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认知偏差
icon
搜索文档
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不是对勤奋的奖赏
格隆汇· 2025-09-15 17:31
上周继续研读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当年日军出发前,美国控制着威克岛、关岛、中途岛、约翰斯顿岛、巴尔米拉岛等一连串重要岛屿。相当于在日军基 地与珍珠港之间形成一张巨型前哨警戒网。可偏偏日军很有创新精神,实现了海上加油技术,让油轮跟着日军军舰,边前进边加油。于是,绕开美军重围的 北太平洋远航成为了可能。但美军也有杀手锏,无线电定位网络。日军只能时刻静默,除了……一开始。没错,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舰队刚在北方集结完毕, 就让美军发现了。美国情报部门得出的结论是:日本要偷袭苏联。这逻辑...勉强也说的通吧。接着,日军大舰队的信号就彻底消失了。偷袭前一周,美军终 于又连续精确定位了日军偷袭舰队的位置。美军情报部门才发现:"哦,不是打苏联,那....肯定是在演习。因为这个距离已经接近日本航母的航程极限。"于 是,美军再次低估了危险。偷袭前五天,美军情报系统在珍珠港西北海域发现两艘日军航母。美军情报部门的态度是:"超出了航程极限?那...肯定是情报 错了,没有航母。"偷袭当天,美军雷达发现了日军机群,上级的反应是:"没事,肯定是自己的飞机。"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一个病人说:"医生,我不想做 手术,要不你帮我P一下X光片吧?" 说 ...
在认知偏差的尽头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04:36
卡尼曼学术贡献 - 奠定行为经济学基石 通过社会实验揭露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模型的虚幻性 揭示人类决策充满非逻辑波动 [8] - 提出系统1(快思)和系统2(慢想)双系统理论 揭示人类认知存在锚定效应 可得性偏差 损失厌恶等非理性机制 [9][10][13] - 发现损失厌恶效应显示失去100元带来的痛苦强度远超获得150元带来的喜悦 [9] - 提出禀赋效应 过度自信 框架效应等认知偏差概念 这些机制无形中引导人类走向非理性歧途 [10] 理论应用与影响 - 行为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 成为设计消费陷阱的利器 [14] - 认知偏差原理被互联网巨头用于算法设计 编织信息茧房和精准推送 [14] - 理论被政治操弄者利用作为煽动情绪和引导舆论的杠杆 [14] - 卡尼曼晚年表达忧虑 认为行为经济学揭示了人性弱点却未能赋予人们足够抵御之力 [14] 个人经历与学术渊源 - 童年经历纳粹占领下的巴黎 7岁时被父亲藏匿于地板夹层 形成对人性不可测的最初认知 [11] - 青年时期经历以色列建国初期的烽火连天 在国防军服役期间观察战争压力下的决策变形 [12] - 1973年赎罪日战争爆发时立即从美国返回以色列 但战后因道德不适选择移居美国 [12][13] - 个人经历中的内在张力成为研究人类在压力下判断与决策偏差的重要伏笔 [11][12][13] 晚年思考与最终选择 - 晚年研究重点转向噪声概念 指判断中不必要且有害的变异 [15] - 以89岁高龄选择自主结束生命 这一行为被视为对其理论的终极实践 [15][16] - 最终选择引发对理性框架脆弱性及认知放松状态的哲学思考 [16]
这些年对“价值”的理解有很多变化!“安全边际之父”赛思·卡拉曼最新对话:最糟糕的日子能做到这三点,会是一种竞争优势……
聪明投资者· 2025-07-30 07:05
投资理念与策略 -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以折扣价格买入资产,安全边际是为可能犯的错误留出空间 [6][8] - 市场在过度悲观与过度乐观之间摇摆,这为价值投资者提供生存土壤 [5][52] - 长期投资需与众不同,但企业失败常因"过于不同",战胜市场仍需差异化 [3] - 组合构建优先控制下行风险,采用对冲、现金储备、优先债务工具等多重保护机制 [10][17] 投资组合管理 - 当前组合配置:私募资产22%-24%、信用类20%、股票20%、商业地产中等水平、现金低两位数 [65] - 困境投资占比从2010年代个位数升至2023年24%,目前维持在20%左右 [62] - 坚持自下而上研究,同时关注宏观风险信号,在极端市场环境下保持严格筛选标准 [13][14] - 不设固定配置模板,资金流向机会所在领域,但设定不加杠杆、分散配置等清晰护栏 [17][61] 决策流程与文化 - 投决会由4-6人参与,重点讨论系统性风险与价值兑现触发因素 [34][37] - 鼓励挑战结论,常见结论为"等待更便宜价格"而非简单买卖决定 [45][46] - 分析师需深度研究标的,组合经理需保持独立视角,避免情绪干扰判断 [30][32] - 重视培养年轻成员跨周期认知,通过模拟压力场景提升抗风险能力 [70][71] 业绩与公司特质 - 42年历史仅5年负收益,最大回撤12%,信用领域回报记录最佳 [5][74] - 不追求惊艳胜利,专注避免大亏,客户教育强调反人性操作 [72][76] - 核心优势在于从未犯致命错误,通过谨慎管理回撤实现长期存续 [72][75] 估值方法论 - 参考私募市场估值,但认识到估值会随市场情绪波动修正 [15] - 不机械量化安全边际,而是评估整体组合保护力与风险点 [9][10] - 早期更关注账面价值,后期增加对护城河、成长性及价值兑现机制的考量 [7][8] 市场观察 - 当前利率处于历史正常水平,市场对非正常环境产生适应性误区 [68] - 商业地产债务到期潮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私人信用领域需警惕压力测试 [68][69] - 美国财政赤字若达GDP8%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杠杆水平接近市场承受上限 [67]
你情绪不好,是因为认知不够
洞见· 2025-06-07 11:55
情绪管理核心观点 - 情绪爆发并非由表面小事引发,而是长期被忽略的内在需求积累所致[5][6][15] - 认知偏差是情绪困扰的根源,需通过理性分析识别"蚊子"背后的"大象"[27][31][32] - 治愈情绪需更新自我保护机制、审查固有观念、重塑人际关系认知[46][50][78] 情绪产生机制 - 婚姻案例显示,安娜因辞职迁居后的价值感缺失,将日常琐事转化为情绪爆发点[16][17][19] - 情绪如同垃圾堆积,长期压抑会导致心理腐蚀与活力丧失[23][24] - 两条情绪通路理论:低路(本能反应)与高路(理性评估)共同塑造情绪体验[47][48][49] 认知偏差影响 - 寓言中借锤子事件揭示,情绪爆发常源于想象而非现实冲突[34][35][36] - 阿尔伯特·埃利斯理论指出,不合理信念是情绪障碍的主因[38] - 负面情绪如同黑暗中的蚊子循环,需通过认知照明打破内耗[40] 认知重塑方法 1. **自我需求识别** - 建立防御屏障:明确表达"不允许伤害"的立场[55] - 承认受伤感受并梳理原因,实现心理独立[56][57] 2. **观念审查** - 识别过时观念如"懒惰有罪",释放快乐需求[58] - 记录固有认知,通过内心对话摆脱内耗[59] 3. **关系重构** - 将他人批评归因于外部压力而非恶意[64] - 通过正面回忆重建人际和谐[65][68] 4. **内核强化** - 保持冲突中的心理距离,建立自我价值感[70][75] - 鲁迅式反抗精神确认独立人格[74][77] 认知与情绪关联 - 情绪是内心需求的信使,认知层次决定情绪掌控力[51][82] - 认知利剑可穿透情绪本质,斩断内耗链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