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车新国标
icon
搜索文档
电驴界爱马仕狂赚12亿,但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36氪· 2025-09-02 10:42
新国标政策影响 - 新国标GB 17761-2024实施核心限制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且超速断电 电池容量 功率和整车重量严格规定 智能联网需符合安全规范[4][7] - 新规导致行业面临洗牌 快速适配品牌可抢占先机 动作迟缓与小品牌可能出局[3] - 政策过渡期为三个月窗口期(9月1日至12月1日) 旧车可销售至12月1日后无法上牌登记[4] 九号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17.42亿元同比增长76.14% 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08.45%[9] - 电动两轮车板块收入68.23亿元占总营收58.1% 同比增长超一倍 上半年销量239.25万辆[9] - 高端市场4000元以上档位连续两年稳居第一梯队[9]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旧版车型近期涨价200-300元但仍供不应求 新车预计1个月后到店[7] - 传统产品优势包括高性能 高功率 智能化体验及改装潜力(如支持解除限速至40-50km/h 加装座椅 更换大容量电池)[4][7] - 依赖差异化智能服务(如自动解锁 App控车)但需收取智能服务费以使用定位 语音等功能[12] 竞争与渠道挑战 - 渠道覆盖受限 三四线城市专卖店网络远不及雅迪等头部品牌 下沉市场渗透能力不足[9] - 通过高经销商利润(单台利润约200元)吸引原小牛经销商 扩大销售网络[11] - 外卖员等高频骑行群体对续航 稳定性要求高 新国标可能导致部分产品淘汰并威胁市场份额[10] 合规与运营风险 - 新规强化防篡改要求(电池 控制器 车架号三码合一) 削弱用户改装能力并可能减少市场竞争力[9] - 智能服务引发超4000条投诉 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 质保 电池损坏 系统失效等问题[13] - 业务结构依赖电动两轮车和智能平衡车(占比超80%) 机器人业务收入不足10% 科技品牌标签受质疑[14] 公司治理动态 - 两位实控人通过境外股东减持公司总股本2% 转让价54.79元/份 套现7.88亿元 创上市以来单次减持最高纪录[16] - 小米系与红杉系财务投资者累计套现超60亿元 核心管理层在业绩高点减持引发市场对业务可持续性质疑[16]
探访九号公司常州工厂:电动两轮车年产能将达到500万台
中国经营报· 2025-05-19 04:55
核心观点 - 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为第一大营收来源 年产能翻倍至500万台 且近期销量与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 同时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 海外营收占比超四成[2][3][4][6] 产能与生产效能 - 常州工厂电动两轮车年产能从去年250万台增至今年500万台 华南珠海工厂2026年投产后总产能将达700万台[2][3] - 生产线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 单车组装下线仅需30秒 平均每小时产量达140台[3] - 整车制造流程实现全零部件编码溯源与数字化生命周期管理[3] 财务与销售表现 - 2024年电动两轮车销量259.89万台 同比增长76.61% 营收72.11亿元 占总营收50.8%[2][4] - 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100.38万台 同比增长141% 营收28.62亿元 占比升至56%[4] - 国内累计出货量突破700万台 最近百万台增量仅用两个月[2] - 2024年毛利率同比增加2.06个百分点 专卖门店数量增至7600家[4] 产品与市场策略 - 电动两轮车销售具季节性特征 第二、三季度为旺季 但2025年第一季度淡季销量仍实现超100%增长[2][4] - 新国标将于2025年9月实施 公司需在产品设计与供应链端调整 但对生产线影响较小 将陆续推出符合新标准产品[5] - 公司产品线覆盖电动滑板车、全地形车、智能割草机器人等多品类[2][6] 全球化布局 - 海外营收占比40.7% 2024年达57.22亿元 主要市场包括欧洲、美国、澳新及日韩[6] - 全球电动滑板车累计出货超1400万台 平衡车累计出货超400万台 智能割草机器人服务超17万家庭用户[6] - 通过收购Segway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入驻Amazon、Costco、沃尔玛等主流线上线下渠道[6] - 在荷兰、德国、美国、韩国等地设立子公司与办事处 采用本地化产品政策与供应链策略[6][7]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按2023年销售额计 公司电动滑板车全球市场份额第一[6] - 通过智能化生产与数字化管理提升产品品质与溯源能力[3] - 全球化战略注重缩短产品创作者与用户距离 提升服务链路效率与市场竞争力[7]