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配额质押融资

搜索文档
扩容和配额
四川日报· 2025-09-28 22:33
□川观智库研究员 燕巧 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 《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到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 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碳市场作为激励低碳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通过直接或间接提高碳排放密集型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和价 格,激励企业和个人转向低碳替代品。今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5年碳定价现状和趋势》报告显 示:占全球经济产出近三分之二的经济体已经实施了碳税或排放交易制度。 碳市场在中国建立时间尚短。我国于2021年和2024年分别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 愿减排交易市场。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梁朝晖发文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碳市 场将处于加速发展、完善阶段,其管理方式的转变、价格信号的有效传导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投资决 策。这一过程中,扩容和配额是关键。 碳配额是政府或监管机构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下,分配给企业、组织或国家的一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许 可。一些创新举措在区域性的碳市场先行先试。广东、湖北、上海等地金融机构已推出碳配额质押融资 业务,但由于 ...
广东构建碳配额质押融资司法保障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8-25 01:32
政策创新 -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厅和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印发全国首部为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提供系统化司法保障的省级政策文件[3] - 政策首次在省级层面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 当事人依法签订的担保合同在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被人民法院认定有效[5] - 政策首创以省级文件明确"双登记"模式 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加省级交易平台双重登记确认碳资产权属[5] 市场现状 - 截至今年7月广州市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达2.3085亿吨 总成交金额67.01亿元 占全国8个碳交易试点市场比重均超过三成[4] - 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累计仅有31笔 融资金额不足亿元 与交易市场活跃度形成巨大落差[4] - 碳排放配额尚未明确定性为担保物权 各地在操作标准、价值评估和跨部门协作方面存在差异[4] 机制设计 - 建立交易平台实时冻结功能防止资产转移风险 彻底堵住重复质押漏洞[5] - 设置交易平台竞价和价款代收代付机制 保障金融机构作为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5] - 规定"诉前协商优先 司法诉讼托底"的维权机制 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通道[5] 产品创新 -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年度预分配配额担保融资、碳汇未来收益权质押、碳排放配额担保债券及碳资产证券化产品[6] - 企业不仅可以用现有碳配额融资 还能以未来碳汇收益作为融资担保[6] - 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多层次碳金融市场跃升[6] 减排激励 - 实现碳配额质押与减排成效挂钩 形成"减排—获配额—可融资—再减排"的良性循环[6] - 金融资源向真正实现减排的企业倾斜 促进"双碳"目标实现[6] - 将碳配额从环境管理工具转变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