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诈骗现状与规模 - 新加坡诈骗案件数量激增 2023年报告51501起案件 涉案金额超过11亿美元 年度损失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8][10] - 2023年新加坡人均诈骗损失达4031美元 为全球最高 警方仅追回约1.82亿美元 超过三分之二受害者未报案[10] - 2025年1-4月已报告超过13000起诈骗案件 受害者损失超过3.137亿美元[11] 高净值人群诈骗案例 - 新加坡演员Mike通过约会网站被诱骗投资近4万新币加密货币[13] - 中国企业主被诱骗至新加坡签假合约 至少10人受骗 总金额逾250万新元[14] - 金融总监遭Deepfake技术假冒CEO诈骗 转账约49.9万新元[15] - 财经理财顾问被冒充反诈骗中心骗走120万新元[16] - 黄玉志Envy系列公司镍金属交易骗局涉及近300名高净值受害者 总金额15亿新元[16] - 家族办公室熊猫企业掌控人钟仁海指控前雇员挪用7400万新元[17][18] 机构受骗案例 - 淡马锡发出警告称有骗局冒用其子公司太白投资名义推广理财产品[19][20] - 淡马锡投资FTX导致损失 占2023财年投资组合0.1% 当年净亏损73亿美元[23][24][25] - 淡马锡投资印尼农业科技公司eFishery失败 该公司被曝伪造销售和利润数据[26] 诈骗手法特征 - 诈骗类型包括网络钓鱼 投资骗局 冒充诈骗 电子商务诈骗等27种[27] - 冒充专业顾问手段包括伪造律所代表 家族办公室顾问 金管局工作人员身份[29] - 利用新加坡国际信任形象伪造公司注册信息 租用滨海湾金融中心办公场所[30] - 通过长期接触建立信任链 参加社交圈活动塑造圈内人形象[31] - 使用AI生成视频 语音模仿 ChatGPT生成投资报告等新技术工具[32] 家族办公室行业漏洞 -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有超过2000个家族办公室落户[35] - 家族办公室运行依赖关系网络 风险评估常由信任代替专业尽调[36] - 过度信任新加坡注册公司和金管局备案项目标签[37] - 追求高保密性和高回报需求容易被骗子利用[38] - 财务事务交给年轻一代或助手处理导致放松警觉[39] 新加坡金融环境特点 - 资本流动高度自由 拥有开放外汇政策和银行体系[41] - 税率低 金融隐私保护强 信托和家族办公室制度成熟[41] - 投资移民制度曾较为宽松 可通过投资获取居留身份[42] - 金融机构面对海量资金流动 反洗钱合规压力大[44] - 对表面合规接受度高 形式合规往往不深究实质问题[45]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
虎嗅·2025-06-17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