48
中期业绩公布 - 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等多只大型银行股将于8月29日公布中期业绩 [1] 净息差影响 - 券商关注银行股第2季净息差料继续收窄 对净利息收入带来影响 [1] 国家注资影响 - "国家队"上半年注资银行 对下半年银行盈利及股息前景产生影响 [1]
低息差时代中小银行如何破局
证券日报· 2025-07-06 15:46
商业银行净息差现状 - 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43%,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 [2] - 分机构类型看,民营银行净息差最高为3.95%,大型商业银行最低为1.33%,农商行和民营银行降幅最大(分别降15和16个基点) [2] - 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同比降13个基点至1.43%,环比降6个基点,降幅较2024年有所收窄 [2] 净息差收窄原因 - 资产端贷款和债券投资收益率下降,负债端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强化且利率刚性 [3] - 2025年受LPR下降及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预计全年降幅收窄至10-15个基点 [3] 中小银行挑战与应对策略 - 中小银行面临净息差压力和大行规模挤压,尾部银行存在生存问题 [3] - 昆山农商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增加中长期资产占比并建立差异化定价模型,负债端动态调整存款定价并提升活期存款占比 [4] - 推行"网格化"营销和数字化转型,推出特色产品拓展制造业小微企业、新市民等客群 [5] - 批量化获客可降低综合营销成本,中小银行20%-30%新增储蓄存款来自新客户 [5] 行业转型方向 - 银行需注重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及精细化管理 [1] - 低息差环境是转型升级契机,通过创新有望找到新增长点 [5]
四大行史上最差一季报?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9 13:33
四大行及招行一季报核心分析 - 四大行一季度净利润普遍负增长:工行和建行均为-3.99%(历史最低),中行-2.9%(与去年一季度并列史低),仅农行增长2.2%(但由非常规业务驱动)[1] - 港股市场反应:工行和建行日内跌幅达2%[2] - 五家银行关键财务数据对比:营收全部负增长(工行-3.22%、建行-5.40%、招行-3.09%),净利息收入全面下滑(工行-2.86%、建行-5.21%、中行-4.42%)[4][6] 财务结构深度解析 - 收入双降特征:净利息收入(工行-2.86%、农行-2.74%)与非利息收入(工行-4.20%、建行-5.96%)同步下滑[6] - 非利息收入细分: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持续负增长(农行-3.54%、建行-4.63%),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显著(工行-85亿、建行-65亿、招行-57亿)[6] - 债券市场影响:一季度债市疲软导致银行交易账户浮亏,对净利润影响显著(损失规模相当于净利润的7-10%)[6] 异常数据专项解读 - 农行异常增长原因:非经常性收益59亿(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所得税少缴31亿,均不可持续[8] - 中行数据特殊性:汇兑收益同比增加74亿+去年债券投资异常亏损60亿(今年同比改善1亿)[8] - 招行差异化表现:净利息收入逆势增长1.92%(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50.46%),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12] 行业趋势与政策预判 - 核心矛盾:净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银行利润增长面临结构性压力[9] - 政策工具优先级:结构性货币工具>负债成本调控>全面降准>全面降息[9] - 估值修复逻辑:四大行PB仍深度折价,若城投地产风险见底则存在估值修复空间[10] 招行业务亮点分析 - 代销业务结构性变化:理财收入同比+40%、基金+30%,但保险收入-30%[12] - 历史性突破:理财代销收入24亿首次超过保险18亿[12] - 负债端优势:活期存款占比50.46%支撑净息差(环比仅降0.01%)[12] 债券市场动态 - 30年国债估值异常:新券2500002因估值方法导致表面下行7.55bps(实际幅度较小)[22] - 利率债表现: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26%(下行1.5bps),国开债1.696%(下行0.7bps)[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