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订阅制
icon
搜索文档
永久VMware失效,4万台服务器陷危机,零售巨头Tesco怒告博通,索赔1亿英镑
36氪· 2025-09-10 09:21
事件背景 - 英国零售巨头特易购起诉博通违反VMware软件许可协议 要求索赔1亿英镑(约9.6亿元人民币) [1] - 特易购拥有近4万台服务器工作负载依赖VMware虚拟化平台运行 这些系统直接支撑门店收银系统、供应链调度、库存管理等核心业务 [2] - 特易购警告如果IT系统无法获得支持 可能影响英国超市货架上的食品供应能力 [1][5] 合同变更争议 - 特易购于2021年1月与VMware签订长期合同 包括购买vSphere Foundation和Cloud Foundation永久许可证 订阅Tanzu产品 以及签署至2026年并可延长至2030年的技术支持和升级服务协议 [2][4] - 博通在2023年11月完成收购后停止对永久授权软件提供独立支持服务 强制要求客户改用订阅制才能获得补丁、升级和技术支持 [2] - 特易购指控博通拒绝让其永久授权部署升级到最新的Cloud Foundation 9版本 [3] 具体指控内容 - 特易购指控博通要求重复付费 认为已经为永久授权软件支付过费用 新订阅价格"高得离谱" [3] - 特易购称被剥夺升级权 无法获得合同约定的软件升级服务 [3] - 特易购表示被迫承担安全风险 因博通要求必须购买订阅才能获得全部安全更新和修复 [3] - 特易购将经销商Computacenter列为共同被告 指控其未能履行"固定价格提供软件"的合同义务 [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美国电信巨头AT&T于2024年9月对博通提出类似诉讼 西门子也与博通就永久授权支持问题爆发纠纷 [5] - VMware竞争对手Nutanix披露过去一年新增2700家客户 其中相当部分是从VMware迁移过来的企业 [6] - 博通坚持认为Cloud Foundation堆栈价值足够高 企业迁移后能很快收回成本 并称永久授权软件是"错误的方向" [6] - 博通宣称自接管VMware以来 Cloud Foundation在大型客户群体中的采用率快速增长 VMware整体营收随之提升 [6]
会员战争升级:淘宝大会员上线,阿里加码“生活通行证”
新浪财经· 2025-08-06 15:28
淘宝"大会员"战略升级 - 淘宝全新"大会员"上线,整合饿了么、飞猪、优酷、盒马等阿里系平台资源,构建覆盖"吃、行、娱、购"的统一权益体系 [1] - 会员体系从"购物特权"向"生活通行证"跃迁,标志着淘宝从"电商交易平台"进化为"用户生活入口" [1] - 此举旨在解决阿里内部生态"多元而分散"的协同难题,提升流量复用效率和整体生态协同效能 [1] 会员经济战略价值 - 订阅制模式能创造可预测收入流,优化权益结构深挖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提升用户活跃度与消费频率 [2] - 会员体系通过数据互通、流程设计和权益设计实现多业务协同,需配套权益兑付和财务结算系统 [2] - 电商平台转向订阅制可增强用户粘性,相较于广告模式现金流更稳定 [2] 行业竞争格局 - 电商与本地生活领域"会员战"激烈:京东PLUS强化物流与返利,拼多多"多多会员"主攻下沉市场,美团"会员+商家补贴"巩固本地生活 [3] - 阿里整合资源应对竞争,通过丰富多元化服务扩大市场份额,如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资源打通提升订单量和用户活跃度 [4] - 淘宝大会员核心竞争力包括丰富的大消费业态、全生命周期消费供给和阿里云/AI技术支持 [4] 战略转型动因 - 流量红利见顶和电商竞争白热化推动阿里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转型 [1][4] - 整合本地生活业务资源可更好应对京东、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 [4] - 多平台联动战略旨在提高用户忠诚度和黏性,放大阿里生态协同效应 [1][4]
喜马拉雅要靠山,腾讯音乐要希望
远川研究所· 2025-07-24 09:53
核心观点 - 喜马拉雅以209亿元估值出售给腾讯音乐,相比最后一轮融资300亿元估值缩水1/3 [1][2] - 版权是喜马拉雅最核心的资产,但高昂的版权成本和有限的商业化能力导致其长期亏损 [5][24][26] - 在线音频行业面临用户规模和商业效率的天花板,喜马拉雅的经营指标已接近触顶 [29][32][34]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后,将占据在线音频行业45 52%的市场份额,但行业前景仍存疑 [64][65] 估值与行业对比 - 喜马拉雅最终出售价格209亿元,相当于7个知乎、8个Keep、11个斗鱼的估值 [2] - 公司5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4次冲击上市未果 [2] - 2023年月活用户突破3亿(1 3亿移动端+1 7亿物联网及第三方平台用户),与小红书、B站相当 [22]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30分钟,超过抖音 [22] 版权资产分析 - 拥有行业最大规模内容库:520万本有声书(覆盖47 7%畅销书)、160万泛娱乐音频、1620万播客、1440万知识付费课程 [11][12] - 2014年起与德云社合作,2015年掌握70%有声书改编权,2016年《好好说话》单日销售额500万元 [8][9][10] - 2021-2023年订阅收入占比过半,广告收入中开屏广告占50%,音频内广告不足3% [13][36] - 内容成本+收入分成占收入超30%,是最大经营支出 [26] 商业化困境 - 付费率从12%下滑至11 6%,订阅收入增速从57 1%降至8 5% [17][35] - 物联网用户占比达57%,主要依赖被动收听场景 [31] - 缺乏《甄嬛传》式爆款内容,音频广告植入效率远低于视频 [28][36] - 2022年《郭德纲30年相声精选》完播人数400万,同期周杰伦新歌MV 8小时播放量1 5亿 [51][52] 行业竞争格局 - 腾讯音乐收购懒人听书(市场份额29 76%)后,与喜马拉雅(45 52%)形成垄断 [64] - 在线音乐行业付费率21 76%(腾讯音乐),是喜马拉雅的近2倍 [53] - 音乐版权市场90%份额曾由腾讯音乐掌控,周杰伦版权纠纷导致网易云赔偿85万元 [44][46] - 虾米音乐因"版权获取不足"关停,印证版权决定行业生死 [47][48] 赛道局限性 - 音频用户时长受通勤时间限制,难以通过内容质量突破 [33] - 缺乏成熟付费机制,有声书行业未经历类似唱片业向流媒体的转型 [56][58] - 腾讯音乐旗下企鹅FM运营8年月活仅200万,最终停运 [62] - 行业整体面临"值钱不赚钱"悖论,版权续约成本可能数倍增长 [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