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卷

搜索文档
短期指标与长期发展取舍两难,银行业"反内卷"如何破局立新?
证券时报· 2025-08-24 10:19
行业核心问题 - 银行业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压力 2025年二季度全行业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42% 创历史新低 低于1.8%的审慎管理要求[2][3] - 存贷款利率调整不对称 存款利率降幅小于贷款利率降幅 形成存款利率降不动而贷款利率下行快的局面[1][2][3] - 非理性竞争导致行业陷入内卷式发展 通过价格战规模战成本战等方式维持利润 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6][7] 具体表现数据 - 常熟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0.24个百分点至1.96% 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0.44个百分点[2] - 江阴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0.23个百分点至1.62% 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0.37个百分点[2] - 江苏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0.32个百分点至1.78% 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0.53个百分点[2] - 重庆银行净息差逆势环比上升0.04个百分点至1.39% 但较去年同期1.42%仍处于收窄态势[2] 内卷成因分析 - 宏观经济转型导致金融机构增量业务增长放缓 存量市场竞争加剧[5] - 贷款规模增速连续多年下降 有效需求不足迫使银行从开拓增量转向争夺存量[6] - 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 消费贷经营贷利率一度降至2%以下 形成你降我也降的竞争态势[6] - 上市银行业绩披露与股东回报要求放大内卷动力 息差收窄背景下增长压力通过规模扩张兑现[6] 潜在影响 - 压缩银行盈利空间并增大经营风险 可能导致不良抬升[7] - 规模扩张未匹配风险可控与收益可持续根基 或将短期经营压力转化为长期风险包袱[7] - 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至实体经济 影响行业健康发展[7] 监管应对措施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的战略要求[8] -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按照1+3+N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8] - 宁夏银行业协会召开专题座谈会 要求通过提升专业化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8] - 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机构在年中会议中落实反内卷式竞争工作[8] 破局建议方向 - 构建多维同质化监测框架 完善动态预警机制 在金融风险监测体系中纳入内卷式竞争指数跟踪[10] - 实施分层分类监管 针对不同类型银行设置差异化监管参数[10] - 银行需加快客群结构转型 拓展新兴经济领域客群[10] - 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从传统银行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 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10]
【西街观察】银行反内卷要先破同质化
北京商报· 2025-06-04 14:04
银行业零售业务内卷现状 - 部分银行主动暂停赔本的车贷高息返佣生意 同时存在员工通过同行"互贷"冲业绩现象 反映零售业务疯狂内卷[1] - 贴息返佣车贷本质是为争夺客户和市场份额 但"赔钱赚吆喝"模式不可持续 加剧经营成本累积金融风险[1] - 员工"互换贷款""自掏腰包贴息"等现象是绩效考核内卷的表现 扭曲服务本质并积攒风险隐患[1] 同质化竞争问题 - 银行盲目跟风推出相似金融产品 缺乏独特性 通过价格战和规模战压缩利润空间[2] - 低水平重复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削弱银行创新动力和服务质量[2] - 内卷导致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 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效率受损[2] 监管措施与成效 - 人民银行采取规范存款市场利率定价 建立报备机制 规范手工补息等措施维护市场秩序[2] -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按风险定价原则发放贷款 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国债收益率的贷款[2] - 上述举措已取得不错成效[2] 破局建议 - 银行业协会应组织达成自律公约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避免恶性竞争[3] - 商业银行需拓展支付结算 代理业务 理财业务等非利息收入 减少对利差收入的依赖[3] - 银行应明确差异化定位 区域性银行深耕本地 大型银行发力科技金融和跨境业务[3] -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增加客户满意度 业务创新等多元化指标 激发员工积极性[3]
银行信贷破局“内卷”:从拼低价到比价值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18:11
行业竞争态势 - 金融业存在"内卷"现象,表现为过度竞争和潜在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2] - 贷款利率持续走低,部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跌破3%,是政策推动与市场竞争的结果[3][5] -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导致信贷供需错配,资金供需失衡加剧利率竞争[5] 银行经营挑战 - 同质化竞争严重,各类银行挤在相似赛道如普惠金融,大型银行低成本资金优势挤压中小银行[6]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 43%,环比下降0 09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净息差仅1 33%创行业新低[6][7] - 大型银行受指标考核压力更重,被迫"降价"冲规模,中小银行扩表策略趋于保守[6] 竞争策略转型 - 银行从"拼低价"转向"比价值",通过解决企业订单、流动资金等痛点构建生态圈服务[8] - 中小银行通过"抱团取暖"形成利率同盟,发挥沟通灵活、产品定制化优势差异化竞争[9] - 区域性银行深耕本地产业,大行侧重跨境金融、绿色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服务[11] 监管与行业协同 - 监管引导分类考核,避免各类银行同质化竞争,明确2025年小微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目标[11][12] - 利率自律机制将强化存款利率调整效果,督促银行风险定价,规范产品宣传遏制恶性竞争[12] - 建议建立区域性利率定价协调机制,银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形成良性竞争氛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