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社保

搜索文档
被误读的“社保新规”和担心的中小企业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08:17
社保政策解读 - 《解释二》第十九条并非"社保新规",而是重申2008年《劳动合同法》关于企业必须缴纳社保的既有规定,强调劳资双方不缴社保的约定无效[3][12] - 政策核心在于为社保纠纷提供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口径一":企业需补缴社保并支付N+1经济补偿),但实际征缴仍由人社/税务部门监管[10][12] 企业成本影响 - 餐饮企业案例:足额缴纳社保将使月成本增加1.6万元(服务员4000元/月+厨师8000元/月,按25%费率计算),接近门店全部利润[5][15] - 制造业案例:300人规模工厂若足额缴纳社保(7000元/月基数),年成本将增加600万元[9] - 企业可能采取降薪(如将5000元工资拆分为4000+1000社保补贴)、裁员或关停等方式应对成本压力[16][17] 劳动力市场反应 - 低收入劳动者更倾向短期现金收入:服务员缴纳社保后到手工资减少400元/月,可能流向不缴社保的企业[15][23] - 制造业农民工普遍优先考虑当期收入,上市企业案例显示即使缴纳公积金,员工仍选择按月提取[23] 政策实施现状 - 2022年职工养老保险遵缴率降至80.8%,中小微企业"应参未参"缺口显著[20][21] - 税务部门虽掌握工资数据但未强制对接社保系统,实际执行中对小微企业存在选择性执法[25][26] 长期发展趋势 - 社保现收现付制需扩大缴纳覆盖面维持可持续性,但短期强推可能引发企业倒闭潮[28] - 配套措施不完善制约政策效果,税务部门缺乏明确的征缴执法权[26]
企业是否要担心历史欠缴问题……厘清社保“新规”最重要的十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08:17
核心观点 - 《解释二》并非推进"全民社保"的新规,而是对现有社保缴纳规定的明确和重申 [7] - 政策多年前已对企业强制缴纳职工社保作出规定,但因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执行不严格 [7] - 短期内炒作"全民社保"可能加剧小微企业经济压力 [7] - 《解释二》主要为劳动争议案件提供统一判定标准 [5] 政策背景与目的 -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12月发布征求意见稿,2025年8月正式发布《解释二》 [5]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受理劳动争议一审案件43.6万件,同比上升40.17% [5] - 旨在解决各地法院对社保缴纳纠纷判定标准不一的问题 [5] 对社保缴纳的影响 - 即便企业与员工约定不缴纳社保,员工仍可反悔并索要经济补偿金 [9] - 增强员工起诉企业的动力,降低小企业与雇员间的信任度 [9] - 推动部分企业落实社保缴纳责任,保障劳动者权益 [9] 社保缴纳现状 - 小微企业参保率低,"应参未参"缺口较大 [14] - 2024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职工3.87亿人,全国职工总数约4.02亿人 [15] - 仅28.4%企业社保基数完全合规,28.2%按缴费下限缴纳 [15] 企业应对措施 - 中小企业可能通过缩减岗位、增加工作时长来应对成本上升 [22] - 部分企业可能将月薪调整为"固定工资+社保补贴"形式发放 [24] - 劳务派遣方式可能被更多采用,但需确保派遣单位缴纳社保 [30] 社保缴纳的经济影响 - 北京、上海2024年社保月缴费基数下限分别为6821元、7384元 [18] - 按最低基数缴纳,个人每月负担北京682.1元、上海738.4元 [18] - 工资越低,社保负担占工资比例越高 [19] 社保制度长期意义 - 缴纳职工社保可提供退休后稳定养老金收入(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3162元/月) [32] - 提升职工社保覆盖面有助于增强社保制度可持续性 [32] - 现收现付制需要更多人合规缴纳以维持制度运行 [32]
企业是否要担心历史欠缴问题……厘清社保“新规”最重要的十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05:28
社保新规核心解读 - 《解释二》第十九条明确"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时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获经济补偿 [1] - 政策并非"全民社保"新规,而是对2008年《劳动合同法》既有条款的司法解释 [4][5] - 主要影响在于增强劳动者维权动力,即便存在不缴社保约定,员工仍可离职后起诉企业索偿 [6] 社保缴纳现状分析 - 小微企业参保率低:2024年检查报告显示中小微企业"应参未参"缺口较大,国企/外企/大型民企参保较规范 [9] - 缴费基数合规性不足:2024年调研显示仅28.4%企业按实际工资缴纳,28.2%按最低下限缴纳 [10]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缺口:2024年参保职工3.87亿人,较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仍有差距 [9] 企业潜在应对措施 - 中小企业可能通过缩减岗位、延长工时或调整薪酬结构(如拆分"工资+社保补贴")应对成本压力 [12][13] - 劳务外包无法规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社保缴纳义务,违规派遣公司将面临法律风险 [15] - 历史欠缴存在争议:社保法未设追诉时效限制,但实际执行中税务部门需平衡征管力度与企业生存 [14] 社保制度长期影响 - 个人退休保障: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3162元,但需满足最低15年缴费年限(2030年后将提至20年) [16] - 制度可持续性:现收现付制依赖参保人数增长,扩大覆盖面是维持养老金体系的关键 [16] - 区域差异显著:2024年北京/上海社保月缴费基数下限分别为6821元/7384元,低收入者负担比例更高 [11]
被误读的“社保新规”和焦虑的中小企业
经济观察网· 2025-08-16 05:18
社保新规背景与争议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解释二》第十九条,规定即使企业与个人约定不缴纳社保,员工仍可主动离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 [2][9] - 部分市场声音误读为"全民社保"时代来临,但专家指出社保强制缴纳规定早已存在,并非新规 [3][4][13] - 《解释二》主要目的是为社保缴纳纠纷提供统一判定标准,采用"不缴纳社保约定无效"口径 [10][12][14] 对企业的影响 - 餐饮业案例显示,足额缴纳社保将使企业利润归零:服务员4000元/月、厨师8000元/月工资下,餐厅每月需额外支出1.6万元社保费用 [17] - 制造业案例显示,为300名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平均工资7000元/月)将导致年成本增加600万元 [8] - 企业可能采取降薪(如将5000元月薪拆分为4000元工资+1000元社保补贴)、裁员或关停等措施应对成本压力 [19] 社保缴纳现状 - 中国职工养老保险遵缴率从2011年85.2%降至2022年80.8%,中小微企业"应参未参"缺口较大 [23] - 北京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6821元/月,低于此标准的职工每月最低社保支出682.1元 [25] - 农民工等群体更关注短期收入,某制造业上市公司上市前未缴社保,上市后员工仍选择提取公积金 [26] 政策执行现实 - 税务部门掌握职工工资数据但未与社保部门对接,因严格征管可能导致企业倒闭 [5][27] - 劳动监察条例规定2年追溯期,但社保法允许无限期追缴,形成政策矛盾 [20] - 实际执行中对小微企业存在"选择性执法",避免造成大规模失业 [27][28] 长期趋势 - 社保现收现付制需要扩大缴纳人群维持可持续性 [31] - 养老保险能提供退休保障和社会风险共担,但需平衡短期收入与长期福利 [29] - 专家建议历史问题企业可通过设立新主体实现风险隔离 [21]
多家企业公告招聘退休人员,“老年人再奋斗”成为大势所趋?
36氪· 2025-08-14 04:21
企业招聘退休人员现象 - 麦当劳、环球影城等企业近期公开招募退休人员,招聘条件包括持有退休证、弹性工作制(每周3-4天)、薪资范围1500-2500元/月[1] - 麦当劳解释退休人员招聘占比约5%,是企业常年保持的指标[1] - 北京麦当劳和浙江金拱门在多地招聘服务员,月薪2000-6000元,部分岗位明确面向退休人员[2] - 北京环球影城招聘退休人员要求初中以上学历,时薪30元,每个班次4-8小时,但岗位已招满[4] 用工成本分析 - 企业为在职员工每月需缴纳社保约1205元(含养老800元、医疗325元等),年成本达14460元/人[4] - 招聘退休人员可节省社保成本,仅需购买商业保险[4] - 麦当劳2022年就曾招聘退休人员(女50+/男60+),采用弹性工作制,月薪1800-3500元[5] - 行业面临利润压缩,企业需优化用工成本,可能将社保成本转嫁至员工工资[8] 行业用工趋势 - 服务行业退休人员招聘可能成为趋势,尤其在一线岗位(餐厅员工、清洁工等)[1][5] - 美国、日本等国60-64岁老人劳动参与率超55%,中国不足发达国家一半水平[9] - 机器人成本下降可能加速"机器换人",替代低利润行业的劳动力[9] 就业市场影响 - 退休人员再就业可能挤占年轻人岗位,加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8] - 餐饮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下降,电商、主播等行业分流年轻劳动力[8] - 服务行业基础工种面临可替代性强、工资低等问题,导致年轻人就业意愿降低[8]
强制全民社保,大概率只是个开始
创业邦· 2025-08-09 10:08
社保新规核心内容 - 从9月1日起,任何协商不交社保的协议均属无效,强制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 [6] - 此前存在大量"不交社保"的灰色地带,例如员工与企业协商后双方各让利1000元(员工多拿1000元,企业少交1000元)[8] - 新规本质是国家强制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间做均衡,要求个人和企业按标准承担社保费用 [9] 社保缴纳成本分析 - 以上海为例:企业支付总成本13270元(含五险一金3270元),员工税前工资10000元,实际到手8152.5元(扣除个人五险一金1750元及个税97.5元)[11][13] - 企业缴纳比例: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9%、失业保险0.5%、工伤保险0.2%、公积金7% [13] - 个人缴纳比例: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公积金7% [11] 人口结构对社保的影响 - 中国人口结构呈现"三明治"式老龄化趋势:底层(儿童)变薄、中间(劳动力)减少、顶层(老人)增厚 [15][17] - 2024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达22.8%,即9亿劳动人口需抚养2亿老年人 [19] - 社保采用"现收现付制"(当前年轻人供养当前老人)与"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储蓄)混合模式,但面临劳动力减少的挑战 [18][20][22] 国际养老金模式比较 - 现收现付制:依赖代际转移支付,受人口结构影响显著(如德国)[20] - 基金积累制:依赖个人储蓄与资本市场表现(如新加坡强制储蓄制度)[23] - 中国模式融合两者,但仍需通过延迟退休、提高缴费年限等措施缓解压力 [17][22] 社保的宏观经济影响 -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未来员工到手1万元可能需企业支付2万元 [25] - 创业者现金流压力增大:团队月薪10万对应的总成本可能从15万升至20万 [25] - 国家兜底必要性:避免老年贫困引发社会动荡,社保将"事后救助"转化为"事前筹资"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