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保缴纳
icon
搜索文档
“全民强制缴纳社保”系误读,真相是这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8:55
司法解释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解释二》第十九条 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行为无效 [1] - 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时 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法院予以支持 [1] - 该条款并非创设"全民强制缴纳社保"新政策 而是强调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 相关约定本就违法 [1][3] 司法实践与裁判标准 - 《解释二》将于9月1日实施 通过典型案例统一裁判标准 消除地区司法分歧 [2][3] - 典型案例显示:保安公司未为员工朱某缴纳社保 法院最终判决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2] - 最高法指出用人单位在社保缴纳过程中发挥更主动作用 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故裁判规则倾向于保护劳动者 [3] 企业用工风险与合规变化 - 企业不缴纳社保的风险包括离职纠纷和工伤工亡时自行承担偿付资金 [5] - 社保主管部门加强监管 对未足额缴纳社保的企业要求补缴并支付滞纳金 [5] - 企业用工结构可能变化 退休返聘人员需求增加 但需通过商业保险规避工伤保险缺失风险 [6] 社保参保数据与政策支持 - 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71亿人/2.45亿人/3亿人 同比稳中有增 [7] - 国务院允许困难企业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7] - 社保补贴政策覆盖范围扩大 按个人缴费额25%给予补贴 涵盖正式劳动合同/灵活就业/创业者等群体 [7][8] 社保制度完善方向 - 需解决退休返聘人员因超龄无法缴纳社保的问题 建议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改革落实 [6] - 专家建议社保补贴应同时覆盖劳动者个人缴纳部分和企业缴纳部分 [8] - 社保补贴政策可提升青年就业质量 刺激消费和民营企业投资增长 [9]
企业是否要担心历史欠缴问题……厘清社保“新规”最重要的十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05:28
社保新规核心解读 - 《解释二》第十九条明确"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时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获经济补偿 [1] - 政策并非"全民社保"新规,而是对2008年《劳动合同法》既有条款的司法解释 [4][5] - 主要影响在于增强劳动者维权动力,即便存在不缴社保约定,员工仍可离职后起诉企业索偿 [6] 社保缴纳现状分析 - 小微企业参保率低:2024年检查报告显示中小微企业"应参未参"缺口较大,国企/外企/大型民企参保较规范 [9] - 缴费基数合规性不足:2024年调研显示仅28.4%企业按实际工资缴纳,28.2%按最低下限缴纳 [10]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缺口:2024年参保职工3.87亿人,较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仍有差距 [9] 企业潜在应对措施 - 中小企业可能通过缩减岗位、延长工时或调整薪酬结构(如拆分"工资+社保补贴")应对成本压力 [12][13] - 劳务外包无法规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社保缴纳义务,违规派遣公司将面临法律风险 [15] - 历史欠缴存在争议:社保法未设追诉时效限制,但实际执行中税务部门需平衡征管力度与企业生存 [14] 社保制度长期影响 - 个人退休保障: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3162元,但需满足最低15年缴费年限(2030年后将提至20年) [16] - 制度可持续性:现收现付制依赖参保人数增长,扩大覆盖面是维持养老金体系的关键 [16] - 区域差异显著:2024年北京/上海社保月缴费基数下限分别为6821元/7384元,低收入者负担比例更高 [11]
不缴社保需支付补偿,将如何影响企业和劳动者?
虎嗅· 2025-08-11 23:33
司法解释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条款无效[1] - 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1] - 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后,可要求劳动者返还已支付的社会保险费补偿[1] 行业现状与案例 - 北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将从26.4元/小时提高到27.7元/小时[1] - 餐饮行业普遍采用小时工形式规避社保缴纳,如咖啡店服务员月收入4000余元但无社保[2] - 北京餐饮店主为员工缴纳社保每月需承担1800余元,员工个人承担700余元[10] 社保缴纳数据 - 北京市2023年全口径月平均工资11761元,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下限6821元,上限35283元[9] - 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9.8%、失业保险0.5%[9] - 2024年仅有28.4%企业实现社保基数完全合规,28.2%企业按缴费下限缴纳[12] 企业应对措施 - 餐饮企业为控制成本转向灵活用工,关键岗位仍保留社保缴纳[10] - 小微企业可能进一步调整用工结构,采用更多兼职或已参保人员[11] - 当前社保制度刚性导致低收入群体出现社保基数与工资倒挂现象[12]
理解社保严肃性,实现企业和劳动者共赢
环球时报· 2025-08-11 09:23
新规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任何形式的不缴社保约定一律无效 企业必须为员工足额缴纳社保 [1] - 新规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对劳动者的影响 - 不缴社保将导致劳动者丧失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基础保障 [3] - 目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员总量突破2亿人 普遍存在社保缺失或保障水平偏低问题 [3] - 部分青年群体对社保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抗风险能力极度缺乏 [3] 对企业的影响 - 企业逃避社保缴纳将面临补缴费用 滞纳金和罚款等法律风险 [3] - 不缴社保可能导致人员流动频繁 增加招聘和培训等隐性成本 [3] - 社保缴纳是建立员工信任和归属感的基础 影响团队稳定性与工作效率 [3] 社会层面影响 - 大规模欠缴社保将削弱社会保障体系的互助共济功能 影响养老金发放和医保报销制度的可持续性 [4] - 逃避社保责任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4] 政策支持措施 - 自2020年实施社保降费政策以来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1.8万亿元 [5] - 2025至2026年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预计再减负约4800亿元 [5] - 平均每个参保职工每年可少缴纳社保费约1200元 [5]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从战略视角保障员工权益 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保 [5] - 平台企业应探索适配新就业形态的社保缴纳模式 履行法定责任与社会担当 [5]
“放弃社保”协议无效,9月新规如何改写劳资博弈?
虎嗅· 2025-08-07 10:02
政策核心内容 - 最高法明确任何"不缴社保"约定均无效 劳动者可据此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1][5] - 新规将于9月1日正式生效 涉及亿万劳动者权益 [1] 政策背景与现状 - 外卖平台调研显示42.46%骑手未参加任何社保 样本量为3.8万份有效问卷 [4] - 中小企业普遍通过"协商一致"或"放弃社保声明"规避法定社保义务 [4] - 部分劳动者因短期经济压力主动选择多发现金少缴社保 [4] 司法案例解读 - 保安公司以补助形式替代社保被判决支付经济补偿 [6][7][8] - 司法解释统一裁判尺度 明确"不得协商放弃"的强制性规则属性 [8] 政策影响分析 - 增强企业合规用工意识 迫使企业将社保支出纳入经营核算 [10] - 提高劳动者议价能力和维权底气 防止因短视牺牲长远保障 [9] - 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10][16] 社保参保数据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20年底9.99亿人增至2025年6月底10.71亿人 [12][13] -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从6.13万亿元增至9.83万亿元 [12][13] 企业成本影响 - 外卖平台新增社保成本约20亿元 相当于其净利润的15% [16] - 短期内企业合规成本可能上升 但倒逼提升人效与管理水平 [15] 制度优化建议 - 降低企业费率 优化激励 扩大缓缴机制 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 [17] - 建立更灵活缴费机制 推动多层制度并轨互通 [17] - 提高社保制度可及性与透明度 简化手续公开账目 [17]
热搜第一!事关你的社保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09:21
社保政策调整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无效,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5]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协议或承诺均属无效 [2][5] - 未依法缴纳社保的用人单位需承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责任 [2][5] 政策背景与目的 - 政策针对转包、分包、挂靠、混同用工及不缴纳社保等现象,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 [5] - 依法缴纳社保是劳动者基本权益,有助于应对年老、疾病等风险,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6] - 政策旨在倒逼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社保,预防纠纷并促推社会治理 [7] 典型案例分析 - 案例六显示:保安公司未为员工缴纳社保并以补助形式发放费用,法院判决支付经济补偿 [8] - 法院认定不缴纳社保的约定违法无效,劳动者可据此解除合同并要求补偿 [8][9] - 典型案例意义在于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社保,引导劳动者关注长远利益 [9] 社会反响 - 社保词条冲上微博热搜首位,大量网友支持政策 [1][3] - 网友普遍认为"五险一金不能放弃",反对用工单位迫使员工"自愿放弃" [4] - 网友强调社保缴纳具有强制性,不能通过"社保补贴"替代 [4]
员工在岗受伤后无工伤保险?东莞人社局:参加社保为法定义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09:40
事件概述 - 程女士在东莞市振华快餐有限公司腌制车间工作期间摔倒受伤,申请调岗后被要求离职且未获工伤赔偿 [1][2] - 公司称程女士入职时已签署放弃社保协议,但人社局强调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不可通过约定免除 [1][14] 伤情及医疗过程 - 5月18日程女士在冻库取冰时摔倒,送医检查显示右膝关节多处损伤(半月板2级损伤、韧带损伤等) [2][3] - 公司支付1781.93元医药费并通过雇主责任险走流程,后实际转账给程女士 [10] 调岗争议 - 公司首次将程女士调至米饭车间,但需搬运100多斤米饭导致伤情加重 [6] - 法人张振虎称所有岗位均需站立工作,调岗后仍无法适应则建议离职 [9] - 程女士提供通话录音显示公司要求"身体未愈就办理离职" [8] 离职程序 - 公司出示6月26日《离职申请书》显示程女士以"身体原因"主动离职并签字按手印 [9] - 程女士主张是被强制离职,且工伤休息期被公司单方面认定已结束 [14] 社保争议 - 公司称提供放弃社保补贴,补缴需退还补贴并自担个人部分 [10] - 人社局明确指出社保缴纳是强制义务,未参保单位需自行承担工伤保险待遇 [14][15] 法律依据 - 工伤认定申请时限为事故发生后30日(单位)或1年(个人),与是否补缴社保无关 [15] - 工伤保险具有强制性和风险分散功能,用人单位应全员参保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