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连锁化

搜索文档
开业超20000家,经济连锁酒店又火了?
36氪· 2025-08-21 13:40
经济型酒店市场热度回升 - 经济型酒店赛道今年以来重新变得热闹 关注度提升[1] 需求端多元化特征 - 人才驿站项目推动经济型酒店需求增长 杭州青荷驿站房源从110多间增至200多间[2] - 年轻游客回归平价选择 北京鼓楼如家酒店价格维持在300-400元区间[3] - 企业差旅标准下调至与经济型酒店价格重合区间 一线城市标准250-400元 二三线城市200-300元[4] - 差旅费大幅缩减 某设计院差旅标准从2022年400元降至2024年100元[4] 头部品牌战略与产品升级 - 汉庭全球规模第一 拥有359475间客房 提出"国民品牌"定位[6] - 汉庭4.0配备万元级床垫与智能卫浴 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装修成本[6][7] - 汉庭实施差异化定价 一线城市精致版房价250元 下沉市场基础款控制在180元以下[7] - 尚客优专注下沉市场 单房改造成本4-6万元 低于行业7.6万元平均水平 平均房价170元[8] - 尚客优推进全球化 今年签约非洲和印尼酒店项目[8] - 城市便捷4.0提出"高端经济型"概念 单房造价从7.31万降至6.7万 筹建周期从150天缩短至45天[9] - 锦江之星5.0单房造价3.6万元 装修工期缩短至两个半月 全国门店近70家聚焦交通枢纽[10] 行业规模与连锁化现状 - 头部经济型连锁品牌总数超2万家[11] - 经济型酒店占全国住宿业存量40%以上 县级区域占比近60%[11] - 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29.96% 远低于中端酒店55.33%的连锁化率[11] - 2024年县级市新开业酒店增速达34% 高于地级市21%的增速[16] 集团战略布局 - 华住集团50%酒店为经济型 锦江国际集团经济型占比39.24% 首旅如家占比27.6%[13] - 三四线城市单房投资成本6-8万元 回报周期较一二线缩短1.5-2年[16] - 汉庭占华住经济型酒店60%以上 全国门店达4139家[17] 数智化与供应链建设 - 锦江全球采购平台(GPP)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14] - 华住易购接入3000多家供应商 提供超5万种供应链产品[14] - 数字化供应链成为酒店集团响应市场的重要保障[15] 品牌竞争格局 - 经济型连锁品牌集中度提升 消费者认知品牌不足10个 具决定影响力的约5个[17] - 国际榜单显示锦江之星位列第28 7天酒店位列第33 如家酒店位列第16[17]
同程旅行(00780.HK):国内酒店增速快于行业 出境和酒管驱动增长
格隆汇· 2025-08-20 04:02
核心财务表现 - 2Q25收入同比增长10%至46.7亿元,略超市场预期0.6% [1] - Non-IFRS归母净利润7.7亿元,超市场预期3.3%,对应16.6% Non-IFRS净利润率 [1] - 核心OTA经营利润10.7亿元,OPM达26.7%,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2] 业务发展趋势 - 国内酒店ADR同比正增长,三星酒店间夜量占比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1] - 国际酒店间夜量保持较快增长,国际机票量同比增长超30% [1] - 国际机票收入占交通收入比例超6%,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1] - 酒店管理业务收入占比达25%(约1.9亿元),驱动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 [2] - 3Q25预计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10-15%,ADR低个位数增长,酒店收入预计增13% [1] - 3Q25交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9%,主要受益出境机票高增和变现率提升 [1] 增长战略布局 - 出境业务聚焦下沉市场需求,预计年底收入占比达6-7%,全年国际业务有望盈亏平衡 [2] - 酒店管理业务通过投资并购扩张,运营中酒店门店数达2700家,另1500余家筹备中 [2] - 公司维持2025年33-34亿元利润指引,基于营销效率提升和经营杠杆释放 [2] 市场定位与估值 - 酒店业务表现优于行业,暑期ADR保持同比正增长 [1] - 国内机票增速与行业持平,但出境机票维持高增长 [1] - 目标价23港元对应15倍/12倍2025e/2026e Non-IFRS市盈率,当前交易于13倍/11倍 [2]
旅游热带动业绩增长 酒店类上市公司加大扩张力度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行业复苏态势 -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 同比增长63.9% 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 同比增长95.9% [2] - 酒店行业公司受益于旅游热 业绩增长显著 [1][2] 公司业绩表现 - 金陵饭店营业收入8.87亿元 同比增长34.7% 归母净利润3118.11万元 同比增长916.61% [2] - 君亭酒店营业收入2.21亿元 同比增长57.13% 归母净利润2008.93万元 同比增长36.4% [2] - 锦江酒店营业收入68.06亿元 同比增长32.15% 归母净利润5.23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2] - 首旅酒店营业收入36.08亿元 同比增长54.76% 归母净利润2.8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2] - 华住集团第二季度收入55亿元 同比增长63.5% 在营酒店数量达8750家 其中经济型酒店4872家 [3] 业务转型举措 - 金陵饭店创新餐饮经营 搭建婚喜宴专业服务平台 完成重要活动接待600余批次 [4] - 锦江酒店推进数字化转型 会员直销预订率提升 有效会员总数达18972万人 [4] - 君亭酒店通过物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优化品牌定位 强化城市休闲特色与东方文化 [4] 门店扩张战略 - 国内酒店整体连锁化率约39% 较发达国家60%以上仍有较大空间 [5] - 华住集团第二季度境内净增酒店158家 新签约酒店1054家 签约待开业酒店达2808家 [5] - 君亭酒店投资2.1亿元在重庆分批次开设多家高品质酒店 落实核心城市矩阵式发展战略 [5]
上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开平价酒店年入140亿,全球第一
36氪· 2025-07-22 12:07
公司概况 - 锦江酒店为全球最大酒店集团 拥有1.34万家开业酒店和129万间客房[1][3] - 公司自2016年起在中国酒店市场份额连续九年第一 2024年市场份额达13.0%[3] - 主要业务为有限服务型酒店及管理服务 2024年该业务收入135.83亿元 占总营收96.58%[4][5] - 公司通过A股上市后启动赴港IPO 旨在加强海外业务拓展[3] 业务模式 - 有限服务型酒店定位高性价比 仅提供住宿和基础服务[5] - 酒店管理服务包括向加盟商收取特许经营费及品牌使用费[5] - 加盟模式要求使用统一中央预订系统(WeHotel) 并按营收5%-8%比例支付管理费[8] 行业连锁化趋势 - 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仅32.5% 显著低于中端酒店55%和高端酒店43.25%[7] - 低线城市连锁化率仅33% 远低于一线城市超60%和省会城市50%的水平[7] - 发达国家酒店连锁化率超60% 显示国内存在显著提升空间[7] 连锁化挑战 - 单体酒店依托自有房产和家庭成员运营 入住率不足50%仍可盈利[8] - 连锁化单店初期投入超100万元 显著高于单体酒店30万元以内的改造成本[8] - 下沉市场业主对品牌抽成模式存抵触情绪 倾向选择无品牌束缚的单体运营[8] 连锁化驱动因素 - 57%消费者在小城市住宿时倾向选择连锁酒店品牌[9] - 低线城市连锁经济型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5%[9] - 中央采购使连锁酒店物资采购成本降低15%-20%[10] - 统一培训体系使人力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10%[10] - 华住集团会员体系超1.8亿人 会员入住率达60%[11] 竞争格局变化 - 共享住宿平台分流经济型酒店客群 尤其旅游城市闲置房源改造的短租民宿[12] - 2022年民宿预订量占全球酒店住宿总量20%[14] - 2023年淡季期间民宿平均价格比酒店低20%-30%[14] - 北京胡同四合院民宿非旺季价格100-200元 与连锁经济型酒店基础房型价格相近[15] 公司战略应对 - 推出锦江之星5.0版本 新开业近70家门店 主要位于核心城市交通枢纽及文旅目的地周边[16] - 新店开业1个月内客房出租率超85% 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近300元[16] - 通过优化隔音材料和门窗密封性提升睡眠体验[17] - 加速出海布局 2015年进入菲律宾 2024年与马来西亚Riyaz集团合作[17] - 计划未来5年在东南亚6国签约超百个酒店项目[17] - 东南亚市场连锁化率极低 马来西亚仅18.23% 印尼越南不足15%[17]
我国酒店连锁化率回落至40.09% 中高端成增长引擎
中国经营报· 2025-04-24 08:55
行业规模与连锁化发展 - 截至2024年底酒店业设施近35万家 客房总数1764万间 连续三年增长并超过2018-2019年峰值水平 [1][2] - 连锁客房规模达707万间 较上年增长31.61万间 增幅4.68% [1][2] - 客房连锁化率40.09% 较2023年40.95%略有回落 门店连锁化率从28.03%降至26.75% [1][2] - 对比美国70%连锁化率仍存差距 品牌化进程为长期趋势 [2] 产品结构变化 - 经济型客房占比54.48% 中档/高档/奢华客房分别占比22.59%/15.26%/7.67% [3] - 2018-2024年间经济型占比持续下降 中高档占比显著提升 [4] - 经济型客房连锁化率从32.49%降至29.96% 中端连锁化率从43.35%升至44.70% 高端从55.07%升至55.33% [4] 头部企业表现 - 前50家酒店集团营业客房数同比增长13.17% 门店数增长14.03% [1][5] - TOP50集团客房数占连锁市场总量超70% 前10强占比近60% [5] - 锦江国际集团、华住集团、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位居行业前三 [6] 市场新势力崛起 - 艺龙酒店科技集团首次进入前十 以176,457间客房位列第八 [6] - 同程旅行斥资24.9亿元收购万达酒店管理公司 涉及204家在营酒店及40200间客房 [7] - 携程集团控股高端民宿品牌大乐之野 丽呈集团以72,380间客房位列第13 [7][8] - 新东方投资连锁民宿品牌松赞 持股12.4% [8] 行业整合趋势 - OTA平台通过收购优质住宿业态增强供应链控制力 [8] - 互联网基因企业加速行业整合 有望改变原有市场格局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