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大规模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短期承压,但高盛相信“英伟达在2026年有巨大上涨空间”,给出三大理由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01:24
核心观点 - 华尔街顶级投行维持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 并对2026年表现抱持极度乐观态度 指出公司届时将拥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1] - 高盛将其2026年每股收益预估值设定在远高于华尔街共识的水平 高出约10% [1] 下一代产品路线图 - 英伟达下一代平台Rubin已进入早期制造阶段 并有望在2026年中期实现量产 [2] - 构成Rubin新平台的全部六款芯片均已开始试产 [2] - 管理层对Rubin平台在工作负载性能 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相较于Blackwell的巨大提升表示乐观 [2] - 预测模型显示Rubin将在2026年开始成为GPU出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公司开启新一轮产品驱动的增长周期 [2] 客户多元化发展 - 大型云服务商目前合计占数据中心收入的50% 证明其他客户群体的崛起 [3] - 来自主权客户的收入在2025年将超过200亿美元 较2024年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 [3] - 全球各国建设自主AI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为英伟达开辟全新的增量市场 [3] 增长驱动因素 - 2026年上行机会的驱动力来自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支出的增加和非传统客户的需求 [4]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将继续加大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 [4] - 双轮驱动格局为未来收入和盈利增长提供高度确定性 [4] 中国市场动态 - 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因出口限制面临不确定性 但管理层仍在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争取Blackwell-based产品在华销售的批准 [5] - H20禁令已解除 部分客户许可证也已获批 [5] - 如果相关不确定性得到解决 第三季度H20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可达20亿至50亿美元 [6] - 中国市场的潜在复苏将为2026年增长带来额外动力 [6] 长期前景 -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和生产爬坡压力 但英伟达的长期增长逻辑依然强劲 [6] - 2026年将是关键的爆发年份 [6]
他们,能威胁英伟达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10 01:20
行业趋势 - Nvidia在AI训练和推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超大规模计算公司和云构建商正在开发自研XPU以降低对Nvidia的依赖 [1] - 超大规模计算公司和云构建商正在开发基于Arm的CPU和矢量/张量数学引擎,用于处理AI工作负载 [1] - Broadcom和Marvell通过提供设计支持和IP模块(如SerDes、PCI-Express、内存控制器)参与定制芯片开发 [1] 公司合作与市场动态 - Marvell与AWS、Google、Meta和Microsoft合作开发定制AI加速器(如Inferentia 2、Trainium 2、Axion Arm CPU等) [2] - Broadcom与Google、Meta、ByteDance合作开发AI加速器(如TPU、MTIA),并传闻与Apple和OpenAI合作 [2] - 超大规模客户要求定制XPU的成本必须显著低于传统CPU/GPU方案 [3] 财务表现 - Broadcom 2025财年Q1销售额1492亿美元(同比+247%),利润55亿美元(同比+42倍) [5] - Broadcom半导体解决方案部门营收821亿美元(环比+111%),AI相关营收412亿美元(同比+77%) [8][11] - Marvell 2025财年Q4销售额182亿美元(同比+199%),净收入2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393亿美元) [16] 技术进展 - Broadcom正在流片基于2纳米工艺和35D封装的AI XPU,性能达10,000万亿次浮点运算/秒 [13] - Broadcom推出"Tomahawk 6"以太网交换机ASIC,带宽超100 Tb/秒 [13] - Marvell数据中心业务营收137亿美元(同比+785%),AI相关营收852亿美元(同比+39倍) [18][19] 未来展望 - Broadcom预计2025财年Q2 AI营收44亿美元(同比+44%) [12] - Marvell预计2026财年AI营收超30亿美元,可能达35亿美元 [18][20] - 行业需求呈现周期性特点,超大规模客户倾向于批量采购以优化成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