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icon
搜索文档
相当部分省份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李云泽详解金融化险成效
北京商报· 2025-09-22 14:38
"高风险机构数量及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中小金 融机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在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通过一系列成果,勾勒出过去五年间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银行业 服务实体经济、监管体系升级的阶段性成效。 高风险机构数量及资产规模大幅压降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李云泽明确:"'十四五'时期,我们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 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 为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监管部门推动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通过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 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工作。从实际成效看,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 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 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从银行业保险业整体情况来看,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均处于"健康区 间"。五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40%。行业抵御风 ...
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如何?金融监管总局:清退违法股东三千多个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09:12
中小银行风险化解进展 - 金融监管总局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首位主责 重点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3] -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 风险完全可控 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3] - 综合采取兼并重组 在线修复 市场退出等方式推进实施 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3]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转型 - 农信社改革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 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 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4] - 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 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2023-2024年数量变化主要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兼并重组力度[4] - 保险资管等机构加快回归本源 功能定位不断增强[4] 金融乱象整治 - 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 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 依法处置一批不法金融集团[4] - 加强资金穿透监管 整治层层嵌套和空转套利 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4] - 坚决遏制脱实向虚 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4] 房地产风险化解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4] - 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4] - 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4] 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 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债红线 依法合规对融资平台开展债务重组和置换[5] - 助力地方在发展中化债 在化债中发展[5]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五年迈一大步 “十五五”如何兼顾化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8-26 15:53
中小银行改革与风险化解进展 - 参加存款保险金融机构数量从2020年末4025家减少至2025年6月末3554家 净减少470余家[1] - 2022年以来10个省份组建新省级农信机构 包括浙江 辽宁 河南等地区 采用"一省一策"原则推进改革[5][6] - 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从2019年三季度649家峰值下降近一半 2023年末高风险机构数量为357家 较峰值减少近300家[3][4] 高风险金融机构特征分析 - 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信机构和村镇银行两类机构[3] - 高风险机构地区分布差异显著 截至2021年末主要集中在四个省份[3] - 2023年第四季度3579家银行处于安全边界内 资产占比超98% 高风险机构资产占比仅为1.78%[4] 风险处置机制建设 - 存款保险基金规模持续扩容 覆盖3554家机构 缴费机制和风险早期识别能力得到优化[1][7] -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与存款保险基金形成"双层运行 协同配合"机制 构建全流程风险处置闭环[7][8] - 《金融稳定法》制定推进 为风险防范化解提供法律依据 已有效处置部分村镇银行风险事件[8] 跨境风险防控体系 -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 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9] - 外汇管理法律法规升级 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更加精准有效[9] - 推动金融机构海外业务审慎经营 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对外合作[9] "十五五"期间政策方向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10] - 需从五方面推动改革:实施差异化监管 拓宽资金来源 提升服务能力 完善金融法治 防范大型银行挤出效应[13] - 重点增强存款保险制度专业化处置职能 加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资金积累 建立风险早期识别干预机制[14][15]
央行重磅定调: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2:39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充裕 [4] - 下调政策利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促进融资成本下行 [4] - 6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2.3%、43%、11.5% [4] - 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调增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 [4] 金融风险防控 - 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成效,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5] - 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5] - 优化支持资本市场两项工具额度使用和政策安排,稳定市场预期 [5] 金融开放与国际合作 - 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实现与多国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 [5] - 深化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 [5] - 建立中欧央行行长年度会晤机制,推进中欧金融工作组务实合作 [6]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聚焦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强化政策协同 [4] -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加大"两重""两新"领域融资支持 [9] - 合理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 [9] 金融市场改革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 [9] - 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制度框架,加快票据法修订 [9] - 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9] 人民币国际化 - 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 [9] -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 [9] - 加快完善人民币清算行布局,加强对清算行的政策支持 [9] 金融管理与服务 - 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统计全面落地实施,首次形成统计全景图 [6] - 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加强征信业管理 [6] - 强化支付市场严监管,精准治理涉诈涉赌"资金链"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会见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一行
快讯· 2025-05-15 05:20
广西与金融监管总局合作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会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1] - 广西被定位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战略叠加 [1] -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支持广西高水平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1] - 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优化金融服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 - 金融监管总局将与广西共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1]
央行副行长陆磊最新发声!深刻理解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内在要求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1 10:12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 - 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1]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1] 金融机构定位与治理 -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步骤 金融机构健康包括资产负债表健康 公司治理 内控体系等多方面 [2] - 当前金融机构在内控管理 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与实体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 需抓紧解决 [2] -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是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 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2] 金融风险防范 - 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互为因果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能防止盲目发展 无序扩张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 金融机构体系发展 - 金融业已形成覆盖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 基金 期货等领域的金融机构体系 种类齐全 分工明确 [4]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近490万亿元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超4000家 资产规模全球第一 [5] - 5家国有大型银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保险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 [5] 金融机构改革 - 推动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动力 [5] - 推进政策性 开发性银行业务分类分账改革 强化职能定位 聚焦国家战略 [5] - 持续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一省一策"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推动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和风险化解 [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2024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33万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八成左右 中长期贷款占比超七成 [6] - 截至2024年12月末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专精特新"企业贷款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11.9% 13.0% 14.6% 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6] 金融"五篇大文章" - 积极发展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 [6] - 牵头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 推动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7] - 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 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 [7] - 牵头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7] - 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7] - 牵头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7] 货币政策工具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20项 包括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支农支小再贷款 抵押补充贷款等 [8] - 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精准配置到"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8]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 深入开展科技 绿色 中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8]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技术能力 [8] 金融机构功能优化 -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不断做优做强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10] - 中小金融机构要减量提质 优化布局 聚焦当地特色领域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10] - 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强化职能定位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 [10] - 保险机构要拓展保险保障内涵与外延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10] 金融机构治理 - 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是长期稳健发展的微观基础 [11] - 加强党的领导 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内部治理效能 [11] -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强化履职评价 考核和问责 [11] 激励约束机制 - 持续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推动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等领域 [12] - 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2] - 完善金融监管规则标准 对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 [12] - 健全资本补充机制 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