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邓通:靠充当汉文帝近臣起家,成为西汉首富,最终饿死
搜狐财经· 2025-09-10 13:50
相信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搞投资的,其次才是文史作者。记得前年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提到投资股票,我说A股和美股的投资,逻辑是不同 的:因为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用中国市场的思维做美股,容易亏死;一样的,用美国思维来A股市场套现,也容易亏个精光。 其实看历史也一样: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此虽然很多事情存在一个普遍性、一致性,但也存在地域差:比如用中国人的视角看印度历史,用阿拉伯 的视角看中国史,或者用东亚视角看美国历史,可能都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 当然,这种富人的财富安全也很脆弱。 今天本文就要说说邓通的例子。 1、近臣起家 邓通,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存在。 邓通是四川人,本来是宫廷里的一个小吏,后来因为偶然因素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于是得到汉文帝的提拔。史书上描述,认为邓通没什么才干,汉文帝之所 以喜欢邓通,是因为邓通能够给汉文帝取悦汉文帝。当然,按照现在的观念来看,是提供情绪价值。 不过,对于汉文帝器重邓通,我个人觉得,更是因为天子有时候会为了平衡朝廷的各方势力,需要扶持一些没什么根基、背景的近臣。因为没根基、没背景 的人,其能量来源基本上就是皇帝的支持。所以这样的人对皇帝往往 ...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
虎嗅APP· 2025-06-17 10:55
新加坡诈骗现状 - 新加坡每10人中有6人遭遇过诈骗,近一半诈骗案件来自Meta平台(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5] - 2024年新加坡报告51,501起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5] - 2025年1-4月新加坡已报告超过13,000起诈骗案件,受害者损失超过3.137亿美元[6] - 2023年新加坡人人均损失4,031美元,是全球损失金额最高的国家[5] 高净值人群受骗案例 - 新加坡演员Mike被菲律宾女子诈骗投资4万新币(3万美元)加密货币[8] - 中国企业主赴新加坡签合约被骗,至少10人受骗,总金额逾250万新元[9] - 金融总监被Deepfake技术假冒CEO诈骗49.9万新元[9] - 财经理财顾问被"反诈骗中心"冒充者骗走120万新元[9] - 黄玉志通过虚假镍金属交易项目诈骗近300名高净值受害者,涉及金额15亿新元[10] - 中国富豪钟仁海指控四名前雇员窃取7,400万新元(约4亿人民币)[10] 机构受骗案例 - 淡马锡因投资FTX和eFishery失败,决定三年内将对早期公司投资削减88%[12] - FTX投资导致淡马锡损失百万元,占其2023财年投资组合0.1%[13][14] - eFishery被曝伪造销售和利润数据[14] - 2023财年淡马锡净亏损73亿美元[14]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类型包括网络钓鱼、投资骗局、冒充诈骗、电子商务诈骗等16种[16] - 冒充专业顾问(律所代表、家族办公室顾问、审计专家等)[16] - 包装"合规身份",伪造公司注册信息、银行合作证明[17] - 建立长期信任闭环,通过社交圈、慈善活动塑造形象[17] - 利用AI生成视频、语音模仿、ChatGPT等新技术工具[17] 家族办公室风险 -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共有超过2,000个家族办公室落户[20] - 信息闭环、关系导向导致风险评估依赖信任而非专业调查[20] - 过度信任"新加坡标签"(金管局备案项目等)[21] - 追求"高保密+高回报"的心理容易被利用[21] - "子女代管"误区导致缺乏直接参与和警觉[21] 新加坡成为诈骗目标的原因 - 金融中心资金进出便利,资本流动高度自由[23] - 税制宽松,金融隐私保护强(信托、家族办公室制度成熟)[23] - 投资移民制度曾较宽松,获取"合法身份"容易[23] - 社会稳定、执法制度信任度高,容易营造"高净值人士"外表[23] - 国际资金大量涌入导致审查压力大,难以一一审查[23] - 对"表面合规"接受度高,不深究实质性问题[24] - 跨国执法协作难度大,诈骗行为与资金停留地分离[24]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
虎嗅· 2025-06-17 06:07
新加坡诈骗现状与规模 - 新加坡诈骗案件数量激增 2023年报告51501起案件 涉案金额超过11亿美元 年度损失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8][10] - 2023年新加坡人均诈骗损失达4031美元 为全球最高 警方仅追回约1.82亿美元 超过三分之二受害者未报案[10] - 2025年1-4月已报告超过13000起诈骗案件 受害者损失超过3.137亿美元[11] 高净值人群诈骗案例 - 新加坡演员Mike通过约会网站被诱骗投资近4万新币加密货币[13] - 中国企业主被诱骗至新加坡签假合约 至少10人受骗 总金额逾250万新元[14] - 金融总监遭Deepfake技术假冒CEO诈骗 转账约49.9万新元[15] - 财经理财顾问被冒充反诈骗中心骗走120万新元[16] - 黄玉志Envy系列公司镍金属交易骗局涉及近300名高净值受害者 总金额15亿新元[16] - 家族办公室熊猫企业掌控人钟仁海指控前雇员挪用7400万新元[17][18] 机构受骗案例 - 淡马锡发出警告称有骗局冒用其子公司太白投资名义推广理财产品[19][20] - 淡马锡投资FTX导致损失 占2023财年投资组合0.1% 当年净亏损73亿美元[23][24][25] - 淡马锡投资印尼农业科技公司eFishery失败 该公司被曝伪造销售和利润数据[26] 诈骗手法特征 - 诈骗类型包括网络钓鱼 投资骗局 冒充诈骗 电子商务诈骗等27种[27] - 冒充专业顾问手段包括伪造律所代表 家族办公室顾问 金管局工作人员身份[29] - 利用新加坡国际信任形象伪造公司注册信息 租用滨海湾金融中心办公场所[30] - 通过长期接触建立信任链 参加社交圈活动塑造圈内人形象[31] - 使用AI生成视频 语音模仿 ChatGPT生成投资报告等新技术工具[32] 家族办公室行业漏洞 -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有超过2000个家族办公室落户[35] - 家族办公室运行依赖关系网络 风险评估常由信任代替专业尽调[36] - 过度信任新加坡注册公司和金管局备案项目标签[37] - 追求高保密性和高回报需求容易被骗子利用[38] - 财务事务交给年轻一代或助手处理导致放松警觉[39] 新加坡金融环境特点 - 资本流动高度自由 拥有开放外汇政策和银行体系[41] - 税率低 金融隐私保护强 信托和家族办公室制度成熟[41] - 投资移民制度曾较为宽松 可通过投资获取居留身份[42] - 金融机构面对海量资金流动 反洗钱合规压力大[44] - 对表面合规接受度高 形式合规往往不深究实质问题[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