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薄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iPhone Air卖7999元贵吗?库克:你一定会喜欢上它
搜狐财经· 2025-09-18 01:36
在屏幕与性能方面,iPhone Air配备了6.5英寸OLED屏幕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户外峰值亮度达到3000尼特,哪怕在烈日下依旧清晰。核心的A19 Pro芯片 性能再次封神,成为目前应用在智能手机上最强悍的芯片。强悍的芯片搭配iOS系统,iPhone Air轻松用个六七年的时间毫无压力。 不过,它的局限同样明显,极致轻薄的机身换来了超小的电池,甚至还没iPhone 17大,但对重度用户而言,很可能要依赖随身充电宝或MagSafe电池包。 4800万像素后置单摄设计虽然拍照清晰,HDR过渡自然,但缺乏多焦段支持,对专业创作者来说是硬伤。 然而,市场并不会因为CEO库克的一句豪言就立刻买账,iPhone Air究竟是革命性的突破还是一场华丽的试验,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销量才是决定其命运的 关键。如果它能在轻薄与续航之间找到平衡,便能被视作一次成功的范式转移;如果不能,那它或许只能成为苹果产品线里一颗短暂的流星,就像当年的 5C、mini和Plus机型。 从实际表现看,iPhone 17 Air的确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感。5.6毫米厚度、165克重量,让它几乎轻到可以被遗忘在口袋里。这种"无感"体验正击 ...
苹果新机押注的关键领域,中国手机厂商早已开始破局
观察者网· 2025-09-11 02:59
行业核心议题 - 智能手机行业核心议题聚焦于轻薄设计 续航突破与折叠屏布局三大赛道 [1] - 苹果iPhone 17系列电池升级与iPhone Air亮相印证其押宝方向 [1] - 中国手机厂商已通过产品验证形成差异化技术解法为行业创新提供多元视角 [1] 续航技术突破 - 苹果在iPhone 17 Pro上搭载迄今最大容量电池试图通过硬件升级改善续航 [2] - 大电池与机身轻薄感的平衡仍是行业共性挑战 [2] - 中国厂商探索差异化路径如荣耀Magic V5折叠屏搭载6100mAh青海湖电池 [2] - 荣耀实现行业首个量产25%高硅电池并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实现轻薄与续航双突破 [2] 折叠屏技术发展 - 折叠屏是手机形态创新的重要方向但面临铰链可靠性 重量控制与成本下探等难题 [3] - iPhone Air被解读为苹果为2026年折叠屏iPhone做技术铺垫体现头部品牌稳健布局 [3] - 中国厂商已进入折叠屏技术落地期如荣耀Magic V5以8.8mm折叠厚度和217g重量刷新轻薄标准 [3] - 荣耀依托鲁班缓震铰链与航天级碳纤维衬板实现轻如纸强如钢的质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3] 行业创新生态 - 智能手机行业进步依靠多元探索的共生效应而非单一品牌独舞 [3] - 未来技术普及将使消费者在更多价位和形态机型中获得更完善体验 [3] - 多元技术探索的良性生态是行业保持创新活力的核心动力 [3]
跳出AI战局 苹果豪赌“轻薄”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3:10
iPhone产品线更新 - 公司发布四款新机型: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价格区间为5999元至17999元 [1] - iPhone Air取代Plus版本,厚度仅5.6毫米,成为史上最薄iPhone,采用单摄设计并全面支持eSIM(目前仅中国联通支持) [1][2] - iPhone Air搭载A19 Pro芯片、自研调制解调器C1X、无线网络芯片N1及Center Stage前置摄像头,保持旗舰性能 [2] - iPhone 17标准版配备A19芯片、4800万像素融合式双摄与120Hz自适应刷新率屏幕 [3] - iPhone 17 Pro/Max影像系统大幅升级:新增200毫米长焦镜头、更大尺寸传感器、16倍光学变焦范围并首次引入VC均热板散热 [3] 战略定位与产品组合 - iPhone Air被定义为战略试验田,测试轻薄组件、能耗管理技术及N1/C1X芯片,为首年出货量1000万台的预估目标铺路 [1][2] - 该机型定位高端Pro系列补充,通过超薄设计形成差异化选择,强化品牌形象并优化利润 [2][3] - 产品线分层借鉴Mac系列成功经验,形成独特层级结构,避免直接蚕食现有市场 [2][3] 可穿戴设备更新 - Apple Watch Ultra 3配备更大屏幕与更长续航,定位户外与专业运动场景 [4] - Apple Watch Series 11设计更轻薄,支持血压提醒和睡眠评分功能 [4] - Watch SE 3补全健康监测能力,AirPods Pro 3新增降噪、心率监测及实时翻译功能(需搭配AI功能iPhone使用) [4] - Apple Watch业务累计营收突破1000亿美元,但过去七个季度连续下滑 [4] AI功能与市场竞争 - 发布会未突出AI功能,被行业视为"AI领域后来者",用户因AI功能缺失推迟升级 [5] - 中国市场中公司占据40%具备AI功能的智能手机份额,但依赖第三方应用(如豆包) [5] - 安卓品牌在AI集成方面进展迅速,若公司不能加速部署,可能失去软件集成优势 [5] 市场表现与竞争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高端市场贡献全球智能手机营收60%以上 [11] - 公司在高端市场份额达62%,但份额因其他厂商增速更快而回落 [11] - 2025年Q2中国市场中公司出货1010万部,市场份额1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位列第五 [12] - 华为以1220万部出货重回中国市场第一,vivo、OPPO、小米紧随其后 [12] - 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大中华区营收153.69亿美元,同比增长4% [12] 未来产品规划 - 供应链消息显示公司预计明年推出折叠手机,可能包含平板等形态 [7] - 折叠iPhone出货量预估为2026年800万-1000万台,2027年增长至2500万台 [7] - 公司选择在市场成熟后入局折叠屏,以快速攫取行业利润 [7] 生态与渠道策略 - 公司通过操作系统和生态迁移复用形成规模效应,产品扩展包括iPod、iPhone、iPad、Apple Watch、AirPods及Mac迭代 [8] - 盈利模型依赖尺寸扩展(标准版/Plus/Max)、性能增强(自研A系列芯片)及系列化分层(Pro/Air/Max) [8] - 近期拓展中国渠道:入驻抖音商城销售iPhone并在深圳新开门店 [13]
四个「小年」过去,iPhone总算迎来连续三个「大年」
36氪· 2025-08-27 11:28
iPhone产品周期变化 - iPhone更新周期从固定两到三年一次大变革的"大小年"模式失效 连续四年未出现显著外观工业设计变化[6] - 苹果启动2025至2027年"三年计划" 将每年推出重大更新产品 打破当前温吞现状[7] iPhone 17 Air产品特性 - 机身厚度仅5.5毫米 成为史上最薄iPhone 采用全新轻薄设计[9] - 作为试验田产品验证智能手机轻薄化可行性 搭载多项新技术[9] - 采用自研基带C1节省空间并降低通讯能耗 但性能较高通基带存在差距[14] - 电池容量不足3000mAh(具体2900mAh) 续航能力受限[14][23] - 取消实体SIM卡槽实现全面eSIM化 中国运营商谈判进展仍存不确定性[15][16] - 移除USB-C接口 推动无接口全无线化发展[17] - 采用重新设计的面容ID模组 显著缩小光学模块体积[21] - 预计售价7000多元 配备单摄像头和单扬声器[14][18] 折叠iPhone产品规划 - 2026年推出首款横折折叠iPhone 折叠状态5.5英寸 展开后7.8英寸[28] - 采用C2自研处理器和无实体SIM卡槽设计 机身展开后非常轻薄[30] - 可能舍弃面容ID改用触控ID指纹解锁方案 集成在电源键中[31] - 搭载四摄像头系统(内外双前置+后置双摄) 第二颗为超广角而非长焦[31] - 采用In-Cell全贴合屏幕技术 有效减弱折痕 为行业首次量产应用[42][43] - 搭载类似iPadOS的多任务系统 支持自由拖动窗口和调整应用大小[50] - 苹果追求"展开无折痕"体验 与三星合作开发铰链和屏幕技术[39] - 申请"自愈合"屏幕专利 可实现折痕自动修复[40] 全玻璃四曲面iPhone愿景 - 2027年推出终极智能手机 采用全玻璃四曲面设计[55][62] - 实现无按键、无接口、无前置开孔的完全一体化机身[64] - 搭载完整自研技术组合包括A20处理器、C3基带、蓝牙/Wi-Fi芯片和CMOS传感器[68] - 天线环绕摄像头模组设计 增强通讯效果和一体化外观[66] - 配合iOS 26"液态玻璃"设计语言 实现系统与硬件的完美融合[69] - 体现"少即是多"产品哲学 通过简化去除多余元素实现进步[64] 技术研发方向 - 开发可变光圈模组专利 用弹性膜片代替金属叶片大幅缩小体积[34] - 探索可变刷新率屏幕提升续航 AI电池助手动态管理系统能耗[23] - 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折叠屏In-Cell技术可能成为新标准[48] 市场定位与战略 - iPhone仍是苹果核心业务和主要技术成果 短期内无可替代[75][77] -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高度成熟期 出货量下滑 换机动力主要来自设备老化[78] - 通过三年计划重新聚焦iPhone创新 试图复刻2007和2017年的颠覆性影响[81]
四个“小年”过去,iPhone总算迎来连续三个“大年”
虎嗅· 2025-08-26 08:52
iPhone设计周期变化 - iPhone更新存在固定周期 通常两到三年会有一次大变革 例如iPhone 4、iPhone 6、iPhone X和iPhone 12 Pro等标志性机型 [1][2] - 自iPhone 12 Pro后设计更新放缓 连续四代产品仅进行小幅调整 如刘海屏升级为灵动岛和影像模组扩大 [3] - 苹果计划打破当前温吞现状 在2025至2027年实施"三年计划" 每年推出重大更新 起始于下月发布的iPhone 17 Air [4] iPhone 17 Air产品特性 - 新系列定位为试验田 用于验证智能手机轻薄化设计及相关技术突破 包括研发、工艺和工业设计等方面 [7] - 采用多项新技术 如自研基带C1节省空间并降低能耗 但性能仍落后于高通基带 且配备单摄像头和单扬声器 [12] - 电池容量不足3000mAh(具体为2900mAh) 续航存在明显短板 同时取消实体SIM卡槽 全面转向eSIM [12][13] - 机身采用高比例钛合金边框增强刚性 借鉴iPad Pro的"肋骨"设计确保结构坚固 避免弯折问题 [23] - 引入可变刷新率屏幕和AI电池助手动态管理系统能耗 但后者因电池容量限制省电效果有限 [23] - 预计售价为七千多人民币 并探索无接口全无线设计 未来可能移除USB-C接口 [16][17][20] 折叠iPhone开发进展 - 首款折叠iPhone计划于2026年发布 定位为大折叠横折手机 折叠状态5.5英寸 展开后7.8英寸 [27][28] - 产品强调实用主义 舍弃小折叠形态 采用与iPhone Air相同的C2自研处理器和无实体SIM卡槽设计 [29][30] - 可能取消面容ID 改用集成于电源键的触控ID指纹解锁 后置双摄包含主摄和超广角 无长焦模块 [31][32] - 重点攻关折痕控制技术 与三星合作开发铰链和屏幕 并申请"自愈合"屏幕专利自动修复折痕 [38][39] - 采用In-Cell全贴合屏幕技术 减少气隙以减弱折痕 推动行业升级 提升显示素质 [43][44][49] - 系统交互可能类似iPadOS 26 支持自由拖动窗口和调整应用大小 强化屏幕核心体验 [51] 全玻璃四曲面iPhone愿景 - 计划于2027年iPhone二十周年推出终极智能手机 采用四曲面设计 屏幕玻璃覆盖四个边框 [58][59] - 实现高度一体化无缝设计 无按键、无接口 前置光学模组压缩或隐藏于屏下 [61] - 搭载苹果全套自研组件 包括A20芯片、C3基带、蓝牙/Wi-Fi芯片和CMOS传感器 强化技术把控 [66] - 交互设计强调简化与直觉 通过系统虚拟按键替代实体按键 契合"少即是多"的产品哲学 [63][68] - 结合iOS 26的"液态玻璃"设计语言 使软件与硬件形态高度统一 营造沉浸式体验 [67] 苹果产品战略方向 - 公司持续追求设备轻薄化 视其为简约优雅设计理念的核心 旨在让设备成为无感媒介 突出内容与体验 [11] - 面临AI和XR领域进展缓慢的挑战 因此聚焦iPhone核心业务 通过重大创新重新吸引行业关注 [72][76] -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成熟阶段 出货量下滑 但设备因不可替代性仍将长期作为主流智能计算终端 [73][74] - 苹果试图复刻2007和2017年的颠覆性创新 通过"三年计划"延续iPhone在交互设计领域的引领地位 [76]
iPhone 17 Pro最新外观曝光!或再次与华为同日发布
齐鲁晚报· 2025-08-13 01:26
iPhone 17 Pro天线设计 - 重新设计天线布局 金属中框和矩阵相机模组环绕天线条 减少用户握持时信号遮挡 [1][3] - 5G Wi-Fi及蓝牙连接性能有望明显提升 继续采用高通调制解调器 [3] - 垂直和对角线方向信号阴影区更少 高密度信号场景效率更高 无线电性能增强 流媒体和数据传输延迟降低 [4] - 侧边框架设计更简洁 可见断点更少 中框顶部和底部没有断点 [4] 华为新品发布计划 - 华为全新三折叠屏Mate XTs非凡大师大概率9月10日发布 可能撞档iPhone发布会 [8] - 搭载新一代旗舰平台麒麟9020 CPU由1×2.5GHz大核+3×2.15GHz中核+4×1.6GHz小核组成 集成Maleoon 920 GPU [10] - 升级全新天工铰链系统 更轻薄同时提升可靠性 可能支持eSIM [10] - 去年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展开厚度3.6毫米 尺寸10.2英寸 [9] iPhone 17 Air轻薄设计 - 代号D23新品或为史上最薄iPhone 厚度接近5.5mm 略胜三星S25 Edge的5.8毫米 [10][11] - 电池采用金属外壳 厚度约2.49mm 为iPhone 17 Pro电池厚度一半左右 [11] - 机身厚度可能控制在5.5mm至6mm之间 将替代Plus型号 [10][11] 苹果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三财季总营收940.4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远高于预期的895.3亿美元 [14] - 净利润244.3亿美元 每股收益1.57美元 高于预期的1.43美元 [14] - 大中华区营收153.7亿美元 同比增长4% 扭转过去两季度下滑趋势 [14] - iPhone销售表现强劲 Mac业务增长最快 iPad和可穿戴设备面临压力 [14] 苹果未来产品策略 - 2027年可能推出6款iPhone 为史上发布数量最多一年 [16] - 春季发布标准款iPhone 18与iPhone 18e 秋季推出四款包括iPhone 19 Air Pro Pro Max和Fold折叠屏 [16] - 可能采取一年两次发布策略应对市场竞争 尤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16]
Canalys: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遇冷 关税压力和需求疲软 厂商如何破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05:43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幅下降至2.889亿部,受限于相对温和的消费者需求 [1] - 厂商押注第三季度新品发布季,聚焦AI、折叠屏和轻薄设计等趋势,以激发年底假日购物季需求 [1][8] - 消费者信心依然低迷,厂商在入市策略上需保持谨慎 [1][8] 主要厂商表现 - 三星保持最大出货量厂商地位,出货5750万部,同比增长7%,主要得益于面向大众市场的Galaxy A系列 [1] - 苹果排名第二,iPhone出货量为4480万部,同比下降2%,面临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和美国市场库存调整挑战 [1] - vivo位列第四,同比增长2%,出货2640万部,印度市场增长明显 [1] - 传音排名第五,出货2460万部,同比下降3% [1] 三星战略与市场表现 - 三星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在全球前五大厂商中实现最快同比增长,战略重心重新聚焦于"智能出货量"策略 [3] - 入门级A0x和A1x系列发挥关键作用,A06 5G推出助力新兴市场表现,S25系列整体表现稳定 [3] - 出于对关税变化的担忧,三星在第二季度提前向美国市场大量备货,在美出货量同比大增38% [3] 区域市场动态 - 中东和非洲市场表现突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 [5] - 非洲市场在政府政策引导、厂商竞争加剧、功能机向智能机加速转型及分期付款模式推动下数字化普及 [5] - 中东市场消费者对高端设备需求上升,受"先买后付"支付方式普及、宰牲节促销季及厂商与零售商配合驱动 [5] 其他厂商表现 - 前五名厂商之外的Nothing出货量同比大增177%,首次单季突破100万部,主要得益于印度市场的成功投入与布局 [5] 行业趋势与策略 - 厂商优先考虑盈利能力,结合短期策略性收获与长期战略性投入 [7] - 严格的成本控制与优化的企业资源规划成为所有主流厂商的工作重点 [7] - 美国市场备货潮过后可能带来市场下修,中国补贴政策效应减弱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8] - 厂商必须与渠道伙伴紧密合作,挖掘机会并平衡库存水平,避免影响2026年增长预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